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兵团战友赴黑龙江修缮一架山六女知青墓

拿什么感谢你——我的战友
记兵团战友朱维峰
赴一架山修缮兵团六女知青墓

作者:杨知颖(杨大丰)

朝阳普照一架山

东升的旭日,将一架山辉映成一片金色。远处的六棵松树,象征着牺牲的六位兵团战友屹立的精神、婀娜的身姿。

从一架山六姐妹墓地眺望

美丽的黑龙江途经黑河一路向东,流经黑河地区孙吴一架山,江面宽阔,江水缓流。在艳阳高照无风的时节,江水犹如一面镜子,倒映出蓝天白云。站在黑龙江中国一侧,可隐约看到对面前苏联广垠的大地。


1969年我下乡就在孙吴四季屯,那时我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独立营41连,是与苏修一江之隔的前沿战备值班连队。


连队有个打鱼排,打鱼排下有个织网班,一水儿的女知青组成。

章秀颖 刘毓芳 贾延云 李金凤 许淑香 孙艳


1970年5月28日夜间,织网班8名兵团战士,从工作地点返回连队的途中,乘坐的小木船因严重超载,沉没在黑龙江上。


我奋力游到岸边死里逃生,船上其他7名战友全部溺水身亡。战友牺牲后,我们将她们(以下简称六姐妹)一一埋葬在距离出事地点不远的江边一架山下。


从此六姐妹相依相守地长眠于此,她们与大江相伴已过去整整五十一个年头。


刘长发排长的遗体由儿子刘红江夫妇于2013年5月30日将其带回到河南洛阳老家。

2021年7月墓地全貌

2021年7月25日,一架山六姐妹墓地迎来了上海【龙江行】旅游团的战友们,他(她)们千里迢迢专程来此,向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六姐妹致意、祭扫。


【龙江行】回访团由原三团副团长、三团上海知青联谊会会长徐东明率队,全团约50人,人均年龄71周岁。


这个有古稀老人组织的回访团,每个团员都知道,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回访,也是对第二故乡感恩和告别之旅。

墓穴风化、破损严重

当回访团的战友们站在一架山兵团六位女知青墓前,环顾四周,蒿草丛生,水泥风化脱落,地坪裂了大缝,缝隙处长满一人高的蒿草,整个墓地一派荒芜破败的景象。


回访团的战友们无需动员开始动手整理墓地,在烈日的烘烤下,在汗流浃背里,拔去蒿草、清扫坟冢。整个团队没有半句怨言。大家反倒觉得:难得为长眠于此的战友们尽了一点心意。

上海【龙江行】战友为墓地拔草

回途的汽车上,徐东明感慨地对大家说:当年她们走了,我们留下来了。如今,我们回去了,她们留下来了。也许我们素不相识,但同为黑土地上的兵团战士,一脉相亲,惺惺相惜。我们不来祭奠她们,还会有谁会想起她们,会来祭奠她们?的确,是这么个理啊。今天我们还在,墓区便如此荒芜。明天若我们不在于世,还会有谁会想起她们,想起我们这个曾经的知青群体?!千秋功过,谁与评说!感慨之余,不免暗忖,年迈的我们,今天能为她们,也为我们自己,做点什么?

上海战友黄高德在【知青墓】前默哀

一次难忘的祭扫活动,把六姐妹墓地凄凉的景象印记在“龙江行”回访团战友的脑海中。回到上海后,徐东明团长与8月15日在“龙江行”微信群中发了一篇题为《我们不会忘记——7.24祭奠六位女战士纪实》的短文,文章回顾了祭奠活动的过程,提出修葺六女知青墓的设想,并表示自己愿意捐款。


六姐妹墓地的严重风化刺痛了每位兵团战友的心,他们回到上海后,纷纷在网上表达要为六姐妹重新修缮墓地的要求,信息传开去,得到广大知青战友的赞成、支持、一时间修缮墓地的呼声、办法形成霸屏之势。

由上海【龙江行】旅游团牵头,向广大知青战友们发出了《关于修缮六位女兵团战友墓园的建议》,建议得到兵团战友们的认可、支持及行动。

上海【龙江行】旅游团祭扫六姐妹墓

关于修缮六位女兵团战友

墓园的建议


龙江行旅游团祭奠六位兵团女战友的视频发到网上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对于修缮墓园提出了很好建议,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六位女战友的缅怀之情,这种深厚的战友情谊令人敬佩,反映了全体"龙江行"战友的心愿。


