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欧的瓦良格人征服“第聂伯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中欧的“琥珀之路”之外,打通一条能够自己控制的,通往拜占庭帝国的商路。由于拜占庭帝国此时已经被视为了一个希腊国家,所以这条身处东欧平原的商路,也被称之为“瓦希商路”。应该说,在征服了伊尔门平原的乌拉尔人、第聂伯河中上游的东斯拉夫人后,瑞典人离这个目标已经非常接近了。然而他们要是再想进一步的话,有一个坎是必须跨过去的,那就是“南俄草原”。 在瑞典人入主基辅城,并开始以“罗斯”的标签示人时,他们在第聂伯河下游所面对的游牧民族有两支,分别是第聂伯河西岸的,乌拉尔语族的马扎尔人;以及东岸的,突厥语族“佩切涅格人”。不过形势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在突厥人的步步紧逼之下,马扎尔人被迫退至了多瑙河三角洲。后来所发生的事情,其实在前面的内容都已经描述过了。拜占庭人与马扎尔人联合,把渗透入多瑙河南岸的保加利亚人赶走;保加利亚人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向佩切涅格人抛出了橄榄枝,联手把马扎尔人逼入了特兰西瓦尼亚高原。此后,马扎尔人决心在多瑙河中游打拼,而瓦拉几亚平原则成为了佩切涅格人的势力范围。 相比从罗马那里洗白游牧身份,成就天主教“匈牙利王国”的马扎尔人;以及从君士坦丁堡那里借势成为东正教“保加利亚王国”的保加尔人,完全身处草原之地的佩切涅格人却始终保持了游牧本色。对周边地区的劫掠、充当雇佣军,成为了其补充游牧经济的主要手段。基于这一特点,先天就有商业基因的“基辅罗斯”,并不一定要通过战争手段,来征服这片草原。让佩切涅格人明白,与之合作能够让彼此从拜占庭帝国那里获益,应该会更容易达到目的。 不过即使罗斯人真的能够让佩切涅格人合作,南俄草原与拜占庭之间,也还隔着个保加利亚。此时的保加利亚王国,正处在鼎盛时期,保加利亚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西蒙一世,甚至为自己加冕了一个“罗马人和保加利亚人的皇帝”的头衔。要想同时控制一支桀骜不驯的游牧民族,加上一个正处在上升期的国家,困难可想而知。这也意味着基辅罗斯想打通一条陆地线的“瓦希商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事实上问题并没有那么复杂,既然罗斯人的关注点只在商路是否畅通,他们又是沿着河流,一路从波罗的海渗透而来的,那么基辅罗斯所需要关注的,其实就只是第涅伯河的控制权了。虽然游牧民族在草原上拥有明显的优势,但这一优势却无法在河流之上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基辅罗斯如果能够建立一支强大舰队,那么他们就有机会无视佩涅格人的威胁、保加利亚的阻隔,从水路渗透黑海,进而与拜占庭帝国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