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洲系列 — “第二次布匿战争”之汉尼拔梦断“米陶拉斯河”会战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由于汉尼拔身处意大利南部,与波河平原中间相隔着罗马控制区,所以他对定位援军具体位置的信息要滞后于罗马,这也一定程度延缓了其率军北上的效率。相反,意识到绝对不能让迦太基人会师的罗马人,采取了异常高效的手段,迅速从南部战线调集了最精锐的军队北上(6000步兵+1000骑兵),并要求沿途居民将食物送到路边供给部队,以加快行军速度。
  罗马人的这种非常规做法,让他们有机会抢在了汉尼拔之前出现在了他弟弟面前。此时迦太基援军已经沿亚平宁山脉东麓,向南越过了内高卢与罗马之间的地缘分割线——卢比孔河,运动到了一条当时叫作“米陶拉斯河”的河流北岸。在附图还没有做好的情况下,大家可以用这条河流今天的名称“梅陶罗河”( Metauro)在谷歌地图上定位。定位之后我们会发现,它的位置正处于圣马力诺的东南部。穿越亚平宁山脉前往罗马的大道(弗拉米尼亚大道),也正在它的旁边。

  尽管通往罗马的大道就在附近,但在米陶拉斯河进行会战,并不是迦太基人的选择。事实上,汉尼拔的弟弟只是想沿亚平宁东部的沿海平原迅速南下与其会和,并没有想独自进攻罗马。问题是,反应迅速的罗马如果想阻击他的话,米陶拉斯河就是最好的地点了。我们会看到,整个亚平宁山脉与亚得里亚海最接近的地方就在于此。如果把整个波河平原(包括卢比孔河这些独立小河流)看成一个巨大的“漏斗”,米陶拉斯河就是这个漏斗的底。在判断出对手的意图是想避开自己的核心区,尽快南下的情况下,罗马的将领要是不在这里阻击就是失职了。

  罗马大道就在附近,也为罗马军队高效的调往米陶拉斯河提供了便利。事实上,罗马之所以把罗马与波河平原相连的主通道修筑于此,战略上也就是为了能够在北方之地南侵时,能够迅速将罗马城内的兵力调至这个最战略通道处。不过,如果北上的汉尼拔知道罗马城内的守军此时已经北上的了话,以他的军事才能来说,很可能会放弃直接救援哈斯德鲁巴,转而直接攻击罗马。事实上,四年前为了缓解罗马对坎帕尼亚地区的攻击,汉尼拔就曾经尝试过这样“围魏救赵”的战术。只不过,那里罗马城中有四万多守军,并没有为之所动罢了。
  为了不让汉尼拔有机会乘虚而入攻战罗马,又能迅速构筑阻击线,罗马境内重要城市的守军,做了一次“多米诺骨牌”式的调防工作。即在把罗马守军调往前线之时,由南部卡普亚(坎帕尼亚地区)的守军补防。类似的连锁换防之举,在1945年国共两军抢占东北的时候,也曾经为国民党方面所运用,并帮助其抢占了东北的主要城市。当然,没有证据表明,2000年后中国战场的军事家,是师法古罗马人。只能说,当你明白战争很大程度就是一场效率之争时,一切能够提升效率的方式都会被想出来的。

  当集结了罗马精锐的大军,抢在汉尼拔之前与哈斯德鲁巴“会师”时,他的确是大吃了一惊。对于哈斯德鲁巴来说,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兵力而是质量。这支应汉尼拔征召而来的援军,虽然有不少是在西班牙与罗马交战多年的老兵,但也有半数以上是新招募的凯尔特人。其中甚至有部分是在波河平原刚刚加入的。如果这些生力军,能够与汉尼拔的军队合兵一处并加以训练的话,应该能够形成强大的战力,但现在,你甚至会担心在战斗开始时,这些还没有被训练成真正军人的凯尔特人,会不会把自己的阵线给冲乱。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在“米陶拉斯河”会战中,凯尔特人并没有被放在第一线。最后的战斗结果也印证了之前的担心。在损失一万人之后,迦太基人的战线就全线崩溃了(罗马人的损失大约在2000)。据说知道自己大势已去的哈斯德鲁巴,选择了自杀式的冲锋。然而他并不是唯一明白这一点的人,在听闻自己弟弟战死的消息后(罗马人为了刺激汉尼拔,将哈斯德鲁巴的头射入他的军营),紧接着又得知大西庇阿在伊比利亚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公元206年),汉尼拔也已经明白,自己已经没有战胜罗马的筹码了。
  尽管已经感觉大势已去,汉尼拔仍然令人吃惊的在塔兰托湾沿岸(也就是靴底位置)坚持了3年。在此期间双方虽然交战多次,但规模都不大。也可以说,罗马对于正面决战汉尼拔依然心存忌惮,虽然汉尼拔所能掌握的军队已经不足三万了。
  从战略层面看,汉尼拔之所以还在意大利坚守,是对迦太基的支援还抱有一丝幻想。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伊比利亚现在已经为罗马所控制,没有了根基之地,汉尼拔即使这时候撤回了北非,又有什么空间发展呢?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在意大利半岛最南部坚持反而更好,最起码还会有一些盟友,特别是北方的凯尔特人、利古里亚人会站在汉尼拔的一边。如果有一天事情到了完全无法挽回的地步,再由海路撤回北非也是可以的。
  在塔兰托湾坚持的汉尼拔终究还是没有等到迦太基方面的增援,唯一能够称到上外援的,是他留在伊比利亚的另一个弟弟(马戈.巴卡),在继续与罗马人游击了一年多后,率领数千残部,由海路在利古里亚登陆(公元前205年)。这也算是汉尼拔最后的战略之举了,毕竟在意大利半岛的北部,还有反抗罗马统治的利古里亚人、凯尔特人需要注入信心。就地缘格局来看,汉尼拔依旧希望能够有机会把罗马的势力范围压制在亚平宁山脉以西地区,或者说让亚平宁山脉以东地区陷入割据状态。
  然而汉尼拔并不是唯一在战略层面考虑战争走向的人,与此同时,他的“学生“大西庇阿也在替罗马思考终结战争的方法。继续在意大利与汉尼拔兄弟拉锯,并一点点的消耗对手的兵力固然是一种方式,但这样的话,罗马就必须一直承受失血的现实。事实上,这也是汉尼拔仍然在意大利坚守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他看来,经过十几年的战争,罗马人也有山穷水尽之感了。如果再继续耗下去,罗马的内部矛盾很可能让它突然崩溃。那么,大西庇阿有什么方案来避免这层风险吗?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把战火烧向迦太基本土——北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