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 | 马六甲,廖内,柔佛苏丹国,占族人,亚齐苏丹国,土耳其人的远征
文 | 温骏轩 辑 | 尘埃 音 | 兆斌
在通过荷兰人与加里曼丹华人采矿公司之间的恩怨,了解了婆罗洲的前世今生后, “马来亚”地区(东马)将是下一个需要详解板块。很快大家会发现,在大英帝国开始染指马来亚之后,这一地区很快成为了下南洋华人的主要目的地。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在大航海的历史中,还是当今的地缘政治舞台上,马来亚地区都是一个各方关注的枢纽点。
让我们先把视线拉回到大航海时代的原点,回看下最早代表西方打通马六甲航线的葡萄牙人是怎么做的。在取得“第乌海战”(1509年)胜利后,已经能够在印度立足的葡萄牙人,立即向控制海峡的“马六甲苏丹国”派遣了使者,以期尽快打开通往香料群岛的航路。
有记录表明,当时的马六甲苏丹不仅拒绝了葡萄牙使者要求开放港口“请求”,还率众焚烧了葡萄牙人的船只。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两年后由17艘船只组成的葡萄牙舰队,抵达马六甲海域。事实上,马六甲苏丹是否应该强硬的将葡萄牙人拒之门外,并不重要,斯瓦希里海岸与马拉巴海岸发生的一切,足以使马六甲苏丹打消幻想,以及让葡萄牙人迷信自己的火炮,能够为自己争取更多。
一如之前在印度洋上的多场海战一样,葡萄牙舰队在前后两场海上决战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在损失了几乎所有军舰之后,马六甲的穆斯林统治者,放弃了家族经营已逾百年的马六甲城,退守马来半岛最南端的柔佛地区(今马来西亚柔佛州),并将都城迁至扼守新加坡海峡入口“宾丹岛”(廖内群岛主岛之一)。
这一事件造成的另一个地缘影响是,尽管今天的马来世界被主要分割为印尼、马来西亚两大板块。印尼人也一直试图在强调,他们在民族与语言上与马来西亚有区别(包括将自己的语言命名为“印尼语”),但各方(包括文莱)都认为,廖内语是包括印尼语在内的,广义“马来语”的发源地。当然,如果不是今天廖内群岛被划归了印尼,印尼方面愿不愿意做这样的认定,其实是很值得怀疑的。
马六甲苏丹国异地复国之举并不能让他们满意,尤其马六甲人还一直希望能够夺回自己的祖地。后者虽然没有力量与之正面对抗,但却不断在陆地和海洋上袭扰葡萄牙人。问题在于,葡萄牙人并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控制整个马来亚地区。反观被迫移驻廖内群岛的马六甲苏丹国,在经历过十几年的对抗后,也意识到自己并无力量赶走这些异教徒。在这种背景下,双方在公元1528年达成了协议,互相承认对方存在的合法性,并不再主动发起攻击。
事实上,马来亚地区在当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资源值得葡萄牙人去开拓,攻占马六甲只是开拓通往香料群岛的航路。如果能够拥有这个当时马六甲海峡最好的港口,且不再为保障马六甲海峡航路的安全付出额外的代价,对于志在东方的葡萄牙人来说,与马六甲苏丹国议和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不过对于准备接受现实的马六甲苏丹国来说,葡萄牙人的插入确是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一方面海峡两岸那些原本臣服于马六甲苏丹国的地区,开始重获独立;另一方面从今马来西亚霹雳州,到柔佛州等靠近马六甲海峡东段的部分(及其附属岛屿),虽然一直是马六甲苏丹国重点经营的直属区,但由于葡萄牙人在马六甲的切入,这一尚且认同马六甲王室统治的区域,也顺势分裂为了两部分:“柔佛苏丹国”和“霹雳苏丹国”(由两个末代苏丹的王子分别建立)。
简单点说,在葡萄牙人代表西方基督教文明入侵马六甲之后,原本借力伊斯兰教东进以及华夏文明史无前例的海洋开拓之举(郑和下西洋)而兴盛一时的“马六甲苏丹国”宣告解体。在这场文明竞逐的舞台上,西方人开始在南洋乃至全球取得主导地位。然而这并不代表,伊斯兰势力就会这么快的放弃南洋这个必争之地。在马六甲王室无力代表马来伊斯兰世界,展开对异教徒的反击后,在原本最早接受伊斯兰文化(南洋范围内)的亚齐地区,一个新的苏丹国开始代之扛起了圣战大旗。
这个新苏丹国并非是之前曾经与马六甲王室联姻的“巴塞苏丹国”,而是由一次来自“越南”的马来人所建立的。乍一看是不是觉得有点奇怪?不过看过之前的内容应该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这些“越南马来人”就是占城人。从民族分类的角度,我们可以称之为占族人。
