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123456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赵紫阳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123456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赵紫阳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大航海时代 — 纳米布沙漠,骷髅海岸,副热带高压带,好望角
Original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大多数探险者来说,沙漠都算得上是极危之地。即使开拓的是一条海上航行之路,沿海沙漠带的存在也会对人类的探索决心造成致命影响。一直以来,西撒哈拉地区延绵上千公里的沙漠海岸,都让从海路探索黑非洲的航海者感到绝望。在迦太基/罗马时代,来自旧大陆海洋贸易者,就曾经沿摩洛哥海岸线向南进行过尝试。一直到两千年后的15世纪中叶,葡萄牙人才算替整个旧大陆文明,跨越这条沙漠海岸“发现”西非。这其中最致命的因素是没有人告诉你,这片沙漠的尽头在哪里。 在摆脱撒哈拉沙漠的影响之后,葡萄牙人接下来的探索之路可谓是顺风顺水。尽管葡萄牙王国在政治上对黑非洲并没有企图,甚至将接下来的探索、开发工作承包给了商人,但利益才是最好的驱动力。仅仅用了不过30多年时间,在商业利益驱动下的葡萄牙人,就完成了从塞内加尔到安哥拉,长达 6000多公里海岸线的探索工作。王室与承包商的合同当中,除按比例上缴贸易收入外,承包者还必须每年为王国探索100海里海岸线。简单计算一下我们会发现,这份合同算是被精确执行了(1海里约等于1.852公里)。 任何方法都有其两面性,虽然商业探索在效率上有其可取之处,但计算商业风险也是商人本性。最简单的案例就是,如果突破西撒哈拉沙漠海岸的工作,没有得到恩里克王子所代表的国家机器支持的话,葡萄牙人将很有可能失去大航海时代启动者的荣誉。现在,在黑非洲西海岸的商业探索持续了30多年后,同样的问题又摆在了葡萄牙人面前。因为,它们在同样的纬度又碰到了一条沙漠海岸。这条沙漠海岸就是之前提到的,覆盖纳米比亚海岸线的“纳米布沙漠”。后来喜欢用土特产来标注岸线、水域的葡萄牙水手,也为这条海岸取了一个特别的名称——骷髅海岸。
骷髅当然不是受葡萄牙人青睐的商品了,这个名称所透露出的,是葡萄牙人对这条海岸线的恐惧感。不过在北半球面对环境相仿的西撒哈拉沙漠海岸,葡萄牙人也没有如此暴露出心中的恐惧感。由此看来,这段航线应该还有其它令航海者感到恐惧的因素存在。事实上,沿途缺少天然补给地的影响,更多体现在探索时期。在探知沙漠海岸的长度之后,随船带足补给品便可有效的规避风险。对于后来的航海者来说,纳米比亚海岸线最大的风险在于,变幻莫测的风向和风力,缓急不定的洋流以及暗礁。试想一下,一旦船只在海风和洋流的作用下不幸触礁,侥幸逃生的水手好不容易游到岸边,却发现面对的是一片极度干旱的沙漠(还有不少船只残骸和人类遗骨),会是什么样的绝望心情,你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这条海岸会有“骷髅海岸”之称了。 仔细观察纳米布沙漠在地球上的纬度,会发现它与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位置其实是相对应的,主体都存在于北/南纬20°——30°的区间内。再进一步扩展视角的话,就会发现这个包含南/回归线(23°26′)在内的区间内,并不仅仅存在这两片沙漠。包括纳米布沙漠东部,主要分布于博茨瓦纳境内的卡拉哈里沙漠;阿拉伯半岛的内夫德/鲁卜哈利沙漠;南亚次大陆的塔尔沙漠(印度大沙漠);北美墨西哥的奇瓦瓦沙漠;南美智利沿海的的阿塔卡马沙漠在内的世界主要沙漠,都在这个区间。这条横跨回归线的沙漠地带,也由此被称之为“回归沙漠带”。然而就中国人自身的感受来说,这一区间内的气候,应该属于温润多雨的亚热带气候,北回归线南北更是植被茂盛之地。为什么那么多著名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却又都同时存在于这个区间内呢?