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欧洲系列 — 阿提拉帝国的扩张和崩溃
其实东哥特人并不会给阿提拉带来麻烦,作为西罗马与匈人之间的缓冲地带,东哥特人一直是在左右逢源。部分东哥特人,甚至被允许居住在蒂萨河下游、匈牙利草原南部(算是人质了)。当然,东哥特人能做到这一点,主要与匈人在战略上把攻击对象定为东罗马,并维持与西罗马的和平有关。当西罗马成为阿提拉帝国的攻击目标后,哥特人就必须选边了。 选边的结果毫无悬念,在阿提拉进攻高卢时,东哥特人就作为盟友,出现在了阿提拉的军队。当阿提拉把攻击方向调整为意大利时,东哥特人则因地缘位置,受益成为了阿提拉最为倚重的日耳曼盟友。不得不说,将入侵方向调整为意大利,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战略决定。因为在高卢之战中,罗马所依靠的那些高卢日耳曼人,之所以愿意与匈人为敌,完全是出于自保。要说服他们为意大利流血,就需要花钱了。更为致命的是,由于要维持高卢的地缘政治平衡,以防阿提拉退兵后,某支日耳部落借机做大(特别是西哥特人),罗马在高卢的驻军,甚至也不能大规模回援意大利。 公元452年,阿提拉和东哥特人的大军出现在了意大利的土地上。有如当年西哥特人的西征一样,入侵者如入无人之境般的横扫了波河平原。需要说明的是,罗马城此时已经不是西罗马的首都了。早在50年前,西地中海的政治中心就从意大利半岛西侧的罗马,转移到波河平原东南角的沿海城市——拉韦纳。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这表明西罗马也早已将东罗马视为最大的对手了。 当匈人、东哥特人出现在一马平川的波河平原时,唯一能够保卫西罗马的,就是亚平宁山脉了。退守罗马,以亚平宁山脉为防线与阿提拉进行持久战,也是西罗马接下来的战略计划。然后让世人恐惧的“上帝之鞭”,在横扫波河平原后,却主动退回了匈牙利草原。而阿提拉本人,也在第二年(公元453年)神秘死亡了。关于阿提拉撤兵和死亡的原因,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就死因来说,比较流行和八卦的一个说法,是死在一位日耳曼公主的肚皮上。当然,这点就实在无法用地缘去分析了。大家知道这是一次“黑天鹅事件”就行了。 不过从地缘角度分析,撤军这一点倒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游牧民族军民不分,如果不是遇到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一般是在秋高马肥之时发动攻击的。不论在哪个季节攻击、得手与否,都需要很快撤回草原,否则将对游牧经济本身造成很大影响。作为西罗马的根基之地,征服意大利半岛全境的难度是显尔易见的。匈人骑兵可以横扫波河平原,但绝对不可能在一个攻击季越过亚平宁山脉,攻占罗马城。更何况从战略层面上看,意大利与草原的距离太过遥远了。草原内部的部落结构本来就松散,阿提拉如果深陷意大利的话,后方分裂的风险是很大的。 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在阿提拉死后,强大的阿提拉帝国便瞬间崩溃了。说起来,大家以后看历史资料时,也可以掌握一个规律,但凡以人名命名的帝国,寿数都很短暂(如亚历山大帝国、拿破仑帝国)。这种情况往往是某个英雄人物,抓住了一个战略机会,将版图迅速扩张到了违反地缘规律的程度。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成败都在转瞬间。以草原的地缘影响力,本身是无法控制日耳曼尼亚、威胁意大利半岛的。从这个角度看,阿提拉已经做了件前无古人,且后无来者的事了。 当然,阿提拉帝国的崩溃,并不代表罗马或者日耳曼人,就此有机会反过来成为匈牙利或者南俄草原的主人了。只不过,日耳曼人终于有机会,在没有游牧势力的威胁下,考虑如何瓜分垂死帝国(西罗马)的问题了。那么,到底是谁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又是谁在日耳曼诸部中脱颖而出,抓住机会建立日耳曼帝国呢?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