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系列 — 新政控制区域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说到郑国,可以说是春秋中最早称霸的,不过受限于他的地理位置,郑国更多的是被评为一“小霸”。在昙花一现的成为中原霸主之后,不可避免的苦苦挣扎在边缘强国的夹缝之中。即使是在战国时取代了他位置的“韩国”也属于战国七雄中最为弱小的一国。
  如果不是依仗在山西高原尚有一定战略纵深,以及同属三韩的燕赵两国牢记“唇亡齿寒”的教训,韩国很可能坚持不到最后。
  关于韩国的问题,我们在战国时会分析,现在还是让我们看看郑国的地理位置。请注意,这次我们说的是东迁后的“新郑”

附:新郑控制区域示意图


我们知道,关于建造城市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古人和今天都会选择地势平坦的区域。这一方面有利于扩大城市规模,减少工程量;另一方面平原地区往往都有大的河流通过,土地肥沃,水量充足,无论是用之来耕作,还是运输,都可得地利之功。
  而河洛地区的核心,也就是黄河以南,洛水附近的区域。这一片被群山包围的区域又被称之为洛阳盆地,东西约100多公里,南北约十余公里,总面积在1000——1200平方公里。而洛邑及后世的洛阳就建立在洛阳盆地的西侧。
  之所以没有选择在盆地的中心建都,主要是出于战略防御方面的考虑。背面靠山的地理位置,可以让自己的防御面大大减少,特别是在另一个方向还有河流的时候。从这个角度看,后世的开封可以说是最不适合建都的地方,不过如果有得选择,宋人是更愿意将防线推至燕山一线的。

中国人无疑是世界上最会筑城的人,非常会利用现有的地理环境以收事半功倍之效。这也是中国人可以筑出诸如长城那样的世界奇迹来的原因。而欧洲的那些城堡,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建筑结构来进行防御,这也让他们的城堡变得非常精致。
  之所以会会有这种差别,这很大程度也取决于欧洲的人口基数和战争规模。那种贵族之间的决斗式的战争,不需要很大的城来储备力量。如果放在中国,那些农民出身的军队很有耐心将这种欧式精巧的城堡包围,然后在周边种地,慢慢得和你玩持久战。
  当然,在春秋之前,中国的战争很大程度也是贵族之间的游戏,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久之后,大家就能看到最后的贵族——宋国的表现了。
  
  周人在选择洛邑位置的时候,无疑还有更深的战略考虑。对于他们来说,危险更多的来自新征服的东方,因此选择在洛阳盆地的西侧,将东面的开阔地留给可能入侵的敌人,相当于为自己又增加了一道防线。
  而同样曾经选择在洛阳盆地建都的“商人”,则选择了将自己的都城建在了盆地的东北部,背靠邙山和黄河。这也是出于同样的战略思想,因为商人的根据地在黄河以北。

洛阳盆地既然被称之为盆地,那么它也就必然被一系列的山脉所包围着了。这些山脉从西至东分别被命名为崤山、熊耳山、伏牛山、箕山、嵩山。实际上它们都是秦岭东端的支脉和余脉,箕山和嵩山甚至还可以被视为伏牛山的余脉。
  对于古人来说,很难认清这些山脉之间的关系。他们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眼前的山势来为之命名。这些呈半圆形将洛阳盆地包括起来的山脉,的确呈现出一种八方来朝的王者之气。当然,他们也是非常有利于防御的。
  
  注:刚才忘记写了,商人迁都的次数非常多。在洛阳盆地内的都城,现在没有异议的是偃师商城。在图上没有标出来,大至位置就是在“孟津”以东,那个“邙山”的“山”字的位置。

既然洛阳盆地的西、南、东三侧都有高山环绕,那么他北面的黄河就可以成为天然防线了。不过既然称之为盆地,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似乎有些不够。好在沿黄河南岸还有一条纵贯东西的丘陵,被称之为邙山。这条丘陵的海拔只有300多米,虽然与其他几条山脉相比要低了许多,不过还是能够为洛阳盆地提供保护的。
  
