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航海时代 — 苏门答腊岛,三佛齐,朱罗帝国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苏门答腊岛的面积,是整个马来群岛中最大的一个,相当于3.5个爪哇岛,但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口约5000万,只相当于爪哇岛的1/3强。火山灰是热带农业的关键,苏门答腊岛上也有90多座火山,但活火山的数量只有爪哇岛的十分之一不到(有120多座活火山,爪哇岛就100多座)。没有更多活火山周期性的补充土壤肥力,使得苏门答腊岛的整体农业、人口潜力不如爪哇岛。

  然而人口并不是衡量地缘潜力的唯一标准。不然中国和印度的国力,肯定得超美国几倍了。苏门答腊之名的原意为“金岛”,在古代中国的记载中曾经被称之为“金州”。这是因为其位于西南,贯穿全岛的巴厘桑山脉盛产黄金。这 放之四海皆通行的硬通货,显然对提升苏门答腊岛的地缘潜力会有所帮助。不过真正让苏门答腊岛有实力跟爪哇岛对抗的资本,还是源自于它的位置。如果说爪哇国优异的土壤条件,使得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更重的话,那么苏门答腊岛更像是一个商业国家了。  在海洋贸易线上,港口是最重要的一环。并不是所有岛屿,都天然能够生成优良的海港的。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的岸线经常遭受海浪侵蚀,造成海岸线过于平缓,使得二岛的天然海港并不太多。西爪哇的雅加达、中爪哇的三宝垄、东爪哇的泗水(苏腊巴亚),是印尼排行前三的港口城市。三佛齐王国的崛起之地,今天苏门答腊岛东部最大的港口城市 “旧港”(今译“巨港”),则选择兴建在了岛上河流穆西河的下游。通江达海的位置,使之不仅一样可以得海运之利,并且更利于辐射岛内。  选择海湾还是河流下游建港,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只要有贸易需求的存在,人类总会在漫长海岸线上找到合适的点,将岛内的资源运送出来的。上述港口,无一例外的都身处岛屿的北沿,便是这种地缘选择造成的。三佛齐王国实力直接源自于它与马六甲海峡相邻的位置,即使来自中国和印度方向的贸易者,想前往爪哇岛贸易,通常也需要从苏门答腊岛之侧经过。凭借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三佛齐王国和旧港成为整个马来地区的贸易中心,并因此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技术优势。甚至因此成为了马来文化的文明起点。  为此巩固这一优势,崛起之后的三佛齐王国开始了在马六甲半岛的扩张,并最终完成了对海峡的控制。与此同时,这个佛教王国也便开始通过战争和联姻的方式,尝试向富庶的爪哇岛中西部扩张势力。公元10世纪末,当东爪哇王国在全岛的霸权建立后,南洋两大强国或说两大岛屿之间的矛盾,开始变得愈发的尖锐,并在公元11世纪初爆发决战。  与爪哇国相比,以海上贸易立国的三佛齐王国,在海上要更占据优势,这也使得三佛齐王国成为了这场南洋争霸战的胜利者。尽管这场战争本身,很大程度消耗了三佛齐王国的国力,但出产自南洋诸岛上的黄金、香料,名贵木材等,是东西方贸易链是的重要商品。军事霸权的取得,是为了能够做到为这一地区制定统一贸易规则,战胜爪哇王国,将使得兼具交通和产地优势的三佛齐王国,变得更加的强大。  就一条贸易链来说,任何一个环节的强大,对这条链条上的其它环节来说都未必是好事。三佛齐在南洋的称霸,很显然会增强它的议价权,并对它的两个直接贸易对象:中国和印度的利益造成直接影响。对于来自这两个地区的商人来说,一个分裂并相互制衡的马来地区,才是最有机可乘的。在地中海文明圈,贸易争端往往是战争的直接起因。那么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商人,是否有机会将贸易矛盾升级为战争呢?  此时的中国正处在北宋时期,空前的北方压力似乎让这个中央之国无暇顾及远在“爪哇国”的争端。不过这其实与中国此时身处的时代并无关系,因为作为这个世界上最专注于陆地的文明,历代中央王朝对于海外扩张都可以说是毫无兴趣。“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造就的自给自足心理,使中原王朝在海外贸易问题上,更多是秉持着“恩赐”的心态。如果你原意以卑微的夷狄身份,加入中央之国的“朝贡”体系,那么通常情况下,面子上得到了满足的中国统治者,会允许向你出口包括瓷器、丝绸、茶叶等在内的,具有垄断性质的商品。