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海螺”东“海蚶”,和合童趣

maker+ 名家志 2024-04-11


解读汕头人民广场“海螺”“海蚶”雕塑


汕头是座海滨城市,在“一城一人民广场”的城市会客厅设置怎样的雕像才能突出邹鲁潮汕的文化体现呢?


汕头工艺美术研究所的创作团队想到了别具潮汕特色的海货“海螺”和“海蚶”作为原型,创作了《海螺》、《海蚶》两座雕塑。


时至今日,孩童拾着的《海螺》与《海蚶》仍旧矗立在广场的一西一东,成为方正和合的人民广场的图腾点缀。


| 雕塑档案

海螺

坐落地点 – 汕头市人民广场西侧

创作时间 – 1985年

创作团队 – 汕头工艺美术研究所

主创人员 – 谭存、林任强、郭中奋、郑汉辉

雕塑高度 – 600cm


海蚶

坐落地点 – 汕头市人民广场东侧

创作时间 – 1987年

创作团队 – 汕头工艺美术研究所

主创人员 – 肖汉明、谭存、郭中奋、郑汉辉

雕塑高度 – 600cm





西“海螺”东“海蚶”,对称和合


汕头市人民广场位于跃进路东段南侧,海滨路西端,面临海滨。


该处原是一片海滩,1956年夏,市政府发动群众义务劳动填海造地,历时年余,填沙石土24.4万立方米,面积达10公顷。

△ 汕头人民广场原貌(1996年)王瑞忠 摄

△ 汕头人民广场现貌(2019年)


1959年,平整成广场,是汕头市举行大型集会和市民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


当时广场中间开阔场地,设有四个足球门框,成了两个足球场,足球成为广场的主要运动项目。


后来两边植树,并于东西两侧各设一水池。《海螺》、《海蚶》雕塑便是在水池的中心加建上去的。


时任副市长郭斯琨认为,汕头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新兴城市,增设的两座雕塑的内涵应为“团结互助”。


汕头工艺美术研究所创作团队利用潮汕特色海货——海螺,为原型,以“吹起小螺号”的创意指代引领城市建设。

△ 人民广场南面石围堤的海滨长廊(六七十年代)  王丹 记忆画


1964年砌筑防潮石堤567米,辟通宽29米的广场大道与海滨大道相接。


1999年10月20日完成全面改建,并正式向广大市民开放。新建成的人民广场占地面积6.3公顷,其中绿化面积3.9公顷,硬地面积2.2公顷。


主体由露天舞台、罗马柱廊和音乐喷泉组成。


主喷泉水柱高达40米,气势雄伟;由10支 直径1.2米、高11米的巨型花岗岩罗马柱形成半圆状舞台,与760盏彩灯交相辉映。

△ 汕头人民广场现貌俯瞰图

△ 《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图(据刘敦祯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从空中俯瞰,人民广场呈现的图腾为“三礼图”。据文献描述,周以后的都城在设计时或多或少都附会《周礼·考工记》的原则。


成周分“城”和“郭”两部分。城又称王城,是西周统治集团的驻地,面积较小。


“郭”在王城移动,面积较大,主要用来安置商朝贵族和驻屯镇守东方的西周军队。


这种都城设置“城”和“郭”的制度,以后也为各国所继承。

△ 雕像《海螺》


中古都城布局和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有机结合,构图严谨,体现东方哲学的精髓和合。


广场的外围,汕头工人文化宫及潮汕体育馆分别位于西面和东面,汕头市政府大楼坐北向南,面向海滨路。


△ 雕像《海螺》


内部西东两侧有两座大型雕塑,为两群欢快的儿童分别拾着一个海螺和一个海蚶向海滨走去。广场内外“和合”,  充分体现“三礼图”。


整座广场集娱乐,休闲、 文化为体,把滨海城市的文化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


△ 雕像《海蚶》




创作灵感源于家乡潮汕


创作源于生活,对于当时负责设计创作《海螺》、《海蚶》的汕头工艺美术研究所团队来说更是如此。

△ 林任强


林任强曾任汕头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并主管城市雕塑的副所长,是《海螺》创作者之一。


在其笔下刀下,故土情结是一个永远不老的题材。潮汕本土民间文化赋予他许多创作的灵感。


他的作品,如早期的《海螺》、《百载商埠,海纳三江》、《海洋三宝》等,都取材于潮汕大地,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 《海洋三宝》(合作)花岗岩石雕,高80cm,2011年

(获第八届国际文博会工艺美术创意奖金奖)林任强 作


林任强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为恢复高考后广州美术学院培养的第一批雕塑系高材生之一。也是汕头市首批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


从1987年开始担任汕头市城市雕塑评审委员会委员。曾多次受国家轻工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邀请赴德国、法国等国家从事中国餐馆与园林的设计。


2013年以来,他被授予首届汕头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先后获聘汕头市高级技工学校工艺美术特聘技能教师、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汕头市城市文化景观建设专家咨询组”成员。2018年被汕头市委授予文艺成就奖。

△ 汕头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百载的梦想》

2019年,仿不锈钢6000x1800x150 林任强 作


近年创作的《海洋三宝》、汉白玉石雕《家园》、《英歌舞》等作品,连续捧回4届深圳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2019年,获颁汕头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荣誉。




《海螺》在汶川草坡乡重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不久,汕头市被广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汶川草坡乡的对口援建单位。


市委、市政府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组建一支精干工作队,并决定把《海螺》雕塑赠送给草坡乡。林任强参与援建工作队的设计工作。

△ 汶川草坡乡《齐心协力》雕塑


林任强的任务是把汕头人民广场的城市雕塑《海螺》进行艺术的再创作,并结合大家意见取名《同心协力》。


与汕头草坡乡《两地情》的石刻壁画相搭配,结合当地藏族的一些文化元素,组建草坡乡文化广场,表达汕头和草坡乡人民同舟共济重建“家园”的心愿。

△ 汶川草坡乡《齐心协力》雕塑


在一个废墟上重建家园,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林任强说:


作为地标性城市雕塑《海螺》的原作者之一,我投入了情感,精力和时间进行创作设计。


时间紧迫,河流中间立柱的高空作业也有一定难度,我们日以继夜努力奋战,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任务。


援建队员之歌唱得好:“到了这里才知道山有多高,我在山上用海螺吹响号角,洒遍血汗,用生命铸就大路迢迢,身上的伤痕是一生的骄傲。”


我们在草坡乡播下了爱的种子,重建美丽的“家园”。


△ 雕塑局部特写


如同林任强所说,“家园”系列是一个永远不老的题材,无论男女老幼,每个人都有生命的本土源头;


无论你身处何方,感恩怀旧是人之常情。


潮汕地区历史悠久,好像是一个独立的小国,有独立的潮语潮剧体系,潮汕石雕、潮汕木雕、潮汕英歌、潮绣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都有非常丰富的创作资源。






《海螺》《海蚶》雕塑地址 _ 汕头市人民广场




总策编 | CREATOR

郑仲标

摄影 | PHOTOGRAPHY

翁志雄  张烈华  吴钊全 王瑞忠

资料 | MAREIAL

林任强 提供

画作 | PAINTING

王丹

书法 | CALLIGRAPHY

吴著明

编辑 | EDITOR

马己芬






你可能还想查阅:






声明:凡转载名家志原创文章,请开头标注完整来源和文末附上以下二维码;如需转载,请回复【转载】,未经授权转载,统统关小黑屋啦。


Copyringt ©名家策划管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