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大摩宏观策略谈:2025中美变局展望
假设,你遇到麦琳怎么办?
董事长两口子不干了,至暗时刻谁是白衣骑士
2024年心理咨询师报名通道开启!可考心理证书,无需辞职,名额有限,11月30日截止报名!!!
吴京捧红的白眼狼,爆红后却反咬一口,如今落魄到无戏可拍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系列 — 燕国的特种战“荆轲刺秦王”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荆轲刺秦王故事的经典程度,在中国应该已经达到家喻户晓了。而这个故事的发生背景,正是由于王翦灭赵,秦国与燕国在河北平原开始划易水而治。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基本都活动于博弈舞台的边缘,并且从来没有被秦国主动攻击的燕国,终于闻到了死亡的气息。我们固然为赵国在第一线抗秦时,燕国不出手相助,反而落井下石的举动感到不耻,但现在再讨论这些已经毫无意义了,燕国需要在强秦面前,找到自己的求生之法。从军事对抗的角度来看,燕人毫无胜算。以燕国的地缘实力,他们甚至无法取得一次战术上的胜利,这点从燕国与赵国的两次战争就可以看出((这两次偷鸡不成蚀把米之举,还严重消弱了燕国的实力)。有鉴于此,燕人想到用“刺秦”这类“特种作战”来解决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从主动性来说,燕国这种主动出击的方式,总还是比韩国那种坐以待毙,甚至想出所谓“疲敌”之策要值得称道。只不过如果当初燕国能够谨记唇亡齿寒的教训,想办法存赵以为缓冲的话,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被秦人叩关了。 也不能不说燕国就没有为抗秦做过准备,否则他们也不敢在秦国的重压之下收留“桓齮”,收留这样一个对秦军了若指掌的将领,正是为了有朝一日和秦国做战时能够做到知己知彼。不过燕国也不敢公然与秦国为敌,留用这个秦国悬重赏通缉的败军之将,因此“桓齮”在燕国就变身为“樊於期”了(也正因为此,历史上就有人争论,这两个人到底是不是一个人)。只是以燕国和秦国的实力对比,不是有一个樊於期就能改变的。因此这位燕国曾经寄予厚望的前秦军统帅,用另一种方式报答了燕国收留之恩(也是为了私仇,其全家都为秦王所诛)。他的头(自愿献出的)和燕国的“督亢”之地,共同成为了荆轲用来谋求觐见秦王的见面礼。 用“桓齮”的头来表达燕国的诚意,固然可以理解,那么“督亢”之地又是什么样的土地呢? 我们知道,在东亚大陆,最好的土地是能够用来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土地。而有条件做到这点的土地,一是要平,二是有水,因此冲击平原往往是最有地缘潜力的区域。问题是种积平原本身,是由于河流冲积而成的,在人类决定利用他进行农业生产时,这个过程可能还在持续。换句话说,那些为你带来平整土地的河流,随时也可能将你的努力,付之东流。因此在水利技术日趋成熟的战国时期,各国的主要农业区,都开始兴修水利,以让河流在平原地区,形成可控的灌溉网,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比如都江堰工程)。而燕国水利改造最为成功的农业区,就是“督亢”之地。 既然优良的农业区,都与水利工程的兴建密切相关,那么它势必也与最少一条河流有着直接关系。事实也的确如此。就“督亢”之地的范围具体有多大,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不过从水系的划分当中,我们还是能够窥探出它的大致区位的。就燕国的南部而言,它主要是由两条自西向东的河流(以及它们的支流),即南面的涞水(现拒马河)和北面的治水(现永定河)所覆盖。虽然说历经两千多年,这两大河流和它们支流的河道,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但整体结构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如果我们一定要从现有的地图上,来理解这两个流域的划分。