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亚核心圈及地缘利益区

中国未来的核心盟友的人选,不是俄国,也不是印度,更不是东盟那些小弟。最佳人选是日本——朝鲜半岛。
  在“新世界岛论”中曾经为中国的崛起设定了几个条件,其中最后一条,也就是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中国如果想最终挑战成功,就必须将对面的“新世界岛外围地区”从美国的阵营中拉过来。很显然,这个潜在的盟友是日本。
  由于日本在中国东出太平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中国如果想成为世界中心,就必须将它拉入自己的阵营,并与之结为类似美欧联盟那样的紧密的关系。鉴于朝鲜半岛在连接大陆与外岛之间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个紧密联盟中也必须加上它(如果半岛倒向外部势力,那么既然中日结成同盟,那也不足以保证安全)
  这种可能性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性不大,其实基于我前面对于日本民族性的分析,这种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前提是中国必须足够强大,日本并不忌讳臣服于中国,但他只尊敬强者。
  至于朝鲜半岛,并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跻身于这样一个核心团队,对它的国际地们提升不无好处(就象那只躲在老虎背后的狐狸一样)。日本和韩国之前存在着的矛盾远远大于和中国之间的,而这一点更能使他们期望从中国那里获得更大的支持,以争夺老二的位置。
  这种预期是长远的和战略性的。你可以表示置疑,但这种推论的逻辑性是存在而合理的(目前你已经可以看到三方有类似的欲望了)

如果中\日\半岛(无法预知这个统一国家将来的名称,就先用半岛代替吧)能够结成紧密的同盟,那么他将是做为核心层存在,当然这其中的主导是中国。如果要给这个核心层取一个时髦的名称可以叫做“东亚和谐圈”,不过这个名字对于志存高远的中国来说显得过于平和了,还是叫“东亚核心圈”比较好。
  这个核心圈之外还需要有外围地区,首先进入视线的就是中国(或说核心圈)的地缘利益区——东南亚地区;这个地区所处的地位类似于大哥后面的小北,虽然地位不高,但是是最接近核心圈的,也必须是最可靠的。所以如果核心圈比作第一层,这一地区则是第二层。
  再往外还需要同盟,根据“新世界岛理论”联盟的对象是世界岛中心地区的国家,加上南边缘地带国家。也就是以俄国、印度为主加上中亚、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这些国家处在第三层同盟,就象社团里那些堂主一样,尽管他们的地位要高于大哥后面的小弟,但忠诚度却并不是最高的,要随时提防他们自立山头和投靠其他“有组织犯罪集团”
  基于以上设想,中国要对针对上述地区所处的地位施以不同的影响力,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很多方面配合。我只负责分析出路线,至于其他的,让政治家们去头疼吧!
  当然中国还需要在非洲、中东、拉美等地区寻找一些外围的小弟。这些其实也一直在做的。

当我分析出这一个结果时,我脑海中所闪过的第一个名词并不是“东亚核心图”,而是一个被中国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名称——大东亚共荣圈

也许你无法理解我现在的心情,有的可能只有震惊!我分析出来的中国崛起之路竟然很大程度上和100多年前日本的战略思想相类似。其实我早该想到这一点的,日本对于地缘的研究可以说到了可怕的地步,以至于中国的军队在5、6十年代还在使用日本绘制的地图,那上面甚至会标出中国南方某一个小山村的一条不为外人所知的小路。

请大家先无视一下后面各国出于自身利益而发表的评价,先将目光放在前面这一“共荣圈”中所包含的地缘结构上。
  可以看出,日本除了更为大胆的将澳洲也包含在这一“共荣圈”内,其他的结构与我们今天所提出的观点基本一至。
  事实上当时的日本也正是按照这一战略构思开始它的称霸之路的。
  首先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他必须先将外岛地区统一在自己的旗下,这一点他已经在1905年的时候做到了,打败中国和俄国不仅让他的岛链向北向南延伸,还树立了他大国的地位。这个时候的日本可以当的起帝国这个称号了。

在获得外岛地区的控制权之后,日本必须向东亚大陆地区挺进。日本当时的战略分析未必是象我今天这样站在全球的角度,以美国作为挑战和学习的目标。对于他来说英国是最有可能模板。
  作为同样位于大陆边缘的岛国,英国要想成为大哥就必须介入大陆事务,事实上整个古典时期的英国也正是这样做的。在英格兰人最辉煌的时候,英格兰的国王也是法国的国王。但在大部分的时候,英国人所能做的只能是不断的挑动欧洲大陆各国的关系,以达到互相牵制,避免一家作大。直到英格兰人丧失了欧洲大陆上的最后一块领地,英国人终于清楚了,他所需要的大陆并不在欧洲,而是在海外。
  英国人强大的海上力量为他们找到了北美、澳洲、印度这三个看似合适的备选对象,不过当时的世界中心还在欧亚大陆,所以印度才是最佳的人选。而印度所具有的地缘位置和资源也成就了日不落为帝国的辉煌。所以当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同时也成为印度的皇帝时,英国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正如英国一样,日本也知道单靠一个岛国的力量是无法称霸于世界的。正如我在《新世界岛》论中所分析那样,欧亚大陆有三个“边缘地带”,显然将目光投向欧洲只会被当作一个笑话。而印度已经成了英国的后花园,现在想染指显然是不现实的了。那么在海对面一直作为日本师法对象的“中央帝国”就必须成为日本的生存空间了。
  基于地缘的关系,借助朝鲜半岛进入大陆地区是不二的方案。事实上最初的日本人也正是通过半岛的南部进入日本地区的。当然日本人又混合了岛上原住的“虾夷人”(这个民族的属性至今未定,但有说是高加索人种,日本人多毛的特征是从这里来的),加上北上的南岛民族(高山族这种),和东渡的大陆民族(汉族及百越等),形成了现在的“和族”。当然基本的族属是从朝鲜半岛上来的,所以日语和韩语具有相同的属性,目前都被定性为“阿尔泰语系”。一般的中国人很容易从文字上误认为日语很容易学,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阿尔泰语系”包括有突厥语、蒙古语、通古斯语(比如满语)。换句话说是属于游牧和渔猎民族的语言。
  我前面说这北亚的民族最初是由从伊朗高原——经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形成的,一部分南下与北上的黄种人融合成了华夏族,也就是东亚人的主体。另一部分留在蒙古高原上,成为了游牧民族,还有一部分越过大兴安岭进入东北平原,然后有的南下与其他部落融合成为华夏族;有的留在当地成为渔猎民族(如满族);有的进入朝鲜半岛,继而再进入日本。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迁移的过程,所有在韩国才会有他们的祖先来自帕米尔高原的说法。而极端的“泛突主义者”才会有把势力范围划到日本的荒唐想法(都属于阿尔泰语系)
  事实上由于千年的互相融合,中、日、韩(朝)三国的人种早就都成为东亚人种的典型代表了。只不过由于日本和韩国相对封闭,所以外貌比较单一,而中国地域广阔,外貌相对多样话罢了。但都属于长颅的东亚人种。
  由于朝鲜半岛和日本长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儒家文化),所以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共通性。因此称为“同文同种”也不算过份。只不过这词被日本当年用过,显得怪怪的。但正在坐庄的是中国,换个说法还是可以用的。

最后附一下日本极盛时期的势力范围图。也就是日本最终完成大东亚共荣圈的部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