经“龙江行"组委会商量,对墓园修缮一事提出如下建议:


墓园是农埸所修,他们是当然的管理者和维护者,我们将以此次“龙江行"五十位親历者的名义给农场有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一. 对墓园的场地进行修整,在原有

的地基上再复盖一层水泥,若工作量较大,至少将裂缝加以修补,避免杂草在缝隙中生長。


二. 建议将所有碑文重新描金或描黑。 


三. 建议在墓园周边种上一排或数排的常青松树。


四. 建议竖立一块指路牌,上标有"兵团六女战士墓”,一牌二面,南来北往均能看到,杆与牌的材质再议。


五. 时己入秋,为保证施工质量,建议明年开春后施工,也可保证植树的成活率。


以上建议我们将委托专人与农场联系,如果他们能採纳我们的建议,我们将积极配合,倘若他们表示资金有困难,我们会募捐一些钱款提供资金支持,全体返乡战友一定会努力促成此事。


以上意見妥否,请各抒己见,有不当之处,予以修改。

龙江行筹委会 2021.8

修墓总指挥朱维锋

老话说:土木工程不可擅动。这个工程需要农场的支持,需要当地人的协力配合,尤其需要一位有精力、能力、智慧的人现场指挥、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否则修缮墓地的工程只能停留在“务虚”中。


东北的天气不等人,进入9月气温逐步走低,临近中秋时节白天最高气温只有十几度,不利于土木工程的的水泥凝固。如果等到明年开工,明年疫情怎样?知青都已经进入七十多岁的年龄,身体和精力还能否允许?农场方面有无变化等等所有不可预测的情况,都将使修墓工作成为遥遥无期的遗憾。


在时间紧,任务重,工期短、且急需一位现场独挑大梁的人的关键时刻,兵团战友朱维锋毛遂自荐、挺身而出,独自一人挑起了所有的工作重担。

北上的朱维锋

朱维锋:北京中央美院附中69届中专毕业生。1969年3月受保卫珍宝岛的感召,志愿放弃毕业分配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于1969年8月同8名附中同学一起赴黑河红色边疆农场屯垦戍边。


1971年朱维锋被任命为一师三团45连(小河西)指导员。


他懂工程,熟知工程各个环节,且在沿江有良好的人脉,用他的话讲:都是同过生死的“老铁”。他做事大刀阔斧中不乏细致周全、果断决策中又有精明预判与算计。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知青情结、战友情义、早已铭刻于心,融入于身。


他与六姐妹素昧平生,但他心甘情愿为六位姐妹的事,单骑千里,以高龄,病体之身为六姐妹尽战友之责。用他的话讲:六位女知青无儿无女,兵团战友就是她们的亲人,【六女知青墓】实际上是兵团战友心灵上的一个痛点。修墓也是纪念我们这一代人奉献给北大荒的青春。

“老铁”王继峰到孙吴站迎接朱维锋


2021年9月6日晨六点,受小河西知青、牺牲战友家属及生前好友的委托,朱维锋乘火车赶赴孙吴县指挥修缮【六女知青墓】。巧合的是、52年前的1969年,就是这个时节他从北京来到边疆,弹指一挥间,今天重走当年路。


其中还有个小插曲:孙吴防疫站因为他没打疫苗,不让入边防,但听说他是小河西的老知青,脱口而出:小河西45连的吧,你们在小河西建了一个东西(小河西知青纪念碑)......出于对老知青的尊重,防疫人员破例让他通行。第二天反悔了,派人追到小河西找人要隔离14天,因朱维锋住在大五家子,躲过一劫。

朱维锋在红色边疆农场总部(大五家子)


朱维锋手持牺牲战友章秀颖的妹妹章秀英的《授权委托书》,与农场领导协商修墓事宜。


下面是章秀英的《授权委托书》:

朱维锋战友:你好!


我是六姐妹中章秀颖的妹妹章秀英,也曾是黑龙江一师的兵团战士。我看到了杨知颖转发上海战友“龙江行”旅行团去沿江祭扫六姐妹的视频,也看到你们凭着对北大荒黑土地结下的战友情谊,没想到时过境迁且新冠疫情之下,你们都已经是七十岁左右的老人,还在为修缮墓地奔走呼号,献策捐款,还能干这么一件惊天地泣鬼神功德无量的大事!我发自肺腑地感动、感谢大家!

