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读王蒙的《诫贤侄》
△ 王蒙
《诫贤侄》是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的一篇短文,这篇文章是因友人之子未及而立之年而荣任副县长之职,应友人之命以长辈身份写给这位履新年轻官员的诫语。
此文以前曾读过,近日在王蒙的散文集《只要心儿不曾老》中再次重读,文章篇幅虽短,所谈内容也很有限,但对为官者而言,我认为还是很有实际教益的。中国自古即有《官箴》之类专讲为官之道的著作,今人亦有编著此类书籍者,往往煌煌几大卷,为某些为官者所宝藏。王蒙这篇文章也是讲为官之道的,但不讲权谋、逢迎与处世之术,也不讲什么治人、御人之方,却专讲为官的态度。
一个官员履新,特别是新提拔的年轻官员,没有什么资历,也没有什么根基,往往很在意别人服不服的问题。王蒙诫之曰:“一个芝麻官,又年轻,人家没有必服的义务。不服就不服,不服也得按工作程序运转。”面对人们服不服的问题,有的为官者不够豁达,常见的招数是以势压人,搞不服不行;如果压而不服,有的人则又走向反面,为了笼络人心,又一味迁就与放任,压不住阵脚,失去对工作局面的控制。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显示水平与树立威信,新官当然要体现自己的能力与魄力。这其中常见的不太聪明的一招,就是贬损前任,抬高自己。王蒙在这篇文章中说:“骂前任你就给自己出了个难题:你必须处处反前任之道而行之,而且要干得比他好得多。骂前任就把自己摆在了处处与前任相比较的聚光灯下,这对你其实不利。”但很多为官之人几乎不由自主地犯这个毛病,上任就给前任的工作挑毛病,显示自己的高明,但上任伊始即胡乱折腾,不但树立不了自己的威信,反而有损于自己的威信,对事业的持续发展则更为不利。
在官场搞小圈子,搞亲信与体己,搞个人的势力范围,这是中国官场几千年的恶习,也是官场纷争不已的根源之一。这个东西不但污浊官场风气,而且引起内部的派别斗争,影响一个组织的整体团结。故王蒙建议:“不要搞十几人来七八条枪的亲信,更不要走到哪里把他们带到哪里。谁也不是傻子。你那样做,在得到这十几人的前呼后拥的同时会失去大多数。”这一点更有现实针对性,有些领导者就是喜欢信任亲信、知己与哥们,就是不相信群众,最后把自己弄成孤家寡人,想必这也是曾任高官的王蒙本人对官场现象的感受。
在这篇《诫贤侄》文中,王蒙共讲了九方面的问题,其它如不要弄几个人搜集谁谁说了你什么,更不要自己出马加以批判,这等于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头上,等于自我出丑;不要说群众多么落后,干部素质多么低下,这样做只能暴露自己的无能、无知,暴露自己的不称职;不要老是向上面呼救求援,一点矛盾也不能消化,这样只能证明自己不行;用工作成绩说话,则兴,则立,则吉;用说话来取代工作成绩,则败,则危,则凶等等,所揭示的都是官场的常见病。
该文最后一条是讲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尤见语重心长:“能上能下,才见人品官品,下的时候切莫出洋相!任职期间也不要把业务丢了,免得最后弄个一无所长,一无所成”。王蒙本人倒是很好的实践了这一条,从国家文化部部长高位退下来后,宝刀不老,笔锋尤健,佳作迭出,所以把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年轻后辈,希望友人的孩子也能践行之。
虽然王蒙在这文章中所讲为官之道,基本上集中在为官的态度上,不可能像学术论文那样全面论述作为一个官员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和葆有何种操守,但我以为,一个为官者但凡能做到王蒙在该文所诫,大抵也一定是一个合格的官员了。很希望有好事者,能将王蒙《诫贤侄》一文收入《干部读本》一类的书籍里,供广大干部与官员一读。
(摘自《组工文萃》2015年第一期)
弘扬领导文化
创新领导思维
提升领导能力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