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洲系列 — “希波战争”之马拉松战役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战争永远不是解决外交问题的唯一手段,大多数时候,你只要拥有压倒性的实力,就足以让对方妥协。在第一次远征失败后,波斯人对于爱琴海另一侧的希腊人,也的确做过这样的尝试。对于惯于商人本性的希腊人来说,波斯国王大流士提出来的条件,简直是太划算了。这位一手缔造了波斯帝国的君主,对希腊人的要求,仅仅是献上一杯水和一捧土,以此来表示对波斯帝国的臣服。  如果双方真接受这样的关系,那么希腊与波斯之间的关系,就很类似于中央之国的“朝贡体系”了。希腊对于波斯的义务,仅仅是定期向波斯国王送上礼物,以认可自己从属于波斯帝国的身份。以中央之国经营朝贡体系的经验来看,很少会有邻居会拒绝这样的条件。甚至会出现谋求宗主国保护,或者贪图丰厚赐赏的原因,主动希望挤入这个体系的情况。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希腊,绝大多数城邦都对前来的波斯使者,表示了出了自己臣服的态度。然而,雅典和斯巴达是个例外。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雅典人把波斯使者扔入了山谷,而斯巴达人则“让”波斯人自己到水井里去取水和土。  雅典和斯巴达的这种态度,被无数文人视为了气节的象征,然后任何重大政治决定,都不可能没有理性权衡过程的。雅典不表示臣服的原因很简单,在爱奥尼亚地区与波斯人战斗了数年的他们,不相信波斯人会真的放过自己。即使波斯人真的准备对希腊半岛实施羁縻政策,雅典被找个理由用来杀鸡骇猴的机率也很大。毕竟在外交政策中,胡萝卜加大棒永远都是需要的;至于斯巴达人,他们做出同样选择的理由也很充分,既然自己的死对头,提洛同盟的盟主“雅典”都不怕波斯人,自己作为希腊第一军事强国,要是示了弱的话,今后再号令自己那些盟友就难了。更何况以地缘关系来看,雅典肯定是最先与波斯发生冲突的城邦,斯巴达完全有时间有空间,来调整自己下一步的外交政策。  事实证明,斯巴达人的确没有必要这么快放下自己“伯罗奔尼撒同盟”领袖的尊严。因为在波斯接下来的报复行动中,雅典的确成为了斯巴达的防火墙。公元前490年,在试探过希腊诸城邦的态度之后,早已做好准备的波斯大军,又一次的向希腊半岛进发了。而他们的目标就是雅典,以及在爱奥尼亚与之共同作战的“埃维亚”。  鉴于上一次在圣山半岛的教训,波斯人并没有选择沿海岸线前行的n字形线路了。事实上,爱琴海上有足够的密集的岛屿,让波斯人在陆地的保护下,横渡至希腊半岛。而那些已经臣服于波斯帝国的爱奥尼亚人,则能够提供航行所需的各种条件。正因为如此,波斯人选择了从爱奥尼亚地区启程,在这些小亚细亚希腊人的带领下,沿着他们之前与雅典人的海上商路,向希腊半岛攻击前进。  首先成为波斯大军攻击目标的,是埃维亚岛上城邦“埃维亚”。按照希腊城邦的地形条件,以及传统防御思维,在面对强敌时,城邦的所有居民应当退入高地上的卫城,以凭借坚固工事及物资储备,和对手进行持久战的(想想特洛伊战争)。花了六年时间,才攻克爱奥尼亚诸城邦的波斯人,也十分了解这一点。因此,他们在横渡爱琴海时,沿途占据了几个重要岛屿修建补给站。毕竟对于一场持久战来说,后勤才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正常情况下,面对波斯人的进攻,埃维亚人最起码有机会坚持数月,以等待雅典组织力量前来救援的。然而“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克”这句真理又一次得到了验证,在仅仅坚持了七天后,城门就被试图投降波斯的埃维亚人,自己偷偷打开了。至于这些人是之前就和波斯人联系好做内应的,还是在看不到希望后,试图献城保命的,已经不重要了。城破之后的埃维亚被波斯人夷为平地,所有居民成为了波斯人的奴隶。  我们很容易在地图上看出,埃维亚岛(优卑亚岛)相当于希腊尤其是雅典的门户。在打开这个门户后,波斯人很快就可以横渡至对岸的阿提卡半岛,去解决此战的终极目标——雅典了。不过从埃维亚岛直接攻击雅典,波斯人并不会直接在雅典城下登陆。因为雅典城位于阿提卡半岛的东南岸线。而波斯人的最直接登陆地点,则是半岛的东北角——马拉松平原。  如果波斯海军足够强大的话,他们当然可以选择沿海岸线南下,直接攻击雅典了。不过作为陆地强国,波斯人其实更愿意缩短自己的海上航程,在陆地上步步为营的深入雅典腹地。