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9届,被“边缘”了?

69届,被“边缘”了?作者:王春光

写在前面:2021年,是69届初中生离校52周年。为什么是离校而不是毕业呢?一是因为当时闹文革,学校基本不上课,学生没有学业课业,所以就谈不到毕业;二是由于没有业可以学,所以就沒法儿发毕业证。故称之为离校。

        

这批人虽然实打实地是小学生文化,但也稀里糊涂地被称为知青,据说当年全国上山下乡的知青有一千六七百万,那么69届的起码是200多万人。69届这批人,如今大都奔七了,与“老三届”的风生水起,形成鲜明对照的,是69届的销声匿迹、鸦雀无声。

       

50多年了,只见过一部王安忆写的小说《69届初中生》。二三百万人的人生际遇,二三百万人的生命历程,应该有所展现,应该有所记录,因为他们也是差不多与共和国同龄的一批人。

一、六九届简介

六九届顾名思义,就是1969年离开中学的那批人。这一届既不同于之前的“老三届”,也不同于之后的70届。69届的学生一般出生于53年、52年,少数54年出生的。69届的学生是1960年上小学,1966年小学毕业进入初中,1969年离开中学。

北京69届

有的文章说,上山下乡的知青有6届学生,即高中三届,初中三届(分别是66、67、68届的高中、初中各三届)这明显的是把69届给忽略了。这种状况既是69届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也是69届社会地位的尴尬写照。

      

不管怎样,69届毕竟曾经是几百万人的生命经历,也是打在69届人心灵上的青春烙印,当69届人在生命的晩秋,回望当年,便禁不住感慨万千。

二、六九届的特点

特点之一:边缘化。

年来,一说起文革,一说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们只知“老三届”仿佛“老三届”就是知青的代名词。“老三届”成了被耽误了的一代人,成了青春无悔的主人公,成了蹉跎岁月的主体。其实,躲在“老三届”身后的六九届,才是被文革祸害最厉害的一批人,也是自始至终都被边缘化的一拨人。


文革中的被边缘化。1966年应该上初一,正赶上文革来了。从文革一开始,就没有69届什么事儿,破四旧、大串联、红卫兵、斗老师、打派仗,都没他们什么事儿,只能当吃瓜群众,69届在老三届眼里就是一帮小屁孩儿,“小六九”是人们当时以至一直沿袭到今天的习以为常的称呼。


上山下乡中被边缘化。六九届虽然只是小学毕业,但也算知青,需响应号召上山下乡。由于年龄偏小,他们好多人是随着哥哥姐姐一起走的。到了农村以后,由于身单力薄,在劳动中他们也就相当于农村的“半拉子”。由于文化水平和社会历练的局限,他们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待人处事的社会经验等,都不能与“老三届”相提并论,所以在当知青时,他们也没有什么主流话语权,属于“听喝”的大多数。

返城后被边缘化。返城时他们大多比较晩,返城后他们工作相对比较差,企改时,下岗失业人员中,他们的比例最高,恢复高考后,他们考上大学的寥若晨星。由于对干部任用有“四化”要求,而他们的知识化和专业化,是两大硬伤,所以干部队伍中69届的身影更如凤毛麟角。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无论是文革中,还是当知青时,以至于回城后,六九届都好像是被时代遗忘的角落,默默地游走在历史的边缘。


特点之二:碎片化。

与"老三届”相比,由于没经过文革造反的历练,在口才、文笔、宣传组织等方面的能力欠缺,69届群体缺少那种一呼百应的高光灵魂人物,他们从整体上缺乏凝聚力,形不成一个整体,常常是各自为战或三五成群的散碎存在。无论是在文革停课期间,还是上山下乡阶段抑或回城之后,他们都显得那样形单影只。与“老三届”动辄纪念上山下乡多少周年,某某文艺汇演,某某研讨会、座谈会、纪念会、某某聚会等活动的风声水起相对应的,是69届的默默无闻,风流云散。他们仿佛是一件精美而巨大瓷器上崩落的开片,散落一地;又仿佛错过末期列车的乘客,被遗落在一座座人生的驿站。


前些年,曾经想召集69届的同学集会,但费尽心思,八方联络,终因年久失联,缺三丟四而作罢。69届的这种缺乏凝聚力、抱不成团的状况,与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关。从1966年到1969年,三年的初中生活,他们坐在教室上课的时间,远远少于散逛于社会的时间,一个班的同学接触很少,甚至有的男女生相互之间连名字都不知道。不像"老三届",一个班的同学,文革前就早已混熟,文革中又都参加了不同的战斗队,上山下乡大致都是一派的组团下乡,那种联系和了解,那种亲如兄弟姐妹的感情,是69届大体没有经历过,也就没有体验和感受的。

69届的这种松散型的群体结构和基本上各自为战的特点,在返城之后的岁月里,在与自己切身利益攸关的时刻,愈发显示出它的短板效应。比如,不管是在岗位确定、职务晋升,还是职称评定方面,还是在调资、福利待遇等方面,69届除了资历条件的限制外,缺少人脉和渠道,没有群体利益的代言人,因而没有话语权也是制约的因素。

       

看一看前些年,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决策者,“老三届”全线飘红,而69届的能跻身领导岗位的则如沙里淘金般难觅踪影。


