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系列 — 赵国与中山国的地缘关系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今天要分析的是赵国和中山国之间的地缘关系,按照我们之前的分析顺序,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中山国的南部与赵国北部博弈情况。虽然说三晋的关系非常紧密,互相之间的博弈也很复杂,但如果让赵国人选择谁才是它最大的敌人,他们肯定会选择“中山国”。我想大家小时候都听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印象中小学课文里也有这个故事(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因为大部分时候,这个故事是来教育儿童的,因此其中的“人物”被简化为东郭先生、猎人、狼,和一个以智者形象出现的“老农”。而实际上,这个故事是有很深的地缘背景的,而其中所涉及的国家,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中山国”和“赵国”。

    在最初的版本中,那位猎人就是与智、魏、韩三家共同解了第一次晋阳之围,并反手灭了范氏、中行氏的赵简子(他的儿子赵襄子又在第二次晋阳之围中,联手魏韩,灭了智氏,两父子共同开创了赵国的基业)。而故事中的狼,全名叫作“中山狼”,将那些戎狄蛮夷比作禽兽,赵国人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如果我们去找寻中山国的资料,往往会惊叹于这些白狄(鲜虞)的韧性,在大国林立的战国时代(包括春秋末),能够以边缘民族的身份,几起几落,在晋国,以及后来的赵、魏、燕三国的包围中,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但如果站在赵人的角度,中山国这种时附时叛的态度,就是十足的小人了。因此赵人才会编排出“中山狼”的故事,以发泄自己的恨意。而那位东郭先生其实是一位墨者,也就是墨家的弟子。墨家的思想就是“兼爱”,倡导诸侯之间“非攻”,简单点说就是希望大家别打了。应该说,墨者并不是简单的来跟大家讲道理,他们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具体的做法就是哪个诸侯被攻打了,他就去帮人家守城,让你战而无功。墨者的这种作法,当然并不能改变战国的地缘格局,但也的确给那些喜欢攻伐的大国,造成了一定麻烦。    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表明中山国善长守城的技巧,有没有受益于墨者,但《吕氏春秋》中的确记录了墨者在中山国国王面前,辩论的场景。因此赵人将对中山国战事不利因素,归结于墨者的加入也是非常有可能的。这个故事最开始除了发泄对中山国的不满以外,其实就是用来讽刺墨者的“兼爱”思想的。在以华夏正统自居的赵人看来,再怎么“兼爱”也不能兼到这些戎狄身上的。好了,现在回到地缘的话题来。河北平原在战国时期前期的地缘格局,其实和春秋初期很象。燕国还是在最北面遥望中原战事;南阳之地则由韩魏两家,取代了王室和那些小诸侯。至于王室在河北平原中部,为了抵制戎狄而设立的两个诸侯国——卫、邢两国,其国土则由魏、赵两国继承了下来。应该说当年卫国的实力是要强于邢国的,王室的重视程度也更高。因此卫邢两国的地缘分割线并不在漳水,赵国的国都邯郸是属于卫国的控制区。而邢国则是以现的的邢台市为中心。  在取得了邢国故地,已经部分卫国北方国土后(卫国早已经迁至河济平原),赵国在河北平原实际上形成了一南一北两个中心。南部的国都邯郸是政治中心,主要用来对抗强大的魏国。而北方的“邢”邑(邢台)则是副中心,主要用来防御中山国的袭扰。在魏国攻取邯郸后,赵国曾经被迫北迁至“邢”,并授予其“信都”之名,以作陪都。这种双中心的地缘格局,也保证了赵国最终将控制区恢复至漳水北岸。    不过对于“邢”邑来说,无论是当初邢侯在此立国,还是赵国以此为“信都”,始终都是处于华狄(戎)交战的最前沿。而之所以会保持这样的地缘格局,则和一个古泽有关,它就是——大陆泽。关于大陆泽的情况,我们在春秋邢国一节中已经略作交待了。而我们现在则要比较精确的来描述一下这个古泽的结构,以观察它究竟有什么样的力量,来长期维持双方的地缘平衡。




赵、中山国的地缘关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