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系列 — 春秋沿海地区的地理特征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我们先来看一下,春秋时期,诸侯们已经将哪些地理单元纳入磨合的范围了,沿海地区又具有什么样的地理特征。
  附:春秋沿海地区地形图


下列几个地理单元应当是春秋时期诸侯们的争夺重点。如果由北至南看,分别是:河北平原、河济平原、山西高原、渭河平原、中原(包括洛阳盆地)、山东丘陵(包括附近的外围平原)、南阳盆地、江淮平原、江汉平原、江东平原(主体为环太湖平原)。这九个地理单元之间的博弈也就是我们在解读春秋争霸时的基础。当然,在这九个核心地区的外围,也会与之发生地缘碰撞,只是大部分时候都与诸侯之间的争斗无关,如有需要,在具体解读时也会涉及到。
  
  附:春秋时期主要地理单元示意图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春秋时期,中央之国沿海区域的地理特征。如果从地理单元上来看,能够兼具海洋与陆地双重气质的,大的地理单元有河北平原、河济平原、山东丘陵、江淮平原、江东平原。仅仅从位置上来看,我们很容易看出,山东丘陵处在海岸线的中间。而山东丘陵的东部分布于胶东半岛之间,这个向东突出的半岛是这条海岸线中唯一具有山地气质的地理单元。这些都显示了胶东半岛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气质。而这种地理结构能够从军事、商业等方面体现出胶东半岛的地缘优势,而统一了胶东半岛齐国,显然已经开始从中受益。
  不过对于倾心于陆地的华夏族来说,在整个古典时期,胶东半岛在商业及军事上的潜力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而直到古典时期行将结束之时,来自欧洲的德国,以及来自海洋对面的近邻——日本却比中国人更先看透胶东半岛的地缘优势。以至于双方都费尽心机希望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特别是日本,在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参与巴黎和会,而日本却企图就此接收德国在胶东半岛的势力范围,这当然不能为中国所接受。在一般人的理解中,日本人当时的图谋重点是在整个山东。包括陈道明演的电影《我的1919》中也是这样理解的,电影中甚至臆造了一个情节,让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顾维钧用孔子比作耶稣,以示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象西方的基督徒不愿失去耶路撒冷一样。不得不说,这种比喻方法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真的发生在
历史中,都会有很强的说服力。不过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他们的重点是在于控制胶州半岛上的那些重要港口(青岛、烟台、威海等)。对于孔子,只有在日本人有信心征服整个中国之后才会是目标。

可能会让很多朋友扼腕的是,封闭的地缘结构,让中国人在绝大部分的古典时期并不用承受来自海外的地缘压力。这就使得在地缘博弈中,海岸线的地位远不如那些能够成为主要产粮区的平原高。即使是一直存在的海上贸易,以及间或有军事行动利用了海洋的力量,都不能改变海洋的从属地位。很多时候,在帝王们的眼中,海洋最为重要的价值却是为他们保留了长生不老的希望。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现象,是因为海边的那些“仙山”尽管能够被方士们描述为仙人最有可能居住的福地,但它毕竟还是在陆地上。换句话说它们的神秘感还是会随着人类活动而逐渐消退,特别是当掌握有足够人力资源的帝王,对这些“仙山”抱有深厚兴趣的时候。
  总之方士们需要在更远的地方,为他们的恩主设定一个更加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而这个地方就只能选定在海中了。当然,根据不要把仙人设定在水底的原则,这些具有长生不老能力的仙人们所居住的地方会是海洋中的小块陆地,也就是岛屿。由于山地能够具有更多的“仙气”,于是那些海中小岛也必须是以山的形式存在于海洋当中。而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蓬莱、瀛州、方丈”三座仙山。
  
  我们在《山东半岛地形图》上可以看到,在半岛东侧有一条山脉叫“昆嵛山”。在人类尚没有能力覆盖整个胶东半岛的时候,这条位于胶东半岛最东侧的主要山脉被视为仙人们最有可能的居住地。所谓“蓬莱、瀛州、方丈”三座“仙山”其实最早就是被定义在这条山脉当中的。而之后,因为我们上面所分析的原因,这三座“仙山”被虚化到了海洋之中了。我们并不十分清楚,他们是什么时候“搬家”的。但起码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并且开始希望永享富贵之后,方士们已经无法凭借陆地上的“仙山”来忽悠这位中央帝国的缔造者了。如果不让仙人们居住在海里,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亡了。
  不得不说,人与人之间总是有差别的,并不是每个方士们都能意识到这点。最先感觉到危险存在的是那个叫作徐福的方士,而他之后所做的事相信大家都清楚。无论徐福最终是否到达日本,并成为第一代天皇,他的这种远见卓识都为其留下了一线生机。而剩下来的那样方士则没有那么幸运了。尽管“焚书坑儒”的典故让很多人认定秦始皇跟孔夫子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实际上他活埋的是那些骗了他无数金钱与时间的“方士”。
  无论秦始皇是否在临死前已经彻底醒悟,在科学成为主流思维方式之前,那些兴起于春秋时期的方士总还是会有他们的市场的,而胶东半岛无论从方位(日出的东方是最为神圣的)、地形上来说仍然还是有仙气的所在,也一直受到方士(道士)们的青睐。
  胶东半岛之所以能够成为神秘主义的大本营,还有一个气候上的现象起了重要的辅助作用,那就是“海市蜃楼”。在不能从气候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时,任何一个看到海市蜃楼的人都不得不相信神秘力量的存在,将之臆化为海上仙山便成为唯一合理的解释了。据说在胶东半岛的最北端是这种气候现象的多发区,因此这一地区也将三大仙山中的“蓬莱”揽了过来,成为了一个凡人所使用的地名。
  
  最后要说一下,中国的神秘主义者后来都找到了组织,或者说是从单打独斗整合成了团队(用范厨师的话说就是“组团忽悠”)。运气好,理论基础找的好、组织早的成为了宗教。运气不好、个人崇拜搞得太厉害、搞得晚的就成了X教。而这其中能够与道教(方士们组团后所成立的组织)相抗衡的就是佛教。虽然佛主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修行时,并没有意识到有云雾袅绕的山峰会更能增加修为。但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后,还是不可避免的本土话了,换句话说中国的信徒们也同样相信,佛和菩萨们也应该居住在那些有仙气的地方。只不是山东丘陵已经被本土宗教经营太久了,因此佛教徒们只两向南寻找新的圣地。好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东南丘陵(包括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也正好开始纳入了中央帝国的管辖范围。因此双方得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争夺这些地区。最终的结果我们会看到,佛教的滨海圣地都集中在东南丘陵地带(如观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
  
  齐国部分就暂分析到这了,在解读完鲁、莒之后,会对三国的地缘关系作一个分析。随后就又是两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国家——吴越。
  
  今天就到这了,祝大家晚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