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拉普拉塔平原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文 | 温骏轩            辑 | 安妮  兆斌  毛毛  Vince

平原,我还是需要一片平原!

美洲所发生的一切,为我们这些来自旧大陆的研究者,带来了太多不一样的感觉。然而不得不说,迄今为止还没有在美洲,发现在亚非大陆所盛行的“大河文明”样本。总还是一件相当让人感到困惑的事。


不过希望总是存在的,毕竟探险家们还没有走完整片大陆。既然是要寻找“大河文明”的踪迹,那么首先要做的,自然是寻找一条大河了,一条能够滋养大片冲积平原的大河。


(尼罗河三角洲


亚马逊平原显然是不合适的。尽管还没有专题对这片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做过解读,但之前无数次的擦肩而过,已经提供了足够的证据,帮我们将它踢出“大河文明”的候选名单。


既然这条南美及至世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并不适合滋养原生文明,那么在南美排名第二的河流有没有机会做到呢?从数据上看,全长4100公里,流域面积约310万平方公里的“拉普拉塔河”将是我们的下一个研究目标。


这条在世界范围内,流域面积也能排至第四的大河,也是寻找美洲“大河文明”的最后希望。因为你会发现,如果把亚马逊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从南美洲拿掉的话,这片大陆基本也就剩不下什么平原了。


(南美洲地理结构图)


先来看看,这条南美第二大河的水土都是从哪里来的,周边的邻居又都是谁。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此面积广大的冲积平原,必定会有大片高地充当集水区,并同时将肥沃的土壤搬运下来。以安第斯山脉纵贯大陆的走势来看,无论是亚马逊河还是拉普拉塔河,都必定是这条“南美洲脊梁”的受益者。


地理学家们,会参考地理结构和动植物类型,将一片陆地划分为不同的“生态区”。一头跨越赤道,一头又与南极隔海峡相望的安第斯山脉,显然不可能只属于一个生态区。


其中厄瓜多尔及其以北的安第斯地区,被划分为“北安第斯”;秘鲁-玻利维亚段,智利北部及对应的属于阿根廷的部分,属于“中安第斯”;智利阿根廷南部的安第斯地区,则被称之为“南安第斯”。


(南美“生态区”划分图)


对亚马逊河,安第斯山脉呈现出了足够的慷慨。中安第斯的北段,以及整个北安第斯山脉,把它们东、南坡的降水,都无私的馈赠给了亚马逊河。至于拉普拉塔河,为之集水的安第斯山脉,只有中安第斯的南半段部分。


想在地图上找到两大水系之间的大致分割线也很容易,只需沿着秘鲁、智利、玻利维亚三国的交界点,也就是南美洲轮廓那个妩媚的腰眼处,向东划出一条贯穿大陆的横线,就能够对二者的流域范围有个直观印象了。


南安第斯山脉,并没有为“拉普拉塔平原”的形成作出贡献。南美洲“上宽下尖”的形态,似乎限制了拉普拉塔河平原的发育空间,以至于它在流域面积的竞争中,大大落败于亚马逊平原。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实际情况可能正好相反。由于某种原因,南安第斯山脉,没有办法在它的东侧大陆架上,冲积出更多的陆地来,才造就了南美大陆这种“上宽下尖”的结构。


观察南安第斯山脉两侧的气候环境,能够让我们接近事情的真相。与中安第斯地区“西干东湿”的气候特点不同的是,南安第斯的情况恰好掉转过来,也就是说是“西湿东干”。


(南美洲地理结构图)


一定要为中、南安第斯地区,找个比较容易识别的分割点的话,位于智利中部的首都“圣地亚哥”倒是很适合充当这个角色。


我们会发现,圣地亚哥之北的海岸线,属于阿塔卡马沙漠的范畴。而在它之南,降水开始逐步走高,以至于沿海地区的年均降水,最高能够达到惊人的3000毫米。至于反方向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与中安第斯山脉东麓同时为亚马逊河、拉普拉塔河两大水系输血不同的是,“南安第斯山脉”以东的地理特征,却是被一片荒漠化的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所代表。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在于“风向”。圣地亚哥一带正好是“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的分水岭。强烈的西风,不仅为南安第斯山脉西坡地区,带来了充沛的降水,同时,也在背风处造就了干热的“焚风”。

焚风效应


降水的缺乏,使得南安第斯山脉的东麓,既没有力量发育出大型河流,无法执行“移山填海”的重任。


由此带来些少两个地貌上的后果:首先是巴塔哥尼亚高原的荒漠化;其次,是巴塔哥尼亚高原所对应的大陆架,至少还有约600公里扩张空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在亚马逊平原所覆盖的方向,大陆架几乎已经被覆盖完了。


当然,相比中、北段,南安第斯山脉在高度上已经走低不少。即使风向有利,也很难说有没有足够的土石,来向大西洋推进600公里。只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巴塔哥尼亚高原不是因为焚风现象,变得那么干旱的话,这片南美大陆的最南端,人口和地缘政治潜力肯定要比现在大得多。


在历史上,南安第斯地区巨大的环境变化,很可能也是影响印加人南下决定重要原因。回首历史可以看到,印加帝国在南扩至圣地亚哥之南时,就没有动力再往南更进一步了。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了。南美大陆的南端的这个尖角,除了因麦哲伦海峡的存在,有机会出现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以外,本身并没有太大潜力发挥更大的作用。无论是为了发现“大河文明”的踪迹,还是为了展望未来,分析谁在南美最具潜力,我们都还是需要把目光放在拉普拉塔平原身上。

