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123456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赵紫阳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123456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赵紫阳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大航海时代 — 巴赫曼尼苏丹国,卡纳达人,毗奢耶那伽罗王朝
Original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印度东北地区的情况补充完,再回到印度“南-北”地缘政治结构的话题上来。德里苏丹国争夺蒙古帝国遗产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即将完成统一的印度再次分裂。那些受命于德里,管理德干地区和东印度沿海地区的,源出中亚/阿富汗地区的突厥裔、普什图裔地方长官,纷纷抓住机会摆脱德里的控制。这些独立出来的地方政权中,最主要的国家有二个:一是以孟加拉为中心的“孟加拉苏丹国”(公元1338-1576);二是德干高原北部的“巴赫曼尼苏丹国”( 1347~1526)。这也再次证明了,决定地缘政治的根本性因素,并不在于种族、民族、宗教等人的属性,而在于“地理”。 德里苏丹国、孟加拉苏丹国、巴赫曼尼苏丹国,在恒河平原西部/旁遮普地区、恒河平原东部/孟加拉平原、德干高原北部形成的“品”字型三国格局,也是印度历史的常态。比如之前的拉杰普特时代,这三个板块对应的就是:瞿折罗-普腊蒂哈腊王朝、拉施特拉库塔王朝、帕拉王朝。对于不熟悉印度历史的人来说,记住这些陌生的王朝名肯定是十分痛苦的。不过这样做也没有必要,结合印度的地理结构,总结出印度的地缘政治规律才是重点。 把印度历史的常态,总结为“三国演义”的前提,是南部达罗毗荼地区游离于印度地缘政治舞台中心之外。在北方穆斯林政权内部出现大分裂的同时,这个常态性自成一体的板块,也抓住机会迎来的新一轮的地缘政治整合。相比德干半岛北部,无论是最早的印度雅利安人,后来的拉杰普特人,还是现在穆斯林,都无法有效控制德干半岛南部地区。这也导致在这一地区争夺统治权的,还是达罗毗荼-印度教地方政权。 源出泰米尔、泰卢固地区政权,看起来都有可能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建立一个统治南印度大部的新王国。不过这一次,神明眷顾的却是今天南印度四邦中的另一个成员:卡纳塔克邦。卡纳塔克邦的主体民族被称之为“卡纳达人”(坎纳拉人)。今天在南印度达罗毗荼各族中的人口约3000万,较泰米尔、泰卢固人要少(后两者在5000余万人)。这与卡纳塔克地区以高原为主的地形有直接关系。相比之下,泰卢固人的安得拉邦、泰米尔人所在的泰米尔纳德邦,平原面积就要大得多了。 不过地缘政治博弈,从来不是说谁人口潜力更大,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的。南印度四邦:卡纳塔克邦、喀拉拉邦、安得拉邦、泰米尔纳德邦四邦的地理特点为:一高三低。一高指的是“卡纳塔邦”,这个邦所覆盖的实际是整个德干高原的最南部(可称之为卡纳塔克高原)。而其余三邦,则是围绕这部分高原,在西南、东、东南三个方向的低地区。注入安得拉邦、泰米尔纳德的几条主要河流:如东遮娄其王国所在克里希纳河;达罗毗荼王国崛起的帕拉河;朱罗帝国的源头高韦里河,上游都是卡纳塔克高原之上。 这一地理特点意味着,卡纳塔克高原很容易成为北方入侵者入侵南印度沿海平原的跳板。前面我们也解读过了,当年的遮娄其王朝,后来的德里苏丹国都遵循了这个的南下路线,并且将控制南印度的政治中心,放在了卡纳塔克邦境内。当然,这些统治卡纳塔克地区的外来民族(包括之前的雅利安人),很难成为坎纳拉民族追溯的政治源头。真正在政治上能够成为卡纳达人源头的王朝,叫做“曷萨拉王朝”。 公元10末世纪,复国之后的西遮娄其(后遮娄其)王国,将它的政治中心迁移到德干高原西北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孟买一带。高原西南部的卡纳达人则脱离异族统治,建立了“曷萨拉王朝”。在朱罗王朝崛起并强大之后,这个将注意力放在环孟加拉湾地区的海上帝国,实际也并没有控制曷萨拉王朝。朱罗王朝行将覆灭之时,曷萨拉王朝甚至曾经尝试出手帮助,以抑制潘地亚王国成为新的南印度霸主。只不过随着德里苏丹国的南征,诸达罗毗荼政权之间的内斗,意义已经不大了。
