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航海时代 — 斯瓦希里城邦,霍尔木兹海峡,索科特拉岛,土生葡人,威尼斯商人,马穆鲁克,奥斯曼帝国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柯钦之战的胜利,使得葡萄牙人的野心进一步膨涨。为了进一步控制印度洋贸易,葡萄牙海军接下来把目标,瞄准了东非的阿拉伯人。尽管以基尔瓦为首的斯瓦希里城邦,已经表示愿意纳入葡萄牙的贸易网,但对付这些没有强大土著势力支持的贸易城邦,看起来要比在马拉巴海岸简单的多。直接控制东非海岸,葡萄牙人不仅能直接与津巴布韦高原盛产黄金的莫诺莫塔帕王国交易,更有机会向这些非洲土著传播天主教的教义(这可是教皇所赋予的神圣使命)。

  基于斯瓦希里城邦的体量,葡萄牙人的征服几无悬念。其中斯瓦希里城邦最强大的基尔瓦,以及最先反对与葡萄牙人接触的蒙巴萨,分别于公元1505年、1509年沦陷。在一个个清除阿拉伯人原有的统治势力之后,葡萄牙人在当地逐步开始建立自己的统治(包括在初期扶植傀儡)。意识形态的的传播(天主教),是葡萄牙人稳定统治的有利手段。然而仅仅依靠这一点是不够的,原始的血缘关系,会比宗教纽带更为稳固。简单点说,葡萄牙人如果想在包括东非在内的海外殖民地延续统治,就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海外移民(最起码能够支撑政、军、经的管理阶层)。  然而人口恰恰又是葡萄牙最大的短板。16世纪初,葡萄牙的总人口不过150万左右。受限于地理条件,其本土人口数量很难有质的飞跃。在这种情况下,葡萄牙人在海外殖民时,采取了一个折中手段,那就是鼓励进入殖民地的葡萄牙男性与当地女性通婚,并通过赋予这些混血后代以特权,来强化葡萄牙的统治(比如澳门的“土生葡人”)。对种族融合的开放态度,与伊比利亚半岛纷杂的民族融合史不无关联。这种开放态度,导致身为葡萄牙最大前殖民地的巴西,在种族融合问题上素以开放而著称。相比之下,种族融合史比较单一的英荷德等国在海外殖民时,在这方面就要保守的多了。  在坐实了东非海岸之后,葡萄牙人开始尝试向内陆的津巴布韦高原进行政治、宗教渗透,甚至发动战争,以期直接控制这片黄金之地。不过在整个16世纪,这种渗透总得来说都不算成功。疫病、后勤,乃至阿拉伯商人的抵制,都是阻碍葡萄牙人向内陆扩张的障碍。一直到17世纪,葡萄牙人才算是控制了沿岸的低地区,也就是今天的莫桑比克。使葡萄牙人能够取得进展的重要支撑,就是在当地繁衍、壮大的葡萄牙人后裔,。  相比于殖民商品输出地所遇到的人口困局,通过军事手段控制海上贸易线,反而要简单得多。一个配合火炮、舰队的坚固堡垒,在关键的水道所能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纵观环印度洋地区的重要水道,红海及波斯湾无疑是最重要的两个枢纽点。可以说,在葡萄牙开辟新航线之前,几乎所有从海路输入环地中海地区的东方商品,都是经由波斯湾及红海转运的。  尽管葡萄牙人的贸易是围绕着新航线进行的,但为了打击竞争对手(阿拉伯人),阿拉伯商船以及那些不在新航线上的阿拉伯人据点,也会成为葡萄牙舰队的打击目标。为此,在加紧征服东非海岸的同时,葡萄牙人也开始对上述两条水道下手。  从地理结构上看,分列于阿拉伯半岛两侧的波斯湾和红海,都属于深入陆地的内海。其中波斯湾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曼湾-印度洋相连;红海则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印度洋相连。理论上位于水道一带的岛屿,以及海峡两侧的岬角,都可以成为控制水道的战略基地。葡萄牙人选中的是几个岛屿,包括:横亘于霍尔木兹海峡的格什姆岛、霍尔木兹岛;以及亚丁湾东端的索科特拉岛。

  以上述岛屿的重要位置来看,当然不可能为先前的贸易者所忽视了。在葡萄牙之前,阿拉伯商人已经在这些地点经营了几个世纪。其中包括控制霍尔木兹海峡贸易城邦,甚至还曾经接待过郑和。有一种说法,“霍尔木兹”之名就是来自于这个,被郑和记录为“忽里模子”的阿拉伯商业王国。

