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秦国来说,从魏国手中拿回了河西之地当然是一件可喜之事。但作为略带争议的春秋五霸之国;和毫无争议的战国七雄,立国以来未能真正的进入中原争霸,一直是秦国的心结。也可以说能够入主中原,是每一个大国的理想,秦国当然也不会例外。不过与晋人(三晋)数百年来的地缘博弈,让秦人清楚的知道,如果不能从魏国手中夺取河东之地,那么就无法打通崤函通道。而秦人如果想从魏国手中夺取河东之地,就将要面临更大的困难了。因为虽然魏国的四处征伐,将赵、韩两个兄弟之国都得罪了,但在国际争斗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永恒的利益。赵、韩两国可以做视魏国的河西之地,而不去救援,但如果秦人深入山西高原的话,为了保住各自的利益不受损害,三晋又会达成战略同盟,以共同应对崛起的秦国。而秦国如果想仅凭渭河平原,和周边那几块高原的地缘潜力,和整个山西高原,加上三晋在华北平原所拓展的疆土PK的话,并没有什么胜算。即使是挟占据河西之地的的余威,挺进河东,也无法长期占有。所以秦国必须找到一个新的拓展空间,这个空间必须是一个拥有大块平原的地理单元,其地缘潜力最起码要能够和三晋在华北平原所获得的领土相毗美。 对于渭河平原上的秦国来说,如果暂时不能进入河东和华北平原的话,那么秦人理论上的扩张方向就剩下北、西、南三个方向了。早在秦人进入周人的政治体系,渭河平原的北面就是秦人一直关注的方向。不过秦人关注这个方向并非为了拓展新的生存空间,而是为了防御从陇东、陕北两大高原下来的戎狄,侵扰渭河平原。这个战略任务,几百年来一直没有变,只不过在西周时期,秦人这样做是为了王室,而现在则是为了自己。 如果秦人一定要往北走的话,也并非没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的地理单元以供选择。沿着黄河而分布的西套、后套、前套三个河套平原,就可以成为秦人的战略目标。只不过要想从游牧民族手中夺取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这片干旱之地,始终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地理单元。而相比之下,征服了山西高原北部的赵人,则更有机会顺势向西,征服了前套、后套平原。 向北走固然困难重重,但如果直接向南扩张的话,秦人更没有机会,因为渭河平原南面的秦岭,比之太行山、燕山更难逾越。这个纵深和体量都足够大的山脉,甚至成为了中央之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直到现在,它还是动植物的天堂。根据一般规律,凡是适合野生动植物生存的地区,也就是人类的禁区。如果有足够的毅力和需要,也并非不能在其中开辟道路,但想让秦岭本身,为秦国的征战提供直接帮助,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虽说北面的那几个高原,和南面的秦岭,不能为秦国提供太大的地缘潜力,但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秦国所占据的渭河平原,才能够成为让人羡慕的“四塞之地”。问题是身在激情四射的战国时代,秦人的志向不可能只是自保了。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安全,而是耕地。只有有了大片的耕地,才能为秦国喂养更多的人口,支持秦国的东征。现在秦人只能把目光再次投向秦人的发源地——陇西高原(陇右)了。 在先秦和之后的历史中,陇西高原都是以渭河平原外围防御者的面目出现的,为了关中的安全,渭河平原甚至要经常性的向陇右地区输血。对于陇西高原的地缘潜力,秦人心里面比谁的清楚。如果想将它打造成为另一个渭河平原,无异于天方夜谭。 秦人之所以重新目光投向陇西高原,是因为通过陇右高原可以绕过秦岭,而通过陇西高原,贴着秦岭的西沿向南一直走的话,可以到达一个比关中盆地(渭河平原)体量还要大的盆地——四川盆地。并不是说没一个盆地型的地理单元,都能够提供大片的耕地,并适合人类大规模的生存。不过秦人将思考是否要向四川盆地扩张时,倒并不会为这点而担心。因为在他们还生活在陇西高原时,就已经知道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存在一个富庶的,神话般的国度——蜀国。实际上横亘在渭河平原和四川盆地之间的障碍,除了秦岭之外还有一条“大巴山脉”。穿越这条山脉的难度,并不会比穿越秦岭低多少。不过秦人既然已经选择了,西出陇山,绕道陇西高原,再南进四川盆地的路径,倒也不用横穿大巴山脉了。因为大巴山脉基本与四秦岭平行,从陇东高原出发的秦人,即可以绕开秦岭的主脉,也可绕开大巴山脉的主脉。 从战略的角度看,能够绕过秦、巴山脉,固然是件可喜的事,但也不能高兴的太早。因为在秦巴山脉的西侧,就是青藏高原东延出来的山地,之间并没有给秦人留出一条宽阔平坦的战略通道。也就是说,如果秦人要进入四川盆地,还是不得不在山地的缝隙中寻找出路。而即使是秦人有办法打通这些“蜀道”,当他们进入四川盆地后也会发现,他们的对手并非只有“蜀国”。在这个体量庞大的盆地中,最起码还有一个和蜀国具有同等影响力的国家——巴国。而四川盆地这两个竞争者之间的恩怨,其实在秦人立国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即使是在二千多年后的今天,巴、蜀之间爱恨交加的地缘关系依然没有改变。在重庆获得直辖市的身份后,巴蜀之间的地缘文化差甚至从官方层面再一次得到了确认。 要想了解巴、蜀两种地缘文化的前世今生,我们还是要从四川盆地的地理结构着手,这也是今天的分析方向。如果从盆地的构造来看,四川盆地的整体形状应该是比较完美的。比起黄土高原上那些条状盆地,四川盆地有着近乎完美的轮廓。