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对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系化建构。
全文大约2000字,阅读时长约为3分钟。
报纸原文:《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系化建构”的佳作》
作者: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孙代尧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有几次影响深远的理论创新,是对经典理论的体系化建构。包括恩格斯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化、斯大林对列宁主义的体系化、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体系化、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化。这几次理论体系化建构各具特色又有方法上的共同点,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若干带有规律性的经验:一是提炼一个鲜明的理论主题;二是具有双向延伸的逻辑结构;三是体现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化”特点。
十九大报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果作出概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命名,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又一次成功的体系化建构。
第一,理论体系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所有的内容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这是上述几次经典理论体系化建构的共同特点:恩格斯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化,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主题;斯大林对列宁主义的体系化以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主题;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围绕着新民主主义展开;邓小平理论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如果没有理论主题,体系的各个部分就不能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沦为若干命题的拼凑。
理论主题的提炼,以对时代的判断及其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为基础。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也是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深刻分析为理论前提的。从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出发,十九大报告提炼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完成了这一思想体系化的基础工作。
第二,理论体系应该具备围绕主题双向延伸的逻辑安排,使得理论主题有足够的支撑和展开。向前延伸,即在理论体系的建构时,先作历史和理论史的铺垫。比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时,都首先作了理论史的考察,对欧洲近代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史分别作了充分展开。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和《卡尔·马克思》等文中概述马克思主义体系之前,也首先对欧洲近代史特别是18世纪以来的哲学、经济学、各种社会主义学说以及法国革命作了叙述。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和《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等著作中构建列宁主义的体系时,也是首先对列宁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等进行了考察。
向后延伸,就是将理论主题本身及派生的问题进行展开。比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中,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前途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对理论主题进行展开,最后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结束。党的十四大报告和十五大报告对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化建构,也具有这样的逻辑结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以宏阔的历史视野,从中华文明5000年发展史和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的维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人类思想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以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也是对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前史的人类文明史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框架,既具有知识论意义,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化建构所形成的向前延伸的传统。
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概括,也运用了双向逻辑延伸以形成整体结构的体系化方法。在概括这个思想之前,在报告第二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史前史,即中华文明史、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96年的历史等作了考察,这是向前延伸;接着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这是向后延伸,最后以党的建设结束。这种双向延伸的逻辑结构,使得所有内容都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回答的理论主题为中心,各部分联系紧密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样的体系化建构,逻辑清晰、结构精致、内容丰富,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理论体系化的佳作。
第三,历史上几次经典理论体系建构,分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时代化和民族化。比如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化,简明易懂,便于向工人普及马克思主义;斯大林强调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毛泽东以中国国情和社会性质作为新民主主义立论的依据,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概括,也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三化”特点,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紧扣中国实际、紧扣时代变化、紧扣人民大众的期盼,以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对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理论作出概述,非常好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结合在一起,堪称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典范之作。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83期第1版,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大家都在看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