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之后做什么?趁着开放日逛亚洲最美的汕大图书馆鸭

maker+ 名家志 2024-04-11


汕头大学新图书馆空间解读


高考之后,考生该做什么?当然是趁着各高校的开放日,逛一逛平日里被限定进入的图书馆,感受不一样的校园氛围,为填报志愿提前做功课了。


这不,汕头市民家门口的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两所高校,将在本周日(6月16日)举办开放日活动。


大家可以通过聆听讲座、体验迷你课堂、参观实验室、走访宿舍、参与校园特色活动等形式,近距离了解这两所本土大学。


在这里,不妨提前“网游”一番被誉为“亚洲最美图书馆”的汕头大学新图书馆,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


| 建筑档案

坐落地点 – 汕头市大学路243号

设计时间 - 2004~2007年

建成年份 – 2009年6月

建筑层数 – 3层

建筑面积 – 20957平方米

建筑坐向 – 座西北朝东南

历史时刻 – 2017年被评为亚洲最美图书馆



有人说,她是一本浮在水面半空中的“线装书”


有人说,她收藏全世界知识的野心,不亚于亚历山德拉图书馆;


还有人说,这个矩型的建筑盒体采集并交融出新生的能量……


在张扬建筑设计大行其道的今天,体量不大的汕头大学新图书馆以一种含而不露的方式,让人们的眼睛回归到一个自然的悠悠空间。




“一本打开了的传统线装书浮在水上”


历时三年的设计、两年的土建施工,汕头大学新图书馆于2009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与许多大学新建图书馆不同,汕头大学新图书馆并不位于校园中心,


而是处于学校新大门的绿地之后,取其意为汕头大学的“知识大门”。

△ 图书馆全景


新馆与汕大校园现有的绿化带在同一条轴线上,通过与新图书馆周边的绿地相结合,使整个大学呈现出一种“绿色公园”的景象。


整个校园环境达到自然、建筑与人之间一种更加紧密、和谐的联系。

△ 大地色外墙


整体观之,汕头大学新图书馆的建筑主体造型是以中国古代用来存放线装书的书盒为原型的矩形立方体。


浅黄色的外墙、粗糙的墙面肌理,四周以景观水池环绕,“一本打开了的传统线装书浮在水上”展现出丰富的意象。

△ 与水相融


而这正是设计师陈瑞宪的巧妙构思: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灵性的生命之源——水。


新馆的每一公共地方如入口、书店、咖啡厅等,都被“水”扣连起来,令建筑物降温的同时,使建筑多了一分灵动,颇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蕴。

△ 玻璃窗与自然相映衬


对任何一座建设物,其色彩是最能引起人们的视觉反应,一般情况下,色彩往往比形式更能表现出空间的情趣。


而浅黄色的建筑外墙更以“大地的颜色”,高呼“一切回归本我,回归自然”,“大地的颜色”赋予了建筑大器的气质,正如设计师所说的:


“如它脏了旧了,就像山的颜色。这种颜色会产生一种永恒的感觉”。

△ 图书馆正门前雕塑作品


图书馆正门前的是国际著名雕刻家Zadok Ben David创作的雕塑,它也是汕头大学的标志性公共艺术作品之一。


作品名为“Looking up • Looking down”,被翻译为“高瞻·仰俯”。


该雕塑是一个由无数小人堆砌而成的5米多高的大人和一个不足 0.8米高的小人组成的人物塑象。


大人象征着社会,小人象征着自我。因此,该雕塑作品的另一个翻译名为“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通过塑象中人像的堆砌和大、小人的尺寸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借此表述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目标、知识追求与为人处事之间的关系。

△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新馆的正入口位于二层,通过大幅轴的台阶从一层引导而入,给新馆周边的绿化带及景观水池提供了一个无障碍的视觉联系。


新馆四周以景观水池环绕,除了功能上的需要(消防和降温)外,还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被认为是具有灵性、永恒、无处不在的生命之源,用这样的布局来比喻知识与人类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 架空前通廊区




