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有朋友建议,应该系统的解读一下中东的文明史,比如赫梯、埃及、巴比伦之间的恩怨。怎么说呢,其实这个帖子也一再在传输一个观念,这是一个地缘帖,重点在于让大家清楚诸地缘板块的划分,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历史”本身,并不是主线,而只是证据。基于这部分内容,是在解读欧洲地缘,所以代表欧洲的地缘政治力量,以及与之发生直接冲突的对手,才会是解读的重心。至于那些间接作用于欧洲文明形成的民族,就很难在这里详解了(如果要详细解读中东文明史的话,还会有N多民族出现在这个舞台上)。 通过吕底人与希腊人的恩怨,我们最起码清楚了一点,那就是海洋文明的局限性,以及大陆对海洋文明产生的掣肘。简单点说,希腊半岛与亚非文明的地理间隔(海洋),恰好能够让其在吸收文明因子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就这一点来说,日本在东亚也可以说是一个典型案例。然而问题在于,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日本列岛只能单向从东亚大陆吸收文明(作为华夏文明的附庸),并且缺乏腹地来扩张自己的文化,这使得日本列岛,始终没有办法成为一个独立,且有对外扩张性的文明体。现在的话,由于日本能够从海洋的另一侧吸收完全不同的文明因子,看起来离建立独立文明体的目标又进了一步。只是缺乏腹地扩张的问题,却始终没办法解决(历史给予日本的最好机会,就是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了)。在华夏文明复兴之后,来自大陆的压力将迫使其又回归边缘文化的定位。 回到希腊半岛与小细亚细半岛的问题上来。与希腊半岛背后的力量相比,代表小亚细亚半岛本土文明力量的特洛伊、吕底亚等民族来说,承受的压力就要大的多了。这一点,通过吕底亚这个短命王国的遭遇,就可以得到验证。尽管凭借巨大的经济优势,以及连横小亚细亚半岛以东 “亚述”地区,以辛梅尔克人为代表的,游牧于安纳托利亚高原腹地的“蛮族”,暂时不能对其造成压力了。但很快,崛起于伊朗高原的米底王国,又组合了更为强大的大陆力量,对吕底亚王国在小亚细亚半岛的存在,提出了挑战。 米底人以及后来取代他们,成为伊朗高原地缘力量代表的“波斯人”,是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向小亚细亚半岛渗透的,是我们这一节将要解读的问题。从小亚细亚半岛——亚美尼亚高原——伊朗高原的地理关系来看,那些操伊朗语的雅利安人,更直接的渗透线路,似乎是横穿亚美尼亚高原,直插安纳托利亚高原腹地,然后再对沿海地区施加压力。 然后当我们把在平面地图上,划出的这条捷径拷贝到地形图上,就会发现,亚美尼亚高原并不具备“画直线”的地理条件。实际上,准确点说,“亚美尼亚高原”更应该被称之为“亚美尼亚山结”,那些围就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的山脉,纠缠在一起打了个复杂的结。这样的地形结构,我们在帮兴都库什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打结的“帕米尔高原”也能看到。跨越这种“山结”的最好办法,就是从它的边缘绕过去。 当然,所谓路是人走出来的,亚美尼亚高原本身,也不是不毛之地。一定要在高地打通直线通道的话,也不是做不到。只不过成就一条地缘交通线的因素,除了地理条件以外,还与沿途板块本身的人口、经济潜力有关。不幸的是,由于地形复杂的原因,这种山结本身所能够承载的人口有限,拉低了整个板块的吸引力。尤其是在亚美尼亚高原的南部,就是富庶的两河中下游地区。 