那么你可以看到,当年燕国在河北平原的国土,目前是被北京、河北两地分割。而所谓的“督亢”之地,其实就是以涞水为水源,所改造的灌溉区(涞水下游曾经有个“督亢泽”作为天然水库,督亢之地也因此而得名),其目前主要归属于河北。而隶属于北京的那部分,其南部地区,则主要由北京人民的母亲河“永定河”负责滋润了。 现在的督亢之地,已经没有当初那么肥美了,很大原因是因为它北边的这条“永定河”反复无常(所以以前也叫“无定河”)。就象与黄河齐名的淮河,经常受到黄河影响一样,水量更大的永定河也经常变道,影响周边河流。而与黄河相比,永定河与之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拥有更强的政治地位,为了维护其流域地缘中心的位置,不得不时常人为的牺牲周边河流的利益。象现在永定河下游,伸入河北境内的那段河道,就是后来人为改动的结果(金代),为的就是不让京师重地受水患之扰。也正因为此,直接影响了督亢灌区的结构,致使起到调解水量作用的“督亢泽”消失,从而使得这一地区的农业资源出现倒退。让人感叹的是,就现在的地缘结构而言,因曾经的燕都,现在的首都而水资源受损的地区,已经不仅仅限于督亢之地,甚至河北省了,其影响的层面亦不仅仅是农业层面(工业用水、生活用水,都会在保障首都用水的原则下受限)。
燕“督亢”之地示意图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刺客,荆轲最终并没有完成使命。其实如果荆轲仅仅是为了完成刺杀秦王的任务,已经无限接近秦王的他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对于燕国和太子丹来说,也很清楚,秦国的强大并非是因为秦国嬴政做了秦王,而是因为秦国的整体实力。杀了嬴政,除了让秦国内部陷入暂时的混乱以外,燕国依然没有机会翻盘。因此荆轲此行的目的,或者说上策,是挟持秦王,逼迫秦国退回关中平原,将侵占关东诸侯的土地退还给他们。这项任务看起来是多么的大公无私,让人感动。但其实也是燕国真正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只有让关东诸侯,特别是三晋恢复元气,才有可能为燕国做缓冲。这比挟持秦王,让他们直接割地给燕国,要务实的多。对于燕国来说,就算秦国决定把侵吞的赵土都“让”给燕国,也是独木难支。 至于说如果荆轲真的挟持了秦王,秦国会不会真的用战略后撤来与之交换,荆轲和燕国又准备如何在技术上,让秦国来做到这点,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基于当时的情况,秦国即使愿意作出交换,也最多只能是给予一个书面承诺,并将荆轲安全送出境内。问题是这种承诺在规则尚存的春秋之世,可能管用。在秦国已经准备打破一切规则,按照自己的意志洗牌时,能不能有用就很难说了。支撑太子丹作出这种理想主义举动的,很可能是当年蔺相如在渑池会上所获得的成功(逼秦王击缶)。问题是秦赵“渑池会”的过程和结果,更多的只是个面子之争,更恰恰证明了,威胁一个君主的安全,并不能够换来实际的利益。相似的案例在秦、楚之间也发生过。秦国在丹阳、蓝田之战后,设计扣留楚怀王(前299年),希望楚国用土地来交换,也同样以失败而告终。要是从个人的角度看,如果荆轲第一时间就实施他的备选方案:刺杀秦王,那么他虽然无法改变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但却可以改变我们的书面历史,甚至延迟几年秦国统一的步伐。不过现在,燕国的这次冒险只能让秦国改变计划,将燕国作为第三个攻灭对象了。 当刺秦失败的消息传到燕国后,燕国人的惶恐就可想而知了。其实对于这个结果,他们早该有心理准备。除非挟持秦王向关东诸侯退地的计划成功,即使是刺杀秦王成功,燕国也一定成为秦国的第一打击目标。因此这个时候的燕国,吸取了赵国的教训,即在王翦攻燕之时(前226年),略作抵抗,便将军队、人口、物资转移至燕山以北。以辽东郡为基地,燕山为屏障与秦国做最后的抵抗。