“中国古代知识盒子的现代演绎”


坊间对于新馆的设计师陈瑞宪先生的介绍是:


他奉行减法哲学,善于处理素材与简静立面,以及对光线的层次与明暗丰富变化,设计风格以清新自然、精致舒适见长。


在汕大新馆的设计中,设计师的这种设计专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 入口处公共区域


这位才华横溢的建筑师曾被日本媒体选为当代华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五位建筑家之一。


2004年凭借其所设计的台湾诚品书店高雄大远百店荣获“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

△ 正门前水池


新馆建筑,外部观感造型体现了中国线装书书盒的雅致结构,内涵空间中则渗露出中国传统书院园林空间的精神理念,采用多层次的细部安排,使整个建筑成为“中国古代知识盒子的现代演绎”。


配合外墙营造的质感,新馆内部空间以木质材料为主,使整个大空间多了几分柔和,更与书本介质一起交融出新的体悟。

△ 三楼露天庭院


为了更直接地与大自然接触,新馆在三楼上还特别设计了两个100多平方米的露天庭院,院内种有大片的翠竹,碧叶经冬不凋,清秀潇洒,清气满院。


透过玻璃,读者从馆内就能看图书馆四周水波粼粼、满目青草和绿树成荫。


我们可以看出,设计者他极力地在创造一种静谧的感觉,是一个放松而愉悦,摆脱在社会中的烦恼并且富有诗意的环境。

△ 楼梯区的光与影


“让光线来做设计”,这是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的名言。光线在汕大新馆的设计中也成为了空间的主角。


设计师对空间光线的精彩把控,入口大厅上面的玻璃盒把读者引导入馆内。


多功能中庭大厅的间接采光天窗让自然光线分散而柔和地布满整个大厅,使整个空间充满着祥和与明亮;

△ 外墙


穿插于馆内外的半户外空间露台,把自然光线与馆内空间和谐地交融。


新馆天花板上的照明光管也特别设计成“丫”型分布,是馆内各个区域都能享受到均匀的灯光。

△ 总服务台


除了自然采光及天花板上的照明光外,馆内阅览桌上,还特别放置了一盏盏造型典雅的台灯。


台灯的使用除了用来补充日光及整体空间照明的不足,还能给读者营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光线空间”


特别晚上,灯光点点,读者“秉烛夜读”的景象,弥漫着浪漫的静谧……想必设计者也定是浪漫之人。

△  400座的阶梯式自修厅




“Mind to mind,不是Eye to eye”


汕大新图书馆的设计者陈瑞宪说:


“让图书馆成为使用者喜欢的空间,Mind to mind,不是Eye to eye,学生每天使用图书馆,其实就是每天在图书馆生活,学生、图书馆双方其实每天不断地互动交流。”


他认为,图书馆并不是埋头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地方,这里可供同学、朋友之间进行交流互动,促进彼此的关系。

△ 图书馆夜景

△ 通过间接采光天窗将光线柔和地布满中庭大厅(日夜景)


新馆设计也通过空间的分配和功能区域的划分,力图把新馆功能的重点放在促进人们的学习、交流和追求知识上而不是放在收纳资料上。


新馆其功能布局分为阅读、学习、藏书、交流四大空间类型,除了我们所看到的藏书与阅读空间,新馆还有研讨室、语言学习馆,还设有书店、咖啡厅、茶室等。

△ 报告厅

△ 阅览区


“新图书馆的设计亮点之一是设置了大小不等的27个研讨室,小的可供三四人使用,大的可供近20人使用,里面配备投影、电话、书架等设备,同学们可提前预约,在里面展开研讨交流。


此外,无线上网覆盖整个图书馆,近100台可供查询的电脑分布在各个角落,借书、还书、复印、打印等服务也转为了自助形式。”


