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航海时代 | 毛里塔尼亚,黑摩尔人,黑奴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尽管葡萄牙人此行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获取西非的黄金,但作为一项从开采到贸易,都已拥有一套相当成熟产业链的资源,在塞内加尔河触及西非葡萄牙人,其实很难说就此打破了穆斯林商人的垄断的。尤其从海路接近西非的葡萄牙人,很难像骑骆驼、马匹的穆斯林商人那样,深入已经伊斯兰化的西非腹地。虽然如此,葡萄牙人还是有机会通过海上贸易获得一定数量黄金,并且从其它贸易发现中获利。


以象牙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可以为葡萄牙人的货仓作出一定贡献,不过葡萄牙人其实更青睐一项回报率更高的货物——黑人。事实上,欧洲人对黑人本身并不陌生。


基于撒哈拉贸易线的开通,西北非的摩尔人当中,其实已经杂有不少来自西非的“苏丹人”了。这其中,有整个部落归信伊斯兰教的黑人部落(比如通过军事上的雇佣),亦有更多基于奴隶贸易,被贩卖至马格里布乃至伊比利亚的黑人奴隶。这些后来在语言/文化上伊斯兰化、阿拉伯化,却在种族上呈现苏丹尼格罗人种特征的摩尔人,被统称为“黑摩尔人”。至于阿拉伯/柏柏尔人特征的摩尔人,自然就被归类为“白摩尔人”了。



今天的“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是了解白摩尔人-黑摩尔人-黑人地缘关系的典型地区。这个北接阿尔及利亚,西临西撒哈拉,南抵塞内加尔/马里,东线与马里相交,并且在西撒哈拉与塞内加尔之间,拥有一段长约600公里海岸线的国家,地缘位置正处在马格里布地区与西非草原之间,也是非洲西部跨撒哈拉贸易的发源之地。曾经在塞内加尔河下游积蓄力量,并且反攻至摩洛哥建立政权的“阿尔穆拉比特王朝”,其所依靠的部族力量,就是游牧于毛里塔尼亚地区的柏柏尔人。


前面我们也解读过,崛起后的阿尔穆拉比特王朝曾经向南击溃加纳帝国。虽然不久之后,便因为统治的困难而放弃,但这次征服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为阿尔穆拉比特王朝获得大量黄金,从西非获得的人口也是另一项重要收获。


对于人口稀少的毛里塔尼亚柏柏尔人来说,他们需要在不影响自身种族纯洁性的前提下,补充人力的不足,而黑人奴隶的使用则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一问题。当年斯巴达人在强化自身统治阶层属性的同时,将被征服的美塞尼亚人作为农奴阶层(史称“希洛人”),本质也是这种情况。


对加纳帝国的征服,让那些服务于阿尔穆拉比特王朝的柏柏尔人部落,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黑人奴隶。12世纪中,建立阿尔穆拉比特王朝的毛里塔尼亚柏柏尔人,为崛起于阿特拉斯山脉的“穆瓦希德王朝”所取代,被迫退回了自然条件更为恶劣毛里塔尼亚境内。基于自己的地缘位置,以及奴役黑人的传统。数百年来毛里塔里亚白摩尔人,一直在不断从南部的西非地区获取人力,这也使得现在的毛里塔里亚境内,形成了人口众多的“黑摩尔人”群体。在毛里塔里亚400万人口中,黑摩尔人占比达到40%,白摩尔人、黑人则各占30%。


白摩尔人-黑摩尔人在毛里塔尼亚这种维持数百年的共生关系,使得“黑摩尔人”在身份认同上强烈倾向于“摩尔人”,而耻于和与之同样肤色的“黑人”为伍。与此同时,长时间的奴化经历,又使得黑摩尔人作为一个带有农奴性质的阶层,在意识里接受与白摩尔人的主从关系,并且帮助后者压制南部黑人势力可能的反抗行为。从这个角度看,毛里塔尼亚是一个“摩尔人”占比70%,而非“黑人”占比70%的国家。


毛里塔尼亚黑摩尔人的这种族群归属现象,看起来虽然有些奇怪,但深究起来其实也不难理解。一个族群为了融入自视更高级的族群里,往往会尽力表现出对原有身份更多的恶意,以洗刷身上的这种原罪。比如在日本极右翼势力中,最卖力表现的其实是一些日籍韩裔。包括海外一些所谓拥有华人血统的政治家,往往并不如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天然会做更有利于中国的事(甚至会更反华)也是如此。


希望用意识形态上的高调表现来补足血统不足的情况,也表现在毛里塔里亚的国家属性认定上。毛里塔里亚是世界上仅有的5个,以“伊斯兰共和国”为名的国家。其它4个分别是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以及经常跳梁的冈比亚。


观察上述几个国家的属性,就会发现它们在种族归属上都不属于最能代表伊斯兰文化的“阿拉伯”概念中,并且都面临很现实的地缘政治压力。将认同传统政教合一形式的“伊斯兰”,放在现代意义上的“共和”之前,是上述国家试图彰显自己存在,寻求在伊斯兰世界获取支持的重要手段。


当然,也不是说用了“伊斯兰共和国”这个旗号,就一定会在实操过程中践行伊斯兰教法,这更多是在表明一种态度了。比如最早用这个标签的巴基斯坦,实际就没有形成政教合一,或者说神权置于政权之上的统治结构。不过与阿拉伯-逊尼派势力正面对抗的伊朗(波斯-什叶派属性的),目前却的确是在这样践行的。


“毛里塔尼亚”希望尽力切割与西非的地缘关系,而尽力将自己的属性与北非拉近的心理,还体现在它的国名选择上。与加纳、马里这些古为今用的非洲国名一样,毛里塔尼亚一名也相当有历史,甚至要更久远的多。在罗马与迦太基相争时期,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的阿特拉斯山脉沿海地区,就被称之为“毛里塔尼亚”。腓尼基人的殖民中心“迦太基”,狭义指向的则是突尼斯地区。后来罗马帝国的行省划分中,马格里布毛里塔尼亚地区被划为“毛里塔尼亚行省”;而摩洛哥(迦太基)和利比亚西部沿海(的黎波里斯地区)则被归为“阿非利加行省”。


从位置上看,马格里布毛里塔尼亚地区,应该也是后来入侵伊比利亚的 “摩尔人”的根基之地,那么毛里塔尼亚与摩尔人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知道,所谓“尼亚”与其它类似的“里亚”、“西亚”、“尼亚亚”。。。后缀一样,都是“之地”或者“之国”的意思;少有人知的是,“毛里”与“摩尔”其实只是不同的译法。也就是说“毛里塔尼亚”的本意,就是“摩尔人之地”。了解了这层关系,相信大家对现在的“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为什么要把一个原本位于阿特拉斯山脉之北的地缘概念,南移到荒漠覆盖的区域,并且处处彰显自己“摩尔人”身份的用意有所意会了吧。


虽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毛里塔尼亚没有可能把自己的统治范围扩张到马格里布地区,更别说摩尔人曾经入主的伊比利亚了,但将一段辉煌经历,通过垄断标签的形式对接入自己的历史,对形成独立的国族认同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毛里塔尼亚不是第一个这样做,也不是唯一这样做的国家,一个更为中国人所熟悉的案例,就是尽力将自己包装成高句丽、渤海国继承者的两个国家了。


在接近塞内加尔河的毛里塔里亚沿海,葡萄亚人捕获到了第一批(10人)黑人奴隶。这些黑人,很有可能本身就是柏柏尔人的奴隶。不过想要有更多的收获,葡萄牙必须真正进入黑人聚落的区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