如此“巧合”用元芳的话说就是:此事必有蹊跷。 一片土地属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本质是一个温度和降水的问题。就这些身处热带地区的沙漠而言,降水稀少无疑是它们成为干旱之地的共同原因,而这一切又是由一种常见于气象预报中的气候现象——副热带高压(又称“亚热带高压”)所决定的。解读这一专业气象名词的来龙去脉,相对有些复杂。简单点说,就是这条脊线主要在南/北纬20°——30°之间摆动的高压带,在冬季会使得气流下沉,并向纬度低、气温高的赤道地地区输送,水气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凝结成雨;夏季的风虽然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却又是从内陆往海洋方向刮(信风),没有办法为陆地带来水气。因此造成覆盖之处成为干旱之地。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其它因素影响气流的话,在副热带高压的作用下,处在这个区间的中国南方以及印度中北部,这两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区,本来也很有可能成为“回归沙漠带”成员的。 最终让东亚、南亚这两个人口、文明昌盛之地,免于成为不毛之地的原因,在于与将这两大板块连接起来,并为二者提供依靠的那片“极地”——青藏高原。水气多处于距离地面3000米以内的空间内,而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很显然,如此海拔和体量的一片高原,将对地球大气环流造成重大影响。体现在气候上,就是为东亚大陆和南亚次大陆这两个“例外”,带来了两股方向不同的季风及充沛的降水。其中为东亚输送水气的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为南亚服务的则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顺便说一下,由于印度河流域“恰好”被西南季风所错过,所以循常例成为了热带沙漠气候区。不过青藏高原(包括向西延伸的帕米尔高原)虽然没有为这一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却还是慷慨的用高原之水滋润了这片土地(通过印度河)。人类文明从本质上来说是始于种植业的大规模开发。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包括利用自然力),不缺少热能及高山流水的干旱低地,最有利于扩张种植规模。两河、尼罗河、印度河文明的先发,便是缘自于此。相比之下,在同时需要考虑旱涝两种情况的季风地带,水利设施的设计就要更复杂一些。恒河流域产生文明的时间晚于印度河流域,黄河、长江文明兴盛的时间,要晚于那些热带沙漠气候区,都与此有很大关系。同时,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分裂为两个文化迥异国家,也与二地气候环境的不同有直接的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就地缘研究这个视角而言,地理、气候等客观物理环境,毫无疑问的是最基础的要素。不过基于为现实人类服务的原因,通常我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人力可能改变的点上(比如运河)。因此除非对气候学特别感兴趣,我们并不需要费力去了解每一地气候形成的细节,只需知道它现在的气候类型,以及由此对人类生存、交流产生的影响就行了。就好像探讨在台湾海峡如何挖条隧道,会比思考如何让撒哈拉沙漠重回绿色之地更为现实。 回到葡萄牙人探索非洲这条主线上来。对于商人来说,探索骷髅海岸本身缺乏足够的利益驱动。然而欧洲人早已知道,控制北非-阿拉伯半岛的穆斯林,可以从这片大陆的东部出发航行到富庶的印度。这也意味着如果葡萄牙人继承沿海岸线向南探索,寻找到这片大陆的尽头的话,那么就可以绕到非洲的东海岸,进而进入印度所属的海域(也就是印度洋),打通一条不被奥斯曼帝国控制的海上贸易线。