在德里苏丹国南征的时候,潘地亚人虽然看起来已经接收了朱罗帝国在南印度的势力范围,成为新的霸主,但内部结构远不能说得上稳定。相比之下,卡纳达人政治上的稳定性,无疑使之更具优势。最终德里苏丹国北撤之后,卡纳达人得以填补穆斯林在南印度留下的政治空间。不过后来压倒潘地亚等国,成为南印度霸主的却并非是曷萨拉王国,而是源出这个王国的新王朝:维贾亚纳加尔王朝(又译:毗奢耶那伽罗王朝),一如孔雀王朝之于摩揭陀国一样。 新王朝的名称源自于它的都城“胜利城”( Vijayanagar)。今天它的名字叫“亨比”(Hampi),南距卡纳塔克邦首都班加罗尔约350公里。有“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则是在17世纪末才兴起的。顺便说下,当年成龙/金喜善主演的电影《神话》,曾经到过这座印度教色彩浓厚的古城取景。 毗奢耶那伽罗王朝(公元1336-1565年)不仅提升了卡纳塔克邦和卡纳达人(语)的地缘政治地位,也事实上成为了印度历史上最后一个印度教大国。毗奢耶那伽罗王朝与巴赫曼尼王国由此也在德干半岛形成了长期拉锯的局面。双方的政治分割线,大体稳定在西起果阿邦,东至孟加拉湾的克里希纳河一线。 这其中巴赫曼尼苏丹国所控制的德干高原部分,包括有今天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安得拉邦北部地区。为了与同样属性的德里苏丹国相区别,王国的建立者声称自己的祖先和权力来自于波斯王室(一位叫巴赫曼的波斯王),并且侧重于波斯、阿拉伯地区引入人才。不过真正的统治阶层,还是那些源自中亚/阿富汗地区的突厥、普什图家族。 在地缘结构复杂的印度,很少有一个帝国或者王国,能够达到中央集权式的稳定。尤其分封各地穆斯林地方长官,本质都是有强大部族背景的军事贵族。公元15世纪-16世纪初,巴赫曼尼苏丹国在经历一拔穷兵黩武式的扩张后。做大的军事贵族们谋求割据独立,并形成了五个新的苏丹国(比达尔、比贾布尔、艾哈迈德纳格尔、比拉尔、果尔贡德)。 为了争夺巴赫曼尼苏丹国的遗产,五个身处“后巴赫曼尼时期”新苏丹国内部互有争斗。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这无疑为南方的印度教政权扩张,提供更大的纵横空间。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的毗奢耶那伽罗王朝,开始从军事和外交两方面着手,深入分裂的德干高原北部。 正当四分五裂的南亚次大陆,看似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地缘政治重组时。两股来自印度之外的新势力,却开始从海陆两个方向迫近印度。在传统的西北方向,自称继承了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血统的“巴布尔”在与中亚草原而来的,源自金帐汗国的势力——乌兹别克人争夺河中失败后,开始翻越兴都库什山脉进入了印度河上游(喀布尔河)、开伯尔山口之西的喀布尔(公元1504年),跟他的祖先一样站在了通过印度的大门口。 这个“突厥化蒙古人”,或者说试图继承蒙古帝国遗产的“突厥人”,此举的主要目的并不在印度,而是为了积蓄力量,从同样属性的乌兹别克人手中,夺回更应由自己享有“法定继承权”的河中之地。但在接下来的反攻河中行动中,巴布尔很快再次败于乌兹别克人之手。后者对河中地区的主导权,则一直延续至今。当重回中亚的希望破灭后,巴布尔和他的支持者们终于现实的把目光投向了开伯尔山口的另一端,并很快在风雨飘摇的德里苏丹国身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元1524年进军旁遮普,1526年拿下德里,在印度北部正式建立“莫卧儿王朝”)。 16世纪初的这场从中亚传导至印度的地缘政治连锁反应,并非第一次发生(甚至可以说是常态)。最著名的一次是2000多年前,居于河西走廊大月氏人,被匈奴人击败后迁入了以伊犁河谷为核心的中亚草原;原居于此的白种游牧民族塞人,被迫南迁至河中地区。在大月氏人被匈奴人支持的乌孙人所逐,再次南下河中后,塞人又翻越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印度河流域建国。 就从中亚方向入侵印度的势力来说,曾经出现过两次属性上的大变化。一次是自地缘公元6世纪,突厥帝国的势力扩张到河中之后,整个中亚开始突厥化。诸白种游牧民族(包括雅利安人、塞人等)后裔的生存空间,逐渐被挤压缩至了伊朗高原-兴都库什山脉一线。从语言角度划分,前者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后者则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 第二次大变化就是阿拉伯帝国扩张,在中亚所触发的伊斯兰化浪潮了。民族突厥化,宗教伊斯兰,加上人种上混血化(黄白),成为了中亚民族的三大显性标签。也直接导至入侵印度的西北通道,被打上了“突厥-伊斯兰通道”的标签。即使强大的蒙古人进入,也没有能够改变这个趋势(最终被融合)。如果历史再沿着这个轨迹延续的话,莫卧儿王朝即使完成了印度的统一,也应该会在几个世纪后,被来自中亚的新突厥政权所征服。 然而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改变世界的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当巴布尔与乌兹别克人第一次争夺河中的控制权时,达伽马的船队已经绕过了好望角,正向着印度发起最后的冲刺。葡萄牙人的到来,又将如何改变印度的命运呢?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