馆长杨明华教授介绍说,主体建筑总面积为20957平方米新馆,设计饱和藏书量56万册,阅览座位2118个,有27个可供4-10人共同学习讨论的研讨室。


是一座集文献收集与传播、学习阅览、交流沟通、科学研究、特色文献(特别是潮汕地方文献)收藏、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以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为标志的现代化大学图书馆。

△ 二楼借阅厅旋转楼梯、自助借还区、二楼借阅厅、二三楼中空


图书馆十分注重潮汕文献与华侨、港澳台特色文献的收藏、开发和服务。


始终把潮汕地方文献资源作为其特色馆藏,并朝着建设成为国际潮汕文献信息中心的方向努力。


2003年7月特聘香港大学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为潮汕文献特藏顾问。

△ 饶宗颐先生为汕头大学图书馆题写馆名

△ 二楼过道


目前, 潮汕特藏资源有图书23,448册,潮汕地方报刊292种,侨批原件36780件,民间契约5552件,潮剧音像资料3801张(胶木老唱片599张),潮州歌册210余部,900余册。


2003年建立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总访问量已超过1600万次。


自主建设了“侨批全文数据库”、“潮学电子图书全文库”、“潮学论文全文数据库”、“潮汕报纸网上全文资源库”等12个数据库。

△ 前台区墙

△ 楼梯文字墙


2004年4月“潮汕文献数据库”获得CALIS“十五”专题特色库项目;


2009年“潮汕地方文献资源网的共建与共享研究”课题获得广东省中心图书馆立项;


2010年“侨批图书资源数字化”建设项目、“侨批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研究课题”获得CADAL二期工程立项,并按时完成建设任务,顺利结项;


2012年“汕头埠老街市多媒体数据库”建设项目获得文化部立项。

△ 四库全书珍藏本为镇馆之宝


对于一个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图书馆来说,完全可能把藏书容量设计到90到100万册。


但是汕大新馆没有这样做,就是因为建新馆的目的不是把图书馆仅仅作为“知识的仓库”来聚集“书气”,而是把图书馆学习交流的中心来聚集“人气”


因此,在空间分配上,汕大新馆把大量的空间用于给读者营造舒适、温馨、独立而又开放的学习交流环境。

△ 残疾人专用斜坡

△ 旋转楼梯上看馆内


汕大新馆的捐建者李嘉诚先生曾这样说过:


“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有着林林总总的形式、外观与规模,但它们均秉持恒久不变的的价值观:为学者提供研习空间,让每一个人可寻找到一生中所选择追求的知识。


我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年代,对一些曾经深信不疑的事物,需要恒常作出灵活的反思,令我们的认知能够与时并进。


当人们积极探究人生意义时,这所图书馆所扮演的角色将不仅是汕头大学的中心枢纽,它更是启发理想的泉源。”


汕大新馆的空间设计对捐建者理念的领悟不言而喻,而我们也深信,其必勇力践行……





汕大新图书馆地址 _ 汕头市大学路243号




| 参考文献 |

[1] 杨明华. 解读汕头大学新图书馆建筑设计特色[J]. 图书馆论坛, 2010.

[2] 孙瑞丰,吕静. 建筑学基础[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 洪杰. 贝聿铭的探索—阅读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几点体会 [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2008,(4)






总策编 | PRODCER

郑仲标

文稿 | WRITER

罗惠芳

摄影 | PHOTOGRAPHY

翁志雄 曾建平 廖学全

图片 | PICTURE

汕大新图书馆 提供

资料 | MATERIAL

汕头橄榄台

见参考文献目录

书法 | CALLIGRAPHY

吴著明

 编辑 | EDITOR

马己芬


刊载于《建筑文化》NO.12

本文对作者原文有删减及综合整理


<<  滑动查看原文  >>





你可能还想查阅:






声明:凡转载名家志原创文章,请开头标注完整来源和文末附上以下二维码;如需转载,请回复【转载】,未经授权转载,统统关小黑屋啦。


Copyringt ©名家策划管理



▽ 友情推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