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洲系列 — 罗马的来源及亚平宁半岛地缘结构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在欧洲及世界历史中,罗马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页,相信任何一个看到罗马帝国版图的人,第一感觉都会是:这是一个把地中海当成内湖的庞大帝国。不过西方有句谚语:“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话也同样适用在罗马帝国的形成上。在最早的时候,“罗马”这个地缘标签,仅仅是亚平宁半岛中部“台伯河”畔的一座城市。  罗马城的兴建时间,被明确定格为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当然,这么精确的时间,难免会让人产生怀疑。不过,承载无上荣耀的“罗马”城,兴建公元前8世纪中叶,倒是没有问题的,这一点已经有足够多的考古证据证明了。在与之相邻的希腊半岛,公元前8世纪正是结束黑暗的“荷马时代”,进入成就希腊文明的“城邦时代”的时段。鉴于二者之间的地缘距离,罗马的出现是否直接受益于希腊呢?事实上,希腊——罗马文明中的确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说古罗马文明是站在古希腊文明肩膀上成长起来的,也不为过。甚至罗马人的起源,也与希腊有着直接的关系。  罗马城的建立者叫做“罗穆卢斯”,根据传说,他与他的孪生兄弟是一位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埃涅阿斯”的第十七代后人。而这位“埃涅阿斯”,正是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联军的一位将领。如果你没有听说他的名字,那么至少应该听过他母亲“维纳斯”了。当然,希腊、罗马神话中那些复杂的人名,以及神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所要探讨的。不过正如中国的上古神话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华夏民族的历史一样,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从这些口口相传的神话中剥离出有用的信息。  尽管很多人认为,按照古人早婚早育的习惯,人类代际之间的时段应该在二十年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家族如果传承了200年,那么子孙应该能够繁衍十代。但实际情况是,这一推论没有考虑到古代社会的高死亡率。事实上,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大半出生婴儿并没有机会活到成年(有相当部分在出生时即死亡)。可以参照的案例是,即使是在17世纪末,当时世界医疗条件最好的中国宫廷中,以长寿见长的康熙皇帝,一生所延绵的三十五个子嗣中,最终能够避免夭折命运的也只有二十一名。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繁衍的代际时间,实际被拉长至了30年出头。  假如罗马人的记忆是真实的,以上述数据来倒推罗马与特洛伊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发现特洛伊战争的时间,应该是在公元前13世纪中叶。而这个时间点,也正在古希腊历史学家所认定的时间范围内。当然,这并不表示罗马人就是特洛伊人。即使在罗马人的传说中,他们的血统也并非纯粹来源于特洛伊人。因为在特洛伊人抵达亚平宁半岛之时,这个半岛上已经有了自己的土著居民。这些为半岛带来文明曙光的特洛伊人,与这些土著居民融合的后代,被称之为“拉丁人”(名字来源于土著国王“拉丁努斯”)。  罗马人的概念,很大程度是和拉丁人重合的,只不过由于罗马的极度扩张,以及后来的大航海时代,“拉丁人”这个概念,现在已经很难适用在民族层面上了。那么在罗马崛起的过程中,拉丁一词最初所指向的板块是在哪呢?它与亚平宁半岛上其它板块的地缘关系又如何呢?其实最原始的“拉丁”板块,在今天意大利的行政版图上依然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只不过今天中国人所熟悉的译名,已经变成“拉齐奥”了。  今天提到“拉齐奥”,估计绝大多数对这个名字有所耳闻的朋友,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那支身处罗马的意甲劲旅——拉齐奥队。为了不至于有违和感,我们在今后的行文中,还是把拉丁人的祖居之地,按历史类书籍中的译法,称之为“拉丁姆”好了(Latium)。