  说完了山,我们要说说河了,我们常说山水总相连。那些从山脉分水岭上流下来的雨水总是要找个去处的。对于洛阳盆地来说,与渭河平原一样,有两条最为重要的河流从中流过。它们都发源于盆地的西南部,东北方向在洛阳盆地汇集后流入黄河。这两条河流一条叫洛水,一条叫伊水。现在这个“水”字也都依惯例改成“河”字了。
  这两条河流与黄河共同造就了河洛文明,由于伊水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也被称作“伊洛文明”。关于伊水的
历史地位,随后会有专门的解读,顺带可以解开“大禹治水”的千古之迷。之前在“夏”的部分,我们只是大致规划出大禹治水的方向,伊水则可以为我们找到治水的具体路线了。

现在我们知道洛阳盆地为什么这么受帝王们的欢迎了吧。能够一出崤函通道,就找到这样一个风水宝地,对于出自渭河平原的地缘力量来说,无疑是入主中原绝佳的的跳板。
  我们现在可以看看,洛阳盆地都有哪些通道可以用来沟通四方,对于一个新的政治中心来说,能够拥有与四方沟通,并且容易控制的通道是必须的。
  在盆地的西侧,崤函通道无疑是最具有战略价值的。对于这条渭河平原东出中原的通道,周王室将从渭河平原一同迁过来的“西虢”国安置在通道的西侧,也就是那个具有地标性质的“陕”地。尽管在春秋初年,这一带还没有筑关(函谷关),但通道还是现实存在的。因此布置一个最为亲信的诸侯镇守于此是必须的。
  “陕”地的战略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通过它可以进入崤函通道,最终进入渭河平原。能够平稳的渡过黄河,进入山西高原是它的另一个战略价值。为此,虢国甚至在黄河以北控制了一块地方,为的就是将黄河两岸的渡口控制在自己手中。当然,这也是为了保证王室的安全。
  因此东迁过来的“西虢”也被称之为“南虢”和“北虢”,实际上是一国。

尽管由于“唇亡齿寒”这个成语,让我们觉得“虢”这个国家只是人龙套角色。但在王室眼中,他们确是最值得信赖的一族人。如果你仔细看图,就会发现,早在洛邑建造之时就已经立国的“东虢”国,位置同样至关重要。这个目前行政划归荥阳境内的(荥阳目前为郑州所辖)小国,据守的是黄河南岸的另一条战略通道。与西面的崤函通道相对应的是,它是洛阳盆地通往中原地区的主要通道。
  如果我们对“东虢”的位置还有些模糊的话,那么看过三国或经常听评书的朋友应该对“虎牢关”这个名字有印象,三英战吕布的地方就是在那。
  至于刘关张是否真的在那跟吕布打过一架,正史中没有记载。不过如果关东诸侯想进入洛阳乃至长安与董卓PK,虎牢关是必经之路。如果虎牢关具体位置在汜水镇,因此又被叫作“汜水关”。不过评书表演艺术家们显然没有很深的研究过地缘,经常把这他们当成两个关。

对于选择洛阳盆地作为东都的周公来说,他很可能早就作好了这个打算了。因为在武王正式伐纣之前,曾经与“八百诸侯”在洛阳盆地的北部,黄河的南岸会过一次盟,史称“孟津观兵”。
  对于这个“津”字,古意就是渡口的意思,以后大家看到有地名里有“津”字的,基本就可以认定它在古时候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渡口了。
  对于周武王的那次阅兵来说,更多的是试探商人的反应和自己的支持度,结果当然是让他满意的,两年以后,正式的进攻开始了。商人甚至没有想过在黄河南岸建立防线,而只是在周人所带领的联军逼近至朝歌时方才组织力量抵抗。也许对于他们来说,废弃洛阳盆地的王城并退回黄河北岸,就意味着王室和贵族们已经希望能够划河而治了。问题是
历史不会给他们偏安的机会。
  
  应该说,周灭商的战役充分体现了孟津的战略地位,作为洛阳盆地北出河北地区(黄河以北)的必经之路,控制了它就可以进逼洛阳(洛邑),进而透过崤函通道进入渭河平原。而反过来说,如果要想控制孟津,就需要控制洛阳盆地。
  
