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洲系列 — “亚历山大东征”之围城推罗、降服埃及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很多朋友在问,为什么波斯海军不去袭扰那些亚历山大的同盟,以切断亚历山大的后路。如果亚历山大的军队,需要漫长的补给线,这当然是一个好办法。问题是,亚历山大并不依靠希腊本土的补给,也不需要那些沿海城邦,支撑补给线。每一个被征服地区都将为他下的下一场战争提供补给,这也就是所谓的“以战养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亚历山大能够一直在前方获胜(虽然应该很难,但他真的做到了),仅仅“光复”某一个城邦,对于波斯海军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战术意义了。除非能够在爱琴海组成一个反马其顿联盟,从战略上影响亚历山大的后方。  为波斯海军承担游说任务的,是那些不愿意归附马其顿人的希腊雇佣军将领。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每一场战争中,都会有人认为,让异族人统治会比让同族统治更好。更何况亚历山大和马其顿人,还没有完全被视为同族,他在小亚细亚,也没有象他出征时宣称的那样,成为一个“解放者”。既然还是要归于一个帝国管理,那些在波斯政治体系里已经混的不错的人,也没有动力换个环境了。  从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击败希腊三强(雅典、斯巴达、底比斯),成立科林斯同盟,到亚历山大东征,前后也不过几年光景。可以想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马其顿人并无法完成希腊本土的整合工作。换句话说,还是会有很多城邦,不服马其顿人的。当然,风向到底如何,总归还是看那几个带头大哥的。  底比斯在亚历山大继位之初,就因为率先叛乱被夷为平地了(公元前336年)。波斯人能够合纵的,主要是雅典和斯巴达。尽管从内心深处不愿意接受马其顿人的管理,但雅典人的商业思维,帮助他们暂缓做出选择。其实这也是很多被征服城邦的心态,既然亚历山大在前方势如破竹,那么有什么理由造反呢?要知道,这意味着希腊人的贸易网,可以随之向大陆腹地延伸了。谁又会跟钱过不去?  相比之下,斯巴达人就要失意的多了。一方面,在马其顿崛起之前,斯巴达才是希腊半岛的第一陆军强国。仅仅从军人荣誉感的角度来说,斯巴达也是最不愿意,被马其顿人骑在头上的希腊人;另一方面,斯巴达是一个农本城邦,注重的只是自己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亩三分地。希腊世界的版图再大,商业机会再多,跟他们的关系也不大(反而会削弱他的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斯巴达与波斯终于又一次牵手走到了一起(公元前333年)。  打仗就是打钱,斯巴达上一次压倒希腊,取得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胜利,得益于波斯人的黄金。这一次也不例外,斯巴达和他为数不多的盟友,希望再一次得到波斯的财力支持。鉴于上一次的成功经验,大流士三世对于斯巴达人搞乱对手后方,应该还是会有信心的。事实上,他在伊苏斯之战时,随军携带的那么多黄金,应该有一部分就是准备援助斯巴达的。然而战役的结果,却让这些资金,成为了亚历山大进一步攻城掠地的本钱。在这种情况下,斯巴达也只能暂缓打出反“马”大旗了。

  亚历山大从大流士三世那里得到的“援助”,支撑他对腓尼基的中心城市“推罗”,进行了一场长达七个月的围城战。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亚历山大证明了,他不仅善于指挥马其顿军团正面决战,也可以运用各种攻城工具,打攻坚战。然而,这并不是亚历山大吃掉推罗这颗钉子的根本原因。因为针对这样一个城防坚固,又以死相拼的城市来说,如果能够一直保持海上通道的畅通,是能坚守很久的。这种情况,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雅典就发生过了(腓尼基有大量海外殖民地,战前推罗就已经向海外进行了疏散,城内留守了四万人)。也就是说,如果亚历山大还只是陆地之王的话,那么即使花费了七个月时间,也未必能够攻破推罗。


  真正压倒推罗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亚历山大的海军。虽然我们前面说过,在爱奥尼亚时,因为财力不济,亚历山大决定放弃海军,集中精力陆地攻坚,但这并不表示以后就不能重建海军了。现在,大流士三世的黄金,以及推罗战事不利,让亚历山大有了本钱和动机,与波斯海军争夺海上控制权了。

