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鹤壁16岁少女遭三女生暴力霸凌,她为何是沉默的羔羊

三三 春秋睿见 2022-12-26


                                                                       

作者|三   三

编辑|肖侍郎

配图|网   络

 


 

霸凌事件,往往就只有一次和无数次之分。

 

软弱、沉默的羔羊,会成为长期施暴的对象。

 

鹤壁市科技中专,一名16岁的女生在校期间,长时间遭受三名女生霸凌,以至于心理受到严重创伤。


 


本该阳光灿烂的花季生活,却笼罩在暴力阴霾中。

 

18日,女孩父亲网上发布求助信,每个字都是一颗眼泪,都是父亲扎心的痛楚。

 

11月10日,他的女儿被三个女生暴力欺凌,不仅要求女孩“跪地自扇”,还命令女孩“脱光衣服”、“脚踹胸部”。更触目惊心的是,还让女孩用“筷子猛插下体”。

 

三个女生施暴过程中,与他人视频通话,进行炫耀分享,来维护校园“老大”的形象。

 

更可恨的是,还要求掌掴出声音,让视频对面听到。

 

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仇恨,让三个恶毒的17岁女生,对16岁的花季少女残酷施暴,令人发指。

 

受害女孩心理备受折磨,苦不堪言,精神几近失常。其中施暴的冯姓女生还恐吓女孩,一旦告诉家人和老师,她将再次被殴打。

 

事发后,女孩偷偷告诉班主任,班主任却没采取任何的措施。

 

因长期遭受这三个女生的欺凌,受害女孩忍气吞声,受尽委屈也不敢声张。

 

直至11月10日,家长看到神态异常的女儿,才得知道悲惨遭遇,父母瞬间崩溃,妈妈一度昏厥过去,这对于女性来说,无异于奇耻大辱,有女儿的家长能够理解这种心情。

 

经过一番考虑后,他们果断选择了报警。


 


但时过一周,校方依然以不知情为由,推脱监管责任,未对施暴者作出任何惩罚。

 

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遭遇长时间的校园霸凌,竟然没人管。

 

施暴者家长多次找理由不予沟通,校方不积极解决问题,仍然留施暴者在校正常上课。

 

无奈之下,妈妈在学校门口长跪哀求,爸爸在网上发信求助。


但凡有人过问这事,他们也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



最可怕的不是施暴行为,而是学校冷漠的态度。


如果学校对校园霸凌漠不关心,教育者是很难继续下去的。

 

事情走到这一步,逼得家长没办法,谁能忍受心爱的女儿遭受暴力蹂躏。


通过正规渠道不给解决,真不晓得学校对此事的态度。

 

有两个问题,学校应该出来”走两步“。


第一、班主任第一时间得知后,向学校汇报没有,这起本应该在校园内解决的事情非要上升到社会层面。

 

第二、为何报警后的一周时间,学校推诿不理,是不是在袒护施暴者,或跟施暴者有背景,学校不敢触犯。

 

其实,不论是施暴方,还是受害方,或是学校,暴力事件发生后,只要一方及时介入,及时处理,就能阻止事态恶化,不至于发展到这个地步。

 

现在警方和当地教育局正式介入调查,三名施暴者已被采取强制刑事措施,作恶者必自毙。


 

只有施暴者被严惩,相关责任人被处理,才能震慑校园暴力,遏制校园霸凌发生。


校园暴力越来越低龄化,可能是无声的排挤,可能是故意的谣言和外号,可能是带着拳脚的恶意,这些欺凌,随时随地发生在隐秘角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校园暴力和欺凌》里有组数据,32.5%的学生遭到过校园欺凌,其中,30%的人选择沉默。



每一个校园霸凌事件里,既有学校的忽视,又有同学的冷漠,还有家庭教育的缺失。


事实表明,暴力事件往往发生在强、弱孩子之间。

 

大多数情况下,弱者由于胆子小,遇到暴力事件时,会显得束手无策。


尤其是被施暴者威胁,不得告知家长或教师时,就不敢声张,致使施暴者越来越嚣张。

 

这些沉默的孩子,直至成年都承受着未愈合的心理伤痛。

 


从鹤壁16岁女孩受霸凌的经历看,如果自己孩子遭受霸凌,该怎么办?

