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外岛及日本的扩张
让我们先看看到底是那些岛屿隔离了东亚大陆与太平洋的交流。而这些岛屿上又发生过哪些政治博亦
附:东亚外岛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东亚的外岛从南到北主要包括:台湾——琉球——日本本土(九洲/四国/本洲/北海道四岛)——千岛群岛——库页岛,这一个地缘区。如果加上最北部的堪察加半岛,可以说这条“东亚外岛链”是由这五个半岛屿(群岛)构成的。
而这条岛链又将与大陆中间的水域隔成了5个内海区域。从北到南分别是鄂霍次克海(中国古称“北海”)、日本海、东海,三个区域。大陆地区需要通过这些内海进入“太平洋”,而只有控制了这些外岛才有可能控制这些内海。
不过虽然东亚大陆的历史主要是由大陆国家书写的,但随着西方海权思想的渗入,东亚的岛屿国家也看到了自己的潜质。这个国家就是日本,既然同样面对大陆的岛国英国可以成为日不落帝国,那么日本也有理由相信自己也具有相同的机会。与英格兰人称霸之前先统一了英伦三岛一样,日本也需要先将外岛地区统一到自己的旗下。
1868年,在日本被美国的炮舰打开国门后14年,(1854年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新上任的明治天皇将学习的目标从千年前的大唐帝国转向更具诱惑力的,同属海洋国家的英美。
1869年,虾夷人的最后领地“虾夷岛”被更名为“北海道”,正式成为日本的一部分,从此日本开始了长达36年的统一外岛进程。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战争,使得东亚外岛地区(还加上了起到了“陆岛桥梁”作用的朝鲜半岛)至1905年基本并入了日本国土。新兴的帝国终于有实力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了。
附:日本极盛时所据有领土图(1905——1945)
从我做的这张“日本极盛时所据有领土”图中大家可以看出,日本在外岛上已经基本将95%的地区,而且成功的将连接陆岛地区的桥梁”朝鲜半岛据为己有(为什么要拿这块地区,稍后会讲到)。让我们给日本这36年的统一进程列个时间表。在此我不得不说日本人是个讲效率的民族,虽然从民族感情的角度我不能忘记日本曾经给中国造成的伤害。但这并不妨碍我对日本行动的效率和所据有的战略眼光表示敬意(日本后来的失败并非在于他的战略方向,而恰恰在于他的效率太高,后面会讲到,先别急着仍砖)。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今东京湾)岸的浦贺,要求与德川幕府谈判,史称“黑船事件”(亦称“黑船开国”);
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又名《神奈川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
1867年明治天皇即位;
1868年日本开始废除幕府,扫除国内封建势力,同年颂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 五条誓文 》,正式拉开了明治维新的序幕;
1869年废藩置县,将北海道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直属,并向该地区大批移民;
1855年日俄双方签署条约,规定千岛群岛南部归日本,北部属俄国,库页岛由两国分占南北,暂作悬案;
1875年日俄两国签订《桦太与千岛群岛北部互换条约》,将日占库叶岛南部与俄占千岛群岛北部相交换,日本以库页岛的代价取得整个群岛。
1875年,日军武力占领琉球群岛,禁止琉球进贡中国和受大清册封,废除中国年号,改为日本明治年号。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次年双方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并承认丧失朝鲜半岛的宗主权,在俄国的支持下,朝鲜成立“大韩帝国”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朝鲜政权彻底被日本控制,次年签订《乙巳保护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夺回换给俄罗斯的库叶岛南部