按照波斯人对希腊人的了解,从马拉松平原,推进到雅典城的这60公里左右路程,应该并不会遇到太大阻力。不过这一次,雅典人却出乎意料的决定,将决战的地点选在宽阔的马拉松平原(而不是高地上的卫城)。  埃维拉的教训,相信是雅典人放弃卫城防御战的原因之一。这一血淋淋的案例告诉雅典人,再坚固的堡垒,也架不住内部出现几个叛徒。更何况埃维亚还能指望雅典的支援,雅典人又能指望谁呢(死对手斯巴达人吗)。以波斯人的实力来说,他们完全有时间和力量,在一场围城战中耗死雅典。就象几百年前,希腊人对特洛伊人所做的那样。  让雅典人有信心与波斯人展开野战的另一个信心,来自于双方军队的实力对比。雅典方面为了这场战争,总共集结了一万一千步兵(包括一千盟国援军);而渡海而来的波斯人,总兵力则为二万五千人。从数量上看,波斯人似乎占有绝对优势。然而决定战争结果的,从来都只是数量。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让雅典人最终获得了马拉松战役的胜利呢?我们再接着分析。
在中央之国看惯了大场面的人,每每看到西方战争的规模,经常都会有不屑一顾的感觉。不过我们一直强调,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就这一点来说,希腊人这支万人部队,应该可以算做精兵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希腊城邦林立,为求自保,即使不象斯巴达那样变态的把国家变成军营,军事训练也成为了成年男性公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二是由于兵役与公民权捆绑在一起。即每一个享有公民权的成年男性,也有义务自备武器装备参战。抛开主观能动性不谈,单从技术层面来看,雅典军队也可以因此而成为装备精良,且训练有素的重步兵军团。  至于波斯方面,由于海运能力有限,波斯人并不能依靠他们的数量优势,因此这次派出的2万5千人所组成的远征军当中,也以精锐为主。其主力包括1万2千名步兵(重步兵),以及6千骑兵。不过,此时在马拉松平原的波斯人,只有1万5千人(包括骑兵2000)。也就是说,单从数量上来看,两方也没有质的差距。  雅典正面之敌之所以只有15000人,是因为在迅速攻占埃维亚后,信心大增的波斯人决定让一万攻城部队转而沿海岸线南下,直接登陆于雅典城下,以期两面合围,迅速对雅典形成压迫之势。事实上,波斯人这样做,更多是一种心理战。因为雅典方面完全没有预料到埃维亚会这么快陷落,如果波斯军队再快速包围雅典的话,波斯人完全有理由相信,还会有第五纵队帮他们打开城门。  波斯人所期待的,也正是马拉松平原上的雅典将领所担心的。在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后,马拉松平原最终成为了二军决战的战场(一半将领同意,一半想回去据城自守)。单纯从数量和质量来看,双方获胜的机率应该算是五五开了。不过要是做为地头蛇的希腊人,能够善加应用自己熟悉地形的优势,胜利女神就将倒向雅典一方了。  尽管波斯人这次派出的步兵军团,也以善长短兵相接的步兵为主,但总的来说,人员众多,且拥有游牧基因的波斯人,在作战中更加仰仗他们的骑、射能力,进行多兵种协同作战。一般情况下,波斯人会更愿意先用他的远程武器(主要是弓箭),远距离杀伤对手,然后再正面迎敌的同时,用骑兵从两翼包抄。  在爱奥尼亚与波斯人缠斗了数年的雅典人,当然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在于防护力和短兵相接的能力,而对手的优势在于远程攻击力,以及迂回包抄的机动能力了。基于扬长避短的需要,希腊人的重步兵军团,并没有向列阵于海岸线旁的波斯军队主动推进,而是静待波斯人向自己靠拢。  雅典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象马拉松平原这样的冲积平原,总是越靠近海岸线,就越开阔,越靠近山地,河谷就越收窄。对于担心被两翼包抄的雅典人来说,推进到开阔地,显然对自己是十分不利的。问题是波斯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在战役一开始的时候,双方都在等待对方向自己靠拢。最终沉不住气的是波斯人,他们之所以主动发起进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作为客军,心理上本身就会更加希望速战速决;二是波斯人发现,雅典人已经尽力拉长至1500米的阵线(阵线越长,意味着防御力越弱),并没有连接上山地。