象这种接近于标准圆的地理单元,理论上的地缘中心应该是位于它的圆心位置附近,并且以此为中心均匀的向外围辐射它的地缘影响力。 在四川盆地以外的人看来,整个四川盆地也的确象是属于一个共同的文化圈,而这个文化圈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应该就是“麻辣”了。不过正如山东内部其实是可以分离出“齐”、“鲁”;江东可以有“吴”、“越”这样的亚文化圈一样,四川盆地内部也是有两种实力相当的地缘文化并存的。之所以会形成这种情况,是因为整个四川盆地的地缘中心,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位于盆地中心,而是在东西两侧各形成了一个地缘中心。如果按照现有的行政区划来看,这两个地缘中心就是成都和重庆;而如果从地缘的角度来划分,这两个位于四川盆地的亚文化圈就是位于川西的“蜀”,和位于川东的“巴”。至于为什么同一个盆地内部,会有两种地缘文化产生,当然还是跟它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在切割地缘块之时,山地的作用往往是最大的,然后才是水。就象齐鲁的分割线是泰沂山脉,越文化之所以与吴文化之间有区别,是因为杭州湾以南,主体为浙闽丘陵,其地貌与太湖流域存在明显差别。巴蜀之间的文化差,也正是由于所在位置的山地密度不同而形成的。 如果从四川盆地的整体构造来看,这个盆地是被一系列的高大山脉所包围。北面是与秦岭属于同一级别的大巴山脉(内部又可分为米仓山和大巴山两块);西、南两面则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对接。至于东面,大巴山脉和云贵高原延伸出来的那些山地,所形成的大片条状山地,不仅有效的合围了四川盆地。还让这一地区在近代史上成为了著名的,盛产土匪的区域。 相比于盆地边缘的这些高大山脉,四川盆地内部的山地丘陵,无论从密度和高度上来说,都要小的多。但这些分布在盆地之中的山地丘陵,已经足以让四川盆地产生出各具特点的地缘文化了。 从空中俯视整个四川盆地,我们会发现盆地东、西两侧的地形有明显的区别。整个盆地的中、西部基本属于大平原地区,其间错落的分布着一些丘陵。其间最为明显的一处山地,就是呈南北走向的“龙泉山脉”,这条细长的山体,将四川盆地的平原地区,将盆地西端的平原从整个平原区切割出来。而这块位于盆地西侧,被龙泉山脉切割出来的地缘单元,被称之为“川西平原”,由于它的地缘中心是成都,因此也被称之为“成都平原”。当年也正是蜀文化的核心区;而盆地的东部,地形明显就要复杂的多了。如果说龙泉山脉在盆地的西侧,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那么在东部,与龙泉山脉形态和走势相类似的山体,就不止一条了。这些整体呈流苏状的山体,相对均匀的分布在大巴山和云贵高原之间,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的东部,它们的地理学名称叫作“川东丘陵”(或者“川东山地”),而当年巴人活动的核心地区就是在“川东丘陵”和大巴山区。 相比于其他丘陵区,川东丘陵的结构是比较独特的,基本都是由北至南的,长条状山体,其中最西面的一条山地叫作“华蓥山”。从地理结构上来看,“华蓥山”是四川盆地腹地,平原区与山地区的分割线,而它的南端所指向的就是现在巴文化的地缘中心——重庆。对于重庆和“华蓥山”的地缘关系,我想大部分人是通过 “红岩”和江姐的故事知晓的。儿时一直感到扼腕的是,双枪老太婆“华蓥山游击队”行动晚了一步,没能救出渣子洞里的那些江姐和小萝卜头。从地缘结构上来看,川西平原和川东丘陵分别是蜀、巴两国,或者说两种地缘文化活动的核心区。就“川东丘陵”的形态而言,更应该被称之为“川东山地”,更专业的名称则是“川东平行岭谷”。因为这些条状分布的山地,之间形成了很多条大落差的谷地,其相对落差甚至可以达到上千米。用丘陵来概括它的形态,的确有点委屈了。 相比于川东岭谷纵横的地理结构,川西平原可以说是标准的平原区,所谓“天府之国”的美誉,其实指的就是这块平原。而川东和川西之间的川中地区,主体则是被低矮丘陵所覆盖,属于二都之间的过渡区。也正是由于巴蜀文化所处的地理环境截然不同,造就了现在成都文化和重庆文化之间的差别。至于这期间的差别究竟在哪,那些对两地女生都有过接触的男士应该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为什么川西平原能够诞生“蜀”文化,其实很好理解,农耕文明所最喜欢的地形,就是这种大平原地区。不过在上古时期,平原地区往往并不一定当然的就成为人口密集区。因为那些制造冲积平原的河流,并不会因为人类的到来,而当然的停止冲积的过程。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它们仍然会按照自己的轨迹,周期性的用洪水来对平原地区做一个平整工作。 纵观古今中外,无论是哪个民族,要想在平原地区创造文明,都需要有一定的治水能力。而成都平原之所以能够诞生蜀文化,并长期成为整个四川盆地的地缘中心,则是与蜀人的治水能力分不开的。只不过笔功劳被长期记在秦人的头上罢了,至于这个中的缘由,在接下来的部分中都会一一解读的。 相比于蜀国的昌盛,巴国能够在先秦取得与蜀国对等的政治地位,显得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从地理形态上来看,川中的丘陵地带,应该比之川东的这些岭谷山地,更有条件孕育出新的地缘文化,最起码农业条件会更好些。到底巴国具有什么样的地缘优势,使得它能够在先秦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我们也解读完蜀国之后,也会揭晓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