              
秀颖姐姐走了五十一年了,她的遇难给我父母打击是致命的,也是我一生中无法排解的痛。父母故去后,我在一九九六年来到美国。因为我丈夫有病,我回国的时间和次数都很少。我先后三次去一架山沿江扫墓,每次扫墓离开时天气都会下起蒙蒙细雨。这样的天象让我肝肠寸断,多日难眠。   

          
由于疫情和我丈夫病况已进入癌症晚期等诸多原因,我回不了中国。但我代表章秀颖的家属感谢和支持你们修缮墓地。在修墓上有问题你们可以和杨知颖联系。她自六姐妹牺牲后,一直在呐喊和奔波【五.二八事故】的真相,身心疲惫尽心尽力做了不少事。现在有你们大家的支持和支撑,她也可以从精神上减轻许多压力。


再一次感谢你们的真心付出和帮助。什么时候捐款,可让杨知颖通知我,让我也尽一份家属和知青战友的心。

朱维锋与王孝忠副场长

红色边境农场主管建设的王忠孝副场长热情接待了朱维锋。


双方经过友好沟通、协商,达成共识:


一、此次修墓行动,场方出人配合组织施工,知青和亲友出全部修墓费用;


二、场方负责今后墓地维护工作。今冬运石料数车,加固墓地北坡,不使倒灌江水威胁墓地安全


三、场方为墓地申名立碑。

开工前举行祭扫

2021年9月8日上午十点,朱维锋与三名小河西老职工——王继峰(农场派驻代表)、吕维海(现场总监)、罗立国等四人在六姐妹墓前举行了开工典礼。

9月8日开工


他们先清理了墓地,去除杂草、扫净墓地、向牺牲战友墓碑敬献花圈、烧冥纸等。朱维锋代表全体知青向六姐妹告知维修墓地的信息,并向她们默哀、三鞠躬、希望她们能保佑工程顺利完成。


墓地工人在吕维海指挥下开始施工。

开工现场

朱维锋在现场与罗立国等人研究制定了修墓的方案及时间推进表。

墓地修缮方案(最后敲定稿


一. 理地面,对长草的沟缝处用水泥沙子勾缝。(用小工)。


二. 把一墓穴四周圆形老墓裙进行清理。清理出的废料可置到墓栏东侧铺路。(用小工)


三. 进水泥(品牌的高标号),中粒沙子,地砖和墙砖。考虑到中间要倒短,费用可追加.


四. 铺地砖,用钻石牌水泥和中沙打底(干铺法施工)。铺地砖要求达到清除墓裙的基础部,铺完地砖要求用勾缝剂勾缝。

五.  用青砖围墓穴砌圆。五层即可。上铺白石一圈。


根据孙吴县天气预报,一周之内没有大雨天气,所以工作要求在一周之内完成。

行路难

整个修墓过程中,困难、麻烦、意外、犹如一个个拦路虎,使修墓工程每天都缠头裹脑地问题不断。


沿江的7月、8月是多雨的季节,大雨、暴雨且连续十天半月地狂泄是常态。今年雨水大,黑龙江堤坝多次出现险情。大雨使通往墓地的土路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泥路”。泥泞的道路上有8个水坑,其中5个又大又深,被朱维锋戏谈为“五关”。

是罗立国开着自己的小皮卡汽车,一次次闯关,拉料的汽车几次误在路上,也是罗立国去四季屯或45连求援,开来拖拉机助力、拖拽,才把石料运到墓地。

拖拉机拽出误在水坑的拉沙汽车


拉运细沙的汽车误在水坑里,动弹不得。王继峰立刻打手机从四季屯朋友处调来拖拉机,把沙子车拉出泥坑,好险!沙子车终于被拽到工地上,保证了施工正常进行。


帮助拉车的师傅没要一分钱,说:为知青服务、说钱就没得聊了......