换句话说,雅典人的两翼仍然留出了足够的开阔地带,以供波斯骑兵迂回。  当波斯军队离雅典军队越来越近时,他们终于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因为雅典军阵的两端的平原,并不是可供军队通行的硬地,而是地势略低,被两侧河流浸润的沼泽地。这使得被波斯人寄予厚望的骑兵,根本没有办法迂回到雅典军阵的后方,只能被迫挤到步兵军阵的后方。  现在在短兵相接之前,波斯人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他们的弓箭了。在雅典军团进入射程后,波斯人的弓箭手也的确按战术要求,射出了他们的箭雨。然而就兵种的特点来说,重步兵优良的防御力,恰好就是弓箭的克星。尤其是此时波斯军队的弓箭,杀伤力并不算强,无法穿透雅典人的重甲和盾牌。更为致命的是,由于需要在军阵中夹杂轻装的弓箭手,波斯步兵军团的冲击力和防御力,显然无法和单一军种的雅典人相比。  当两军相距300米时,希腊人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机会。良好的体能训练,加上以逸待劳得以保存体力,使得密集的希腊军阵,能够在冲刺完这段距离后带着巨大的动能,由于波斯人在两翼的迂回优势荡然无存,希腊人反而凭借重步兵的冲击力,在击溃两翼之后,对波斯人形成了包围的态势(波斯主力在军阵中心,战斗力更强)。  事已至此,波斯人已经完全没有胜算了。在正确的战术安排下,一场势均力敌的战役,变成了希腊人的完胜。根据希腊人的记载,波斯人在马拉松战役中,一共损失了六千四百人,希腊方面的损失,仅仅是一百九十二人。对于后一个数字是否如此之小,是很值得怀疑的。不过对于一场决战来说,损失比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雅典人的确取胜了。而沿海岸线南下的那一万波斯军,也无法发动对雅典的围攻战了(获胜之后的雅典主力,迅速回军雅典)。  马拉松战役不仅被西方视为欧洲文明抵抗亚洲入侵的首胜,还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体育遗产。在战役胜利后,为了向雅典传回胜利的消息。雅典方面派出了一名善于长跑的使者,从马拉松战场跑步回到了雅典。在跑完这段42.195公里的路程之后,,这位叫做费里皮德斯的使者,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后就力竭而死。1896年,旧瓶装新酒的奥运会重新开启时,马拉松长跑也就此成为了奥运会最具象征性的项目。  对于此战的细节,军事发烧友们还可以发掘出很多军事层面的细节来;体育迷们在看马拉松时,也尽可以向朋友讲解一下典故。不过就我们的视角而言,会更加关注此战的地缘因素,包括希腊、波斯军种特色形成的地缘背景;马拉松战役中,希腊人对于地形的利用。事实上,就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来说,一场战役的胜负,并不会真的起到决定性作用。几千人的损失,对于家大业大的波斯帝国来说,实力上并没有任何影响。反过来,要是雅典损失那么多人,就会真的伤元气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战争再继续下去,即使雅典再取得几场胜利,波斯还是有机会耗死雅典的。  然而对于波斯来说,爱琴海始终是个障碍。尽管波斯可以凭借强大的人力、物力建造比希腊规模更大的海军,但对于这个拥有巨大人力资源的陆地强国来说,海军在人员运输上,总是不如陆地给力。换句话说,波斯军队再多,能够跨海运送到前线的兵力也是有限的。在希腊人拥有地缘优势的情况下,即使一次投送超出对方几倍的兵力,也未必能够取胜。  那么强大的波斯帝国,到底有没有可能,克服爱琴海的阻隔,让希腊人真正感受到帝国强大的实力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十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480年,波斯人又一次来到的希腊。而这一次,希腊人将要面对的,是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