而你所需要用来交换的,不过是一些能够满足皇室和上层猎奇心态的土特产。  无论是三佛齐还是爪哇国,在强大之后都曾经主动遣使加入过中原王朝的朝贡体系,而这种披着政治外衣的经贸往来,基本也能够保障中国商人的贸易权(尤其很多时候,这些来自中国的贸易者有着官派的背景)。有鉴于此,一个抱着“中国不需要世界”心态的中央之国,对南洋地区是否出现一个强大政权并不会感兴趣,更不用谈为了贸易而劳师远征了。  如果感觉某个国家的崛起,会对中央之国造成某种威胁的话,反制的做法通常是断绝 “朝贡”权,让你没办法买到天朝上国的商品就够了。按照现在的说法,不让某国来“进贡”的做法,相当于是一场贸易战了。千万不要小瞧了这种不流血战争的影响力。15世纪之后的日本就曾经深受其困。以至于日本之南的琉球王国,凭借与中国的朝贡联系,而获取了巨大的转口贸易利益,并因此而成为东海地缘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在排除了中国对三佛齐王国的威胁后,我们再来看看印度方向。相比中国,印度对产自马来地区的黄金和香料的需求要刚性的多。更重要的是,西方人对这类商品也有狂热的感情。通过转口西方,印度的中间商还可以赚取巨额的中间利润。基于位置关系,此类海外贸易大部是由南印度来承担的。正因为此,三佛齐王国的做大所直接影响到的,也是南印度的利益。  南印度如果想对三佛齐王国的做大有所反应,前提是出现一个统一政权。大多数时候,这一地区都处在一盘散沙阶段。除了以潘地亚为主的达罗毗荼政权,曾经对近在咫尺的锡兰岛北部进行过海外征服以外,并没有尝试过进行更远的扩张。虽然历史上有一些南印度人,借助贸易在马来地区取得了成功甚至建立政权,但却与南印度政权本身没有什么关系(不属于政治殖民)。不过在公元10世纪朱罗脱颖而出后,这种情况出现了改变。  公元10世纪中叶,在吞并潘地亚之后,朱罗人得到了潘地亚人在锡兰岛北部的影响力,并进一步控制了整个斯里兰卡。与太平洋相比,印度洋上的岛屿并不多。在跟南印度相近的北印度洋区域,除了锡兰岛以外,从马拉巴尔海岸西南一路向南延伸至赤道的“马尔代夫群岛”,是最主要的海外陆地了。尽管马尔代夫本身并没有特别的自然资源,但其横亘于印度半岛与赤道之间海域的位置,使之在航线上还是具有一定价值。今天美国在印度洋上唯一的支点,便是向英国租借的,与马尔代夫群岛北部相邻的“迪戈加西亚群岛”之上(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从锡兰岛而来的僧伽罗人有可能是马尔代夫群岛上最早的居民(最起码是文明带入者),随之而来的是来自南印度的泰米尔人等族。后来长期控制东西方海上贸易通道的阿拉伯人,也在这个印度洋中继点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今天马尔代夫的官方语言“迪维希语”,便是在僧伽罗语的基础上,吸收了其它移民语言成分形成的(尤其是阿拉伯语)。在朱罗全面控制锡兰岛之后,这个立志在海上有所作为的南印度国家,也随之控制了马尔代夫。  与此同时,三佛齐王国也通过对爪哇国的征服成为了南洋霸主,二个都希望最大限度获取贸易利益的地区性强国之间,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矛盾。战争往往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一场海上战争,不仅将决定谁能够取得东西方贸易的主导权,更能够帮助胜利者的历史影响力提升至“帝国”层面。顺便说一下,从另一个角度看,信奉印度教的朱罗,与信奉佛教的三佛齐之间的战争,似乎也算得上是一场“圣战”。不过多神教本身并没有那么强的排它性,尤其是源自印度的宗教。因此,这只是一场争夺海上贸易主导权的战争。  最终主动发起进攻的,是正处在势头上的朱罗王国。朱罗人组织的海上远征军,在马来半岛西北部的吉打(今天马来西亚吉打),以及旧港都取得了海战的胜利,成功的迫使三佛齐王国臣服。不过朱罗王国并没有进一步入侵爪哇岛,也没有真正在马来地区建立直接的政治统治。对于一个海上帝国来说,能做到削弱主要对手、控制海上交通要道就足够称霸了。就像后来的大英帝国,也只是控制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部分。  携征服三佛齐之势,朱罗王朝在陆地上也开始沿海岸线向孟加拉方向扩张,势力范围直抵恒河河口,同时还在缅甸南部沿海地带建立据点。从扩张路线可以看出,这样做的目的,并非是与拉杰普特人争夺北印度的控制权。朱罗人所立志打造的,是一个“环孟加拉湾”贸易帝国。也正因为做到了这一点,朱罗可以算得上是南印度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帝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