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官不好当了”,这就对路了

2017-06-27 罗满元 罗梅 领导文萃

在“既要打老虎也要拍苍蝇”的反腐语境下,曾经让百姓无比艳羡的官员群体,如今过得越来越不自在了。中央“八项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出台以来,大到“停建楼堂馆所”,小到“不摆放花草”,约束官员的规定越来越细,各级纪检监察部门更是频频“亮剑”,硕果累累。在自媒体时代,官员的整个仕途装满了“摄像头”。官员戴块名表、抽盒好烟、喝顿洋酒、说句妄语、上KTV潇洒一回,都有可能瞬间变成公共事件,轻则丢“乌纱帽”,重则锒铛入狱。正如有官员感叹的那样,现在“官不好当了”“当官没意思了”“当官没劲了”,甚至是“官不聊生”了。

其实,“官不好当了”,这就对路了!因为,“官不好当了”不仅是一种进步,而且更应是一种常态。只有“官不好当了”,官员才会敬畏权力、敬畏群众、敬畏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才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好人民的公仆。

变了变了,现在“官不好当了”

长期以来,不少官员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发指示”“作重要讲话”,而且习惯于照本宣科。而现在从中央开始会风明显好转,一般的会议不准秘书准备讲话稿。面对如此变化,不少官员感叹,如今这“官话”不知该怎样讲了!

长期以来,不少党政机关大凡涉及负面通报,大多采用“某地”“某人”“某某某”含糊表述,让人看了一头雾水,根本起不到惩戒作用。而现在即便是中纪委的反腐通报,也一律“指名道姓”。面对如此变化,不少官员感叹,如今这“官文”不知该怎样发了!

长期以来,不少官员办事不讲效率,甚至索拿卡要以权谋私,少数官员靠“审批”过日子靠“批文”捞油水,有的借机发了点小财,有的腐败了“进去了”。而现在政府职能在加速转变,特别是随着行政审批事项越来越少,一些官员突然间感到大权旁落,要么无所事事了,要么做了事没“油水”了,心情变得有些沮丧。面对如此变化,不少官员感叹,如今这“官事”不知该怎样做了!

长期以来,不少官员喝酒喝出过不少“政绩”,而且酒越喝越高档越喝越讲究。而现在中央不少禁令就是管喝酒的。不过,有些官员还是琢磨出了一些“玄机”,还有公务接待呀,还要继续喝酒呀,那些禁令主要是管大吃大喝的嘛。有官员于是议论开了,茅台之类的高档酒是不能喝了,地产酒能不能喝呢?因为有的地方的所谓“地产酒”比茅台还要昂贵,这让有些官员左右为难,不知所措。面对如此变化,不少官员感叹,如今这“官酒”不知该怎样喝了!

长期以来,不少官员配了“公车”,尽管“车轮上的腐败”不知花掉了纳税人多少冤枉钱,但享受“以车代步”的官员却“倍儿爽”。而现在“公车私用”已被整肃,现在副部级以下官员也不再配车,这让许多官员慌了神,有的甚至大发牢骚。面对如此变化,不少官员感叹,如今这“官车”不知该怎样坐了!

事实正是如此,十八大以来,这“长期以来”的官场陋习甚或违纪违法行为渐渐行不通了,“法不责众”的情况也改变了。这让官员普遍感到,现在形势的确变了,真的是“官不好当了”。

现在“官不好当了”,说明以前“官比较好当”

现在“官不好当了”,这一方面说明自“八项规定”等出台以来,反“四风”的成效开始逐步显现;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以前对官员的监督和约束相对较松,官还是比较好当的。

“官不好当”,古人早有感叹。为什么“官不好当”呢?因为,“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公私不分,误国误民,当官没有一点敬畏不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当官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不行;“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心系百姓,嘘寒问暖,当官没有一腔为民情怀更不行。然而,审视当下一些官员“官不好当了”的感叹,大抵是因为监督严了、惩处重了,当官没有以前自在了;违规操作的空间小了、“油水外快”少了,生活没有以前多彩了;群众的要求高了、工作的压力大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敷衍塞责了。这么一对比,对一些官员“官不好当了”的感叹,就不可不辨别一下是非了。

其实,现在“官不好当了”的感叹,只是一些官员把自己的现在与以前作比较得到的感受。如果跟其他群体比,你会更深刻地感受到,当今社会不管什么行当,还是比不上当官,而且还是官比较好当。论辛苦,官员大多一天上班八小时,坐办公室、吹空调,肯定不像环卫工人那样起早摸黑,不像农民兄弟那样栉风沐雨,更不像建筑工人那样在烈日下暴晒。论待遇,官员端的是铁饭碗、吃的是财政饭,衣食无忧、旱涝保收。这么好的职业,这么优厚的待遇,尚且还有官员感叹“官不好当了”,这让普通的劳动大众情何以堪!这种感叹不是一种无情吗?