罗立国的小皮卡车

罗立国的小皮卡在这次修墓中屡建奇功。

寻找运输捷径

从四季屯到墓地的土路上有5个大水坑,运送砂石料的汽车随时可能误在水坑中。我向朱维锋提供了,2015年修墓时,农场曾通过311国道旁的一条小路运输,这条小路从国道距墓地只有300多米。于是,朱维锋和罗立国去寻找捷径小路。


一架山上共有3条小路到江边,一天的探路行程中,蚊子小咬一路陪伴,幸亏罗立国提前给朱维锋准备了防蚊帽子,手套,否则朱维锋还不成了义务“献血者”(被蚊子吸吮血液)。


踏遍3条小路,每条小路总是临到江边断路,终于找到可以直达墓地的小路,但由于林场禁止当地小开荒并种上小松树,如要开通还要跟林场商量,还要花钱通路、清路,为节省开支,只能望路兴叹。

解决堆料场

墓地四周是四季屯农民的菜地,原计划卸沙子水泥的小开荒地主(四季屯村民)阻止卸料,放下话说:不给三千现金别想开工。


罗立国马上到四季屯找到村民,人家儿子一听说是给知青修墓,马上改了口说:你们干吧,钱不要了......为了感谢这家人,还是给了500元。


这样有了堆料场地,修墓工程指日可待。

拖拉机倒砂石料

施工人员在现场

施工人员每天早上6点开工,下午6点收工。由于此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工人午餐只能自带带冷干粮、喝瓶装水,非常艰苦。为抢在上冻前完工,工人们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地、抓紧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

砌墓围

两个大工开始工作,活儿是真棒!

墓地青砖活完工

9月10日(不到2天时间)、知青墓6座墓围全部重砌完工。下一步开始铺地砖,需要用电锯裁砖,但山上没有电,只能从山下借发电机。

借到发电机

罗立国挺身而出,从好朋友扈广军处借到发电机。

不要钱

罗立国向扈广军借发电机时,说明是给六位女知青修墓,表示要给租金。私企老板扈广军说:你要给钱,咱就不唠了!表示一分钱不要。


这次修墓过程中,在租借机器时,但凡知道是给知青修墓,都是不要钱,让我们看到北大荒老百姓对当年知青的尊重,热爱与回报。

解决电瓶

借到发电机后,发现机器上没有电池,罗立国立刻从自家拖拉机上卸下电瓶装上,保障了施工继续继续进行。

送电上山

眼看来到昨天拉沙子车陷入处,大家的心立刻提到嗓子眼儿。昨天陷车的一幕是否还会重演。


四轮驱动果然厉害,罗立国闯坑成功,送电上山成功。

宋师傅送来电瓶线

借到发电机又发现没有电瓶充电线,14连的宋师傅闻讯送来电瓶线,关键时刻解决了大问题。

从车上搬运电机

切割地砖

修墓三结合小组决定,直接在原地面的基础上再用高标号水泥和中沙铺一层防火石地砖。铺时错开原地砖缝隙,达到不长草的目的。

罗立国送电上山救了大驾,发电机工作正常,瓦工切砖十分顺利。


这次使用的花岗岩(火烧石)地砖,是小河西老职工代表李玉琨在孙吴跑了三天,货比多家才买到的。防冻防滑防高温的高级优质室外石材地砖。此石砖被黑河地区广泛使用并验证。

繁忙的工地

铺地砖是技术活儿

墓穴走圆形,加大了工人施工难度,既要走圆又要严丝合缝。参与修墓的工人,个个是能工巧匠,活儿上显身手。

施工现场

铺地砖与涂料工作同步展开

发电机烧了

9月12日,工程接近尾声,连续工作三天的发电机烧了。王继峰立刻驱车上山拉发电机去大五家子农机厂抢修。技术人员检查后说:没有三天时间修不好。后天将有雨,工期不等人,急死人。

借到发电机

老职工吕维海再次挺身而出,说:要想不耽误工期,现在只能向四季屯求援。


吕维海这些年一直在四季屯看粮库,人脉很熟。他回村不久就借到了发电机。


停工半天的工地又有了机器的轰鸣声,工地继续开工了。

施工现场

墓地外延

工程进入尾声

参照老山烈士墓的颜色,修缮后的墓地涂成浅黄色,这个颜色偏暖,一年四季和大环境协调。

墓地命名

墓地修缮中,朱维锋一直抓紧路标的审批工作。


墓地的命名在朱维峰去沿江前,与牺牲者家属及生前友好征询过意见,最后命名为【一架山兵团六女知青墓】。名称中既有地名一架山、又有代表历史的兵团,六女标明人数及性别、知青具有时代感。


9月10日,墓地命名【一架山兵团六女知青墓】获红色边疆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春雨批准。农场有关部门立即进行标牌的设计工作

