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残联多措并举打造精神障碍患者精准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彭州市高度重视精神病患者康复救助工作,由市政府残工委牵头,残联、卫健等部门负责,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彭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具体承办,切实开展精神病患者康复救助及辅助性就业服务工作,实现精神病患者康复救助、服药就业、辅助性就业等回归社会的无缝衔接。
2013年,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被彭州市残联确立为"阳光家园",2016 年8月,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阳光家园"被彭州市委组织部列为彭州市党员体验式党课教学基地,2018年被彭州市残联正式挂牌为"融乐阳光家园"。近三年来,已康复救助(住院治疗)1002人次,免费服药救助1060人次,实现辅助性救助9800人次,已有631人回归社会。
一
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在认真落实省、成都市精神障碍患者阳光救助、服药救助等政策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彭州实际,由残联、卫健、财政、人社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彭州市精神残疾人服药补贴项目实施办法》,并足额匹配配套资金,为开展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救助(住院治疗)和服药救助提供政策、资金保障。三年来,共投入资金144.47万元。
(二)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围绕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康复需求,通过选派人才外出学习培训等方式,实现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本地化。三年来,共派送1人到无锡精神卫生中心进修康复作业治疗;派送3人到华西精神专科学习并取得精神专科护士资格证书,1人取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派送32人次参加院外康复培训班;定期派送工作人员到院外学习手工艺品制作28人次,着力提升精神病患者康复救助及辅助性就业的专业队伍建设。
(三)推进阳光家园规范化建设。立足彭州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救助需求实际,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建立彭州市阳光家园,着力推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救助规范化建设,为精神病患者搭建"医院、家庭、社会、就业"服务桥梁,为他们重塑信心、回归社会创造更好的融合服务。目前,阳光家园已成功开展生活技能、职业技能、社交技能等15项服务,培训学员733人,回归社会631人,开展个案管理46人;开展室外工娱治疗123376人次,室内工娱治疗189598 人次。
(四)突出娱疗服务在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重要性。
一是举办各类康复活动,融洽家属、患者、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各界对精神障碍患者的了解和康复学员回归社会的信心。三年来,共举办家属开放日活动19次,参加活动2830人次。
二是实施多元化康复训练模式,开展日间康复项目训练、健康知识讲座、心理督导、技能训练。目前已有12名日间康复学员。
(五)加强辅助性就业,助力康复学员早日就业和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一是设立"爱心小岗位",搭建康复学员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的桥梁,提供科室保洁、浆洗房、标本送检等爱心岗位。
二是创建残疾人文创作品工作室,为康复学员从事文艺创作搭建学习、展示和辅助性就业工作平台。三年来,已开展残疾人文创手工艺品义卖 48次,学员文创作品先后在2018年四川省首届环保主题文化活动中获得"十佳作品奖""优秀作品奖"等称号,在2020年彭州市庆祝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活动文创作品比赛中获得"手工艺术类作品"二等奖、三等奖等成绩。
三是探索政府、医院和企业共同推动精神障碍患者就业机制,尝试实现精神障碍患者从"集中就业"到"社会就业"转变。三年来,共引进10家爱心企业建立精神残疾辅助性就业点,共有152名学员参加职业康复训练,已有20余人在企业、服务业实现就业。
二
成效显著,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2016年8月,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阳光家园"被彭州市委组织部列为彭州市党员体验式党课教学点,先后承办体验式党课44期,参训党员有1648人。被成都、雅安、眉山、甘孜等市州设立为精神卫生康复参观基地。接待各类参观团队40次,参观人数1012人。
(二)2017年,被彭州市残工委确立为全市"精神和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2018年,彭州市代表四川省接受中国残联调研精神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被彭州市残联正式挂牌为彭州市"融乐阳光家园";2019年获评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2019年度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科室典型案例",获四川省"2019年精神科护理年会创新案例"三等奖和成都市"第三届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技能比赛"三等奖。
批 示
成都市残联理事长杨齐英在《彭州多措并举打造精神障碍患者精准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简报上批示:彭州市残联会同卫健等部门建立精神障碍患者精准康复工作机制,推进精准康复及辅助性就业结合,对全市极具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