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南半岛 — “中央之国”对于云贵高原的消化融合
这条路线看似符合我从地缘上分析出的远征路线,即借道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南进,然后顺着南北向的横断山脉前进。最后渡过金沙江,征服洱海——滇池两大政治文化中心,进而完成对整个大理国的征服。 不过这其中还是存在一个问题,即蒙古人为什么要渡过黄河进入“河湟之地”。“河湟”指的是黄河和湟水之间的一片肥沃的谷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现青海省会西宁就是“河湟谷地”的东部)。我之前说过,蒙古人要想完成对大理的远征,必须借道藏区。因此蒙古人进入河湟的藏区似乎有合理的解释。不过在此之前西藏已经臣服于蒙古人了,而且蒙古人也不可能在远征之前“顺道”用一个冬天的时间完成对青藏高原的军事行动。事实上蒙古人所要借道的是青藏高原东南部的藏区(四川盆地以西),并没有必要向西拐到青海一下。而且即使要从蒙古高原进入“河湟谷地”也没有必要渡过黄河。 最终的合理解释是这一说法的作者在考据相关历史时将“河套之地”误记为“河湟之地”了。蒙古人从蒙古高原北部越过黄河进入水草最为丰美的河套平原过冬,然后再南下跨过河西走廊的东端进入横断山脉,最终跨越金沙江进入云贵高原是符合地缘情况和逻辑的。 对于“河套平原”我们并不陌生,这块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反复争夺的区域是那么的重要。农耕民族得此地则有足够的战马对抗游牧民族。而游牧民族得此地则就有了进入黄土高坡地区的跳板,农耕民族就只能依靠人力建筑的长城做为最后的防线了。 我曾经一直奇怪游牧民族的渡河能力并不强,善于防御的汉族完全可以依黄河而构筑防线固守此地,为什么会在长期的拉锯战中处于劣势呢?答案其实就在温度上,因为这一地区的黄河由于拐了个90度弯,水面较阔,水流不急。加之河面浅,冬天可以结冰通行车马。在这种情况下游牧民族可以借天气之便在河套平原上通行无阻,取得战略上的优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将这一段拿出来细说,一是想让大家知道书其实是不可尽信的(包括我在本贴中的内容也可能会有失误甚至错误);二是验证地缘研究的重要性。 再把〈蒙古攻取大理路线图〉贴出来,大家并一定要去网上查找我前面写的那些地名,我在图上已经标出来了。可以观察一下这条路线是否是一条合乎历史和地缘常识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