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欧洲系列 — “第二次布匿战争”之汉尼拔的战争准备
由于迦太基人所觊觎的土地,主要是伊比利亚人的控制区,因此巴卡家族在对待两个“土著”民族的态度上也有所差异。总的来说,哈米尔卡认为,凯尔特人是潜在的盟友。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凯尔特人所占据的半岛西、北部,并非迦太基人的扩张方向,更因为从比利牛斯山南麓,到亚平宁山脉北部都是凯尔特人的领地,如果迦太基希望有一天击败罗马的话,在处理与凯尔特人的关系时,就需要更艺术些。
为了与凯尔特人结盟,汉尼拔和他的弟弟,甚至被父亲要求娶了凯尔特人的妻子,这一政治态度,也为他日后的远征奠定了基础。当然,你永远不能指望,仅仅用怀柔的方式,就能让这些各自为战的凯尔特人部落,成为自己忠诚的盟友。在汉尼拔决定对罗马发起远征之前,他先对不愿意与之结盟的凯尔特人部落发起了征讨,并取得了两场战役的胜利(公元前221——219年)。在此之后,塔霍河谷(马德里所在地)以南地区,应该说都为迦太基所控制了。
现在,汉尼拔需要为自己考虑下,到底是做伊比利亚之主,还是帮助迦太基人完成击败罗马的梦想了。从当下的地缘形式来看,如果汉尼拔决定摆脱迦太基的控制,在伊比利亚独立也是可以的。就像迦太基最初为推罗的殖民地,最后尾大不掉的成为一方雄主一样。巴卡家族甚至已经在半岛的东南角,今天西班牙的卡纳赫塔一带,兴建了一座“新迦太基城“,以为自己在伊比利亚的政治中心。
如果巴卡家族只是想做一方诸侯的话,那么他们接下来就应该和罗马友好相处了。至于罗马人的态度,倒是不用担心,迦太基人的内部分裂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不过尽管迦太基内部也是矛盾重重,但这种分裂的局面最终还是没有出现。事实上,汉尼拔从小就在他父亲的要求下发下重誓,必须一生与罗马为敌。这其实也是一务实的决定,和罗马人打了那么久的战争,哈米尔卡心里也很清楚,分裂只会让罗马更容易各个击破。
通过征服伊比利亚半岛东南部,除了获得更多的土地、人口(包括盟友)以外,迦太基人在经济和军事上也受益颇多。一则半岛的南部有丰富的矿藏,据说其中的银矿,每年产出就顶得上罗马一年的财政收入。这也为巴卡家族,以一己之力训练数万雇佣军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另外, 由于梅塞塔高原中大片草原的存在,伊比利亚半岛也成为了良马的产出地(伊比利亚马),这也让汉尼拔有机会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并在日后对罗马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实际上,迦太基最初在伊比利亚扩张时,罗马就已经预感到会对他造成威胁了。只是一方面罗马自己还有麻烦要解决;另一方面巴卡家族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如果我不扩张的话,又怎么有钱支付战争赔款呢?只是当罗马已经进占了波河平原,并且跨海击败了伊利里亚人时,留给迦太基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也就是说,即使汉尼拔不主动发起攻击,腾出手来的罗马海、陆两军也一定不会坐视迦太基继续做大了。
公元前219年,在解除凯尔特人的威胁后,汉尼拔决定攻击一个叫做“萨贡托“的城邦(今西班亚”巴伦西亚“北),这个位置埃布罗河以南的城市,一说是伊比利亚人所建;一说是雅典人所建。不管谁是这座城的主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它不愿意接受迦太基的统治。在迦太基人到来之前,萨贡托就已经与罗马结盟。换句话说,在决心与罗马开战之前,汉尼拔必须拔除掉这颗眼中钉,而他对萨贡托发起攻击的时间,正是罗马海军第二次远征伊比利亚的那年(公元前219年)。应该说这个时机的选择并不是盲目的,为了发起复兴之战,巴卡家族在战前这些年就已经做足了准备,在意大利半岛(包括大希腊地区)广布眼线,争取盟友。
从技术上看,萨贡托并无可能抵御住汉尼拔的进攻,此时即使罗马方面高效的做出决定,也基本没有可能在萨贡托陷落之前,调动足够的兵力远征。事实上,罗马当时并不认为年青的汉尼拔,有对罗马发起攻击的想法。要知道,新迦太基与罗马间的直线距离都超过千里,如果没有强大的海军沿海岸线伴行、补给,远征罗马几乎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汉尼拔对凯尔特人,对萨贡托的战争,都只不过在自己的领地上完成整合工作罢了。
认定汉尼拔不会与罗马为敌,并不代表罗马就不会主动与迦太基为敌了。为了不让迦太基继续做大,在第二次伊利里亚战争结束后,罗马迅速将兵力一分为三(海军一分为二)。一路由3万陆军+60艘战舰所组成,进攻迦太基本土;一路则由2万6千陆军+60艘战舰组成,攻击伊比利亚半岛;剩余的22000人,则驻守波河平原,以避免凯尔特人借机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