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论俭约
唐代玄宗朝做过宰相的卢怀慎自奉甚俭,他做黄门服侍郎时,家里没有像样的东西,常卧于单席之上;门户无帘子,遇到风雨天常不得已用席子遮风避雨。宋代司马光也以简朴著称,有一次他与范镇等出游,说好各人自带茶叶。司马光用纸包茶,范镇则用黑色的木盒盛茶叶,司马光见了,吃惊地说:景仁(范镇的字)乃有茶具!前人说卢怀慎与司马光天生简朴,不是矫饰。
与俭约相反的是奢侈,不可否认的是,世风常以奢靡为荣,《世说新语》有“汰侈门”,说是讥刺奢侈,却也流露不少叹羡的成分。但奢侈之害,古今中外言之者实众,物质层面且不说,追求奢侈意味着欲望的扩充,奢侈常与贪婪为邻,所为愈奢,而所求也愈多,于是他(她)永远感到不足。于是这些人本心顿失,不仅绝无自由可言,人格往往也趋于低下一流。晋代的何曾穷奢极欲,一日餐费万钱,还说无下箸处。司空贾充权倾一时,何曾党附之,为当时正直人所非。今日之贪腐者,往往亦由奢侈而起。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阿尔贝蒂说:“心灵被贪婪占据,它就受到了奴役。”我国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说得尤明白:“奢则妄取苟求,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俭约者并不鄙视富裕,而是要制约贪婪。谁不向往富裕呢?而富裕每寓于俭约之中,贺拉斯诗云:“我们越节衣缩食,诸神给我们越多。”神(自然)给与俭约者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这句话,前人解释说:“奢则骄佚遭祸,俭约无忧患。”俭约的好处何止少忧患,更在于心灵的自由与充实。俭约者追求的不是更多地占有,范仲淹退休后,子弟欲为他营建园林住宅,被他拒绝,他说自然中山水处处,何处而不为我有,何必要圈占独享呢?范仲淹式的俭约更合乎自然,用现代话语表述,他这是走向了诗意的存在,于是他平静,他快乐。
俭朴不是吝啬,无论一个人如何富有,如何有德有才,只要一吝啬就光彩尽失。汉文帝自奉俭约,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却轻徭薄赋,这是真俭约。近日有报章载香港影星周润发虽拥有庞大财产,生活却一直平民化,出行常常坐地铁,也经常步行。发哥还表示死后捐献财产。获知这一信息,在我脑中突显一个俭约的发哥形象,十分高大。但死后捐献不如活着时多行善举,不然要被培根所讥,他是在慷他人之慨了(因为死后的财产不属自己)。
俭约的生活不必贫穷,更不是粗陋,人的物质需求其实不多,吉田兼好《徒然草》云:“人所不得不营求者,一食,二衣,三住居。人生大事不过此三者。不饥,不寒,不为风雨所侵,闲静度日,即为安乐。但人皆不免有病。如为疾病所犯,其苦痛殊不易忍,故医药亦不可忽。三者之上,加药有四。凡不能得此四事者为贫,四事无缺者为富,四事之外更有所营求者为贪。如四事节俭,无论何人当更无不足之虑也。”
吉田兼好的境界我们未必能到,但我们要指出,俭约不是苦行,俭约的生活也可以是精致、丰腴的。元代曲家马致远在讥刺纨绔、富豪骄奢的同时,标榜的是“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的清雅生活。俭约者也喝茶、饮酒、听歌、饰屋,选穿轻软的衣服,品尝美味的食品。但他们不豪夺,不妄求,不暴殄天物,俭约者心中有自然,有他人,他们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所以俭约者往往与物不忤,优游自在。
(摘自《组工文萃》2014年第三期)
稿件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