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欧洲系列 — 涅瓦河与拉多加湖
要是从年径流量来看,涅瓦河却是比全长5000多公里的“黄河”还要大。反差如此之大,是因为涅瓦河实际上是之前我们提到的,差点成为芬兰湾一部分的,欧洲第一大湖——“拉多加湖”的出海管道。然而成就圣彼得堡的,却并不是拉多加湖所收集的天量淡水。如此巨大的水量,只会让涅瓦河一带成为一片沼泽之地。不要说开发耕地,仅仅是修筑定居点,都要面临很高的技术难度。事实上,一直到18世纪初,俄国人才在付出了数千人的生命代价后,真正在涅瓦河口建筑城堡成功(俄罗人修筑“圣彼得堡”的初衷,正是为了防御瑞典人)。 不管是瑞典人从芬兰湾底切入东欧大陆,还是俄国人在800多年后修筑圣彼得堡,所看中的都是涅瓦河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观察涅瓦河的位置,最吸引大家目光的,应该是涅瓦河以北这片,被拉多加湖——波罗的海之包夹的这块,被称之为“卡累利阿地峡”的陆地。如果想从东欧平原北入芬兰半岛,地势平坦、纬度相对较低的“卡累利阿地峡”将是最好的战略通道。这一点,后来的芬兰人和俄国人也都十分清楚。在1939年“苏芬战争”爆发前,为了防备俄国人的进攻,芬兰人花了十年时间,倾尽全力在此修筑了一条“曼纳海姆防线”(曼纳海姆为当时的芬军总司令)。俄国人则在惨胜之后,逼迫芬兰交出整个地峡的控制权。
然而俄国人之所以要拿下“卡累利阿地峡”,更多是从军事地理角度,为圣彼得堡在北方获得一片缓冲之地(尤其在芬兰明显倒向西方的情况下)。基本上我们可以将涅瓦河定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与“温带针阔混交林带”的地理分割线。这也意味着,就土地本来的人口潜力来说,涅瓦河以北地区在古典时期的价值十分有限。对于乘船进入涅瓦河的瑞典人来说,透过地峡向北扩张并没有意义。要是想开发针叶林带的动植物资源,他们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就可以做了。真正吸引瑞典人前来探险的,是涅瓦河的通道作用。
很显然,拉多加湖巨大的水量,并不是从天上直接落入湖盆中的,它势必在周边拥有超过湖体面积的流域面积。除了涅瓦河这个出口以外,还应该有数量更多的,以拉多加湖为终点的河流散布周边。至于到底是哪条河流,帮助瑞典人深入东欧平原,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