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遗弃的延安女儿寻找北京知青爹娘

延安的女儿
——知青下乡三十年后

NHK 纪录片
在绵延不尽的黄土高原,“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贫困农村女孩海霞,一出生就被抛弃,但她一直在寻找抛弃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点击以上播放按钮观看纪录片,片长1小时54分
被遗弃在延安的北京知青女儿

简介:在绵延不尽的黄土高原,“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贫困农村的女孩海霞,一出生就被抛弃,但她一直在寻找抛弃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她的父母是在文化大革命时代,听从毛泽东的号召,从北京到延安插队的红卫兵知青。

“我为什么会出生,又为什么被抛弃?” 她的强烈感情,唤醒了老知青们不堪回首的回忆。其中有一位在为海霞寻亲而奔走的人,叫黄玉岭。他也有着难以抹去的沉痛过去。其实他曾有过一个和海霞同样境遇的孩子。但在那个连恋爱都遭禁止的年代,他被判处“反革命罪”,女方被迫堕胎。如今尘封30年的往事被再次唤醒,海霞与黄玉岭踏上了寻找真相的旅途。

影片故事

1968年12月,紧随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北京长辛店的400名中学生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下乡插队。到今天,整整四十年过去了,其中有不少故事。影片选取了一个极富戏剧性的人物--海霞做为主角,通过她的故事,反映当时的政策对普通人的影响。


海霞是陕西延安地区的一位年轻的农村妇女,粗糙的皮肤,红扑扑的脸颊,地里耕作是把好手,已婚,有一个男孩,如果不是偶然,海霞的生活将是平凡的,和周围一起长大的农村姐妹们没有什么分别,但海霞的身世公开后,海霞有了自己特别的故事。

知青后代海霞

她是400名奔赴延安的长辛店知青的后代,生父叫王露成,在王露成和另一位北京知青非婚生下海霞后,父母即抛弃了她。当地的老乡收养了她,但没过多久,第一个养母便去世了。抚养她长大的是第二任养父养母。一直到海霞有了自己的孩子,养父养母都没告诉过她真正的身世。

北京知青王露成

而当年的北京知青王露成与恋人回城后,因为王露成的工厂小,效益差,俩人便分手了。王露成回城后始终过的很落魄,28年再也没有联系当年的恋人,俩人更没过问那个孩子的下落。

看到已经长大的女儿的照片,王露成第一反应是怎么长这么难看,没有想见面的意思。但海霞是个很有个性的农村妇女,个性非常象张艺谋电影中的农村妇女秋菊和魏敏芝。海霞不图别的,只为能见上亲生父母一面。

北京知青王露成

起初,海霞希望父母到延安,,但被拒绝了。最后,海霞决定自己去北京找亲生父母。海霞最终见到了自己的生父。海霞的生父王露成,在北京一家工厂倒着三班,住在一个小平房里,昏暗的灯光下,你能看见一个被生活磨难着的男人。

海霞的生母一直没有出场,影片结束的时候,在接听电话时,她的回答是:不愿意认领自己的女儿。

与父亲见面后,海霞回到了养育她的延安农村,依旧过着和以前一样的生活,只不过多了一个牵挂的北京父亲。她给父亲的来信中说,家里打了不少粮食。


影片以海霞的故事为主线,期间穿插了其他几个知青的故事:

北京知青黄玉岭

故事是由一个叫黄玉岭的男子带着池谷薰去农村、北京各处寻找和拍摄的,他同样有一段伤痛的过去:黄玉岭是北京长辛店一中的知青,1968年来到延安插队,结果因为和一个知青女孩恋爱,并使女孩怀孕而获刑5年。最后人工流产,他的孩子没有生下来。黄玉岭在强制劳改以后,再也没有回到北京,在当地开了一间小饭店。

也许是因为他有过同样不幸的遭遇,所以想帮助海霞找到自己的父母。他请来与养父母相熟的乡亲,说服他们同意海霞赴京。

农民王伟

除了黄玉岭以外,还有一个叫王伟的当地农民,当年是生产队的会计,和一个北京女知青恋爱了,后来说他强奸了女孩,判了15年的徒刑。直到今天,王伟都在叫冤,他说,他们当初连手都没有碰过,强奸也没有具体的说法,没有时间、地点和细节,是一个叫郭忠民的北京干部强迫他认罪的。王伟叙说时,导演给了他很近的特写镜头,你看见的是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