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韩帝国同之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设立朝鲜总督府。
日本从此正式统一了除北“库页岛”以外的东亚外岛地区,并于1910年正式登陆大陆(合并朝鲜半岛),开始了向中国核心地区挑战的征程。
在获得外岛地区的控制权之后,日本必须向东亚大陆地区挺进。日本当时的战略分析未必是象我今天这样站在全球的角度,以美国作为挑战和学习的目标。对于他来说英国是最有可能模板。
作为同样位于大陆边缘的岛国,英国要想成为大哥就必须介入大陆事务,事实上整个古典时期的英国也正是这样做的。在英格兰人最辉煌的时候,英格兰的国王也是法国的国王。但在大部分的时候,英国人所能做的只能是不断的挑动欧洲大陆各国的关系,以达到互相牵制,避免一家作大。直到英格兰人丧失了欧洲大陆上的最后一块领地,英国人终于清楚了,他所需要的大陆并不在欧洲,而是在海外。
英国人强大的海上力量为他们找到了北美、澳洲、印度这三个看似合适的备选对象,不过当时的世界中心还在欧亚大陆,所以印度才是最佳的人选。而印度所具有的地缘位置和资源也成就了日不落为帝国的辉煌。所以当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同时也成为印度的皇帝时,英国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正如英国一样,日本也知道单靠一个岛国的力量是无法称霸于世界的。正如我在《新世界岛》论中所分析那样,欧亚大陆有三个“边缘地带”,显然将目光投向欧洲只会被当作一个笑话。而印度已经成了英国的后花园,现在想染指显然是不现实的了。那么在海对面一直作为日本师法对象的“中央帝国”就必须成为日本的生存空间了。
基于地缘的关系,借助朝鲜半岛进入大陆地区是不二的方案。事实上最初的日本人也正是通过半岛的南部进入日本地区的。当然日本人又混合了岛上原住的“虾夷人”(这个民族的属性至今未定,但有说是高加索人种,日本人多毛的特征是从这里来的),加上北上的南岛民族(高山族这种),和东渡的大陆民族(汉族及百越等),形成了现在的“和族”。当然基本的族属是从朝鲜半岛上来的,所以日语和韩语具有相同的属性,目前都被定性为“阿尔泰语系”。一般的中国人很容易从文字上误认为日语很容易学,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阿尔泰语系”包括有突厥语、蒙古语、通古斯语(比如满语)。换句话说是属于游牧和渔猎民族的语言。
我前面说这北亚的民族最初是由从伊朗高原——经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形成的,一部分南下与北上的黄种人融合成了华夏族,也就是东亚人的主体。另一部分留在蒙古高原上,成为了游牧民族,还有一部分越过大兴安岭进入东北平原,然后有的南下与其他部落融合成为华夏族;有的留在当地成为渔猎民族(如满族);有的进入朝鲜半岛,继而再进入日本。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迁移的过程,所有在韩国才会有他们的祖先来自帕米尔高原的说法。而极端的“泛突主义者”才会有把势力范围划到日本的荒唐想法(都属于阿尔泰语系)
事实上由于千年的互相融合,中、日、韩(朝)三国的人种早就都成为东亚人种的典型代表了。只不过由于日本和韩国相对封闭,所以外貌比较单一,而中国地域广阔,外貌相对多样话罢了。但都属于长颅的东亚人种。
由于朝鲜半岛和日本长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儒家文化),所以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共通性。因此称为“同文同种”也不算过份。只不过这词被日本当年用过,显得怪怪的。但正在坐庄的是中国,换个说法还是可以用的。
以上这段的解说是为了兑现东亚部分开始的承诺,即解读韩国人为什么会有人声称祖先是从帕米尔高原来的?为什么泛突主义能把视线投向韩国。另外对中国以后拉拢日韩(朝)也有文化上的指导意义(本来也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不过近几年网上关于种族对立的声音太多了,所以从地缘的角度整理一下