  对于周王室来说,最初的孟津应该是在他们自己的掌控之中的,不过在王室衰弱之后,他们已经不能控制任何战略要点了。

在《新〈郑〉控制区示意图》上,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洛邑的下方有两条分别来自于“熊耳山”“嵩山”(又称外方山)的龙脉在此交汇。它们的距离如此之近,以至于相汇之处被称之为“龙门”,伊河水也正是通过龙门进入洛阳盆地与洛水相汇的。让龙门得以名扬天下的是“龙门石窟”,但实际上早在4000多年前,龙门就已经有了人工开凿的痕迹了。只是那一次,不是为了佛,而是为了人。

孟津、函谷、虎牢、龙门,是洛阳盆地的四个战略通道。如果东迁尚不足以让王室认识到衰弱已是必然,那么丧失对这四个通道的控制权,则毫无疑问的告诉王室,这个时代已经不属于你了。
  率先发难的是那个王室信任有加的“郑”国,王室对于“郑”的信任并不低于“虢”。在东迁当中,郑、晋、秦、卫四国也是出力最多的国家。在东迁之后,上述四国也是拱卫王室外围的主要力量。
  阴谋论者可以为郑晋秦卫四国护卫王室的行为找到很多利己的理由,比如秦人就成为了王室东迁的最大获益者。不过如果要从现有的证据来看,郑国在这次东迁当中,无疑是早有布局的,这也让他们在春秋争霸中抢得了先机。至于他们是如何布局的,晚上继续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了解了洛邑所处的洛阳盆地的地理结构,以及为其扼守东西两大门户的“虢”国的地理位置。
  对于王室来说,洛阳盆地的体量使得它本身并不能象渭河平原那样容纳更多的封国。也就是说仅仅依靠洛阳平原的力量难以保证王室的安全。作为东迁的王室来说,他需要在洛阳盆地四周的地理单元中,选择出能够信任的封国,加以扶植,以帮助王室抵御那些边缘民族的威协。
  由于洛阳盆地的南部有秦岭的那些余脉作为屏障,龙门天险足以自保。因此东、西、北三个方向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具体的说就是虎牢(东虢)所对应的中原地区;崤函(南虢)所对应的渭河平原;孟津所对应的河北平原。
  还有一个地区就是山西上的临汾——运城盆地。他所对应的就是北虢所据守的黄河北岸的渡口,具体的名称是叫“太阳渡”。
  换句话说就是渭河平原——山西高原——河北平原——中原地区,是与洛阳平原相邻的四个地理单元。除却在四个关口上布置自己的亲信力量以外,这四个单元也要有诸侯能够独挡一面,彻底清除那些野蛮民族的威协。

在王室东迁的过程中,有四个国家成为了主要力量,分别是秦、晋、卫、郑。如果仔细研究他们的地理位置,会发现他们正好对应着洛阳盆地所邻近的四个地理单元。即秦对应渭河平原,晋对应山西高原,卫对就河北平原,新郑对应中原地区。
  你可以将之理解为一种巧合,因为没有
历史学家们提示出其中的地缘关系。不过事实是勤王的诸侯并不会只限于这四个国家。之所以这四个国家受到特别的重视,地缘背景是东迁之后的王室,希望他们能够为之消除各自地理单元的边缘民族。
  而这四个国家也很有可能已经意识到,可以依靠这次勤王行动捞取足够的政治资本,已成为所在地理单元的霸主。
  而从结果来看,秦人得到了在渭河平原自由行动的权力,并由此而正式进入诸候的行列。之所以选择出身并不那么高贵的秦人,很大程度是因为贵族们已经对保有渭河平原失去了信心。让一个同样来自西方,并且对王室表现出足够忠诚的部族去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具有最高的性价比。

