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帝国时代 — 粤西南(湛江、茂名、阳江)的地缘结构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在即将开始“楚汉相争”部分之前,岭南还有一个板块要补充一下。就是广东的另一个沿海版块——粤西南(湛江、茂名、阳江)。

在三十多年前,红色中国准备打开国门,从而真正成为这个世界的一份子时,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于天然的海洋优势,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事实上在19世纪,英国人用炮舰打开中国国门时,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缘优势便已经开始体现了。只不过由于众所周之的政治因素,这个变化出现了30年的空白区。有趣的是,当年欧洲人对这个东方老大帝国所做的一切,本质是出于“重商主义”思维指导下的,门户开放的要求。即对于因工业革命,生产力已经发生质的飞跃的欧洲人来说,他们迫切需要中国这个大市场。而上世纪70年代末的那次改革开放,所造成的后果却是现在的西方国家,高呼“中国制造”这只狼,侵占了它们的市场。这种攻防转换的形成,不是一两句话,或者说地缘能够解释清楚的。  不过这两种结果,倒是有着共同的地缘文化背景,即“孤独”的(相对于地中海文明)矗立于东方的中央之国,已经习惯了凡事自成体系。无论是被动的成为消费者,还是主动的成为产品提供者,都不能动摇他自下而上,自给自足的原始想法。这种根深地固的文化理念,使得中国人理解的,自己在全球化趋势下的定位,决不仅仅是以合作分工的形成,串连在全球经济体上一个板块。也就是说,中国人不会在任何一个领域,放弃以我为主,打造完整体系的想法(比如体现在所谓的“以市场换技术”行为上,就是一定要坚持“引进——消化——吸收”的渐进过程)。这种思维所导致的战略后果,一如英国人在向中国输入鸦片之前所面临的困境一样。即你可以必须依赖中央之国所制造的种种必须品,但中央之国却不能回报你以同样的市场。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在面对中国崛起起,西方国家总是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虽然他们并不一定十分清楚本质原因)。  之所以会写上面这段话,是因为大家可能注意到了,一旦脱离古典时期这个范畴,涉及到现代社会,能够有海岸线的板块,似乎总是着墨比较多。这可能会让一些处在河流上游的,山地之中的朋友感到快。如果这些地形复杂的地区,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地缘概念、历史时期的话,那么自然也是会详细解读的。就好像我们花了不少篇幅来解读“客家”这个地缘概念一样。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河流上游地区的命运,总是和下游地区有着紧密关联的。在海洋所起的地缘作用占优的今天,那些又有下游优势,又能对接海洋的板块,作为内联外通的枢纽,很自然的需要多费着笔墨了。  在岭南的海岸线中,有一处无论是在解读广西还是广东时,都没有单独分析过。鉴于无论是在古典时期,还是在近现代史当中,这个板块都没有特别的表现,所以在结论岭南部分,转回到楚汉相争时代之前,还是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解读一下。而这个板块的名称就叫作“粤西南”。
从行政划分的角度看,“粤西南”板块包括有湛江、茂名、阳江,三个地区。在通常的概念中,这三个地区是和北边的“云浮市”使称为“粤西”的。但这种单纯依据方位来划分地缘板块的做法,往往并不符合地缘现状。就好像我们可以笼统的把新疆、西藏都归入“西部”这个概念中,但这两个板块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让他们的地缘关系本身,并没有太多交集。“粤西”这个概念也是这样的,沿着河流水系这个重要地缘联系纽带来观察的话,肇庆以西,包括云浮在内的西江流域,更应该归为一个板块。而各自拥有独立水系,的湛江、茂名、阳江所在的沿海地区,亦可以自成一个板块。为了和单纯方位意义上的粤西区别,我们可以用更为精准的方位感,来为这个板块命名为“粤西南”。  曾经想为粤西南这个板块,找到一个更能体现其地缘文化的名称,比如珠三角、四邑、潮汕,这些广东境内的沿海板块。但最终发现,这个内部关系并不十分紧密,但在广东的整体结构中,有些边缘化的地区,很难找到一个能体现文化共性的名称,来作地缘标签。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个板块内部还可以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板块,即:阳江所在的,以漠阳江流域为主的东部地区;茂名所辖的,以鉴江流域为核心的中部地区;以及以“九州江”下游地区——雷州半岛二部分组成的,西部“湛江”地区。    象这种由相邻的几条江,共同构成统一文化地缘板块的情况,在东南地区其实也很常见。象瓯越、闽南、潮汕都有这种情况。只不过上述三个板块,早的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登上了地缘政治舞台;晚的在近现代的海外渗透中,也发挥过重要作用。而粤西南板块的边缘地位,却让它没有机会成就自己独具特色的强势文化,反过来却成为其他强势地缘板块的渗入地。也许在将来,这种情况会逐渐改变,但最起码在现在,我们需要知道到底是什么地缘背景,阻碍了拥有海岸线的“粤西南”,成为一个一线板块。


粤西南地缘结构图