(拉普拉塔地区地缘结构图)


中安第斯山脉并不是唯一帮助拉普拉塔平原成陆的高地,在缺乏南安第斯山脉助攻的情况下,这片平原自然扩张的希望,将寄托在它的东部。幸运的是,在这个方向也有一片高原——巴西高原。


巴西高原的名称,已经明白无误的表明了它现实的政治归属。这是一片位于南美洲东部,总面积与亚马逊平原相当的巨大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甚至能够两倍于青藏高原,并使之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如果南极洲不参加竞选的话)。


相比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的海拔要低得多,只有500-1500米的平均海拔。不过这并不是坏事,因为过高的海拔并不利于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存。


关于巴西高原的详细解读,会等到葡萄牙人的征服到来之后再展开。现在提前让它露面,是因为高原的南端为拉普拉塔平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完全发源于巴西高原的巴拉那河,是整个流域中最大的河流,同时充当着干流的角色。


事实上,真正的被称之为“拉普拉塔河”的河段,只有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得亚”之间的那段,不到200公里的喇叭形河口。巴拉那河与源自乌拉圭境内的“乌拉圭河”在喇叭底相遇,再共同以“拉普拉塔河”的名字,共同走完这段最后的入海之路。

(拉普拉塔河入海口)


基于整个水系的绝大部分干流部分,都属于“巴拉那河”,因此对这条南美第二大河流来说,比较公平的称呼应该是“拉普拉塔-巴拉那河”。只是这样的称呼实在是太过麻烦了。在河流全名的竞争中,下游河口处又总是会更有优势成为代表。


就像同样有这种情况的“珠江”,原本指向的也只是河口处那百公里左右的河段,现在却压倒上游的东、西两江,成为了整个水系乃至板块的代名词一样。有鉴于此,在对“巴拉那河”的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之后,我们还是为整个水系和平原贴上 “拉普拉塔”的标签吧。


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叫什么永远不是最重要的。更值得关心的是:拉普拉塔平原到底有没有潜力,成为一片人类向往生活的土地。在流域面积上,能够排在拉普拉塔河之前的河流,分别是:亚马逊河、刚果河,以及密西西比河。中国人熟悉的长江,仅以180万平方公里的数字排名第12。至于黄河的流域面积,更是不到长江的一半。


这意味着,即使是独立萌发文明,拉普拉塔平原也具备足够的容量。考虑到身处热带的刚果河平原、亚马逊河平原,都滋养了大片不利于“大河文明”成长的热带雨林,我们似乎应该寄希望于,拉普拉塔平原的能够置身于温带区间。


纬度是决定温度的最重要因素,单从这点来说,消息是足够让人兴奋的。接下来我们可以在地图上做个试验,以赤道为轴将整个拉普拉塔平原镜像翻转,并叠加到东亚大陆。这时你就会惊奇的发现,整个平原南北所跨越的区间,恰好与从八达岭长城到三亚的区域相重叠。


这意味着,除了少部分土地以外,大部分拉普拉塔平原都在温带区间。如果一个中国人移民拉普拉塔平原,他和他所种植的作物,最起码在温度上不会出现不适。唯一不同的是,分别身处南、北半球的拉普拉塔平原中央之国,在一些地理指标上是反的。比如你的冬季正是我的夏季,你最冷的地方却是我最热的地方。


(梅球王,加油啊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最大的困扰,无非是南半球的人在最热的时候,不得不迁就北半球的人,适应一下那些在大雪天才能感受到的新年或者圣诞节元素,比如坐着雪橇的圣诞老人。至于一片土地,到底有没有潜力,有没有可能诞生大河文明,还是要看他的基本面。


作为一条流域面积排名靠前的大河,拉普拉塔河平原的总面积,大约能够占到总流域面积的一半,也就是150万平方公里。之所以大家平时好像没感受到这样的体量,是因为它悲剧性的呆在了世界最大的亚马逊平原之侧,而后者的面积达到了惊人的560万平方公里。


对比下中国面积最大的两个平原: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平原、以及面积为30万平方公里华北平原,相信你就更能感受到拉普拉塔平原的巨大潜力了。更让人兴奋的是,大部分拉普拉塔平原的降水区间,是在500-1300毫米之间。这一点,亦与东亚的情况大体相当。


现在看起来,拉普拉塔平原阳光、土地、水资源的情况都非常理想,很适合产生“大河文明”。然而整个美洲只存在三大文明,印加文明又高地属性明显的特点,还是会让人产生一丝担忧。


其实西班牙人对这片土地和文明的期待,要比单纯求知的我们更甚。因为只有文明的积累,才有可能为他们带来巨大的财富,尤其是让人为之狂热的金银。公元1526年,当西班牙探险家开始从拉普拉塔河口登陆这片土地时,应该是充满信心的。以至于使用“拉普拉塔”这个在西班牙语中意思为“银河”的名称,来标注这条河流。


不幸的是,抱着这个目的的西班牙人,很快就失望了。因为在他们沿着河流向上游地区深入后,不仅没能发现文明的踪迹,更是看到了一幅让人惊讶,甚至有悖常识的自然景象。至于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地缘看世界

温骏轩专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