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at. Neurosci.】您还在害怕社交吗?空军军医大学武胜昔研究组揭示社交恐惧的罪魁祸首!

大仲马 和元生物 2022-04-17

社交行为,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个体之间相互往来,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对个体及种群的生存与繁衍至关重要。社交行为需要感觉、奖赏、认知、情绪等多种信息的处理[1-3],当这些信息无法正确处理并整合,则会引起社交障碍。社交障碍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核心临床表现之一,但相应神经学机制并不清楚。

图片来源:autism after 16

过去研究表明,前扣带皮层(ACC)参与多来源社交信息的整合,并与多种社交信息处理相关脑区产生功能性连接[1, 4, 5]。因此,社交障碍的产生,很可能与ACC脑区的功能紊乱有所关联。 

ACC的位置

图片来源:Wikipedia

另有研究显示,Shank3基因突变会引发机体产生ASD相关症状[6]。其蛋白SHANK3是一种兴奋性突触后支架蛋白,与多种突触后致密物蛋白相互作用,对突触后受体、分子信号正常功能的行使十分重要[6]。敲除Shank3基因导致小鼠产生ASD相关行为,包括刻板行为、社交障碍等等,而在Shank3缺陷小鼠中再表达Shank3可缓解上述行为[7]。然而,对于Shank3基因在哪个脑区中行使功能,我们尚未可知。

SHANK3蛋白结合多种突触后蛋白 

图片来源:Bentham Science

2019年7月23日,《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在线刊登了空军军医大学武胜昔研究组的最新重要工作[8],他们发现ACC锥体神经元中Shank3基因与小鼠正常社交行为密切相关,Shank3基因的敲除通过弱化兴奋性输入以降低神经元活性,进而诱发社交障碍。该研究揭示了参与社交障碍的基因、脑区及其相关机制,极大提高了人们在社交行为领域中的认知。

武胜昔教授

图片来源:ResearchGate

结果

1

缺乏SHANK3改变ACC锥体神经元的形态

首先,作者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探究ACC中Shank3的表达,发现Shank3主要表达于锥体神经元(图1a-c)。接着,为研究Shank3敲除对ACC锥体神经元的影响,作者在眼眶注射AAV-hSyn-EGFP或在ACC注射塞姆利基森林病毒以稀疏标记ACC神经元,发现Shank3 KO小鼠ACC锥体神经元树突复杂度降低,其蘑菇型树突棘数量与树突棘总数量均显著减少(图1d-j)。此外,电镜结果显示,Shank3 KO小鼠ACC神经元突触后致密物的长度与厚度均显著降低(图1k-m)。以上结果表明,敲除Shank3导致ACC锥体神经元的树突产生形态学缺陷。

图1 Shank3 KO小鼠ACC脑区的形态学变化

2

缺乏SHANK3改变ACC锥体神经元的突触功能

形态学后,便是功能学。为探究上述形态学变化带来的功能学影响,作者使用膜片钳电生理方法全细胞记录ACC锥体神经元,发现Shank3 KO小鼠ACC锥体神经元由AMPA受体介导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的频率与幅度均显著降低(图2a-b),电刺激诱发的EPSC幅度与AMPA/NMDA ratio(AMPA受体介导的EPSC幅度和NMDA受体介导的EPSC幅度的比值,此比值与突触可塑性相关)均显著减小(图2c-f)。而且,配对训练范式不能诱发Shank3 KO小鼠ACC锥体神经元产生LTP(图2g-h),表明敲除Shank3弱化了ACC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输入。 

图2 Shank3 KO小鼠ACC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功能紊乱

3

缺乏SHANK3导致ACC锥体神经元活性降低

那么,兴奋性输入弱化带来的又是什么呢?咱们继续看。作者使用电流钳记录ACC锥体神经元,发现Shank3 KO小鼠ACC锥体神经元需要更强的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图3a-c)。行为学方面,他们使用光纤钙信号记录方法实时监测ACC活性,发现Shank3 KO小鼠社交时ACC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小鼠(图3d-h),表明Shank3 KO小鼠ACC神经元较难被激活。 

