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北京知青王岐山和他的伙伴

2015-12-25 田志荣 领导文萃
点击上方“领导文萃”可以订阅哦!

我们康坪村是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庄。新中国成立后,康坪村与陕北的广大农村一样,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个闭塞荒凉的川道里聊度日月。直到有一天,这种闭塞、单调、沉静的生活被一群到这里来插队的北京知青打破。



那个瘦高个就是王岐山

1969年元月,康坪村的村民们都忙着做年茶饭准备过春节。有一天,生产队长韩志厚带着几个社员,吆着驴拉车去了公社。韩队长是个老八路,他听说公社要派知青来村里插队,心里有些不愿意。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来了人就要张口吃饭,生产队的口粮有限,现在又是冬天没活干,等于要白吃白喝好几个月哩!到了公社之后,韩队长发现自己来迟了,因为别的生产队已经将身体好的知青领走了,只剩下几个身体看上去有些瘦弱的知青,韩队长自然不高兴。但不管高兴不高兴,公社的干部给他发话了:“给康坪分来14个知青,你领回去。”韩队长看到这十几个娃娃站在公社院子里,个个冷得发抖,一下子心疼了。可当时他想:这些娃娃一个个穿得薄忽闪闪的,往后咋干活哩?韩队长让与他同来的几个人把大家的行李都装上驴车,这时候,一个瘦高个走过来说:“我叫王岐山,您是韩队长吧?”韩队长“嗯”了一声,就再没了言语。这时,王岐山从接知青的社员手里要过拉驴的缰绳说,我来拉吧。走了一段路,韩队长看到王岐山把驴车拉得有模有样,心里一下子就高兴了。

知青们问韩队长,咱康坪村都有啥?韩队长觉得不好回答这句话。说啥都没有,是个穷村子,这样说,怕把知青们吓走了,还要挨公社干部的批评;说啥都有,这不是欺骗这些年轻娃娃。最后,韩队长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到了村上你们就晓得了。一走进康坪村,知青们全傻了眼。眼前的康坪村,除了几根冒烟的烟囱和光秃秃的大山之外,什么都没有。知青们站在村边的大路上,面面相觑,感到有些失落。

刚进村,一些碎娃娃、后生和年轻女子们聚在硷畔上。一开始,村里的人都听不懂北京话,大家都来看热闹,有人还直白地说:“是来看这些北京娃娃哭鼻子的。”事实上,当知青们看到村子是这样一种景象,还真的想哭。当天晚上,几个女知青真的哭了。她们说,到老乡家去吃饭,窑洞里黑乎乎的。吃饭的筷子是用柴火棍儿做的,屋子里散发着一股怪味儿。面对这样的环境,王岐山把知青们叫到一起开了一个会。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没完没了。到最后,王岐山开讲了。他说:“既然我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那就跟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一样,是一个胜利。今后,谁当了逃兵,就是给咱知青丢脸!”王岐山的一席话说得所有知青都不做声。接着,他又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说:“我去韩队长家吃派饭,全家人拣最好吃的给我吃。人家从心里把咱当尊贵客人看,我心里很愧疚。我们知青到了村里,不能成为村里的负担,首先要在生活上融入康坪村,要成为康坪村的一个社员。从明天起,我们吃了谁家的派饭,就要帮谁家干活。首先要学会和社员进行交流,主动跟社员们学说陕北话。”

知青们在王岐山的鼓励下,第二天便主动到各家各户去帮忙。没过三天,大家基本熟悉了康坪村的情况。

这个时候,生产队的主要劳动是给地里送粪。王岐山到韩队长家提出知青也要去送粪,韩队长开始有些犹豫,觉得这里的山太高,路又是崎岖的羊肠小道,一脚踩不稳,就要滑到沟底,万一出个事,他还要承担责任。王岐山看出韩队长的心思,便对他说:“我们现在就是康坪村的一员,生产队的活就是大家的活。”韩队长一听王岐山这样说,便半开玩笑地说:“你娃娃要是真能送了粪,才算得上是康坪村的一员。”韩队长答应了王岐山的请求,还特意给他们派了两个帮手。于是,男知青们开始送粪,女知青跟着村里的妇女给生产队磨面。