道岔口前的路标

图中左侧为311国道,右侧为前往墓地的土路,指示牌立在路口,今后前来扫墓的战友就不会迷路了。

墓地前的路标

立牌之地属于边防巡逻路,视野开阔、目标明显,与军事目标在一起,更增加了几分庄严肃穆。


在【兵团六女知青墓】地前立标志牌,从此墓地有了合法正式的名称和标志。

位置示意图

经请示孙吴县水利局同意,墓地位置示意图立在四季屯粮库北坡的江堤上。

与位置图合影的知青战友们

9月15日哈尔滨知青庞利军率三营众连队知青代表,为在四季屯粮站江堤上的墓地位置图揭幕并留下第一张合影。

2021年墓地全景图

第一期工程修墓取得圆满成功。第一期修缮知青墓工程:于9月7日备料,9月8日动工,9月15日一期工程全部竣工,历时8天。


工程施工中,没有一天不出状况,没有一天让施工人员松心,正是有了朱维峰足智多谋地协调,有了吕维海事必躬亲的监督管理、有了罗立国知难必上,调动人脉关系解决问题、有了王继峰鼎力支持、有了像张国利这样的朴实实干的工人,有了方方面面对知青的缅怀、尊重,一路的贵人相助,好人帮忙,才使这件原本不可能完成的工程圆满竣工。

墓地竣工仪式

2021年9月15日为期8天的修墓工程圆满竣工,朱维锋与全体施工人员,及从哈尔滨赶来的原三团兵团战友,举行了竣工仪式。


原三团三营42连、45连、46连、工副连的哈尔滨战友向牺牲的六姐妹敬献花圈。朱维锋代表知青小结了修墓工作,最后,向六位牺牲的战友鞠躬致敬!

修缮后的墓地

出资情况


根据出资人的要求,不公开出资人姓名,出资如下:


1. 章秀英(章秀颖妹妹)及秀颖生前好友出资2万元。

2. 上海知青《龙江行》回访团出资2万元。
3. 小河西45连战友出资1.2万元。
4. 三团机关出资1000元。
5. 48连、50连战友出资2000元。

共计5万5千元。

后期工程预算

9月15日,修墓一线指挥部朱维锋,王继峰,罗立国对已完工程进行了结算,对二期,三期,四期工程进行了工程预算和规划


1. 二期工程修路,预算是7千元,主要是填八个大坑。随后动工。


2. 三期工程护坡,填墓地北侧被江水倒灌形成的大水坑,需资金2万多元。知青出1万,今冬施工。


3. 四期工程明春种树,需资金5千元,3千元争取买下西面小开荒的一小半地。2千元为种树费用。

修墓的有功之臣

左起:吕维海、罗立国、小工师傅、张宝力师傅、朱维锋、大工师傅、小工师傅

【一架山兵团六女知青墓】自1970年6月葬下第一位牺牲者的遗体后,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坎坷修建(修缮)之路,经历了农场几届领导者的修建、维护、经历了成千上万兵团战友的关注、爱护与祭扫,如今它已成为兵团战友们心目中的“哭墙”,成为兵团战友途径黑河时必去之地,成为祭奠、缅怀知青战友的教育基地。


【一架山兵团六女知青墓】至今能威严屹立在黑龙江边,不能忘记为【六女知青墓】付出并作出贡献的人。

缅怀陶克元师傅(去世)

陶克元是42连老职工子弟,也是41连打鱼队的职工。当年他比我大不了几岁,却是我的师傅。我在织网班学习织网,补网的本事都是小陶师傅手把手教出来的。他对我们亦如大哥哥,亦如好朋友。


他忠厚善良,明辨事理、他任劳任怨、干活是一把好手,他是打鱼队长刘长发的左膀右臂,是刘长发最倚重的人。当年出事后,牺牲的刘长发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工作组让小陶揭批查,爱说爱闹的小陶师傅避重就轻,对他们的队长始终保持着敬意与保护。


埋葬五姐妹(当时没找到贾延云遗体),每次都有小陶的身影。知青返城后,六姐妹墓地被人遗忘,荒冢野草,只有小陶师傅每年清明都扛着铁锨,给五姐妹坟头除草、培土。如果没有小陶师傅,坟茔早就塌陷成荒草甸子,没有小陶师傅,就没有姐妹们今天的墓地。小陶师傅是六姐妹的大恩人,小陶师傅是我最感激并怀念的人。


