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洲系列 — 涅瓦河与拉多加湖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就“大历史”这个维度来说,并不可能去细致的解读每一个民族的兴衰史,必须有所取舍。存在既是合理的,除了几个地缘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外,那些经受过时间考验,能够成功留存在人类记忆中,甚至能够以一定形式影响当代地缘政治格局的地缘标签,也有研究的价值。匈牙利、保加利亚,包括被这两国夹在中间的罗马尼亚都是如此。  在欧洲人的视角里,世界大略等同于“欧洲”,所有欧洲以外的区域,无非是这个世界的外延。很多时候这个视角中的“世界”范围还会再收窄一些,会把东斯拉夫人和他们所占据东欧平原排除在外。这其中的潜台词就是,希腊——罗马——日耳曼——盎格鲁-撒克逊,直至今天以“欧洲新大陆”(或者说“新欧洲”)定位的美利坚才是一脉相承的世界的文明主线。至于其它文明的存在,只是为西方文明提供一些技术上的补充,而绝无可能影响到它的核心价值观。  任何文明、民族、板块都有权力以自己为中心审视这个世界。凭借大航海时代所打下的基础,西方文明当下也有资本这样认为。只不过,现在离欧洲人开启大航海时代,已经过去了500年。当时间长河逐渐抹平了诸文明之间的技术代差后,再过50年(也许不用这么长),西方人也许会去反思一下,自己所崇尚的那些价值观,难道真的可以普世吗?  好了,回到我们正在解读的东欧板块。对于进入中世纪的欧洲人来说,除了一直为希腊、罗马文明困扰的,透过小亚细亚半岛、马格里布地区(西北非)所传递过来的东方压力以外,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也都需要更多关注来自东欧平原的压力了。匈人的入侵,让整个欧洲感受到了欧亚草原的力量。而东斯拉夫人在东欧的崛起,则更让局势进一步复杂化。换句话说,纯粹就欧洲内部的地缘政治格局来说,除了东、西罗马的双中心模式以外,东欧平原这个体量庞大、并且有亚洲游牧势力强势介入板块,很有可能会为分裂的欧洲,再诞生一个地缘中心。  前面已经说过了,最早“帮助”斯拉夫人在东欧平原崛起的,其实是来自瑞典的“维京人”。之所以说“帮助”,是因为在这些瑞典人所留下的历史记录中,他们是被内乱不止的斯拉夫人“请”来的。至于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就只有天知道了,反正我们所熟悉的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从地缘角度分析瑞典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又是怎么做到的,会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尽管一提到维京,大家就会想到丹麦、挪威、瑞典三国,并且将之与海盗联系起来,不过与前两者在大西洋留下的恶名不同,面向波罗的海及内陆的瑞典人,看起来更像是去做生意的。当然,很多时候海商与海盗只是一线之隔。瑞典人如果有机会不花本钱就得到货物的话,也肯定是不会浪费机会的。挪威人、丹麦人,也同样不排斥用贸易的手段获取利益。瑞典人之所以商人气息更浓厚一些,是因为他们所面对区域,开发水平较低,有机会通过建立政治体实现利益最大化;相比之下,面向西欧的丹麦、挪威人,所面临的抵抗就要强烈的多。巨大的财富积累,也让他们面临更多的诱惑。  瑞典人登陆东欧大陆的地点,是在芬兰湾东端的弯底。今天在这个湾底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城市:圣彼得堡(苏联时期改名“列宁格勒”)。但凡对俄国历史略有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圣彼得堡对俄国有多么的重要。然而这座城市为什么重要,知道的人去未必很多了。“山形水势”是考察一座城市地缘价值的重要标志,放在这片低平之地,水势”基本是唯一的考量标准。不过与其它“傍大河”的名城有所不同的是,造就圣彼得堡的那条河流,并不是一条体量巨大的大河。相反,这条叫做“涅瓦河”的河流,几乎算是我们解读过的重要河流中,最短的一条了(全长仅74公里)。
  要是从年径流量来看,涅瓦河却是比全长5000多公里的“黄河”还要大。反差如此之大,是因为涅瓦河实际上是之前我们提到的,差点成为芬兰湾一部分的,欧洲第一大湖——“拉多加湖”的出海管道。然而成就圣彼得堡的,却并不是拉多加湖所收集的天量淡水。如此巨大的水量,只会让涅瓦河一带成为一片沼泽之地。不要说开发耕地,仅仅是修筑定居点,都要面临很高的技术难度。事实上,一直到18世纪初,俄国人才在付出了数千人的生命代价后,真正在涅瓦河口建筑城堡成功(俄罗人修筑“圣彼得堡”的初衷,正是为了防御瑞典人)。  不管是瑞典人从芬兰湾底切入东欧大陆,还是俄国人在800多年后修筑圣彼得堡,所看中的都是涅瓦河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观察涅瓦河的位置,最吸引大家目光的,应该是涅瓦河以北这片,被拉多加湖——波罗的海之包夹的这块,被称之为“卡累利阿地峡”的陆地。如果想从东欧平原北入芬兰半岛,地势平坦、纬度相对较低的“卡累利阿地峡”将是最好的战略通道。这一点,后来的芬兰人和俄国人也都十分清楚。在1939年“苏芬战争”爆发前,为了防备俄国人的进攻,芬兰人花了十年时间,倾尽全力在此修筑了一条“曼纳海姆防线”(曼纳海姆为当时的芬军总司令)。俄国人则在惨胜之后,逼迫芬兰交出整个地峡的控制权。
  然而俄国人之所以要拿下“卡累利阿地峡”,更多是从军事地理角度,为圣彼得堡在北方获得一片缓冲之地(尤其在芬兰明显倒向西方的情况下)。基本上我们可以将涅瓦河定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与“温带针阔混交林带”的地理分割线。这也意味着,就土地本来的人口潜力来说,涅瓦河以北地区在古典时期的价值十分有限。对于乘船进入涅瓦河的瑞典人来说,透过地峡向北扩张并没有意义。要是想开发针叶林带的动植物资源,他们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就可以做了。真正吸引瑞典人前来探险的,是涅瓦河的通道作用。
  很显然,拉多加湖巨大的水量,并不是从天上直接落入湖盆中的,它势必在周边拥有超过湖体面积的流域面积。除了涅瓦河这个出口以外,还应该有数量更多的,以拉多加湖为终点的河流散布周边。至于到底是哪条河流,帮助瑞典人深入东欧平原,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