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学术节】富阳区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教学课堂展示与研讨活动
11月15日,富阳区第二届中小学幼儿园“富春情·教育梦”学术节之“生本”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初中语文专场)在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富春实验学校举行。富阳区各初中八年级语文老师、全体90学时培训语文教师参加。
一、课堂展示:精彩纷呈
(一)王梦岚:
文本与民俗的激情碰撞,段改与篇改的步步深入
浙师大附属富春实验学校青年教师王梦岚以文字游戏入手,用三句话“睡了一觉”、“昨晚吃鸡”、“妈妈断了wife”,让学生们自由组合。王老师用学生们有趣而各异的回答自然地引出本课学习的任务“语言要连贯”。
在教学过程中,王梦岚老师充分利用教材信息,从名作中学习句子之间衔接的方法。在赏析《背影》中的时间转换、《壶口瀑布》中的空间跳跃、《昆明的雨》中关联词的妙用之中,学生习得句间衔接的方法——巧用表示时间、空间的提示语和妙用表达逻辑关系的关联词。在比较三篇学过的课文的段落中,学生习得段落之间衔接的方法——会用过渡语。
师生互动
同频教学
教 学 时 刻
王梦岚老师每引导学生习得语言连贯的方法,就在学生习作《多彩的端午》的原文上进行升格练习——修改语段、补写过渡语、补写语段,并用手机同频软件及时分享与交流。
手机同频展示
王梦岚老师从教材文本出发,从民俗文化出发,补写关联词,妙接过渡段,巧续端午习俗,一环扣一环,不露痕迹地由“生”本课堂,变“学”本课堂。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二)吕新平:
课本与生活的充分挖掘,自写与自改的层层升格
吕新平:中学高级教师,姑苏教育拔尖人才,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获得第三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展评优秀课一等奖。近年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有5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吕老师的教学从日常生活表达“微信·朋友圈”开始,请同学为初到富阳的吕老师介绍家乡,并请同学点评这条朋友圈下的留言的特点,从而引入本课主题——语言要连贯。
接着,吕老师引领学生进入第一个研讨环节。他给学生八分钟时间以“富阳,特别 !”为开头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话来介绍富阳,并挑选从不同的角度写富阳美景的学生作品作展示。通过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得出:一段话要围绕一个中心来选材。
然后,以教材《美丽的颜色》中描写“娄蒙路的棚屋”的片段为例,在赏析中,带领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使一段话围绕一个中心,并且又发现了几句话的连贯法——要按照合理的顺序组织句序。
那么,一句话如何使之连贯呢?通过一道选择题,吕老师巧妙地解疑答惑——要围绕一个陈述对象来组织语言。
有了前面的铺垫,吕老师请学生回改前面的朋友圈留言并对自己前面所写的段落进行第二次修改。
在分享、交流后,吕老师第三次使用《美丽的颜色》中描写“娄蒙路的棚屋”的片段,通过带领学生体会“若是”、“即使……也……”、“可是……就……”等提示语和关联词,得出:句与段之间的连贯还可以借助提示语、关联词。
然后,吕老师以一首打油诗精妙地概括了此次作文课的要点:“围绕中心把意定,顺序合理脉络清,特定对象从一终,关联过渡衔接灵。”
最后,在当堂训练这个环节中,吕老师结合高考考点检验教学成果,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二、大咖点评:精辟到位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州第十中学校长周颖老师首先充分肯定了今天的两堂写作指导课,尤其赞赏两位老师由“生本课堂”转向了“学本课堂”,呈现了学生真实的学习在课堂的发生。同时周校长也结合两堂展示课分享了自己写作教学观点。
(一)写作教学从哪里出发?王梦岚老师从课本出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背影》《昆明的雨》《湖口瀑布》等课本篇目,将阅读教学的例子运用到写作教学中,真正做到读写结合。吕新平老师的课是典型的从生活出发,由朋友圈的一段话引发学生对富阳、对家乡的进一步关注以及表达。
