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123456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赵紫阳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123456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赵紫阳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帝国时代 — 天山南北的地缘结构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匈奴人到来之前的河西走廊应该是月氏人的领地。假如仅仅把河西之地的范畴限定在额济纳河——石羊河流域,这种理解的确没有错。不过当我们把视线西移到疏勒河流域的话,就会发现这一带还存在一支与大月氏人势不两力的部族——乌孙。相比大月氏人,乌孙人可控的牧场要小一些。党河流域也就是现在的敦煌一带,是乌孙人的根基之地。很显然,如果乌孙人要想发展,最自然的选择就是东向控制整个疏勒河流域了。然而有这种想法的,并不仅仅只有乌孙人。要是大月氏人不想去挑战黄土高原的中央之国的话,他们唯一的选择,也是向同属一条走廊带的疏勒河流域渗透。 没有人能够说清,乌孙人与大月氏人,到底谁先渗透到了疏勒河流域的东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近邻之间的地缘博弈是再所难免的。从实力来看,有两条绿洲带在手的月氏人,明显要比可能还不能完控整个疏勒河流域的乌孙人要强一些。在东方的刘邦终于击败项羽,将中央之国带入了新的帝国时代时,乌孙人与月氏人之间的博弈也出现了阶段性结果。随着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攻杀,月氏人终于成为了整个河西走廊的主人。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阶段性结果,是因为乌孙人和月氏人之间的恩怨还远没有结束。失败并被迫离开河西走廊的乌孙人,转而投奔了月氏人的另一个对手——匈奴。对于匈奴人来说,这样一支和自己有共同敌人的部落前来投奔,当然是一件好事了。在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与月氏人的决战中。这些与月氏有着国恨家仇的月氏人,无疑会有着更强的战斗力。不能说,匈奴后来对月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并占据了整个河西走廊,就是得益于乌孙人的加入,但乌孙人在与月氏人的战争中,也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乌孙人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使得他们有机会在匈奴帝国中,保持原有的部落状态,并最终复国。 作为匈奴人的亲密战友,在匈奴攻战整个河西走廊后,应该就已经回到了疏勒河流域。当然,这时的他们,无论是已经独立为国,还是隶属于匈奴体系的一部分,都应该要接受匈奴浑邪王的节制。至于和当年的乌孙人一样,战败离开河西走廊的月氏人,就不得不考虑他们的去处了。从地缘板块的角度来看,离开了河西走廊的月氏人有五个选择。首先被划掉的选项,自然就是乌孙人当年的选项——北向投奔蒙古高原的匈奴人。也许向东进入黄土高原臣服于汉帝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的话,月氏人就会有很大的机会,象乌孙人那样借力回到河西复国。然而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月氏人并没有遵循“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外交原则,做这样的选项。阻碍月氏人做出这个战略上看,应该是最明智选择的原因,应该是双方皆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让游牧为生的乌孙人,融入同属游牧体系的匈奴是很容易的;而让月氏人去信任农耕文明的汉帝国,就不那么容易了。 即使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都不能成为月氏人败退的方向,那么向南退到祁连山南也是一种选择。事实上,月氏人也的确这样做了。这些退入祁连山南,也羌人混居的月氏人,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小月氏”。只不过,选择这条高原之路的月氏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月氏的主力并不认为,祁连山南能够提供给他们充足的牧场。 现在摆在月氏人面前的道路,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西迁了。不过具体分析的话,这条西迁之路其实还可分为二条,或进入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或进入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尽管在大多数人眼中,天山南北似乎应该有着共同的环境特点,并拥有共同的地缘文化,但实际天山的阻隔使得这两大板块之间的环境存在很大的区别。这种环境差不仅影响了月氏人的选择,也影响了后来丝绸之路的拓展方向。至于这种区别到底是什么,这片被我们统称为西域的土地,内部地缘结构又是怎么划分的,我们接下来再解读。