而晋人在消除山西高原上那些戎人的威协之前,首先将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的诸侯国尽收囊中。而这些都是在王室的默许之下。
  对于本来就倍受王室信赖,尽收河北商人旧都之地的卫国来说,他们得以巩固河北平原第一大国的地位。尽管卫国在后世的争霸过程中并不十分出采,但他们得以保持一个记录,即唯一没有被秦始皇灭掉的诸侯国。卫国实际上是被秦二世彻底消灭的,也就是说,它成了“笑”到最后的人。当然,那时的卫国已经仅仅是象征性的了,封地也已经不在河北了。(秦为何要留卫国这根独苗做摆设,至今还是个谜)

如果说晋、卫两国本来就是在自己的地理单元进行扩张,而秦人也已经先期进入渭河平原的边缘活动,最终被授权在渭河平原上征战戎人也就其必然性的话,那么“郑”人最终得以在中原地区发展,并过上一把小“霸”瘾,就可以称得上是处心积虑了。

对于原来身处渭河平原东侧,为王室把守“崤函通道”西大门的郑人来说,他们最终选择在洛阳盆地的东侧重新立国,并非缘于犬戎的那次入侵。事实上他们在公元前774年,郑人就已经开始将人口及财物向中原地区转移,而犬戎入侵镐京则是在公元前771年,平王开始东迁则是在公元前770年。
  我们不得不为郑人的未卜先知感到惊讶,尽管当时作出东迁决定的郑恒公在犬戎的那次入侵当中,和周幽王一起被杀。但他的这项决定无疑最大程度的为郑国保留了实力,也为他的儿子“郑武公”称霸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应该说,郑恒公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但这并不代表他真的能够未卜先知。事实上让他作出东迁决定的原因,和后来王室东迁的根本原因是一致的。那就是渭、泾、洛三河的水断流了。
  
  这件事情发生在公元前780年,也就是那个败家亡国的周幽王继承王位第二年。发生的原因据信是一场强烈的
地震。对于严重依靠水资源的农耕民族来说,三条大河同时断流不得不说是致命的打击。

对于中国的史家,或者说知识分子来说,惯于从人的角度来解读问题的本质。就象一个王朝的灭亡来说,末代之君往往被冠以昏君的名义,而荒淫无道则是最为常用的罪名。
  如果要想将这个罪名坐实,一个美若天仙,又会狐猸惑主的女人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逻辑所推导出来的结论往往是大好河山败于一个女人手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们在其他的
历史时期,基本上只能处在从属地位。
  这种情况并非没有意外,大清帝国实际上的末代皇帝——光绪就没有担上这样的恶名。这一方面有赖于他进行了一场MS进步而又短命的维新运动;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仅仅有两个妃子。其中那个长得漂亮些的珍妃又是个悲剧性人物,未能坚持到王朝覆灭的那一天;而“祸国红颜”的另一个候选人——谨妃,实在难以当的起“红颜”这个称号,即使是让最苛刻的人来评论,也决无可能认为她有惑主已覆国的力量(有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找一下谨妃的照片)
  好在光绪的妃子并不会是唯一的人选,那个被光绪称为“皇爸爸”的老太后,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担得起这个恶名。牝鸡司晨比狐猸惑主更让中国的知识分子义愤填膺。尽管他们很多人并不相信,光绪如果真的执政就会比慈禧做的更好。
  
  之所以作上述这些评论,是想告诉大家,将一个王朝的兴衰寄于一人身上,特别是一个女人身上是非常可笑的。就中国的
历史来说,王朝周期性的更迭是有内在规律的。关于这一点,已经很多专著了,黄仁宇先生更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读了这个问题。
  
  就我们所要观察的角度来看,水源的断绝是造成周人放弃渭河平原的根本原因。也许他们还寄希望于河流可以复流(后来也确实又复流了),但犬戎的到来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要稻草。

关于客观环境变化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古人并非没有意识到,不过他们习惯于把天灾的发生归结于帝王个人操守出了问题。而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因为天灾的发生,突出了帝王在个人操守上的不足。换句话说,如果你仔细研究历史,会发现那些开国之君在对待后宫的态度上,并不一定会比他的末代子孙更君子些。只不过通过王朝更迭的洗牌,社会矛盾得到了充分的缓解,新的矛盾还没有积累到质变,他们的个人操守问题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试想一下李治迎取武媚娘的事情,如果放在一个末代国君身上会造成一个什么样的评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