其实,现在“官不好当了”的感叹,背后隐含着的是一些官员对以前“官比较好当”的不舍和伤感。一些官员现在感叹“官不好当了”,恰恰说明以前“官比较好当”。抱怨当下,无非是怀念以前:“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好逍遥;出行公车伺候,吃喝公款埋单,好惬意;打个招呼,递个条子,规则就要变动,原则就要让步,好威风。至于禁令、监督,大多只有自己要求、监督别人的份儿,很少有别人要求、监督自己的时候。由此看来,一些官员向往的“以前”,无非是吃喝可以照旧、特权继续享用、违规少受或不受惩处。以前爱把不合理的视为当然,现在恐怕一些官员自己也觉得不妥,所以就发出一声像似无奈的“官不好当了”的感叹。这种感叹不是一种无理吗?

其实,现在“官不好当了”的感叹,还暴露了一些官员很久以来就存于内心深处的一种不正确的“为官”观念。一剔除特权就感叹“官不好当了”,一清零超标待遇就抱怨“官不聊生”了,看似心态问题,根本还是观念问题。如果把当官定位为安稳享福,甚至一心追逐个人利益、捞取个人好处,在吃吃喝喝、迎来送往中寻找存在感,在区别对待、享受特权中寻找优越感,在不受监督、违规用权中寻找成就感,就必然在特权日渐归零时心生失落,在监督日益严密时心生焦虑,在惩处日益加重时心生埋怨。实质上,官员是人民公仆,有些东西本来就不该有,有些东西早就该取消。现在这些东西没有了、取消了,“主人”尚且对“以前”的很多东西都“既往不咎”了,你“仆人”却还一个劲地感叹“官不好当了”。这种感叹不是一种无义吗?

我们的官员不妨扪心自问一下:“官不好当了”的感叹到底有多少道理?如今是对官员的不少行为划定了“红线”,但平心而论,规范官员“吃、住、行、游”的桩桩件件,哪一项管得过分、管得过度了?用公款送年货节礼,应该吗?公款吃喝奢侈浪费,不该管吗?腐化挥霍、劳民伤财,能行吗?所谓的“官不好当了”,只不过是让权力“归位”,让各级官员守住底线、坚持原则、不要违法乱纪而已,还不到“为官不易”的程度,更远未到“官不聊生”的地步。人们普遍相信,随着权力进一步被关进笼子,估计还会有更多的官员觉得不自在。“官不好当了”,身为公仆者,且行且珍惜吧!

“官不好当了”,老百姓的日子就会更好过了

“官不好当了”是一种进步,而且是判断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是否发达是否文明的一个标志。因此,“官不好当”应该成为一种常态。这个意义上的“官不好当”,是官员用自己的不自在换取百姓的自在,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

为什么说“官不好当了”,老百姓的日子就会更好过了呢?

因为,只有“官不好当了”,官员才会不忘老本不负使命,老百姓才会愿意满意。“官不好当了”,那些本不该有的“特权”不能享有了,权力“归位”了。官员手中的权力本就来自人民,理当用来为人民服务,这是官之为官的“本钱”和“命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你只有一心为民夙夜在公,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你想要做的事情、你做了的事情,要看群众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群众愿意了、满意了,就亲近你拥戴你,你这个官就算当好了,也好当了。

因为,只有“官不好当了”,官员才会清心寡欲清正廉洁,老百姓才会放心舒心。“官不好当了”,那些本不该有的“特权”不敢享用了,权力“入笼”了。“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当官发财应当两道,官员本来就是清廉的代名词。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清规戒律”就是为官从政的行为规范,身为官员理应严格遵守。“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既为官,就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平淡,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而把官员看紧管严,合乎宗旨,顺乎民意。你脑子里有这根弦,你就会遵纪守法克己奉公,既勤勉谦恭,又清正廉洁,老百姓就会信得过你,就会把你的操守看在眼里敬在心里。这样,老百姓的日子就会更好过,干群关系就会变得更纯粹更高尚。

因为,只有“官不好当了”,官员才会轻装上阵轻松从政,老百姓才会同心同德。“官不好当了”,那些本不该有的“特权”不想享用了,权力“阳光”了。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如果换个角度看,今天的“官不好当了”,实质上不是对官员的一种束缚,而是对官员的一种解放,意味着今后的官更好当了。大家其实都知道,中央的系列规定、禁令、要求等等,都非常明确、具体、详细,“权力清单”清清楚楚,公平正义实实在在,官员只要按照要求和规定去做就行,再也用不着去动歪脑筋,想鬼点子,挖空心思去搞什么“变通”,搞什么“潜规则”。放下了,就简单了;无私了,就无畏了。

所以,官好当不好当,关键是怎么当。好官在“官不好当了”的背景下,更会坚持执政为民、廉洁从政、奋发有为,觉得官更好当了;不好的官即便仍还享受着某些“特权”,仍会想方设法去欺压百姓、以权谋私甚至贪污腐败,仍会有“官不好当了”的感叹——这,就是我们对“官不好当了”的感叹的感叹!

(摘自《组工文萃》2014年第十一期)

稿件来源:《时代邮刊》

 推荐阅读 


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

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