(二)作文教学应该怎样展开?周校长认为今天的两堂课以下几点非常值得借鉴。一是体验。两堂课涉及的家乡、民俗等内容,学生都有生活、情感的体验,所以在相关的习作中学生积极性很高,写得非常具体、生动,不仅有生活的经验,也有情感的传达。二是独立写作。王老师花了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补写端午趣事,吕老师的课上花了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介绍富阳。静静地写作,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构思、组织语言,而不是流于形式。三是评价和交流。学生成长的群体在班级,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评价,也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评价的问题进行再评价。四是成果分享。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把成果互相分享,两堂课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分享了各自学习的成果。五是重视升格训练。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修改习作的方法,让学生在修改甚至多次修改的过程达到升格的目标。六是在教材的巧妙处理。王老师选择了学生在语言连贯上最容易出问题的方面为价值点,从句到段再到篇的流程安排教学,有层次,有梯度。吕老师则从散文视角,中心选材的方面来处理教材,从篇到段再到句,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呈现。
(三)语文课堂教学怎样导向?两位老师都着重于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呈现的是能力,内隐的是素养。在价值引领上,两位老师将“爱家乡”的情感,融入到风景、物产、风俗当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充满自豪感,从而热爱家乡。这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
最后周校长跟大家探讨了课堂生成中的两个问题:第一,学生课堂生成中看似有问题的回答,老师是否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有没有道理,学生的困惑点在哪里?第二,是否要跟学生强调散文写作的要求与朋友圈的文字表达不同?
三、主题报告:发人深省
下午,周颖老师作了专题讲座《文学类文本处理的几点建议》。两个小时的讲座,四个专题的讲解,周老师用鲜活的课例作独到的处理,让所有与会老师印象深刻。
教学的起点:学生之问。
内容的处理:化繁为简。
教材的切入:直击要害。
学习的顺序:由易而难。
文本的拓展:合理有效。
读懂原色:读对。
还原经典:读全。
跨文本阅读:读多。
“窥一斑见全豹”。
也有“窥一斑未必见全豹”。
要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感想:
一是追求读薄与读活的有机转化与自然融合。
二是以点激趣,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三是整合当前对该专题中人物或细节的多元解读。
四是通过读写结合,以文章形式初步提炼和深化阅读体验和价值判断。
周老师深刻的讲解,为我们以后的文学类文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四、专家总结:高屋建瓴
富阳区语文教研员俞萍蓉老师以统编教材八(上)语文第四单元写作课《语言要连贯》为例,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总结了写作教学的要求:
1.写作教学重在实践训练。每个单元有三个写作实践作业题,要做到一一落实,有机地将教读、自读课和写作课结合,同时合理运用单元整合教学进行写作指导评价和修改。
2.内容选择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考虑课堂时间。一堂课,不能面面俱到,填塞过多。本单元写作教材就语言要求连贯涉及了话题统一、各个句子应该有合理的顺序、注意句间的衔接过渡等内容,老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侧重选择内容,进行合理筛选、拓展、重组。
3.技法点拨是考量教师功力的体现。首先,写作要有抓手,学生能学以致用;其次,流程安排,要有梯度和层次;再次,要运用活动,让学生建构内化,而不是老师填鸭式的教学。
五、小编思考
我们的语言文字很奇妙,几个词可以组成一句话,几句话可以连成一段话,几段话可以形成一篇文章。句内、句间和段间衔接只是“语言要连贯”的一个开始,在之后的教学中,还应继续挖掘,从篇章衔接入手,考虑文章结构和顺序。一篇文章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分总、总分总,记叙顺序有顺序、倒叙、插叙。这些衔接同样有具体可行的方法可寻,也可以在学过的课文里得到印证和启发,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习得。
此次活动,旨在让更多语文追梦者共享写作教学盛宴,为今后的写作教学提供更加深入的思考,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提升写作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信息来源:浙师大附属富春实验学校
编辑:孙东
可能你还关心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