 


第一:打回去。


要让孩子知道,你越不敢反击,对方越会欺凌。

 

他的反击是有力量的,他的身后有人撑腰,他才不会隐忍胆小。


施暴者“软的欺硬的怕”,你若显示硬气,他便不敢招惹你。

 

父母鼓励孩子敢于反击,教他打回去。别一味寄托老师身上,负责任老师好说,碰上没责任心的就不靠谱。

 

第二:树信心。


有些受害者,害怕施暴者留下的“狠话”,选择怯懦,这会助长施暴者的嚣张气焰。


不仅会继续纠缠、伤害被施暴者,还会欺凌、危害其他同学。



校园暴力非一日酿成,不少孩子的不自信或面对强势的屈服,纵容一些易冲动、有攻击性的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施暴。


自信心不是一朝能养成,家长和老师要不断鼓励,自信了才能勇于面对欺凌。


第三:交朋友。

 

施暴者多是对身单力薄的同学欺凌,一般被欺负的学生都不爱与同学交流。

 

受欺负后不敢反抗,甚至不敢告诉老师,长期积累会让孩子形成心理问题。”

 


时间长了,这些同学就成了长期被施暴的对象。

 

要引导孩子团结同学,不当班级“孤雁”,有两三好友撑腰,施暴者就会心有忌惮。

 

第四:快报告。

 

青少年的自尊心、面子观非常强,加上心理发育不成熟,遭受暴力后,怕说出去丢人,往往选择默默忍受。

 

要教育学生,在遭受暴力后,要主动、及时地向教师、家长报告,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我们无法感受花季少女的隐秘伤痛,无法体味父母心中的痛,但同情穿透到每一位家长内心。

 

校园本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可近年来,各地屡屡发生校园暴力事件,严重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人性之恶难以想象,忍的结果只能是欺负,反抗的结果只能是变本加厉的被欺负,躲的结果只能是拦着你欺负。

 

遭受校园霸凌,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折磨,面对暴力,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伤害,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孩子。

 


日本学者斋藤环,曾讲过对校园暴力受害者来说,心理上恢复要做的3件事:

 

一是来自加害者的道歉;

 

二是处罚施暴者,不处罚仅仅是口头教育没有任何作用;

 

三是处理结果一定要让被害者满意。

  


有一段想说给施暴的家长,更多的暴力就来自于暴力。

 

有研究数据指出:


每一个施暴者的背后通常都有着一个问题家庭,50%的施暴者来自于有虐待行为的家庭。

 

施暴孩子本身,就生活在充满冷漠、欺凌,甚至暴力的家庭。


从小缺少亲情带给他们的安全感,暴力是他们对家庭的模仿。

 

希望施暴者的父母,及时教育管理孩子,别让孩子成为“暴力恶魔”。
愿美丽的校园没有霸凌阴霾。
愿花季的少年都能快乐成长。

 



往期推荐



江西15岁高一男生校园离奇失踪,爆出的几个细节太耐人寻味

心痛!河南一4月龄女婴遭120拒诊去世,真相让人不敢想

郑州社区女干部又出网红,尖嘴利牙猛怼群众:“封控区域隐私均不许拍,你有这么大的权力吗?”

毕节11岁女学生跳楼身亡,疑因未付3.6元文具钱遭女店主羞辱,事件背后话题需要深思

石家庄打响第一枪,合肥兄弟真豪放,看老百姓咋跟上

年轻女老板差点被堵在被窝里,因为午睡没戴口罩吃黄牌警告



  

有人的地方就有睿见


人物    故事    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