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哲思|不可有苦相
如今的国人表情越来越紧张,面相越来越苦涩,眼里透着躁郁,远失了前人的从容气度。
这让我想起康熙的一句话来:“凡人处世,唯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康熙自幼于圣贤之教耳濡目染,才能道出中国文明的通关密码。“做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既得人身,就要对人世生出欢喜心,不可有苦相,一落苦相就已是不吉了。
试去翻翻儒释道的典籍,孔门颜回居陋巷不改其乐,庄生妻死鼓盆而歌,释迦讲经后大众欢喜奉行,哪里有愁苦的影子,哪里让人化不开、放不下呢?即使那位主张全盘西化的胡适之先生,也不染思想革命先驱的端然忧色,永远春风满面,温煦和蔼。
相比之下,今人反倒颓然,读书人常常容易陷于学理概念,执于道德理想,比一般人容易焦虑,容易不安。或大织学术毛衣,一味敛束清肃,有秋杀无春生;或从事文学创作,耽溺阴郁情调,有自怜而无清宁。读书人尚且自性不明,自身不安,何谈启发民智,遑论予人慧命呢?
“末日”已然过去,新生正在降临。我们也许都应该思考一下,如何找回那一张张笑脸,眉梢眼角,喜上心头。
(摘自《公务员文萃》2013年第九期)
稿件来源:《中国科学报》
长
按
关
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订阅本刊
领导文萃公众号
微信号 : ldwczzs
新浪微博:@领导文萃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