在马六甲苏丹国引领“马来族群”进入一个新时代的15世纪,人种和语言上同属马来民族的占城人,在越南中部的日子却越来越难过。公元1470年,时称“安南”的越南攻陷了占城的都城,并兼并了占城的大量领土。此后的占城虽然还保有南部一小块领土不至于灭祀,但已彻底沦为了越南的藩属国,并在17世纪末完全并入越南。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已经皈依了伊斯兰教的占族人,开始向海外逃亡,这其中就包括一支由占城王族率领,迁往亚齐地区的占族人。
占族人聚居的区域位于苏门答腊岛的最北端,东距巴塞苏丹国约200公里。这个后来改名叫“班达亚齐”的港口城市,今天也是印度尼西亚“亚齐特别行政区”首府所在地的。民族、信仰,以及长期以来参与海上贸易的经历,是占族人将亚齐地区定为迁徙目的地之一的动因。
葡萄牙人对马六甲的征服,及后来所引发的一系列军事冲突,迫使大批原本以海峡东段港口为基地的穆斯林商人,开始回流至苏门答腊岛北端的亚齐地区。之所以用“回流”这个词,是因为在马六甲苏丹国崛起之前,亚齐地区的巴塞苏丹国,一直是穆斯林商人在南洋地区最重要的中转地。
不过巴塞苏丹国并未从马六甲的衰弱中收获利好,抓住这次机遇的,是与之相距200公里“亚齐占族人”。 占族人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原因之一是与他们在越南中部的同族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在南海地区开展贸易的穆斯林商人来说,这显然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开展海上贸易;同时,占城王族的背景,是“亚齐占族人”能够脱颖而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与穆斯林100多年前扶植“三佛齐”王室后裔,在马六甲建国的理由一样,“亚齐占城人”自带的政治遗产,不仅意味着能够迅速建立成熟的国家组织,更能从看不到政治希望的占城故地,持续吸引人口加入。
事实上在此之前,客居班达亚齐数十年的占族人,还不得不接受时称“南浡里国”土著王国的统治。在郑和舰队的记载中,这是一个也接受了伊斯兰教信仰,但人口不过千余户的小国。接受文明水平更高,且更有商业头脑的占族人定居,是这个小国发展经济的一个机遇。最起码有机会,在与邻国巴塞苏丹国的竞争中增加筹码。
然而逐渐掌控当地经济,并抓住马六甲王国衰弱战略机遇的占族人,很快便有了足够的力量反客为主,将“南浡里国”变成自己的“亚齐苏丹国”。一如马六甲苏丹国在15世纪初的崛起一样,在成为穆斯林商人最重要的中转地之后,占族人所建立“亚齐苏丹国”,迅速崛起为了苏门答腊岛北部的强国,甚至吞并了它的直接竞争对手巴塞苏丹国。今天的印尼“亚齐特别行政区”,便是在当日亚齐苏丹国的基础上建立而成的。
仅仅控制苏门答腊岛北端,并不是亚齐苏丹国的最终目标。毕竟从位置上看,马六甲海峡东端,要比西端更有利于开展贸易。那些原本在马六甲苏丹国庇护下开展贸易的穆斯林商人,之所以选择投奔亚齐,很大程度也是希望有一股新的力量,能够带他们重夺香料贸易的控制权。尤其是在看到马六甲苏丹的后裔,开始放弃这一目标之后。
亚齐人自然也知道南洋伊斯兰世界,及穆斯林商人们对自己的期待。有鉴于此,这个国家自建立之日起,就带着“圣战”的气质。也可以说,这些完成占城人向亚齐人身份转变的“越南人”清楚,通过战争和更纯粹的信仰,不仅能够让他们在南洋“马来-伊斯兰”世界立足,更有机会取代马六甲王室成为地区领袖。
为此,亚齐人的军舰,一次又一次的袭扰葡萄牙商船,甚至几乎攻陷马六甲城。只是从客观环境来看,占城王族后裔要想代表伊斯兰世界,重新控制马六甲海峡,所面临的挑战可要比100年前的三佛齐王室后裔要大的多。与当年试图扼杀马六甲苏丹国的暹罗、满者伯夷相比,葡萄牙人在军事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更为重要的是,穆斯林商人们的选择,并不是马六甲苏丹国得已强大的唯一原因,郑和舰队的安全背书,才是其完成原始政治积累真正依靠。
如果亚齐苏丹国希望击败葡萄牙人,那么它也必须寻找一个强大的外援,才有可能做到。问题是在郑和身故之后,大明王朝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已经完全放弃了在海外的政治扩张(尽管还会有商业往来),更没有可能为了亚齐人的圣战,而专门组织一支舰队。亚齐苏丹国所期待的强援,只有可能从伊斯兰世界选取。从地理位置上看,印度是另一个可供求助的方向,尤其在这片大陆上,穆斯林在政治及海洋贸易上已经取向了主导权。只是在此之前,葡萄牙人已经击溃了印度穆斯林商人所策动的一次次反击。在家门口都无法对付葡萄牙人,更别指望他们能够在马六甲有所作为了。
