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洲系列 — 莫哈奇战役,匈牙利,德意志之盾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伴随着奥斯曼帝国对东西方商道的垄断,欧洲人会被迫作出什么样的疯狂举动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因此而引发的“大航海时代”,以及“地理大发现”。不过在将视线转向西地中海和大西洋之前,我们还要交待一下,奥斯曼扩张对中欧地缘政治的影响。因为在这个方向,土耳其人推倒的一系列骨牌,最终成就了一个庞大的中欧帝国——奥地利。  马穆鲁克王朝的覆灭,让奥斯曼帝国所拥有的资源又有了一次质的提升。想象一下从尼罗河到安条克这条沃土带,能够为之提供多少人口和财富,就很容易理解这一点了。这使得土耳其人有机会,让他们在欧洲的事业更进一步,那么奥斯曼帝国的下一个目标是谁呢?很显然是有“基督教之盾”之称的匈牙利。  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处在抗击穆斯林入侵第一线的匈牙利,一直承受着巨大压力。多瑙河南岸、萨瓦河口贝尔格莱德,是双方反复争夺的焦点城市。这座城市也是不愿屈从穆斯林统治的塞尔维亚人最后的希望。不过这一次,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不仅拿下贝尔格莱德(公元1521年),使之在今后三个半世纪内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更一鼓作气横扫匈牙利。双方决战的地点,位于多瑙河西岸、匈牙利南部城市 “莫哈奇”,史称“第一次莫哈奇战役” (公元1526年)。在这场战争中,匈牙利人损失了将近2万精锐(包括被屠杀的俘虏)以及上千贵族。一如科索沃战役让塞尔维亚人“大塞尔维亚帝国”梦想破灭一样,莫哈奇战场的失败,也让匈牙利王国失去了独立地位,并从此走向衰弱。  按照思维惯性,我们很容易把土耳其人的胜利,理解为亚洲游牧骑兵的又一次成功突破,而将匈牙利人的失败理解为他们的欧洲化。然而在16世纪,情况却并非完全如此。骑兵固然还在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欧洲人对黑火药武器的熟悉、改进,这种远程武器已经完全能够决定欧洲战场的胜负了。事实上,在稍晚些时候的亚洲战场,从欧洲技术“返销”回来黑火药武器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明朝的红衣大炮、日本的铁炮(火绳枪),都曾经在战场上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就欧洲的情况来说,土耳其人比起他们在亚洲的远亲,更有机会接触这一先进技术。长期的扩张战争,又让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对军事技术的进步保持着高度敏感性。在攻灭拜占庭帝国的战争中,土耳其火炮就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而在第一次莫哈奇战役中,让土耳其人取得大胜的关键因素,也正是他们更为优势的火炮、火枪部队。  以匈牙利的地形来看,并没有逐级抵抗的资本(特兰西瓦尼亚高原除外)。取得决战胜利的土耳其,很快便北上拿下了匈牙利重镇“布达”,并随后穿越“匈牙利门”推进至奥地利的维也纳(史称“维也纳之围”)。对于西欧天主教世界来说,这是自“上帝之鞭”阿提拉西征以来,最严重的地缘政治事件。基于维也纳盆地的地缘位置,神圣罗马帝国体系内的“奥地利”(时为大公国),是德意志人向东扩张的桥头堡。如果说匈牙利是“基督徒之盾”的话,那么奥地利也可以说是“德意志之盾”了。要知道,上次蒙古帝国虽然也横扫了匈牙利,但却没有再进一步挑战维也纳和神圣罗马帝国。随之而来的分裂状态,使得直接对欧洲构成压力的金帐汗国,能够调动的资源基本只限于钦察草原。在这种情况下,东欧森林里面的罗斯人,而不是被喀尔巴阡山脉保护并且有天主教世界作为后盾的匈牙利人,成为了钦察蒙古人的主要施压对象,。  然而这一次,情况却有所不同。已经自认为取得东罗马合法继承权的奥斯曼君主,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整个罗马帝国政治遗产的唯一继承人。基于这个认知,土耳其人甚至在外交层面一度不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合法性。当然,欧洲人也同样不会认可,一个穆斯林君主有资格在自己的头衔里缀入“凯撒”的称号。谁能够更有底气,还是要看战场上的结果。
  在公元1529年的“维也纳之围”中,土耳其人并没有能够拿下这座“德意志之盾”。此后的一个半世纪中,土耳其军队还曾经数次进军至维也纳,但却始终未能如愿。没能做到这点的根本原因,在于土耳其人没有办法消化掉匈牙利。在巴尔干半岛,将帝国首都迁往君士坦丁堡的政治选择,以及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伊斯兰化的成功,使得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形成了能够维持其统治的、稳定的“穆斯林三角区”。问题是,每一个地缘中心的辐射力都有它的边界。无论从地理还是宗教角度来看,君士坦丁堡的地缘有效控制力,至多覆盖至整个巴尔干地区,对信奉天主教的匈牙利人来说,影响力就十分有限了。  将政治中心进一步西进至匈牙利,比如放在横跨多瑙河的布达-佩斯,是控制整个多瑙河中游地区的不错选择。匈牙利草原以及从南俄草原引入的钦察系穆斯林游牧部落,能够帮助土耳其人巩固在匈牙利的统治。不过这样做的风险,在于势必会削弱帝国在东地中海的控制力度,将之转回为一个大陆国家。最好的情况,也可能是出现蒙古帝国那种汗国分立的状况。为此在权衡之后,奥斯曼帝国还是没有吃下整个匈牙利,而是在控制了匈牙利中南部平原地带(包括克罗地亚的斯拉沃尼亚)的同时,在特兰西瓦尼亚扶植出亲土耳其的“特兰西瓦尼亚公国”(支持后者争夺匈牙利的王位)。至于奥地利人,则控制着包括斯洛伐克(当时属匈牙利王国)在内的匈牙利北部地区。  奥斯曼帝国在匈牙利的扩张,对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造成的极其深远的影响。由于奥地利以及它背后所依靠的德意志,成为了匈牙利人复国的直接希望,匈牙利王国的王冠开始为奥地利大公所有,而获得匈牙利的统治权,又反过来增加了奥地利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发言权。后来的奥地利帝国、奥匈二元帝国,乃至再后来的德国、奥地利分立局面,追根溯源的话,都可以从“第一次莫哈奇战役”说起。  值得一提的是,莫哈奇这个近乎“多瑙河中游地区”地理中心的城市,并非最后一次成为改变地缘政治格局的战场。一个半世纪之后(1687年),奥地利人率领欧洲联军在它的附近与奥斯曼帝国又进行了“第二次莫哈奇战役”。与上次战役结果相反的是,土耳其人成为了失败的一方,并被迫退出了匈牙利。奥地利则取得了整个“大匈牙利地区”的控制权。  不管怎么说,奥斯曼帝国在欧洲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足以傲视包括阿拉伯帝国在内的,所有源自西亚的帝国了。不过被土耳其人统治的阿拉伯人,心里肯定还是会有所不服的,因为在西地中海以及伊比利亚半岛,奥斯曼帝国并未能再现阿拉伯帝国的成就。为之添堵的,就是曾经长期游离于欧洲地缘政治核心圈的“西班牙”。接下来,我们的视线也将转向这个欧洲之角,并拉开“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