留在延安的北京知青王雄骥

最惨的是影片中另一个留在延安的知青王雄骥。1976年4月4日,王雄骥在街上闲逛时看到一大群人涌向天安门,出于好奇他随着人流走了进去,就在王雄骥在广场上东张西望之际,几行毛笔字突然吸引了他的目光。“欲悲闹鬼叫,我哭豺狼笑,洒血祭雄杰,扬眉剑出鞘……短短的几句诗令王雄骥心潮起伏。回到延安后,王雄骥的脑海中始终盘桓着这首诗,在一个失眠的夜晚,他将它默写在笔记本上,之后将本子随手放在了床头,熟料这一无意之举却为他招来横祸。一天前来串门的保卫干部看到了笔记本上的内容,立刻向上级反映,随后王雄骥以“现行反革命”的罪状被捕入狱。


王雄骥一直单身一人蜗居在窑洞里。打开跟随他已经几十年的木箱子,里面都是如《判断力批判》、《美学史》、《马克思博士论文》之类的书籍,他将弟弟寄给他改善生活的两千元钱,用来买电视及VCD机,他似乎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不过,镜头扫过,他简陋的小床墙上,贴满了裸体女郎的画像。他在延安的窑洞里度过了一生最美好的年华,除了让自己在克莱得曼音乐中得到片刻的满足之外,他的人生还剩下什么呢?

郭忠民

黄玉岭到北京寻到郭忠民时,郭忠民同样是一头白发。郭忠民不由得说起了他的故事:当年为了去延安管理这些知青,自己幼小的孩子被送往老家,由母亲照顾,但是生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孩子变成了聋子。他坚持说,他没有强迫王伟,是和当时的公检法一起查办的。

拍摄显然是艰苦的,有一个镜头,让人一下就明白了,村子里的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生存的。村口,突然一阵狂风刮来,摄影机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开始是黄土飞扬,然后是村子里的人在狂奔,最后是大风卷起的黄土,把整个画面覆盖了,简直像特技镜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池谷薰坚持了两年,拍摄了170小时的素材,完成了这部两小时长度的纪录片。

《延安的女儿》。这部长达两小时的纪录片,就像一部剧情片一样,通过一个让人泪下的故事,反映了一群人的命运,还原了一段历史,将一代人的伤痛又血淋淋地揭开来。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人们心灵的创伤已经结痂,但隐痛依然,并且这种痛还延续到了下一代。

  后续故事  

被遗弃的延安女儿
还在寻找北京知青爹娘

一出生就被遗弃的延安女孩海霞,她的生父生母是从北京到延安插队的知青。今年是知青下乡五十周年,也不知道海霞能否找到北京的爹娘?


当年 ,400名来自北京长辛店的中学生插队到延安,他们的青春就在昔日革命根据地的窑洞里渡过,贫苦的生活让他们尝到人生的艰难。后来他们又千方百计纷纷回到了北京。虽然人走了,但他们的青春已在这里耗尽,还有人甚至将自己的后代留在了这里。


海霞就是长辛店知青的非婚生后代,她的生父叫王露成,生母是北京知青齐俊玲。海霞出生后,当地的老乡收养了她,直到海霞结婚生子后,她也不知道真正的身世。

海霞的生父王露成(海霞提供)

后来,村里有人告诉了她真相,但是快30年过去了,已经没有人知道她的亲生父母在哪里。当年,生父母为了回城将她留在了黄土高原。


海霞生父插队时的同伴黄玉岭回到延安的时候,找到了海霞,那时她已经二十七岁为人妻母了。当海霞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去北京见亲生父母成了她坚定的信念。起初,海霞希望生父到延安,但被拒绝了。最后,海霞决定自己去北京找亲生父母。


这种自然的愿望却扰动着延安与北京两个家庭的生活,撕开了已经结痂的伤口。她的养父母不同意她去北京,对海霞说:“他们应该来看你,为什么要你去看他们。”


海霞的生父王露成也是心态复杂。看到女儿的照片时,海霞的模样让他震惊落泪,埋藏在心底的秘密又浮上了心头。


2000年,海霞最终在北京见到了自己的生父,父女相见的一刻,长久的沉默之间后,生父请求女儿原谅说,你打我吧。海霞却说,哪个娃儿会打她爸啊,就这样寥寥数语。


生父王露成境况并不好,回到北京后即与海霞的生母齐俊玲分手,然后各自结婚。他在长辛店的一家小工厂里上班,住在一间低矮狭窄的平房里,挣扎在社会的底层,自顾不暇,无法提供给遗弃的女儿任何帮助。