最后附一下日本极盛时期的势力范围图(上一张是直接纳入国土范围的图)。也就是日本最终完成大东亚共荣圈的部分。
日本在完成了外岛统一战争,并将登陆桥头堡收入囊中后。接下来的目标就是中国本土了。我前面说中国可能依靠“1927年建立的秘密组织”在对日本的民族情绪做点推波助澜的事。其实这也是目前西方国干涉他国事务的主要办法,毕竟军事手段的使用目前不是主流了。
不过日本当时对中国可以下了大功夫的,1901年成立的“黑龙会”这个所谓的民间组织为日本后来的“大东亚圣战”可是立了大功的(具体资料可以在网上找到,这里不细说了)。所以说民间力量也是能在国际关系中起作用的,关键是要和国家的目标相一致。
对于吞并他国国土,国际上通行的办法是先策动你独立,然后再吃进去,当然这一切都打着民意的招牌(象美国吞并行德克萨斯、日本吞并朝鲜都是用的这招)。现在这种方法还在用,不过一般搞的对方分裂就差不多了,不会吃进来(主要是考虑人的因素)。
日本人对中国的历史研究的很深,他们发现中国古代王朝所受到的入侵基本都是由北方而来的,一是蒙古高原,二是东北地区(也就是所谓“满洲”)。换句话说如果先占领了这两个地方,入主中原的成功率会高很多。
所以日本人才会发出“俗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说法。后来他们也是按照这个战略在进行的。不过这个计划由于俄国的存在只完成了40%。日俄在这两个地区的矛盾由来已久,1905年日俄战争让日本人的信心极度膨胀,可惜30年河东30年河西,俄国人的战争理念早已脱胎换骨了,诺门罕一战让日本完全绝了念想。蒙古最终还是成为了俄国的势力范围。而东北地区倒是按计划扶植出了个“满洲国”,但计划中的外东北地区还是没法从俄国手上拿过来。
所以你在日本最终完成的“圣战”地图上会发现。日本对中国的攻势是从北往南的,即按东北——华北——长江流域的路线进攻。之所以没有染指西部,就是因为没有拿到蒙古高原。从华北平原相对黄土高坡在地缘上是处于劣势的(这也就是最初的融合中,西方部落能够战胜东方部落的根本原因)。
由于日本制定的这种由北向南的战略,所以你会发现,日本在中国的南方,除了将沿海的港口全部占领外,只在云南靠近缅甸那里有所动作。这一切都是为了切断中国的外援,而不是出于进攻的需要。
中国当时的陆军虽然比不上日本,但是海军更是小儿科,所以矮子里拔高子,最终还是决定由陆军去打通唯一的陆地生命线。这就是派出中国远征军的由来。事实证明,如果不是打仗前就给自己想后路,国军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在武器装备上能够得到补充的情况下。
后来国军在国内战争的失败不是输在军事上,而是政治上。所以孙子兵法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管哪个国家,在国外作战的战力一般都比在国内要强。
东亚地缘结构和历史变迁大概算是讲完了。研究国际关系一定要研究历史,否则很多东西就没法理解。
现在东亚的国家一共有6个,分别是中国、俄国、蒙古、日本、朝鲜、韩国。加上个台湾问题,一共是6国7方。
从大陆的角度来看,中国还是占有优势。诚如前面所分析,日本最后的目标没有达成。我前面说过,日本的失误不在于战略,而在于效率。战略是没有错的,只是消化的时间太短了,如果他们肯再多花50年时间经营,最起码可以把朝鲜半岛和台湾消化掉。不过也不能完全怪那些少壮派太急,因为当时的中国毕竟已经在名义上统一,也已经接受了现代化的思想,再过50年,日本也没有机会一口吃下中国了。所以只能说天时不在日本那里。
当时日本甚至打算在征服中国后把本部搬到中国(和历代北方民族所做的一样)。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他最后还是要给自己找个华夏的标签才能立住脚。事实上在战争时他也是这样在洗白,即使现在很多日本人也认为他们才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人。这种想法在日本人处于强势的时候并不会让现在的中国人感到舒服,但如果舞台的主角是中国,日本人有这种文化认同并不是什么坏事。正如我说日本的战略和想法是没有错误的,只是大哥的的角色注定不会是它。
这说这点并不是在假设日本真的征服中国后会不会被同化,毕竟历史不能假设。只是想说明当年周人富有远见的“华夷五方论”已经让华夏族无可动摇的成为了这个中央之国的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