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欧洲系列 — 莫哈奇战役,匈牙利,德意志之盾
在公元1529年的“维也纳之围”中,土耳其人并没有能够拿下这座“德意志之盾”。此后的一个半世纪中,土耳其军队还曾经数次进军至维也纳,但却始终未能如愿。没能做到这点的根本原因,在于土耳其人没有办法消化掉匈牙利。在巴尔干半岛,将帝国首都迁往君士坦丁堡的政治选择,以及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伊斯兰化的成功,使得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形成了能够维持其统治的、稳定的“穆斯林三角区”。问题是,每一个地缘中心的辐射力都有它的边界。无论从地理还是宗教角度来看,君士坦丁堡的地缘有效控制力,至多覆盖至整个巴尔干地区,对信奉天主教的匈牙利人来说,影响力就十分有限了。 将政治中心进一步西进至匈牙利,比如放在横跨多瑙河的布达-佩斯,是控制整个多瑙河中游地区的不错选择。匈牙利草原以及从南俄草原引入的钦察系穆斯林游牧部落,能够帮助土耳其人巩固在匈牙利的统治。不过这样做的风险,在于势必会削弱帝国在东地中海的控制力度,将之转回为一个大陆国家。最好的情况,也可能是出现蒙古帝国那种汗国分立的状况。为此在权衡之后,奥斯曼帝国还是没有吃下整个匈牙利,而是在控制了匈牙利中南部平原地带(包括克罗地亚的斯拉沃尼亚)的同时,在特兰西瓦尼亚扶植出亲土耳其的“特兰西瓦尼亚公国”(支持后者争夺匈牙利的王位)。至于奥地利人,则控制着包括斯洛伐克(当时属匈牙利王国)在内的匈牙利北部地区。 奥斯曼帝国在匈牙利的扩张,对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造成的极其深远的影响。由于奥地利以及它背后所依靠的德意志,成为了匈牙利人复国的直接希望,匈牙利王国的王冠开始为奥地利大公所有,而获得匈牙利的统治权,又反过来增加了奥地利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发言权。后来的奥地利帝国、奥匈二元帝国,乃至再后来的德国、奥地利分立局面,追根溯源的话,都可以从“第一次莫哈奇战役”说起。 值得一提的是,莫哈奇这个近乎“多瑙河中游地区”地理中心的城市,并非最后一次成为改变地缘政治格局的战场。一个半世纪之后(1687年),奥地利人率领欧洲联军在它的附近与奥斯曼帝国又进行了“第二次莫哈奇战役”。与上次战役结果相反的是,土耳其人成为了失败的一方,并被迫退出了匈牙利。奥地利则取得了整个“大匈牙利地区”的控制权。 不管怎么说,奥斯曼帝国在欧洲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足以傲视包括阿拉伯帝国在内的,所有源自西亚的帝国了。不过被土耳其人统治的阿拉伯人,心里肯定还是会有所不服的,因为在西地中海以及伊比利亚半岛,奥斯曼帝国并未能再现阿拉伯帝国的成就。为之添堵的,就是曾经长期游离于欧洲地缘政治核心圈的“西班牙”。接下来,我们的视线也将转向这个欧洲之角,并拉开“大航海时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