1995年我去扫墓,墓地坡下种菜的村民关秀环大姐说:这几年看不见那个男的来上坟了.......一打听,小陶师傅患癌症已经去世多年。后来我曾去42连找小陶的家属,得知她已经搬到孙吴跟儿子生活。

缅怀关仲汉书记(去世)     

1995年9月8日,荒凉清冷的一架山墓地迎来第一个由天津《我是老知青》编辑部组织的前来祭奠的战友们。


时隔25年第一次站在她们的墓前。萋萋荒草使墓地成为草场,隆起的坟头塌陷的一塌糊涂。这么多年没有人再记起她们,没有人再来看她们。她们少小离家、舍家别亲来到这里,把自己花样的年华和宝贵的生命留在这片黑土地上,她们因公牺牲却未被纪念,她们长眠地下却没有像样的墓地。我似乎听到她们愤怒、委屈的呼唤:为什么我们把生命都献给了这片土地,却得不到应有的纪念和承认?


我第一次向关仲汉书记提出要自费给牺牲战友修墓的请求。身为哈尔滨知青的关书记当即答应。当年在关书记的主导下,已将石料运到墓地,准备来年春节开工。


1996年春关仲汉书记调往北安农场,不久关书记因癌症去世,修墓的事情从此搁浅。虽然关书记没能兑现诺言,但我始终记得他对六姐妹的一片战友之情。

缅怀李海利战友(去世)

李海利是哈尔滨知青,曾任兵团一师三团三营45连二排长,2008年他率队45连一行重返北大荒并前往一架山墓地祭扫,看到破败不堪的墓地,他向农场提出修建墓地的恳求.......


因李海利仗义执言,因李海利回城后对第二故乡的贡献,才有后来农场为六姐妹修建【一架山兵团六女知青墓】,也才有了后续的感人而励志的故事。

2009年修建的墓地全貌


2009年7月24日在一架山下,举行了隆重的修墓建碑揭碑仪式,我和秀颖生前好友前往参加。


从此六姐妹才真正地团聚相守在一起(贾延云的遗体始终没找到,在我的建议下,给延云修了衣冠冢)、从此六姐妹才有了一个体面、温馨的家,她们不再受冬寒夏晒、不再受风吹雨淋。

与李海利等合影。左起:朱维毅、朱维锋、杨知颖、李海利


2016年我赴京办事,经朱维毅介绍,(朱维锋与朱维毅是亲兄弟,朱维毅是《生命中的兵团》一书作者)见到六姐妹的恩人李海利,我代表六姐妹,代表六姐妹亲属,向海利战友敬酒,感谢他的大恩大德。


李海利战友于2019年底去世,但他留给北大荒的这件纪念品,将永远镌刻着他的名字。

农场张本伟书记、万泰文场长


后排左起:臧勇(修墓工程负责人)、孙宝江(农场干部)、XXX(农场干部)、万泰文场长、张本伟书记、房树彬副场长、杨和国(哈市知青)、农场干部

前排左起:俞宏茹、贾凯丽、杨卫、杨知颖、刘淑英、杨富英、李家祯(前排全部是知青)


张本伟书记和万泰文场长都是荒二代,都曾是知青的学生,他们没有忘记知青老师对他们的教育之恩,2009年修建【知青墓】,两位领导给予了人财力的支持与帮助。张本伟书记还亲自撰写了【墓志铭】。两位领导对我额外提出的:给贾延云修建衣冠冢,举行简单隆重的揭碑仪式等要求都予以承诺并兑现。

农场沈福林书记        

2015年墓地的现状


2015年6月我第四次去一架山墓地祭扫,时隔六年的墓地已露出衰容。东北高寒天气、江边风大,墓地严重风化,为此我向农场提出修缮墓地的请求。


当年主持农场工作的沈福林书记,曾是秀颖生前好友杨XX的学生,沈书记接我电话后,马上召开党委会,提出:当年知识青年来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我们在坐的都是受益者,当年知青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教导我们做人,我们有今天不应该忘记知青的贡献……一架山六位知青的墓地确实经严寒冰冻损坏很厉害。前不久,当年唯一生还的知青来扫墓看到后,提出要自己掏钱修墓,你们说,我们农场能让人家自己掏钱吗?