送粪不是一个简单的体力活,需要几个人同时协作。捣粪、装粪、上驴、吆驴不仅要有体力,还要有技术。王岐山和其他知青都没干过这种活,尤其是上驴,一个人拉着驴,另外两个人要往驴脊背上抬粪。驴脊背光溜溜的,也没有鞍子,再说驴又不好好配合,将粪口袋抬上去,驴刚走两步,粪口袋就掉了下来,于是,不得不喊住驴,再抬,再赶,再掉……看着队里的社员腰一闪,一口袋粪就稳稳当当地搁在驴背上,驴走得再快也掉不下来。干了半天,知青们终于懂得,装粪、送粪,光用蛮力不行。王岐山经过观察发现,要想让粪口袋不从驴背上掉下来,必须要将粪口袋装瓷实,给驴压力,尤其是要把粪口袋放在驴背的正中间,这样就能保持平衡。下午的时候,男知青们在王岐山的带领下,已经能顺利地送粪了。

王岐山是知青组的组长。他能吃苦、肯钻研,善于团结群众,在康坪村很有威信。很快,他就被任命为大队革委会副主任。

康坪村自从来了知青之后,办养猪场、开采小煤窑。搞了这些副业之后,村上的集体经济有了发展。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村民们对村财务不公开、不透明有些意见,有人还跑到公社去反映此事。韩队长听到这些闲话很是生气,尤其是他老婆是个躁性子,听到这些闲言碎语就开口骂人,也不知道在骂谁。社员们听了之后互相猜忌,知青们的心里也不舒服。

一天,韩队长找到王岐山说:“你是知青组组长,又是大队革委会副主任,见多识广,村里人猜忌我,我老婆又是个躁性子,你看这事该咋办。”其实,王岐山也一直在琢磨村民的议论,他觉得这些议论主要是大家对村里的账务不清楚,所以才猜疑。于是,他就和韩队长把队干们叫在一起开了一个会,在会上,王岐山说:“既然大家对村财务有不明白的地方,那咱就给大家一个明白,白纸黑字写出来,放明朗!”但是,这个提议也遭到一些队干的反对,他们说,社员们对生产队的账务有怀疑,那就换人算了。可王岐山说:“换人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是要把财务公开,让村里的每一个人对村财务要有知情权!”最后,通过举手表决,大家都觉得公开好。老支书尹治海还提议财务公开由王岐山做账务监督员,因为王岐山是知青,大家都信任他。王岐山觉得既然大家信任,那就试试。第二天,王岐山与当时来驻村的北京干部老肖、村支书尹治海、会计高志强一起,核查了康坪生产队农业、副业和知青安家费的开支情况。核查完毕后,立刻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将每项开支都进行了张榜公布,核查结果是: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些事情。在会上,王岐山对每一项开支都进行了解释,并当场进行核对,给了社员们一个明白交代,还了队干部一个清白。直到今日,这些开支项目的条据都有据可查。

这些娃娃能过把好光景

每天天刚麻麻亮,他们就要上地,上午十点多,做饭的才把饭送到地里,这时,刚刚抓过粪的手,又没地方去洗,不得不在衣服上擦几下就开始吃饭。晚饭要等到天黑的时候才能回去吃,这让长期吃惯三顿饭的知青饿得有些撑不住。知青中有两个人是低血糖,有几次饿得差点昏倒。后来,大家就把从北京带来的糖果攒起来,让低血糖的知青在干活时,兜里揣上几个糖果,饿的时候,吃上一个,还能起些作用。

过了春节,知青们第一次去李渠集市赶集。有一次,知青冯如珍在集市上打听到猪娃比较便宜,就打定主意买头小猪回去。韩队长知道此事后,有些不高兴。他说:“现在人吃饭都困难,还要养猪?要知道,猪光吃草不行,必须要添料,添料就得浪费粮食。”更让韩队长不高兴的是,冯如珍买回来的是一只小母猪。要是劁过的猪还能养膘,到年底大伙儿还能分点肉吃,可母猪养大了,下了猪崽,还得要吃要喝。可冯如珍却不这么认为,她说:“生产队如果不养这头母猪,就由知青来养。等母猪下了猪崽后,就卖猪崽。”最后,韩队长算是同意他们养猪了,可他从来不过问养猪的事。

到了第二年,母猪产了一窝崽,知青把猪崽卖了,还收入了几十元钱,这在当时成了一笔不小的收入。此后,康坪村的人都学会了养猪,养猪成了一项传统产业。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康坪村的村民仍然有很多人以养猪为副业。后来,韩队长每次说起这件事就夸赞知青:“这些娃娃可活泛哩,以后不管走到哪里,准能过一把好光景!”

(摘自《公务员文萃》2014年第九期)


推荐阅读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调查|沟通|品读|言论
阅读:让你成为有影响力的人荟萃领导艺术
弘扬领导文化
创新领导思维
提升领导能力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微信号:
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期待您的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