那么,纯粹从实力上来看,谁又能够成为亚齐的强援呢?答案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东地中海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帝国。毫无疑问,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对巴尔干半岛的征服,足以让它担当伊斯兰世界指路明灯的职责。问题是,即使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取得了埃及和红海的控制权,其与马六甲海峡之间还隔着一个印度洋呢。那么土耳其人有没有可能远赴马六甲,支支持当地的圣战事业呢?答案出乎很多人意料,在亚齐苏丹向奥斯曼帝国请求了支援后,土耳其人做出了积极回应。
16世纪中叶的奥斯曼帝国正处在它的巅峰期,在“圣战”层面,不仅吞并原为东罗马帝国所掌控的巴尔干,更从神圣罗马帝国的庇护下,夺得了匈牙利的宗主权。然而葡萄牙人在印度洋的开拓,却为帝国的繁荣带来了一丝隐忧。原本为穆斯林商人所控制的印度洋贸易,尤其是能够带来暴利的香料贸易,在葡萄牙人的冲击下,受到了巨大损害。为此,在葡萄牙人刚刚抵达印度之时,奥斯曼帝国曾经联合当时还未被其吞并的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与印度西海岸的穆斯林政权/商人一起,阻击葡萄牙人。不过结果大家也看到了,通过第乌海战等一系列海战的胜利,葡萄牙人还是在印度站稳了脚跟。
现在亚齐苏丹国的强势崛起,给了奥斯曼帝国再次将棋下到东方的可能性。虽然二者之间的距离是如此的遥远,土耳其人还是派出了一支由15支船组成的舰队前往马六甲(公元1565-1567年)。这支舰队的任务并不止是直接加入马六甲战局,更多是通过带来技术工人,为亚齐提供欧洲先进的火炮、火药,乃至造船技术。使之在技术层级上,不至于被葡萄牙人拉开太远。
有了奥斯曼帝国的庇护与帮助,亚齐苏丹国迅速得以强大。针对马六甲的战事,一直持续到1575年。不过葡萄牙人还是抵御住了奥斯曼-亚齐联合舰队的攻击,保住了马六甲。这一波军事行动最大的收获,反而是攻陷了柔佛苏丹国,使一直视自己为马来诸苏丹国宗主的柔佛,被迫接受向亚齐妥协。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有点惊讶?一场以圣战为名的战争,最终却开始同室操戈。
其实大可不必为此感到意外,要知道第乌海战时,威尼斯人可以为伊斯兰联军提供很大的技术支持(帮助拆运船只至红海)。无他,盖因为葡萄牙人所开拓的新航线,极大了影响了威尼斯人作为中间商的利益。亚齐与柔佛等国交恶也是如此,对于柔佛等马来亚国家来说,即使亚齐真的能够赶走葡萄牙人,接下来做的也一定是建立一个以马六甲城为都城的,横跨马六甲海峡的“亚齐帝国”。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接受配色定位的柔佛、霹雳两国,以及那些本已独立的马来亚国家,反倒会失去独立地位,倒不如利用葡萄牙人的存在,在维持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局面。
这事情告诉我们,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需要维持,基于意识形态而作出的1+1=2的设定,在现实世界中很难实现。由于未能得到马来亚诸国的真心支持,亚齐最终暂缓了赶走葡萄牙的目标,转而将武力对准了原马六甲苏丹国治下的其它地区。17世纪上半叶,彭亨、吉打、霹雳等苏丹国,相继被纳入了亚齐苏丹国的势力范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甚至还会看到,葡萄牙人与柔佛、北大年等马来苏丹国组成联军,一起与亚齐作战。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马六甲海峡三足鼎力的格局已然形成。无论是强势崛起的伊斯兰新势力——亚齐,还是旧势力的代言人柔佛,抑或是强势介入的葡萄牙人,都无法独占马六甲海峡和香料贸易的利益。这一僵局,直到荷兰人开始向东印度群岛扩张,才宣告打破。至于后面又发生了什么,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高清地图下载地址
https://pan.baidu.com/s/1boC8t5P#list/path=%2F&parentPath=%2F%E5%9C%B0%E7%BC%98%E7%9C%8B%E4%B8%96%E7%95%8C%2F%E5%9C%B0%E7%BC%98%E7%9C%8B%E4%B8%96%E7%95%8C%E6%96%87%E5%AD%97%E5%9C%B0%E5%9B%BE%E6%95%B4%E7%90%86
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地缘看世界
作者:温骏轩,70后,长于以历史为脉络,地缘为角度,解析世界
新书《谁在世界中心》
看往期合集?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新书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