69届是生活在时代夹缝中的一群人。比上不足,在知识积累、人生阅历、生存能力等方面相形见绌;比下不如,在历史环境、人生际遇、生命运气等方面又命途多舛。用我的一位69届同学的话说,不在二五眼以上,也不在二五眼以下,正好在二五眼上。

    

69届是生活在历史阴影中的一群人。以往一说文革耽误了的一代人,大都众口一词“老三届”,确实,“老三届”也不容易,尤其是66届老高三,马上就要高考了忽然梦碎,让人耿耿于怀。但是,69届和老三届比起来,更是千古奇冤。明明是六年级小学生,却也被扣“知青”小帽儿;明明是一帮小屁孩儿,却也要跟成年人一样摸爬滚打,明明是“半拉子”、小童工也过早地被扔进了社会的深坑。由于年幼,他们无知懵懂;由于文化少,他们思想夹生;由于社会混乱,他们三观混沌不清;由于生活的磨练,他们仍保持着善良的初心。历史天空上一片巨大的乌云,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的阴影,从年少将伴随着他们的终生。

特点之三:草根化。

我一个69届同学,是从小到大的发小,1969年上山下乡,在乡下干了5年,选调回城进了一家企业,前些年企业改制下岗失业,老婆嫌他没本事,带着孩子离他而去,工作没了,家也散了,让他的精神垮了。他每日里借酒消愁,一天三顿地醉生梦死,终于把身体也造垮了,患上了肝癌,而且是晚期。有一次我去医院看他,只见原来身高1米80,体重170多斤的汉子,经过癌症的折磨和放化疗,只剩下70多斤,让人不禁潸然泪下,没多久就带着不甘和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同学的经历,虽然是个例,但除了阴阳两隔这一点之外,69届的大多数人和这个同学大同小异。

由于文化只是小学六年级毕业,在后来凡是与考试有关的比拼中,69届人都明显处于下风。先天的不足,仿佛决定了69届人的宿命,他们大都在底层,从事着简单劳动。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我在徒步健走时,旅游鞋开胶了,我就拿到街上去修。在一条街道的路口边上,找到了一个修鞋摊位,我坐在小马扎上,边等边与修鞋师傅聊着,不一会儿,鞋修好了,我问道多少钱?修鞋师傅忽然叫着我的名字,说你不认识我了?说着摘掉了压得很低的棒球帽,只见一张晒得黑红的脸庞上,眼角额头刀刻般的皱纹,但那表情那笑容,还是让我细一端详认出来了,是我69届的一个同学。在随后的攀谈中,我也知道了他这些年的经历。1969年上山下乡,调回城进了二轻系统的一家大集体企业,前些年厂子破产,工人回家自谋职业,他先后干过蹬板的、守夜打更的、在早市摆地摊等,最后稳定在修鞋这一行。他说没办法啊,上有老,下有小,老婆也下岗了,在一家公司当保洁员,也是69届的。我注视着他那双长满厚厚老茧的双手,和那张写满沧桑的脸庞,仿佛看见69届的兄弟姐妹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双手,夯筑着这个社会的基石。

       

最基层干着平凡的工作,大都是平民草根,但他们脚踏实地,达观知远,高楼大厦平地起,亿兆数字基是一。69届的绝大多数,虽然都默默无闻,但,不怨天尤人,不感叹命运,为家人,为社会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他们就像那铺满大地的小草,虽普通却有顽强的生命力。

三、69届的评价

虽然时代和历史造成了69届的不幸,虽然命运对69届有些不公,但69届这个群体,仍然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汇进民族复兴的洪流,书写着属于69届人的春秋。

1、拼搏进取。这是69届人整体的精神风貌。我有个69届同学,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上了大学,消息传开,很多人莫名其妙,一个连初中都没念过,小学六年级水平的人,居然考上了大学?但了解他的人知道,多年来他每天坚持学习,持之以恒的努力。这正是69届人拼搏进取的写照。虽然开始踏入社会时底子薄、年龄小、身体弱,但69届人初生牛犊不怕虎,有股子拼劲儿、闯劲儿,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儿。

      

2、默默奉献。我有个69届同学,从事志愿者服务活动将近30年,参与过几千小时的志愿者活动,曾义务献血几十次,并签订了自愿捐赠器官的协议等。69届人几十年来,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国家尽着一份力。

       

3、责任担当。69届人虽然深受文革之害,但他们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担当却丝毫未减。

      

2014年1月,习总书记视察内蒙古,看望了党的好干部牛玉儒的家属,强调全党要学习牛玉儒的精神。值得69届自豪的是,牛玉儒就是69届的一员。


4、低调隐忍。69届人深知,满招损,谦受益。多年来不论是在媒体眼中,还是在公众视野,69届都是知名度有限的存在。他们甘心情愿地做映衬红花的绿叶,隐没在聚光灯的阴影之下,演好时代大剧中的路人甲。他们知道,主角固然风光,但缺了配角也不是一部好戏。

69届是历史上的客观存在,是一批人的青春记忆,也是69届人共同的生命年轮……

谨以此文献给69届的兄弟姐妹!

来源: 苏州知青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推荐阅读

六九届——最强一届“小学生”

“六九届"知青(1969 —2019)

69届啊69届-北大荒知青大型活动回顾
《生命中的兵团》“小六九”的成人礼

他们的名字叫"六九届"

北京六九届——"一锅端"上山下乡
六九届,背负一生的“文化之殇”
一个北京69届知青的50年
祭69届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

我们是69届知青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