如果米底人不想把过多的精力,纠缠在征服亚美尼亚高原的那些山地中,那么他们可以选择向西进入两河流域的中游地区,也就是今天伊拉克的北部。事实上,从距离来看,米底人穿越两河地区接入小亚细亚半岛东南部的线路,并不会比直穿亚美尼亚高原腹地绕远。不过,米底人要真这样做的话,他们所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东南托罗斯山脉以南,以底格里斯河中游为核心之地的亚述人了。 亚述王国的政治中心叫作“尼尼微”,位于底格里斯河的东岸。不过说到与之隔岸相望的“摩苏尔”,相信关注过伊拉克战争的朋友会更有影响。作为伊拉克北部的石油重镇,以及有分裂倾向的库尔德人的核心之地,摩苏尔在当年出现在国际新闻中的频率颇高。 以亚述人领地的位置来说,亚美尼亚高原、伊朗高原、两河平原,以及今天的叙利亚都是他们的直接攻击目标。不过反过来,在亚述王国强大压力下,这些地区也可能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来自底格里斯河中游的压力。前面我们也说了,在米底人完成内部整合后,他们也的确联合了两河下游的巴比伦,共同打跨了这个强大的对手。 米底、巴比伦联军,攻降亚述首都尼尼微的时间,是在公元前612年。而此时,距离亚述与吕底亚人,联手击溃自安纳多利亚高原腹地,向外扩张的辛梅尔克人,仅仅过去了14年。在暂时不能对盟友巴比伦下手的情况下,米底人选择了向西接收亚述王国的遗产。 对于米底王国来说,顺势向北解决一下亚美尼亚高原的威胁肯定是要做的。这一时期代表亚美尼亚高原的地缘政治力量,被称之为“乌拉尔图王国”。在米底与巴比伦共同应对亚述人的时候,作为亚述王国征服地区的“乌拉尔图”,也站在的亚述人这边。让乌拉尔图人没有对亚述王国落井下石的地缘背景,应该是他们认为,同属高原民族的伊朗人,对自己的威胁要下游地区的亚述人更大(亚述不愿意将资源放在高地控制上,乌拉尔图定位是附庸国)。 事实也的确如此,来自伊朗高原的米底人,最终直接吞并了亚美尼亚高原(公元前585年),让乌拉尔图王国成为了历史。不过,对于米底人来说,并非不想向低地扩张。如果可能的话,他们也希望能够在新月沃地大展拳脚。只是人口、经济上都比之占优的盟友巴比伦,分得了亚述王国遗产中的低地部分。新巴比伦王国的势力范围,开始延伸至了地中海。至于米底王国的扩张目标,则是亚述人在安纳托利亚高原的领地。 由于不能深入新月沃地腹地,米底人渗透安纳托利亚高原的线路,应该是从底格里斯河中游起(亚述地缘政治中心),沿东南托罗斯山脉南麓,也就是亚美尼亚高原南麓向西。在亚美尼亚高原与安纳托利亚高原相接之处,米底人将找到一个介于东南托罗斯山脉与伊斯肯德伦山脉(这条山脉的地缘位置,我们后面会解读)之间,找到一个山口,以及一条西北方向插入安纳托利亚高原腹的的通道。 上述切入安纳托利亚高原的通道,后来也成为了波斯帝国,连通爱琴海地区与伊朗高原的“御道“的一部分(下一张地图,会具体画出它的走向)。然而从地缘战略角度来看,米底人选择这种直切法,更多是因为巴比伦人从亚述王国的遗产中,分得了绝大部分低地的原因。米底人只是因为连接安纳托利亚高原的需要,才在东南托罗斯山脉南麓,获得了一条低地通道。 很显然,米底人是决不会满足于只在高地称雄的。不过他们并没有机会,去和看起来已经统一新月沃地的新巴比伦王国,重新划分领地了了。因为很快,在伊朗高原东南部崛起的波斯人,将取代米底人成为伊朗雅利安人的整合者。而波斯人,也将在征服巴比伦王国的前提下,获得一条更为符合地缘战略的,控制安纳托利亚高原的战略通道。至于这条战略通道中,又将有哪些重要连接点,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http://pan.baidu.com/s/1pJrvB4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