罗马和“拉丁姆”的位置,在亚平宁半岛的中西部,多少让人有些奇怪,因为按照希腊文明的发展过程来看,半岛南部应该是最有机会率先进入文明社会的。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只不过罗马人并不是这一文明进程的主导者罢了。要想了解这一过程,我们需要先来看看亚平宁半岛的地理结构。  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明显向海洋延伸的半岛,主干都是一条因地质运动而形成的高大山脉。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雨水的冲刷,这些山脉上的土壤慢慢在河口沉淀,形成一个个沙洲、三角洲平原,并最终连片成为大片的沿岸平原。这也就是所谓的“沧海桑田”变化了。巴尔干半岛上充当那条主干的那条山脉,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了,叫作“迪纳拉山脉”,其南部分支众多。那支向南延伸“品都斯山脉”形成了希腊半岛。  整个巴尔干半岛的山地结构,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复杂,而巴尔干半岛复杂的地缘政治结构,也正是根源于这种地形。相比之下,亚平宁半岛的地理结构就简单明了多了。纵穿全境的“亚平宁山脉”边缘清晰,并没有向两侧做过多的延伸。我们之所把意大利所处的半岛称之为“亚平宁半岛”,正是源于亚平宁山脉。当然,正如我们将希腊所处的地区称之为希腊半岛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将之称为“意大利半岛”。鉴于亚平宁山脉这个标签,将会频繁出现在今后的内容中,意大利半岛这个标签,应当会更有利于阅读的流畅性。  基本上很少有山脉会呈现直线状态,亚平宁山脉也不例外。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山体,中段略微向东北方向弯曲呈现为“弓”形。由于亚平宁山脉的外延丘陵,主要分布于“弓“腹,因此山脉的西侧(中段),能够借此而形成大片,丘陵、平原相错的低地区。这也使得整个意大利半岛的轮廓,在中部反而最为饱满,并为罗马的生存、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地理基础。  在降雨充沛,能够支撑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地区,低地尤其是平原的面积,通常是衡量一个地区地缘潜力的重要指标。从这一点来说,丘陵、平原相间的半岛中西部地区,看起并不是最据优势的板块。我们很容易在地形图上发现,亚平宁山脉北部有一片巨大的三角形平原。
  这片在意大利内部面积排名第一的平原叫做“波河平原“,顾名思义其主干河流是一条叫做“波河”的河流。与弓腹地区借助丘陵,形成的分散状态平原不同,波河和波河平原的形成,更多仰仗于亚平宁山脉的上一级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做为欧洲最大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也是意大利半岛与欧洲大陆的地理分割线。在地质造山运动之初,它与其东南分支亚平宁山脉形成了一个向东开口的喇叭形海湾。借助于两大山脉上所流淌下来的巨量河水,在人类进入这片土地之时,这个海湾就已经被填平变身为了“波河平原”了。  波河平原的造陆史,算是冲积平原形成的典型案例了。问题是,尽管在大陆文明的发展史上,大型冲积平原终究会成为核心地区,但在人类文明之初,人类却未必有能力训服这些低地。因为那些从山上流淌下来的河流,仍然在年复一年的为这片平原,做平整运动,除非有一天,人类能够掌握水利技术,让这些肆虐的河水,变成灌溉农业的血液。  就上述情况而言,起源于黄土高原,几千年来一直在华北平原治黄的华夏文明,应该是最感同身受的了。从这一点来说,亚平宁山脉西侧所散布的那些丘陵,反倒更能保护当地的居民,让文明得以生根发芽。实际上,就意大利半岛包括附近岛屿地区的文明开启顺序而言,波河平原也的确是位列末位的板块。