第一行右四海霞母亲齐俊玲

海霞也从没想过要回到北京,成为北京人。父亲的生活状况,对她触动很大,但能够与亲生父亲相认,已很让她满足。


海霞带着满足和失落回到了那个闭塞贫困的延安洛川县-旧县镇-高家娃村,这次没有能见到自己的生母让海霞很失望,但毕竟见到了生父,她终于知道了自己的父亲是谁,不在是梦中那个模糊的幻影。


黄土高原虽然贫困,但身边有疼爱她的丈夫和乖巧懂事学习上进的儿子,还有待她如自家闺女的公婆,这样的生活也让海霞很满足,她相信凭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会过上好生活,这样她的生母就不会再有顾虑见她了,海霞渴望着亲情,她一直期盼能见到自己的生母。


海霞只读过三年书,懂事学习上进的儿子给海霞带来无数欣慰,海霞希望儿子读好书走出去,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图片海霞提供

家里满墙的奖状是海霞的骄傲,儿子考上了大学,全家在喜悦中,却迎来一场事故,海霞住进了医院,在昏迷中还喊着北京的爸爸妈妈,握着海霞的手,家人心都要碎了,老实憨厚的丈夫看着昏迷的海霞,这个不善言辞老汉只能蹲在旁边握着妻子的手,一遍遍说:“明个俄们去找,俄们去找他们……”

海霞的果园(图片海霞提供)

这些年,海霞家里的果园连续获得丰收,海霞的日子越来越好,每天忙碌的海霞照顾年迈公婆后,常坐在窗前沉默的望着远方,憨厚的丈夫高建生知道妻子在思念只见到过一面的父亲,还有未曾见面的生母,海霞的亲生父母也应该70多岁了,不知他们身体是否安康,身边可有人照顾。这位不识字的朴实农家汉明白妻子的心思,是想尽一份孝心,他求人写了很多封信寄往北京,可等来的都是查无此人。

何海霞和丈夫、儿子在北京(海霞提供)

2017年,海霞和丈夫儿子一起来到了北京,昔曰的胡同全变成高楼大厦,父亲的家却不知道在哪里,一家三口激动的心情变成了茫然,站在公交车站旁,一家人不知道该去哪里。

何海霞和丈夫高建生(海霞提供)

他们一家人经过多处询问打听,也没人知道海霞生父搬迁到什么地方去了。海霞一家在北京住了几天,期间还受到曾在延安插队的长辛店知青叔叔阿姨们的热情招待。可惜,茫茫人海之中,还是没找到海霞的父母,无奈只好回到老家。

何海霞和丈夫高建生(海霞提供)

如今,海霞觉得自己的生活富裕些了,想到自己生父母年纪也大了。这个被遗弃的女儿就想在他们晚年时,尽尽做女儿的义务。

海霞新盖的房子(海霞提供)

现在海霞家里的新房盖好了,人到中年的海霞还在期盼着能见到自己的爹娘,哪怕只是在一起住几天,为自己的生父生母煮一回饭,尽一些孝心。

海霞夫妇和北京老知青阿戈

2017年在陕北农村长大海霞夫妇来到北京。海霞是长辛店知青非婚遗弃在陕北的孩子,现在生活好了富裕了,找到亲生爹娘尽孝是海霞的执念,海霞一家人找到长辛店,找到阿戈北京十中的老知青们,知青们在饭店热情的招待了海霞,晚上海霞一家住在阿戈租住的房子,这个久别的北京女儿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阿戈和长辛店的知青们带着海霞在长辛店寻找,海霞的生父搬到哪里无人知晓,阿戈骑车去了海霞生父的老宅,长辛店派出所,长辛店办事处,东山坡社区联系寻找海霞生父,都没有结果。

2018,海霞的心愿

今年是知青下乡五十周年,也不知海霞能否找到北京的爹娘?这个时代还会想到那些被遗弃的知青后代吗?虽然都是那个年代的牺牲品,但是曾经的那个昨天依然没有走远。被遗弃的延安女儿海霞,还在寻找生身爹娘。或许海霞以后能够找到在北京的爹娘,永远无法填补的是那个年代给岁月留下的万千空白。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推荐阅读

遗落在荒原的北京知青的女儿

阿爸:请爱我一次——知青女儿寻找父亲

38年孤单等待——知青母亲寻找亲生女儿

疯女:一个北京知青的多舛人生

嫁给农民的北京女知青悲惨命运

不让贫农打光棍 廖晓东的悲剧人生

凋谢的兰——女知青嫁给了肖麻子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