图3 社交过程中Shank3 KO小鼠ACC神经元反应较弱

4

ACC中条件敲除Shank3基因诱发社交障碍

为进一步探究ACC神经元中Shank3基因与社交行为的关联性,他们通过AAV在小鼠ACC中选择性敲除Shank3基因(图4a-d),发现ACC锥体神经元mEPSC幅度和频率显著降低,电刺激激活的EPSC幅度与AMPA/NMDA ratio也显著减小,与Shank3 KO小鼠结果一致(图4e-l)。行为学方面,作者引入社交三箱范式,借以表征小鼠的社交偏好性。他们发现ACC中条件敲除Shank3基因的小鼠表现为严重的社交障碍,与陌生鼠的接触时间以及在含陌生鼠箱子中的逗留时间均显著减少(图4m-q),表明单独在ACC中条件敲除Shank3基因即可充分诱发小鼠社交障碍。 

图4 ACC中条件敲除Shank3基因弱化兴奋性输入并引发社交障碍

5

光激活ACC改善Shank3敲除鼠的社交行为

上文已知,ACC脑区敲除Shank3基因降低锥体神经元活性并诱发社交障碍,那么锥体神经元活性的降低与社交障碍的产生是否具有关联性呢?若有,激活ACC理应恢复小鼠正常的社交行为。

为验证此假设,作者在ACC中注射AAC-CaMKII-ChR2,以高于生理状态下ACC锥体神经元发放水平的频率激活这些神经元,发现Shank3 KO小鼠社交行为显著上升,无论是在三箱范式中面对素昧平生的成年鼠,还是在鼠笼中面对人畜无害的幼年鼠(图5a-k),表明Shank3敲除鼠的社交障碍由ACC锥体活性降低所致,因此激活这些神经元可改善小鼠社交行为。此外,光激活ACC锥体神经元具有抗焦虑作用,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的逗留时间增长,运动距离也增加(图5l-m)。 

图5 光激活ACC改善Shank3敲除鼠的社交行为及焦虑行为

6

选择性恢复Shank3敲除鼠ACC中Shank3的表达缓解小鼠社交障碍

为进一步探究ACC锥体神经元中Shank3基因在社交行为中的功能,作者在Shank3 CKI小鼠的ACC中注射AAV-CaMKII-Cre以选择性恢复ACC锥体神经元中Shank3基因的表达[7](图6a-c),发现ACC锥体神经元mEPSC频率部分恢复,而mEPSC幅度、电刺激引发的EPSC幅度与AMPA/NMDA ratio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图6d-k)。行为学方面,在ACC锥体神经元中恢复Shank3基因的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交障碍(图6i-p),表明ACC锥体神经元中Shank3基因的表达与正常社交行为密切相关。 

图6 恢复Shank3 KO鼠ACC Shank3表达缓解小鼠社交障碍

7

药理学激活AMPA受体恢复Shank3 KO小鼠社交

上文已知,AMPA受体缺陷是Shank3 KO小鼠ACC活性降低的重要原因,于是作者探究恢复AMPA受体活性是否可以缓解社交障碍。他们在小鼠皮下注射AMPA受体别构调节物CX546,发现AMPA受体介导的电流的幅度与持续时间均显著增加(图7a-d)。接着,他们在Shank3 KO小鼠中以3种不同剂量皮下注射CX546,发现中高剂量注射可改善小鼠社交行为(图7e-h)。此外,ACC锥体神经元mEPSC的频率与幅度、电刺激引起的EPSC幅度和AMPA/NMDA ratio均显著上升,配对脉冲比不变(图7i-p),表明CX546作用于突触后而非突触前,增加AMPA受体活性可恢复Shank3 KO小鼠社交行为。 