2015年8月墓地修缮一新

沈福林书记一席话,农场党委一班人一致通过:知青墓地的事情就是我们农场的事情,我们农场应出资给修,不仅修还要修好,一劳永逸……


在沈福林书记的领导下,也是抢工时,争速度,不到10天时间,第一次修缮墓地工程告竣。

首功朱维锋


朱维锋与六姐妹非亲非故、素昧平生,这次修缮墓地,他以72岁的年龄,排除一切干扰,果断决策、独挑修墓大任,他在短短8天的时间里,依靠聪明才智,知人善用、依靠曾一起工作过的战友,老铁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不可预见的棘手困难,硬是抢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修墓工作。

章秀颖(牺牲战友)的妹妹章秀英评价说:


不知道什么福分,让我们遇到朱维锋这样的贵人....


朱维锋就像是老天派来的神仙,没有他办不到的事情......


神人朱维锋,足智多谋......


朱维锋这次黑龙江之行真像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朱维峰做的真是功德无量的天大好事......


秀颖生前友好赞赏说:


朱维锋战友这次修墓,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冥冥中六姐妹也在保佑他......


朱维锋做了一件功在当代意在千秋的伟业......


这次修墓,朱维锋解决了三件大事:


一是、提高了修墓使用材料的标准,解决了风化及长草问题;


二是、对墓地周边铺设地砖,防荒草也方便祭奠立足,


三是、为墓地正式立名【一架山兵团六女知青墓】、为【知青墓】矗立指示牌。


是的,这次修墓,首功朱维锋,我将永远铭记他的功绩。

北大荒人李玉琨(右二)左起:吕维海、朱维锋、李玉琨、李玉琨老伴


李玉琨:1959年13岁的他随父亲移民来到小河西,是地地道道北大荒人。他是孙吴县老职工领袖之一,也是这次修墓的领头人及采购总理。他是真善美的北大荒人(朱维峰语)


他接到朱维锋要求修墓的电话时,刚从山东曹县老家回来,他立即和王继峰沟通,并推出四季团看粮库的吕维海。李玉琨负责在孙吴采购水泥、青砖、花岗岩地砖、外墙涂料等,他货比三家,大大降低了施工费用。


他在朱维锋尚未到达之前,将备料全部到位,缩短了工期,保障了工程质量。【一架山兵团六女知青墓】在8天时间内圆满完成,李玉琨功不可没。


朱维锋离别前握着李玉琨的手表示感谢,并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次让我真正见识了什么是北大荒人的胸怀了。


李玉琨答道:这话就见外了,人家知青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而来,把命都丢在这儿了,我们这么做太应该了......

项目监理吕维海


吕维海曾是朱维锋的兵团战友,“老铁”,小河西老职工。他常年在四季屯粮库工作,利用人脉关系,挑选家在四季屯的工人师傅,解决了施工人员的吃住问题。


他找的大工每天320元(一般要价500元),他找的小工每天180元(一般要价300元),比别处开价便宜近一半。他对每位师傅的技能心里有数,挑选的大工、小工,都是活儿好价低,大大节省了工程开支。


朱维锋说:真没想到,施工队难找的大难题被小个子吕维海轻易解决了。


他工作极为认真负责,眼光独到,任何细小的疏漏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他不仅是这次修墓的现场总监,还是破解难题的能手,任何不可预见的问题在他手上都能迎刃而解,为节约开支他还是现场工人,每天跟工人摸爬滚打在一起,有他的监督管理、亲力亲为,修墓工程保质保时完成。

北大荒人罗立国

朱维锋独自一人来到沿江,独挑修墓工程,他心里有数,他知道他的老铁罗立国一定会前来帮助。果然,罗立国不请自到,表示全力以赴协助修墓。


当年他与朱维锋在兵团45连一起扛过枪、开过荒。他曾在小河西机务排开了28年车,知青走了之后,他调到场部公安局,1994年任28连连长、1998年任七连连长。他曾专治“一切不服”,是农场开局治乱型干部,更是一位既有领导能力,又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不可多得的人才。


更可贵的是,他是小河西知青的亲密战友。六位女知青牺牲时,他才十岁。但罗立国是听着知青老师的课长大的孩子,他对知青,对老师有一份回报再造之恩。他对朱维锋有一份同甘共苦过的战友之情。

这次修墓,他最积极,最卖力(朱维锋语)。朱维锋到大五家子后,罗立国给他安排住处,还在自家小院,组织原小河西当地兵团战友来为他接风打气。

罗立国这位北大荒人,凭着对牺牲知青的悲悯与缅怀,凭着对朱维锋“老铁”的交情,凭着北大荒人的豪爽与古道心肠,在这次修墓中出车出油,也是实际出资。每次他给车加油,朱维锋要给油钱,罗立国当时就急了说:绝对不行,我要收了钱,这活儿干的就没意义了!