我们今天在波河平原上能够看到的那些著名城市,如都灵、米兰、威尼斯等,建城史所能追溯的最早时间,也要等到罗马人入主这片土地之时了。当然,这片土地毕竟地缘潜力巨大,进入中世纪以后,意大利的经济重心终究还是落在了这里。  波河平原后来能够成为意大利的经济重心,除了地势原因以外,还在于它的地缘位置。波河平原的位置,使之能够成为意大利甚至整个地中海东部地区,与欧洲大陆的连接板块,并因此而获取巨大的商业利益。当然,同样的地缘位置,可以让你上天堂,也可以让你下地狱。波斯平原在意大利半岛的崛起,与整个欧洲大陆的文明崛起息息相关。换句话说,如果整个欧洲大陆还处于蛮荒阶段,对于试图在此定居的族群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很不幸的是,即使在罗马帝国建立之后,欧洲大陆还是处于蛮荒状态。从地缘结构上来说,意大利半岛的居民和希腊半岛一样,最初都是起源于南俄草原印欧人。这使得一波又一波的陆地移民,势必都将先进入波斯平原定居。而每当迎来一次新移民,原有的“土著”居民都将被迫打断原有的文明进程,甚至被迫向南迁徙。在罗马开始染指波河平原之时,最后一波迁入波河平原的,就是因凯撒征讨而青史留名的“高卢人”了。  高卢人越过阿尔卑斯山迁入波河平原,大约是在公元前400年。由于阿尔卑斯山的地理分割,这些高卢人也被称之为“山南高卢”。而由于与罗马的地缘距离,波斯平原被称之为“内高卢”地区。相应的,今天法国所处的西欧平原,自然就是“外高卢”了。高卢人的前世今生,以及与罗马的恩怨,我们在后面会有详细解读的。今天我们只需明白,为什么做为意大利半岛最大的平原,波河平原反而最后进入文明阶段就行了。  既然身处北部的波河平原,因为地理结构和地缘位置的原因,没有机会帮助半岛开启文明,那么半岛南部呢?刚才我们也说了,以希腊半岛的经验来说,意大利半岛南部,应当最有机会借由海洋输入文明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只不过为半岛南部文明进程做出直接贡献的并不是罗马和它所隶属的拉丁人,而就是希腊人。  希腊人率先在亚平宁半岛南部殖民,并不让人奇怪,毕竟他们有先发优势,并且有着明显的海洋文明背景。在希腊人称霸地中海的时代,整个意大利半岛南部,包括西西里岛的地缘标签就是“大希腊”。希腊人殖民意大利的时间,可以上溯到公元前8世纪。前面的内容中我们也提供到,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西西里岛上的希腊城邦“叙拉古”,还曾经直接影响到了希腊本土的政治格局。
  从轮廓来看,意大利半岛的实在太像一只翻毛的靴子了。如果说阿尔卑斯山是靴口翻出的毛边,那么“大希腊”地区所覆盖的半岛南部地区,就是靴跟和靴尖了。地形结构上,亚平宁山脉主脉是分布在靴尖部分,并继续向西南方向延伸入了西西里岛。而后跟——靴跟部分的地势就要平坦的多。  整个后跟和靴跟部分(靴跟叫做“萨伦蒂纳半岛”),在意大利的行政大区划分中,被归入了“普利亚大区”,这片沿海平原也因此被称之为“普利亚平原”。做为意大利半岛面积位列第二的平原(第一是波河平原),普利亚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以农业为经济重心的地区。对于农本的大陆文明来说,这应该是一个优势。然而我们不要忘了,为意大利南部开启文明曙光的是海洋文明背景的希腊人。这些以商为本的希腊人,选择修筑殖民城市的第一要素是“港口”。也就是说,拥有天然良港的板块,才更容易受到希腊人的青睐,并有机会因“商“而成为富庶的文明之地。
  依山靠海的海湾,是形成天然海港的最佳地形。以此标准来定位的话,亚平宁山脉所覆盖的“靴尖“和西西里半岛,反而更容易成为大希腊城邦集中的区域。当然,经过之前对希腊的解读,我们也应该知道,并不是所有希腊人,都把海洋贸易放在第一位,比如斯巴达人就”农本“的多。这一点也体现在了对大希腊地区的殖民问题上。做为斯巴达人在意大利半岛南部唯一的殖民地,斯巴达人所兴建的城邦——他林敦(今塔兰托)位置正在靴跟与鞋底接合部的内侧——塔兰托湾。  “他林敦“也是大希腊地区,最靠东部的城邦了。很显然,斯巴达人选择在此殖民的原因,是看中了身后“萨伦蒂纳半岛”那大片的低地,能够为他们带来丰厚的农业收益。基于斯巴达人在希腊本土的政治地位,以及他们的军事优势。他林郭也是意大利半岛南部希腊殖民地的核心城市。  希腊人对于意大利南部的开拓,固然为他们的这个近邻加速了文明进程,然而最终统一整个半岛并且建立强大帝国的,却并不是他们。下一节,意大利半岛的主角——罗马,也将正式登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