  向霍尔木兹海峡扩张的葡萄牙人遇到了激烈的抵抗,6艘卡拉克船所组成的舰队,被总数将近200艘的阿拉伯船队所围攻(公元1507年)。然而一如同样水准的阿拉伯船队,在科钦海域的表现一样,葡萄牙人击沉了对手大部分船只,并随后在两个岛屿上兴建了堡垒。这两场战役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葡萄牙人竟然无一战死。  然而在这个时代,阿拉伯人在政治上已经势微,除了尚未开化的东非海岸以外,印度洋地区的阿拉伯商人及贸易城邦,大都需要在政治上依附于大陆政权。阿拉伯海上商业集团与这些大陆政权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共生的互补关系。一旦阿拉伯人的商业链断裂,利益受损的宗主们势必要为之出头。  以霍尔木兹海峡的情况来说,其天然属于伊朗高原及美索不达米亚辐射范围。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是(对葡萄牙人),此时这两个区域正进入了新一轮的整合期。由阿塞拜疆而兴的萨法维王朝,刚刚统一了伊朗高原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好消息则是这个军事上由阿塞拜疆突厥人支撑的帝国,并没有海洋基因。在奥斯曼帝国的阻隔下,本身也难以从东西方贸易中获取额外的利益。因此在葡萄牙人显示了自己的海上实力后,新生的萨法维王朝并没有试图参与印度洋的竞争,而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西线,以应对十分不愿看到伊朗统一的奥斯曼帝国。  事实上,真正因葡萄牙人进入印度洋而利益受损的,并不是环印度洋国家,而是从东西方贸易中直接获益的东地中海政权。葡萄牙人的到来,对正从小亚细亚向新月沃地扩张的奥斯曼帝国、控制埃及-叙利亚的马穆鲁克王朝,都造成了很大损失。有数据表明,在达伽马远征印度后的几年当中,通过原有贸易通道输入地中海地区的香料等东方商品,就急剧缩水了70%。可以想见,要是让葡萄牙人继续做大,将对上述穆斯林帝国造成多大的损失。  有鉴于此,尽管这两个穆斯林国家的战争,也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但还是决定联合起来,与葡萄牙人在印度洋进行一场决战。然而直接拥有印度洋出海口(红海)的马木鲁克王朝,本身并没有多少海战经验。从表面看,这似乎与马穆鲁克的属性有关。众所周知,马穆鲁克王朝从军事到政治上,所倚重的都是以那些被称之为“马穆鲁克”的强悍奴隶骑兵集团。  不过马穆鲁克在海上的弱势,其实更多与埃及的地理环境有关。横穿撒哈拉沙漠的尼罗河水,能够将下游地区滋养为沙漠绿洲,但却无力生成茂密的森林。营造船只的木材,需要从爱琴海-黑海地区进口。这一先天不足,限制了埃及海洋实力的增长,以至于在整个地中海历史上,埃及都没有能够成为地中海海上霸权的争夺者。只不过,鉴于埃及控制了红海与地中海贸易的陆间转运通道,印度洋那些阿拉伯商团、据点会愿意名义上接受马穆鲁克王朝的领导。  固守于罗得岛的十字军遗存——医院骑士团,是马穆鲁克无法进口足够木材直接原因。穆斯林王朝在东地海的贸易线,一直是这些强悍武装僧侣的主要袭扰目标。这种情况直到十几年后(公元1522年),奥斯曼帝国集结了20万军队以及400艘战舰攻入罗得岛,才告终结。尽管如此,罗得岛的骑士们还是用自己的顽强,赢得了荣誉投降的机会,被获准带着武器和财富离开了罗得岛(最终落脚马耳他岛)。

  不过埃及的奴隶王朝,已经没办法从奥斯曼帝国的胜利中获益了,因为比之稍早(公元1517年),奥斯曼帝国已经横扫了叙利亚和埃及,成为了整个东地中海沿岸地区的统治者。换句话说,土耳其人在罗得岛的行动,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罢了。事实上,奥斯曼帝国这次积极参与印度洋战事,说到底也是已经把包括埃及在内的整个东地中海地区,视为了盘中之物了。  长期与拜占庭帝国在爱琴海的博弈,是促使奥斯曼帝国由一个游牧政权,华丽转身为一个陆海兼备帝国的主要原因,尤其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吞并了拜占庭帝国。这使得与马穆鲁克结盟的土耳其人,能够从地中海调集大量地中海式浆帆船(希腊水手+土耳其佣兵),经由埃及送往红海。由于马穆鲁克政权本身缺乏海洋基因,曾经在古埃及时代就打通过的古苏伊士运河早已被废弃。土耳其人提供的这些战舰不得不在埃及靠岸后先行折解,再经由陆路由驼队送往红海进行组装。  整个备战过程中最让要感到诧异的,并不是两个穆斯林帝国的结盟,而是威尼斯的加入。单纯从威尼斯的地缘属性,以及它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矛盾来说,威尼斯加入“反葡”联盟都会让人有节操掉落一地的感觉。然而对于唯利是图,从来不认为上帝比金钱更重要的威尼斯人来说,做出这一选择却是很自然的事。

  事实上,尽管在奥斯曼帝国做大,甚至吞并拜占庭帝国后,威尼斯人的利益的确受到了很大冲击,毕竟威尼斯曾经长期控制拜占庭的贸易。但总得来说,威尼斯还是东地中海贸易中重要的一环。输往欧洲的香料等商品,很多还是要从威尼斯人那里转手,尤其他们还可以从马穆鲁克那里获得货源(虽然要付出高额的关税)。当然,奥斯曼帝国的做大,以及对商路的战略封锁,是推高了香料等东方商品的价格的主要原因,但这其中大部分的成本,还是由最终的买家来承担。只不过,价格的推高会导致需求量的缩减,对于威尼斯这类中间商来说利益还是会蒙受很大损失罢了。  如果说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只是让威尼斯商人们元气大伤的话,那么直接从印度进行收购,能够以低价供应欧洲市场的葡萄牙人,对于威尼斯来说就是釜底抽薪般的打击了。。这个强势竞争者的加入,不仅逼迫威尼斯以断绝外交关系,来表示对葡萄牙的抗议,更直接加入了两大穆斯林帝国主导的“反葡联盟”。当然,威尼斯毕竟还是属于基督教阵营,明目张胆的派出海军参战还是有所顾忌的。它所提供的支持,主要是派遣技工帮助拆装奥斯曼帝国的浆帆舰。  现在,东地中海势力最为强大的三股力量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前往印度去挑战葡萄牙人了,那么还有没有其它力量加入这个因利结合的“反葡联盟”呢?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