场方代表王继峰


王继峰是红色边疆农场居委会主任,是45连(小河西)老贫农代表刘蹦蹦的孙子,应该说是荒三代。2008年45连战友回访第二故乡小河西,王继峰全程组织、安排回访活动,他仔细,热情、周到、受到全体回访团的一致好评。


这次修墓,朱维锋第一个想到倚重的人就是王继峰。


当朱维锋把知青墓的现状通过微信转给王继峰后,表达了希望由他向红色边疆农场转交修缮【六女知青墓】的申请报告,王继峰当即表态全力以赴。


有人提醒朱维锋:现在是市场经济,没有人白帮你的忙,至少要给合理的工资报酬。电话里,朱维锋向王继峰承诺:从工程开始到结束,每天给他500元报酬。没想到王继峰生气了,说:爷们儿,要给我钱,你就另请高明吧......这就是北大荒人的胸怀,这就是北大荒人对知青的情义。

王继峰与朱维锋

在这次修墓工作中,王继峰不仅代表农场场方,使修墓具有名正言顺的官方色彩,实际上他更是朱维锋的左膀右臂,是朱维锋信任并倚重的人。

王继峰既代表农场参与修墓,更是代表北大荒荒三代对知青精神的回报。这次修墓他不仅天天去墓地干活,还动用了他所有的社会关系、人脉、解决了公路、江边、江堤立牌的难题。他的人脉和口碑在当地就是通行证,因为他的加入参与,才使修缮工作迈上绿色通道、一路绿灯。

北大荒的老铁们

左起:小周、何玉文、大周、朱维锋、罗立国、乔连菊、王继峰。


这些曾经的战友,老铁,是朱维锋坚强的后盾,是他最贴心的朋友。

神交挚友

前排左起:章秀英、刘淑英、杨卫 后排左起:杨富英、杨知颖


最后我还要感谢这么多年来,始终怀着悲悯的情怀,怀着对秀颖一如既往的爱戴、敬重与缅怀、始终陪伴我,支持我、帮助我的好朋友们。她们是章秀英、刘淑英、杨富英、杨卫、贾凯丽、王俊峰和李郁芬(俊峰和郁芬都是织网班战友)。


她们是章秀颖生前的好友,她们与秀颖、与我既是兵团战友,更是半个世纪的神交挚友,她们从来都是最知心、最给力、最懂我的战友。

感谢北大荒的好人们,贵人们

感谢朱维锋战友

感谢我的战友们(1995年9月第一次扫墓在出事地点)

晚霞映照一架山

这次修墓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在此,我再一次由衷地感谢为这次修墓给予热情、助力、付出且不要报酬的北大荒的好人们、贵人们,感谢为这次修墓呼吁、付出努力、出资的战友们、感谢朱维锋战友为这次修墓付出的一切。


拿什么感谢你——我的战友,我只有在生命的余晖中,与战友们共同努力,将【一架山兵团六女知青墓】维护好,继续承担着牺牲战友们身后之事的重担,直至我生命的尽头。

行不求闻 知青为荣 
品高行朴 笃敬以终 
祭者驻足 永志怀念

——六女知青墓【墓志铭】


牺牲的战友章秀颖、许淑香、孙艳、刘毓芳,贾延云、李金凤永垂不朽!

杨知颖、2021.9.23于天津

备注:

这次修墓我没去,美篇中有关修缮墓地的照片、文字来自朱维锋连续发送“小河西老职工与知青共修《六女知青墓》纪实报道"1-25集,如有采撷与文字错误,均是本人的责任。

文章由作者提供本公众号发布


精选文章推荐

一架山下的六座女知青坟茔

【5.28沉船事故】始末与牺牲的七位战友

"5.28"沉船事故50周年祭-我和秀颖姐姐的缘分

痛定思痛“5.28”——悼念北大荒遇难知青战友

征 稿

童年回忆、青春往事、上山下乡、知青岁月、知青历史、返城生活、人生经历、光阴故事、老年生活……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和老照片
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