粤西南的基本地理结构,我们在分析“象郡”时已经初步涉及过了。它们和北部湾以北,现在被划入广西的那块沿海地区(桂东南)一样,都是由一些北——南向,独流入海的河流所覆盖。河流的这种纵向并列关系,使得当年的秦人,无法象打通“湘——珠”水道(灵渠)那样,通过一项战略性的工程,就为控制整个西江流域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秦人从哪个方向进入这块沿海地区,并试图消化它时,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正因为如此,秦人当初才将之笼统的划入了,待整合的边缘行政区“象郡”之中。即使是到了汉朝,新生的帝国在彻底征服土著化的“南越国”之后,也只是将之从象郡中剥离出来,分立为“合浦郡”。只是这些行政上的改变,并不能改变这片现在地跨两广的沿海地区,没有核心地区的状况。因此钦州、北海等雷州半岛以西,北部湾以北的这部分划给广西之时,也并没有造成太突出的地缘割裂感。对于雷州半岛北部这片游离于珠江流域之外的沿海地区来说,之所以没有整合成一个强势板块,是因为没有一条东西横穿整个地区的河流,将大家串连起来。以至于每一条由北向南,独流入海的河流,其流域都有可能独立发展起来。这其中最东面的潭江流域(四邑地区),由于紧贴珠三角地区,所以可以被明确的归入珠三角的辐射圈。而阳江、茂名、湛江三地,无论是在历史还是现在,其地缘文化都呈现多样性。    分析粤西南的族群文化,我们会发现,除掉在广东地区占优势地位的广府文化(粤语区)以外,客家、闽南(潮汕)文化的影响力来是明显存在的。这三者在这个边缘地区的竞争,一如他们在各自核心区的地缘关系一样。广府文化占据了大部分区域,并借政治优势,而取得了覆盖了所有政治中心(市、县所在地);客家移民的大部分,仍然是被挤压在高地之中。至于那些从闽南(包括蒲田)、潮汕等于闽南语区迁来的移民,则依旧把自己的落脚点,放在了离海洋最近的地方,并成功的让雷州半岛这个两面临海的突出部,成为了闽南文化的延伸区(三大文化的分布状况,详见《粤西南地缘结构图》)。    在目前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已经遇到瓶颈的时候,同样拥有漫长海岸线粤西南地区,也迎来了发展机会。最起码当你承受不了珠三角的成本压力而进行产业转移时。作为珠三角直接腹地的西、北两江流域,并不会比粤西南更有海洋优势。这种沿海优势,甚至早就已经在行政上得到了重视,以至于粤西南的大部分县,都已经升格为“县级市”了。至于说粤西南能不能以一个统一板块的形象,打造出广东地区的另一个经济重心。地缘上的最大问题,仍然是无法确定谁才是地缘中心。如果单纯的以地理来论,茂名应该算是三市的中心;而如果论与珠三角的地理距离,阳江又是受其地缘辐射最多的区域;至于湛江,其依托雷州半岛所取得的岸线优势,又使之希望自己才是粤西南的中轴。    如何在粤西南三市内部进行分工合作,是那些公务员应该头疼的事(谁让他们的待遇比我们好),我这里做的,只能是依靠其原始地缘属性,来分析出结构性问题在哪里。就地缘中心这件事来说,原始的地理结构也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比如我观察现在居中的鉴江流域,我们就会发现它的地缘中心“茂名市”,并不是依一般规律位于鉴江干流边上。追根溯源的话,我们会发现现在的“茂名市”并非是历史上的“茂名”。在1958年,这一区域因为石油资源而成立“茂名工矿区”这个行政机构时,“茂名”二字,还是作为一个县名,作为现在鉴江边上的“高州市”的行政名称。只不过现在这座以资源立城的新城,不仅夺走了“茂名”这个名字(原茂名县就改名高州了),还成为了这一区域的地缘中心。    象这种因为地缘重点的变迁,而转移地缘中心的情况,茂名并不是孤立。象雷州半岛现在的地缘中心“湛江”,就是因为它的海港优势,在中央之国国门洞开时,被法国人看中而崛起的(当时湛江港所面对的港湾叫“广州湾”)。在此之前,湛江和雷州半岛在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华夏文化看来,并不个有潜力的地方。相比之下,雷州半岛与大陆交接的东北点,位于鉴江下游的“吴川”市,因为更具向大陆纵深辐射的潜力,而成为这一带对外经济的重心(现在则反过来没湛江管辖了)。  雷州半岛在古典时期的行政级别不高,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缺乏农业潜力。这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地理形态(两面临海,缺乏高地保护),很难规避恶劣的海洋气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狭窄的纵深、相对平缓的土地,使得内部的河流分散、短浅,无法打造出完备的灌溉网。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引水打通一条可以覆盖大部分区域的河流,以稳定的农业用水。  这个问题,在古典时期并没有得到解决,毕竟以雷州半岛的位置来说,中央之国的政治家们并没有兴趣将之经营为渔米之乡。真正使之在地理结构上有所变化的时间,是在1958年。在那个相信“人定胜天”的年代。雷州半岛北部区域由干劲十足的青年农民,挖通了以“雷州青年运河”为名的灌溉网。而这条运河的水源,并非来自于雷州半岛。一条叫作“九洲江”的,与鉴江、莫阳江平行的河流,成为了运河的上源。也正因为此,管辖九洲江下游,与青年运河河口的廉江市,在广西获得北部湾沿海地区时,并没有随着与之文化相通的合浦等区域,划归广西。    在分析广西部分时,我们曾经说到,广西因为得到了北部湾的海岸线,由一个内陆省份,变身为了一个沿海省份。只不过二千多年以广西盆地为基础的地缘布局,使得它的这个转身还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才能够完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桂东南的北部湾沿海地区,潜力是很大的。至于留在广东的粤西南部分,虽然没有机会成为广东的地缘中心,但作为一个沿海板块,还是有着很大发展空间的。特别是基于广东整体的经济实力,在带动自己内部板块时,会比经济上处于弱势的广西更有优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