由此带来的政治、经济,乃至宗教价值,无论怎么估量都不为过。在这一巨大前景驱动下,葡萄牙王室很快又接过了继续向南探索的主导权。受命于王室探索的船队,开始尝试冲破骷髅海岸的阻隔,向着非洲大陆的尽头出发。 公元1487年7月,贵族及航海世家出身的葡萄牙人“巴尔托洛梅乌•缪•迪亚士”,在经过长十个月的充分准备后,从葡萄牙本土出发,开始了他的印度洋发现之旅。在此之前,那些尝试冲破骷髅海岸的探索者,仅仅向南探索至南纬22度附近,便停止了探索工作。现在我们知道,由这个位置前往这次航海所发现的“好望角”,还有差不多1500公里海岸线属于未知范围。当然,迪亚士和他的船队并不知晓眼前有多长的障碍,他们能做的就是准备尽量多的补给品,以冲破这片危险的海域。为此,船队除了两艘用来执行探索任务的武装帆船之外,还专门配备了一艘补给货船。 在未知海岸的探索中,迪亚士和他的船队首先发现的是,位于纳米比亚中部的海湾——“鲸湾”,这个海湾今天也是纳米比亚唯一的深水港“鲸湾港”所在地。不过迪亚士和后来的葡萄牙人,都对鲸湾和纳米布亚的开发缺乏兴趣。毕竟有富庶的印度在前,谁又会对这片干旱之地感兴趣呢?最终开发鲸湾和整个纳米比亚的,是19世纪末开始在非洲拾遗补缺的德国人。为此,今天这个人口仅100万的西南非洲国家,也烙下了浓厚的德意志印记。 整个纳米布沙漠南北长约2000公里,从安哥拉南部开始,沿整个纳米比亚西缘,延伸入南非西北部。并非每一处沙漠,都与海洋无缝对接。这条沙漠海岸中最凶险之处,正处于鲸湾以南至今天纳米比亚西南“吕德里茨湾”(今海湾城市“吕德里茨”所在地)
,黄沙在这一区域完全漫入海洋,甚至让你在视线之内无法分辨出哪里是沙漠,哪里是海水。很显然,这一切都是在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变幻莫测的强风,同时也常常对后来航行者造成威胁,狭义概念中的“骷髅海岸”也正是指向于此。
不过迪亚士和他的船队却没有在骷髅海岸遭遇强风。除了运气以外,很大程度有赖于他做的一个正确决定。为了快速通过这段让人没有探索欲望的海岸,在把剩余补给品搬至另两艘快船上后,航速较慢的补给船受命离开船队返航。这使得迪亚士船队接下来的航速,得以增快了许多,无形中减小了在骷髅海岸遭遇不测的概率。然而在未知海域航行,不可预知的风险总是会出现,骷髅海岸也并非是唯一产生风暴之处。在南纬34度附近,迪亚士的船队还是遭遇了强大的风暴,并因此而偏离了航向。
如果迪亚士的船队在这次风暴中没能幸存,或者就此返航的话,那么他估计很难会被历史所记录下来了。因为这个让他遭遇风暴之苦的地点,正是好望角的所在地。事实上,由于从南极和印度洋方向而来的一冷一热两股洋流,在非洲大陆的最南端相遇,航海者在此遭遇狂风巨浪其实也是大概率事件。基于这段经历,迪亚士最初将这个岬角命名为“风暴角”。只不过当时的葡萄牙国王认为,如此重大价值的发现应该有个更吉利的名字,遂正式将之命名为了“好望角”。 被风暴驱使绕过好望角的迪亚士,很快使发现接下来的海岸线,开始出现在视线的北方。对于出海半年,一直在寻找非洲最南点的探险家来说,这一发现无疑是个好兆头。为了验证结果,迪亚士的船队又向东航行了400多公里,抵达南非南部的莫塞尔湾(海湾城市为“莫塞尔贝”),在补给接近耗尽时才不得不返航。严格来说好望角并不是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它东南方向的厄加勒斯角才是地理上的最南点。另外从技术上说,最终没有完成下一个转折(由东向北航行)的迪亚士,其实也不能完全证明自己找到的是非洲大陆的终点。就好像40年从几内亚比绍开始向东南方向航行的葡萄牙人,花了20多年探索至喀麦隆火山才明白,接下来还有漫长的南行之旅在等待着他们。 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迪亚士当时的判断虽然在逻辑上不够完美,但结果的确是赌对了。只是“发现”印度洋和印度的历史使命,将要由另一位葡萄牙贵族来完成了。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土地上,又是什么样的地缘结构,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