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美贸易战,谁最受伤?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最近国际政治层面的大事有两件,都与中国有关。一是特朗普宣布对6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税;二是朝鲜最高领导人访华。一件与经济有关,一件与核问题有关,但说到底都与中国的大国身份,以及与美国正在形成的微妙竞争关系有关。


今天先说说贸易战吧。贸易战很显然对双方都会有损伤,但竞争并不一定导致这样的结果。更多要看双方的经济捆绑程度。比如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大阵营,铁幕一拉,贸易层面本身就是自身成体系。两条几乎不相交的平行线,拼的就是谁的机制在长线上更有优势。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缺乏活力和创新的苏联,在差距拉大到无法承受的情况下轰然倒下。


今天俄国与西方之间,仍然缺乏有效的贸易联系。或者说,彼此之前的依存度不高。虽然部分欧洲国家,会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等产品,但这些产品并非不可取代的。即使断绝它们的供应,也不至于引发战略性影响(反过来对俄国的影响却会更大)。俄国的市场规模,对于西方来说同样属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反观俄国,有了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级的背靠背战略伙伴,也不必担心因对抗造成的商品短缺现象。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俄国与西方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的不稳定。一个双面间谍被毒杀事件,便能够小事化大的演变成数十个国家,与俄国的外交风波。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说生命不值得尊重。不过政治就是这样,如果有需要,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借口和导火索;如果投鼠忌器的话,再大的事情也可能被掩盖。


比较下来,中美关系就没那么简单了。中国在1978年后,决定淡化之前的意识形态之争,融入当时由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除了自身发展经济的迫切需求以外,有一个很重要的战略原因,就是希望增强彼此间经济的关联性,来获取安全保障。经济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任何想影响中国政局的企图,都必须三思而后行。目前看,这一策略是非常成功的。也很大程度保证了,美国很难象对付俄国那样,屡屡祭出“小冷战”的手段。


至于特朗普这次看似声势浩大的征税之举,很难说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更象是一次选举政治背景下的战术举动。就象他的上台,在大历史层面只是美国的一次试错。当美国面临新的全球地缘政治变化,认定全球化政策对自己对手有所帮助时,试错的心理再所难免。说起来,苏联解体之后,俄国在初期选择顺从西方,也是一次试错。只不过试完之后,俄国人发现这种做法还真的是“错”。


虽然中国全面贸易战很难打起来,但对于“试错”性质的特朗普政府来说,这个态度却是必须摆明的。在奥巴马时代,试图维持“世界警察”地位的美国,将中国视为直接挑战,其外交战略有一个看透不说透的指向,那就是再造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全球体系。比如积极推进,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一战略用四个字形容,就是“孤立中国”;特朗普时代的变化,则在于将美国目前的困境,不仅仅归罪于中国,而认定美国为维护世界秩序牺牲了太多自我利益,在美国优先原则被确立的背景下,美国的对外政策变成了“自我孤立”。尽管中国因为体量的问题,仍然是美国最需要遏制的对象,但在美国优先原则指导下,美国的很多做法已经让他的很多盟友感到不舒服了。


每一位美国总统上台之后,都面临一个如何兑现承诺的问题。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在野的永远比在朝的,更容易占据道德制高点。只是真到自己来平衡柴米油盐的问题时,做的却未必会比前任更好了。因此不管是美国,还是其它国家地区(比如台湾地区),被选者上台之后,或多或少都会做些打脸的事。比较下来,特朗普算是很说话算数的一个了。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无论做多少妥协,也不可能让那些反对者增加一丝的好感。稳定自己的基本盘、拉拢摇摆州选民才是最重要的。


为此我们会看到,特朗普政府在成立之后,对竞争时的一些承诺,做起来还是很雷厉风行的。比如在美墨边境造墙,甚至要墨西哥出钱的做法。问题在于,总统并不是美国政治的唯一,甚至只是三权之一。一项动议的推进、落地,不是那么简单的。特朗普当然不是意识不到这点,有可能到他任期结束,这道墙的预算从哪出,还属于未知数。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强硬姿态却是一定要做出来的。


对中国摆出的贸易战姿态也是这种心理。以竞选时对中国的强力批评来说,很多人都认为这种强硬态度,会在其一上台就摆出来的。只是特朗普政府后来对很多国家,甚至盟友下手,制裁中国的政策却迟迟未落地。理解这点,还是要从美国的选举政治背景来看。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国会选举每两年举行一次。于是除了与总统选举同时举行国会选举以外,还会有一次在两次总统选举之间举行的国会选举,这就是“中期选举”。


2018年3月6日,得克萨斯州率先开始初选,美国正式进入2018年中期选举。规则来看,众议员2年一任(共有435席),与中期选举的间隔重叠;参议员6年一任,每两年替换三分一左右(共有103个席位)。基于国会在三权分立体制下的重要性,美国两党对中期选举的重视程度,并不比总统选举低多少。中国人说“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对中国发难这个大招,不现在放更待何时。在筹码的收放问题,商人出身的美国总统,算计起来显然是很有心得的。


不管怎么说,中国崛起并对美国的一超霸主地位构成威胁,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作为被追赶方的美国,为了维持自己原有的地位,终究会与身为追赶者的中国产生不少摩擦的。只不过中、美并不是世界的全部,在零和游戏之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在互相都无法取代对方的情况下,牺牲它国的利益。就象在中国如火如荼的互联网经济中,经常出现的老大老二激烈竞争,共同把老三老四挤出局,然后老大老二再合并垄断市场的套路(比如滴滴的崛起)。回看历史,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在地球上拉开一道铁幕,各自经营自己的世界,又何尝不是这一模式呢?当下与历史的区别,无非在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暗战时代,大国间无谓的消耗反而会更少些。


前几天有消息称,中国打算把原来从韩国、台湾地区进口的半导体份额,转移一部分给美国,便颇有些“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味道。这也使得在这场贸易之争中,美国的传统盟友们并没有给它站台。除了认为美国这样做,实在有违自由贸易法则,更因为担心自己成为牺牲品。更何况中国庞大的购买力在那,没有必要为了“美国优先”原则,而把自己卷进是非中去。既然新的“铁幕”没有生成,那么大家都把政治当成一门生意来做吧。

地缘看世界

温骏轩专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