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欧洲系列 —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
在欧洲古典文明史上,迪纳拉山脉主脉边缘低地所发挥的作用,远不如孕育了古希腊文明的品都斯山脉、分割马其顿/色雷斯的罗多彼山脉那般大。最早控制迪纳拉山脉沿海部分的伊利里亚人,更多是以文明破坏者(海盗)之名,见诸于历史记载,而斯拉夫人覆盖下的迪纳拉地区,也一直以“欧洲火药桶”闻名于世。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所谓的“南斯拉夫”是怎么一步步的变成火药桶的。 从斯拉沃尼亚进入巴尔干的斯拉夫人,首先要进入的是萨瓦河与迪纳拉山脉之间的山麓地带。这是一条从阿尔卑斯山脉,延伸至南喀尔巴阡山脉的山脉丘陵平原区。除了最东部的大摩拉维亚河是直接注入多瑙河以外,其余从迪纳拉山脉北坡流淌而下的河流,都成为了萨瓦河右岸支流。这些河流由西向东排序的话,主要有:库帕河、乌纳河、弗尔巴斯河、波斯尼亚河、德里纳河。
对于向达尔马提亚迁徙的克罗地亚人来说,最西侧的库帕河最为重要。这条河流所指向的山体,是迪纳拉山脉的最薄弱处。克罗地亚人最初就是透过库帕河上游地区,进入伊斯特拉半岛南部,然后向达尔马提亚渗透。今天克罗地亚境内的两大板块(斯拉沃尼亚、达尔马提亚),在迪纳拉山脉的连接部,也正是库帕河上游所对应的山地部分。 在库帕河以东的萨瓦河右岸支流中,大家会在居中的位置看到一个熟悉的标签“波斯尼亚”。没错,今天从前南斯拉夫独立出来,并引发一场残酷战争的“波黑” 地区(波斯尼亚及黑塞哥维那)中的“波斯尼亚”,名称正是来源于这条河流。在脑海中搜索1914年发生在波斯尼亚河上游城市“萨拉热窝”(也是波黑的政治中心)的那场著名的政治刺杀事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个板块的了解。 从地理角度出发,波黑的范围可以归纳为:从乌纳河到德里纳河的,萨瓦河右岸流域区。换句话说,在此两河范围内,迪纳拉山脉分水岭以北——萨瓦河之间的区域,即为波斯尼亚。那么,现在与波斯尼亚捆绑在一起的“黑塞哥维纳”又是哪里呢?很简单,迪纳拉山脉分水岭以南的山地区,就是黑塞哥维纳了。今天你去看波黑地图,就会发现几乎必须用放大镜看,才能在达尔马提亚沿岸,找到一个出海口(后面会解读来龙去脉)。 正常情况下,高大山脉的分水岭很容易将山脉两侧,分割为两个不同板块的。依照这个原则,波斯尼亚似乎应该跟斯拉沃尼亚结合成一个地缘政治体;而黑塞哥维亚与达尔马提亚,在一起才更为合理。然而达尔马提亚群岛的存在,却让巴尔干半岛西北部的地缘政治格局,趋向复杂化。对于海商包括海盗(有时候二者并无明显界限)来说,达尔马提亚群岛实在是太适合作为据点了。这条岛链的存在,不仅能够让强大的海洋势力,能够垄断迪纳那山脉及其北部地区的海上贸易通道,更让他们有机会进一步把势力延伸至达尔马提亚海岸,使得整个巴尔干半岛西北沿海地区,成为一个以“达尔马提亚”为名的海洋属性板块。 如果没有达尔马提亚群岛存在,博弈的天平显然会向大陆势力倾斜。即使威尼斯人或之前的拜占庭帝国能够在达尔马提亚海岸获得一些支点,在大陆势力的包围下也很难连成一片。问题在于,这条由1000多个岛屿组成的岛链是现实存在的,因此尽管与匈牙利王国的合并,使得克罗地亚人在大陆后方得到了有利支撑,但作为一个以多瑙河中游平原为基础的巨大陆地国家,匈牙利人在陆地方向,比如与日耳曼属性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关系,始终会牵扯更多精力。这意味着,达尔马提亚更像是一个强大时用来锦上添花的添头。一但匈牙利本身的统治力出现问题,它并非属于不可放弃的部分。相反,基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威尼斯对于亚得里亚海对岸的达尔马提亚,却是势在必得。 15世纪初,乘匈牙利王国的内忧外患之机,威尼斯人终于得到了几乎整个达尔马提亚的控制权,并一直经营到18世纪。在威尼斯人控制达尔马提亚期间,利益最为受损的当属以克罗地亚人为代表的南斯拉夫人了。不仅达尔马提亚的克罗地亚人,不再能够通过海上贸易获利,黑塞哥维纳的“南斯拉夫人”,也被迫在地缘上更倾向于与波斯尼亚的同族加强地缘联系。然而从最本质的地缘属性来看,“波—黑”组合缺乏稳定性的情况是现实存在的。假以时日,谁又知道“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的地缘政治格局,又会变成什么样呢?最起码这个经过战争洗礼的国家,当下已实际变成了由塞尔维亚人控制的“塞族共和国”,以及穆、克两族控制的“波黑联邦”两部分。 不过波黑的地缘政治格局即使再重组,也很难简单出现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分立的局面。这不仅是因为斯拉夫人内部,分裂为两个互为对手的阵营,更因波斯尼亚东部的迪纳拉山区“伊斯兰化”,变得空前的复杂。要想了解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就需要把视线重新转向我们这部分内容的主角——塞尔维亚人和土耳其人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