图7 药理学激活AMPA受体恢复Shank3 KO小鼠社交行为


总结

社交行为需要多种信息的处理与整合,对个体及种群的生存与繁衍至关重要。社交障碍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临床表现之一,解析参与社交障碍的相关脑区及其神经学机制,可为ASD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靶点。过去研究表明,Shank3基因与社交行为密切相关,但其作用的脑区及相关神经学机制,我们知之甚少。本篇文章结合形态学、电生理、光遗传学、基因敲除与再表达等多种方法发现ACC锥体神经元中Shank3基因对正常社交行为至关重要,敲除Shank3基因弱化ACC锥体神经元活性,导致小鼠产生社交障碍,恢复ACC锥体神经元中Shank3基因的表达、提高ACC锥体神经元中AMPA受体的活性以及直接光激活ACC锥体神经元均可缓解上述症状。这项研究阐释了参与社交行为的基因、脑区及其相应神经学机制,为临床治疗ASD相关疾病提供有力支持!

空军军医大学通过电生理、光遗传学、基因敲除与再表达等技术手段阐释参与社交障碍的基因、脑区及其神经学机制。和元病毒库中有丰富多样的病毒载体,其中包含文中所用多种相关病毒,质量严格把关,经由多实验组验证,欢迎大家选购!


OBiO


和元上海一直致力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整体研究方案,从标记、示踪、基因操作、生理操作到观察,提供病毒包装、动物模型构建、病理研究等一站式服务。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国脑科学的发展!

本内容版权归和元上海所有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留言区申请转载 

未经授权不得以转载或其他任何形式使用


OBiO 促销


【暑价”来袭】慢病毒包装,限时特惠

【暑期约“惠”】AAV病毒现货,限时惊爆价

【暑期约“惠”】慢病毒过表达,这里全是现货价


相关文章回顾

【Neuron】不尽相同!详解美食与美酒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经环路机制

【Cell】燃烧我的卡路里!DRN支配棕色脂肪组织维持体温平衡

【Science】新知!岛叶-杏仁核不同环路编码恐惧学习与恐惧记忆

【Science】新知!匈牙利科学院揭示脑干无名核上行调控场景记忆的编码!

Tau蛋白如何影响记忆?王建枝、刘恭平合作研究揭示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临床治疗靶点

●“盘他”or“走为上”?《Neuron》新发现阐释逃避行为的环路机制

●【Nature Neuroscience】隔空传功!光遗传操控大脑实现无经历产生新记忆!

●【Science】重磅:杏仁核神经元群体编码行为状态机制


参考文献

[1].Apps, M.A., M.F. Rushworth, and S.W. Chang, The Anterior Cingulate Gyrus and Social Cognition: Tracking the Motivation of Others. Neuron, 2016. 90(4): p. 692-707.

[2].Dolen, G., et al., Social reward requires coordinated activity of nucleus accumbens oxytocin and serotonin. Nature, 2013. 501(7466): p. 179-84.

[3].Gunaydin, L.A., et al., Natural neural projection dynamics underlying social behavior. Cell, 2014. 157(7): p. 1535-51.

[4].Holroyd, C.B. and N. Yeung, Motivation of extended behaviors by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Trends Cogn Sci, 2012. 16(2): p. 122-8.

[5].Chang, S.W., J.F. Gariepy, and M.L. Platt, Neuronal reference frames for social decisions in primate frontal cortex. Nat Neurosci, 2013. 16(2): p. 243-50.

[6].Durand, C.M., et al., Mutations in the gene encoding the synaptic scaffolding protein SHANK3 are associated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Nat Genet, 2007. 39(1): p. 25-7.

[7].Mei, Y., et al., Adult restoration of Shank3 expression rescues selective autistic-like phenotypes. Nature, 2016. 530(7591): p. 481-4.

[8].Guo, B., et 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dysfunction underlies social deficits in Shank3 mutant mice. Nat Neurosci, 2019. 22(8): p. 1223-123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