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辩证看待人性和制度
最近,一直以守信、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在大众汽车尾气造假案中走下神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人性和制度的视角。
德国人曾经是全世界的楷模,以严谨、认真、执着的口碑闻名于世。德国大众汽车生产落户上海的时候,当地一位领导说,德国人害怕中国工人偷工减料,为了保持产品的质量,他们不仅技术人员从德国带来,就连工人也是从德国带来的。这位领导还说德国人即使半夜过公路,即使路上没有车辆行驶,但看到红灯的时候也自觉地停了下来。
他接着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中国青年在德国留学期间有位感情深厚的女友,两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一天两人上街,路过公路时正好赶上红灯,小伙子拉着女友的手就要闯过去,女友坚决不从,事后两人发生争执,导致遗憾分手。年轻人回国后认识了一位新的女友,两人上街时再次遇到红灯,女友要拉着小伙子闯过去,但他却畏缩不前,两人发生争执,又遗憾地分手。这位领导感叹,中国人与德国人的差距太大了,有德国人这样一种精神,何愁产品质量没有保证!
后来媒体上也有过很多类似的故事,大体都是说德国人如何自觉遵规守矩、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决不越雷池半步,他们将这种严谨态度淋漓尽致地发挥在工作中,决不允许有欺骗或类似欺骗的行为,如果某个行业内的企业发生了类似的行为,那将永远无法再继续在这个行业立足。
对于人性,中国与西方有截然不同的认识。
在中国,持“人之初,性本善”观点的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中国开展过一场“性善”还是“性恶”的争论,法家主“性恶”,儒家主“性善”,主性恶的倡法治,主性善的倡人治。秦始皇信仰法家,但秦王朝二世而亡。汉武帝是信儒家的,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之后,性善论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由于坚持性善论,中国强调教化的作用,但却忽视了制度建设。
西方是主张“性恶论”的,“性恶论”是在西方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潮。他们把人的欲望说成人的本性,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必须加以限制和改造。基于这种认识,西方国家更强调法治,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蚊子和苍蝇也飞了进来,中国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了西方国家早期出现的道德败坏现象。由于近年来媒体报道中国企业弄虚作假、中国人坑蒙拐骗的消息多,很多人似乎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印象,那就是中国人天生是坏的、西方人天生是好的。德国大众汽车造假事件表明,人性的堕落是没有地域和时间限制的,那些曾经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国家,由于人性和制度的缺陷,也落入了千夫所指的境地。
德国大众造假事件表明,人性都是有弱点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逐利润最大化,往往成为一些人犯罪的根源。遏制人性的弱点,最有效的手段是制度,必须始终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
邓小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经典的话:“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邓小平的话说出了真理,是必须信奉的。
在德国这样一个有悠久法治传统、法律制度十分完备的国家惊爆大众汽车造假丑闻,也使我们清醒地看到,仅仅依靠制度也是不够的,因为制度是靠人来执行的,好制度必须由高素质的人来执行,否则,再好的制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我们必须始终加强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塑造人们的灵魂,把欲望关进道德的笼子。
(摘自《公务员文萃》2016年第二期)
弘扬领导文化
创新领导思维
提升领导能力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