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修身必须从严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很多是由于干部“修身不严”造成的,从小恩小惠到房子车子,由小变大,从浅入深,越陷越深,最终堕落成遭人唾弃的腐败分子,着实让人痛心。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严以修身,意味着节制、付出和坚持,是给自己套上一套无形无影却无处不在的“枷锁”,需要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格,其中艰辛恐怕只有修身者自己最清楚。反之,修身不严,得过且过,往往会高朋满座、前呼后拥,朝歌夜弦、醉生梦死,获得暂时的愉悦和享受。两千多年前,孔子发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感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修身应以“修心”为先。古人讲:“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言由心生,行由心生。修心是修身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心不正,则身必斜、行不端。去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各级领导干部“修心”,就要以“四有”为目标,始终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
修身应以“立德”为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司马迁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道德对于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社会,都具有基础性作用。它是指针、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不误入歧途,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必须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做到以德修身、以德立规、以德定行,涵养好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修身应以“践行”为本。王阳明讲,“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领导干部始终要有知行合一的自觉,将修心、立德的成果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深思笃行、务实求新,不因蝇头小利而鼠目寸光,不为虚名荣耀而急功近利,坚持做到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丢丑。
严以修身,可以帮助我们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严以修身也非一日之功。严以修身,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应从以下方面努力去做:
以勤学强身。“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名识,非学无以立德。”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序言》中写道:各级领导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古人有云:“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读一本好书,就如经历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智慧的滋补,受益终身。严以修身,就应把读书学习作为第一需要,当成一种精神追求,当成一种政治责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争取每天挤出一定时间读书,特别要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读书,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终身坚持。
以自省养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名言警句告诫我们要重视自省,如“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党员干部要谨防私欲贪欲之害,廉洁自律,洁身自好,把握住自己,就必须反躬自问,时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慎权、慎独、慎微、慎友。严以修身,就要秉持“从无过中求过”“闭门常思己过”的自律意识和反思精神,时时清除思想灰尘,事事提防私心杂念,不断增强是非面前的辨别力、诱惑面前的自控力、警示面前的醒悟力,确保信仰阵地不沦陷、道德高地不塌方、廉洁防线不失守。
以实干立身。“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曾国藩《治心经》中有一句话:“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为官避事平生耻”。“避事”“躲事”,在其位不谋其政、任其职不尽其责,与党的性质格格不入,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严以修身,就是要把党的事业的需要、人民利益的需要,当成一往无前的冲锋号,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作敢为、敢抓敢管,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以制度护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这既是对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干部的爱护。严以修身,就是要自觉养成按规章制度办事的习惯,学习制度、遵守制度、维护制度、敬畏制度,将其作为自己从政用权、修身正己的行为准则,真正做到敬法畏纪、遵规守矩。
(摘自《组工文萃》2016年第三期)
稿件来源:《学习时报》
弘扬领导文化
创新领导思维
提升领导能力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