海军是一个无比烧钱的军种。反过来,在商业社会里,只要你有钱,迅速招募水手、船只,组建一支强大舰队也不是不可能的。亚历山大招募新海军的地点,是推罗以北的另一个腓尼基城市——赛达(Sidon)。招募效果比预想中还要好,一直在观察风向的,并不只是那些归附了亚历山大的地区。相比之下,那些仍然身处波斯阵营的地区,会更加紧张亚历山大下一步的动向。  最先选择加入亚历山大海军的,是这些隶属波斯海军在爱琴海游弋的腓尼基人和80艘腓尼基战舰。其实这也是亚历山大沿海岸线攻击的主要动机所在。波斯海军本来就是由这些地中海沿海城邦提供船只、水手所组成的。不管是爱奥尼亚人,还是腓尼基人,在听闻自己的母港归顺亚历山大后,就已经没有选择了。当然,推罗人肯定还是不会离队的,直到他的城邦被攻陷为止。  事实上,亚历山大的连续胜利,已经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即使那些还未被其兵锋所指的地区,也有主动投机以期望在胜利者阵营中谋得一个好位置的。这种情况几乎会出现在每一场政治博弈中。你为迎接最终胜利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大部分会用在前半段。一旦战略形势发生逆转,对手的情况就只能用“墙倒众人推”来形容了。  亚历山大目前所取得的胜利,还不足以让整个波斯帝国崩盘,但最起码在地中海沿岸,帝国已经看不到机会了。正因为如此,在腓尼基人舰队之后脱离波斯海军的,还有塞浦斯人的舰队(100艘)。做为一个孤立,而又位置重要的板块。塞浦路斯岛一直保持着半独立状态。那些岛上的王国,并不介意自己的宗主是波斯人还是雅典人。既然现在亚历山大在地中海地区表现出来了自己的实力,那么主动倒向新主就再正常不过了。  在塞浦路斯和除推罗以外的腓尼基人,都臣服于亚历山大后,亚历山大和波斯人的海上优势,也就瞬间发生了逆转。加上从希腊地区应召前来的军舰,马其顿新海军已经有了200艘战舰。更为重要的是,这本身就是一个“零和游戏”,此消彼涨。马其顿海军壮大到什么程度,也同时意味着波斯海军失血到什么程度。  当回援本邦的推罗舰队,看到昔日的“战友”已经成为对手后,在惊讶之余,如果不想投降的话,推罗人所能选择的只能是赌一把了(各个击破,先偷袭塞浦路斯人)。不幸的是,亚历山大在海上,也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而失败之后的推罗人,则失去了他们的舰队和城市(除战死者和贵族外,30000多居民被卖身为奴)。  现在,波斯帝国在地中海的存在,所能依靠的板块,就只剩下埃及了。在当年薛西斯远征希腊时,埃及人曾经提供了200艘战舰。然而,单从地缘位置和地缘实力来说,我们也能看的出,埃及人并不甘于成为波斯人的属地的。在波斯统治期间,埃及地区所爆发的叛乱数不胜数。不管亚历山大将来会表现怎样,最起码现在,埃及人会很愿意借机看到把波斯人赶回亚洲。
  亚历山大对埃及的征服,可以用兵不血刃来形容。在兵临埃及首都“孟菲斯”(今开罗南)后不久,埃及内部就达成了一致,开城投降(公元前331年)。在此之前,只有在今天以色列和巴基斯坦博弈的焦点地区“加沙”,亚历山大的军队遭受过一次抵抗。其实,在亚历山大的征程中,加沙这种非港口城市(沿海多滩涂)本来不在攻击计划之中的。不过,既然一个自不量力的波斯宦官、一支为钱出战的阿拉伯游牧雇佣军想要证明自己,那么亚历山大也就只能再进行一场围城战了。只是连累加沙城内所有居民,以及他们在城市,在此战之后消失了。  尽管在迎入亚历山大之前,埃及人心里会有些忐忑,但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亚历山大倒是颇具政治才能的。对于稳定被征服地区,他自有一套方法。那就是不去试图改变对方,而是让自己与之融为一体。具体的做法就是,亚历山大并不强迫那些被征服地区,信仰马其顿人或者希腊人的神,采取希腊式的生活方式。反过来,他会主动去拜祭被征服者的“神”,并随后以“君权神授”的方式,成为这片土地的新统治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就变身成为“阿蒙之子”(阿蒙神是埃及的主神),并被授予成为新的埃及“法老”。  要想迅速成为地缘结构如此复杂“地中海”的统治者,亚历山大的这种柔性统治手段,显然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当然,要想建立新的帝国,仅仅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在埃及期间,亚历山大还在尼罗河口,建立了一座新的港口城市——亚历山大港。在亚历山大的征服过程中,曾经建立过无数个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希腊移民城市。不过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肯定是最为知名的一个。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埃及最重要的港口城市  亚历山大在建港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增强希腊本土对埃及的控制力了。特别在希腊地区需要进口大量粮食的情况下,能够让埃及——希腊的海上通道更为畅通,不仅是个政治问题,也是个民生、商业问题。依照这个模式,马其顿已经为希腊人,建立了前无古人功绩了。如果亚历山大和波斯就此停战的话,一个以地中海东半部为核心的“地中海帝国”,将让雅典人当年以爱琴海为核心建立的雅典“帝国”相形见绌。问题是,波斯会接受这样的格局吗?我们明天再接着解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