如果从战略上来看,燕国的这种做法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否则在燕南地区与秦军决战的话,将主力消耗殆尽的话,结果只能是一战而亡。按照正常的情况,秦国在得到了燕山以南的燕国国土之后,应当会暂时放过燕国,而将目光转回到中原,就象他们之前也没有急于进行山地战,攻击代国一样。秦国现在并不愿意把主要精力放在这种鸡肋式的边缘地区上。另一个原因和不取代国也是一样的,打下了辽东,意味着为中央之国防卫游牧民族入侵的任务,又要马上由秦国来承担了。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这次燕国的行刺之举太让秦国下不来台了。如果不一举灭了燕国,秦国也没法给自己一个交待。所以秦国并没有停止对燕国的攻击,只不过由于有燕山之险,加之实力得以保存,秦国的攻击辽东的计划并不算顺利。对于秦、燕之间的这种紧张局面,燕国人并不是唯一感到紧张的,最起码那个退守代郡,进入“后赵国”时代的“代国”和他们同样紧张。如果燕国还在,秦国自然会把注意力放在燕国身上,而如果燕国被吞并,代国的灭亡也就是旦夕之间的事了。因此代王“嘉”给燕王出了个主意,即将整个计划的组织者“太子丹”杀了,给秦国一个交待,以平息秦国的怒火(现在这种事也挺多的,不过一般先推出去的都是“临时工”或者“农民工”。实在不行了才会有两个够不上龙头铡级别的小吏出来顶缸)。 如果从表面效果来看,杀太子丹以阻秦的计划并没有达到效果,因为秦国依然维持了对燕国的攻击态度。但实际上,这个时候的秦国已经将主要攻击方向转回到中原,去解决魏、楚两个国家了。否则以秦国的实力而言,虽然燕国的大部分实力得到保存,并且退入了辽东据险以自守。如果一定倾力攻击的话,燕国其实也撑不了多久的(最后在魏、楚亡国之后,秦国才回头收拾了燕国)。也正因为此,在秦军攻入燕都,将燕王逼入辽东的第二年(前225年),秦国集中了优势兵力和资源对魏国发起了总攻,并一战而灭亡了魏国。可能有人会觉得魏国灭亡的速度有点太快了,但在实际的战争中就是这样。占据优势的一方,其实是以加速度的形式扩大自己优势的。当秦国灭韩以后,他可以整合补充韩国的资源进攻赵国;而当他攻灭赵国后,又可以获得赵国的资源来灭燕。等到攻击魏国的时候,大半江山在手的秦国,已经不会给魏国任何机会了(可以参照解放战争的进程)。 如果从最后的实力来看,魏国还是要强于燕国的。之所以死在燕国前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的国土防御条件太差。魏国现在所剩余的国土,基本都为平原地区,虽然农业条件良好,人口众多,但没有象燕山之于燕国那样的天然防线支撑。从攻击方向来看,魏都大梁已经暴露在抗秦的前线了,秦军的主攻方向,自然会是这个魏国的地缘中心;而从战术的角度看,在这次攻击之前,秦军也曾经在不同的时间段,多次进攻过城防坚固的魏都大梁城,这次之所以能够速胜,是因为他们采用了水攻的方式。当日魏国用以改良内部地缘结构的“鸿沟”,成为了秦军引黄河之水围灌大梁的现成渠道。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在防御力方面,河流总是没有山地来的给力。 当魏国失守大梁后,一马平川的地形,让秦国很容易的就乘胜追击,占据了整个魏国。而从战略上来看,在秦国攻击魏国之时,唯一能够给魏国以援助的就是楚国了。不过之前在秦国的怂恿下,魏、楚两国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摩擦,这对本应抱团取暖的难兄难弟,并没有当然的再一次联合起来。也许是楚国也没有预料的魏国会亡得那么快,所以来不及反应。更大的可能,还是楚国出于自保的原因,没有出手救魏。毕竟楚国与秦国也大面积的接壤,防守压力也很大。特别是以秦国现在的实力,足以同时应对两场战争。如果楚国倾力救魏的话,外围同样缺少山地保护的楚国,很有可能会多点受到秦国的攻击。事实上在秦国攻取燕国核心区后,南下主力一开始攻击的并非是魏国,而是楚国(前226年)。秦国这样做,无疑是给楚国一个警告。也正是在这种患得患失的考虑中,魏国迅速被秦国吞并了。接下来,楚国无可避免的被推到了抗秦第一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