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洲系列 — 罗马对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征服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对于罗马这个地中海帝国来说,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扩张之举,当属对不列颠的征服了。很难说这样的征服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毕竟这样一个小岛,完全没有和罗马帝国相抗衡的纵深,也没有十分诱人的利益。罗马之所以对不列颠有那么强的怨念感,更多是出于一种强者的自负。既然罗马已经征服了整个西欧平原,又为什么要在海峡对岸给凯尔特人留下几个小岛。这种心态与1000多年后,蒙古人对日本的两次跨海远征类似(既然我已经如此强大了,为什么还要在日出之地留下个日本?)。  比较下来,罗马人对不列颠的征服,倒显得还务实一点。最起码凯撒已经二次登陆过不列颠(公元前55、54年),罗马人对海洋的熟悉度,也远大于马背上起家的蒙古人。公元43年,伟大的尤利乌斯?恺撒去世后的第99年,5万罗马军人再次渡过加来海峡,踏上了不列颠的土地。伴随着罗马人的征程,我们也有机会把视线,正式投向这片日后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土地。
  总的来说,大不列颠岛的地形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结构。走势比较明显的高地总共有五处,分别是北部的:西北高地(苏格兰高地)、格兰扁山脉、南部高地,以及中部的奔宁山脉、西南边缘的坎布里亚山脉。除了这些高地及其边缘的低地区外,大不列颠岛境内最大的一片低地,位于奔宁山脉以南、坎布里亚山脉以东。由于伦敦当下是这片低地区的地缘核心,因此我们也可以将之称为“伦敦平原”。  在地理划分中,伦敦平原一般也会被视为西欧平原的一部分。之所以这样归类,是因为整个大不列颠岛原来就是西欧大陆的一部分,在经过两次地质运动后,板块漂流到了现在的位置。罗马人应该感到幸运的是,当他们渡过狭窄的加来海峡后,所面对的就是面积巨大(相对岛的面积来说)的伦敦平原。平整的地形无疑对罗马军团的征服极为有利。  与英吉利海峡对岸的“法国”大部一样,“英国”也是属于潮湿而又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的海洋性气候。在罗马人到来之时,除了沿英吉利海峡地区有像高卢凯尔特人那样,开始尝试种植以外,整个不列颠腹地的凯尔特人,基本都是以畜牧经济为主。当然,作为岛上面积最大的低地区,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伦敦平原肯定都是整个不列颠岛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对这片核心之地的征服,能够为罗马人进一步向高地渗透打下坚实的基础。  很显然,这些不列颠凯尔特人(简称“不列颠人”),并无法在宽广的平原地带与纪律严明的罗马军团抗衡。要知道,亚历山大和凯撒率领类似数量的军团时,所面对的敌人要比他们强大的多。在最初的20多年时间里,罗马人并没有试图向高地扩张,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对伦敦平原的经营上。这期间很自然会遇到很多次土著部落的反抗。除了其中一次的领导者是一位部落首领的女儿以外,最让罗马人印象深刻,也最有地缘背景的,应该来自威尔士的挑战了。  相信很少会有政治、历史爱好者(包括足球迷)会不知道英国内部分为了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四个板块。除了位于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外,其他三个板块都位于大不列颠岛之上(包括附属小岛)。相比几百年来一直在谋求独立,并且在前些日子差点公投独立的苏格兰来说,大家对威尔士的了解程度要低一些。之所以这种情况,是因为威尔士在16世纪就正式并入英格兰了(英国王储的爵位就是“威尔士亲王”)。而苏格兰王国和英格兰王国,则是在18世纪初各自放弃独立地位,统一成为“大不列颠王国”的。从法律角度看,苏格兰人可以认为,他们与英格兰人会更加平等(也因此更有独立意识)。  英格兰、苏格兰,乃至威尔士、爱尔兰之间的恩怨,要等到中世纪以后才会具体解读。今天的内容,会让大家明白“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在地理环境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当下在不列颠看到的这些族群恩怨,都能在罗马时代的地缘博弈中找到源头。  当一个地区受到强敌入侵时,入侵者总是会选择生存条件最好的低地区立足,而地形复杂的高地区,基本就成为原住民的最后领地了。如果这片高地周边还拥有海岸线(使之有对外交流通道),无疑会极大增强抵抗者的生存机率。鉴于不列颠的海岛结构,大多数不列颠部落都能够拥有自己的出海通道,谁能够在罗马军团的重压之下抵抗的更久,取决于他的领地里是否有高地保护。  “威尔士人”之所以能够成为罗马征服初期最强劲的反抗者,正是因为他们的“靠山”是不列颠五大高地中,最南部的“坎布里亚山脉”。大多数海岛的的边缘都会存在很多不规则的突起,坎布里亚山脉正是大不列颠岛西南部的一个突起。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以半岛、海角来命名这类突起。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威尔士地区称之为“坎布里亚半岛”或者“威尔士半岛”。
  需要再次说明的是,尽管我们会把一些民族(国家)称之为高地民族(国家),但实际上能够聚集最多人口,并使之获得独立资本的,还是这些高地内部或者边缘的低地。威尔士地区的情况也是这样。在河流和海洋的作用下,山脉的外围沿海地区,自然形成了一圈低地。如果说坎布里亚山脉是阻挡罗马人(包括以后的日耳曼人)入侵的屏障,那么这些沿海低地,则是威尔士人的生存根本。由于南部沿海地区无论从陆地还是海洋,都更容易与伦敦平原交流(包括对抗),所以也自然成为了威尔士地区的核心之地(首府加的夫便位于此)。  今天我们看威尔士与英格兰的分割线,已经完全压至坎布里山脉东麓了。从地缘角度看,无论伦敦平原的统治者是罗马人还是日耳曼人,这都是威尔士地区保持半独立状态时,所能看到的最好结果了。事实上,如果不是英格兰后来完全吞并了威尔士,为了获得绝对安全,他们一定会尝试把分界线定到坎布里山脉的分水岭上的。  公元 70年,在伦敦平原经营了20多年的罗马人,终于开启了不列颠统一之战。最先成为攻击目标的,并不是抵抗最顽强的威尔士地区,而是位于今天英格兰的北部,奔宁山脉东、西两侧的低地(利物浦、曼彻斯特、谢菲尔德、利兹,这些英国著名城市都在这一区域)。之所以会这样选择,是因为奔宁山脉对于罗马人的阻隔作用,要小于坎布里亚山脉。这条南北向矗立于不列颠岛中部的山脉,两侧与海洋之间,各自拥有一条大纵深的平原地带,并且与伦敦平原呈无缝对接状态。在罗马人的推进过程中,被不列颠人从高地而下,切断补给线的风险要小的多。
  公元75——78年,罗马人终于突破坎布里亚山脉,吞并整个威尔士地区的。很快,敢于挑战罗马的,就只剩下北部苏格兰地区不列颠人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