“西域”这个地缘板块,还有另一个地缘标签,就是“天山南北”,狭义的话,指的就是新疆地区;广义的话,其实应该包括中亚部分区域。这也意味着,西域和中亚不可能分割开来写,相信随着张骞的西行之路,试图了解中亚详细地缘结构的朋友,也会得到满足。有鉴于此,刚刚做了张新图:《天山南北地缘结构示意图》,以为我们下一节内容提供参考。 由于西域、中亚是全新的地缘板块,更是当下中国最不稳定的版块。因此会有不少新图上来。
天山南北地缘结构示意图
用一个字形容西域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相信选择“旱”字的朋友会最多;而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西域基本地理结构的话,初中地理教科书(楼主读书那个年代)中概括“三山夹两盆”应该是最形象的。所谓“三山”,指的就是北部的阿尔泰山脉,中部的天山山脉,以及南部的昆仑山脉(包括部分阿尔金山脉);包夹在这三大山脉之间的,两片低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就是所谓的“两盆”的。这种高低错落的地形特点,加上整个西域少雨干旱的气候特点,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盆地”腹地这种,在东亚博弈中代表着最高农业潜力的地理形态,变身成了大而无用的荒漠地带。以至于提到天山南北的两大盆地时,盆地腹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往往更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后者)。 既然天山南北的基本环境都不尽如人意,那么对于被迫西迁的月氏人来说,是否仅仅依靠丢硬币这类方式,就可以决定自己未来的命运呢?情况当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在分析蒙古高原时已经提到过,但让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感到陌生的“西风带”,已经帮助月氏人作出了选择,那就是天山北麓才是月氏人西迁的目标之地。就之前月氏人之前所控制的河西走廊来说,其东亚核心区与西域之地的连接枢纽地位,并不仅仅体现在地理结构上。这种过渡性的特点在气候上也同样有所表现。来自太平洋的水气,和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海风,都不同程度的为河西走廊的绿洲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当我们把视线转移到西域的话,就会发现这一板块所能指望的,就只能是那些来自大西洋的风了。 从海拔来看,分割西域的三大山脉都有机会拦截住来自大西洋的水气。在这片水气资源本来就少的大陆腹地,这些山脉的迎风面是最有机会截停湿润的水气,并迫使其抬升,在遇到上空冷空气后形成降雨的。影响水气分配最终因素,在于山脉的位置排列,谁排列在前面,谁就能够具备最强的地缘潜力。从这点来看,最为悲剧的就是西域盆地区与青藏高原的分割线:昆仑——阿尔金山脉。天山山脉与二大山脉共同的发源地——帕米尔高原一起,在位置上完全封堵住了大西洋水气的来路。不幸中的万幸是,生长在世界屋脊边缘的昆仑山脉,平均海拔达到了6000米,比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天山山脉要高出许多。那些被天山——帕米尔高原漏过的水气,依然有机会为塔里木盆地的南缘作贡献。只不过基于位置和海拔的原因,昆仑山脉的降水呈现由西至东,逐渐走低的趋势。这并不仅仅在于西昆仑地区的位置,更接近大西洋,也在于昆仑山脉本身也是由西至乐,逐渐走低。位置和海拔因素一结合,在地缘上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不管是准备西迁的月氏人,还是试图凿空西域的张骞。如果想在西出疏勒河流域后,选择沿昆仑山北路西进的话,他们所面对的将是整个西域盆地区,最令人绝望的山麓地带之一。 既然昆仑山北麓的情况是那么的不尽如人意,那么在塔里木盆地的另一面——天山南麓的情况会不会更好一些呢?如果你对比的是昆仑山北麓,那么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的确会更好些。这是因为,尽管天山北麓才是迎风面,但那些上升到山脉最高段凝结成冰雪的水气,却并不会给那些“雪山”剃个阴阳头,仅仅覆盖在山脉的北面。那些覆盖在分水岭之南的高山之雪,在融化之后就成为了天山南麓的生命之水。当然,比起整个天山北麓因为迎风,可以有相对充足的降雨。基本依靠高山雪水补给的天山南麓,绿洲的体量就要小的多了。这些因天山雪水而生的,被荒漠包围的绿洲,由于规模太小,其实并不太适合大规模的游牧部落生存。反而是精耕细作,技术上可以以更少水资源,承载更多人口的农耕方式,更有利于挖掘天山以南地区的地缘潜力。当活动于此的人类,最终发生立驻绿洲进行农业开发,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时,他们就会发现,塔里木盆地干旱高温的气候,其实也是一笔财富。充足的光照,以及沙漠的高导热性造成的巨大昼夜温差。不仅让塔里木盆地的水果能产生更多的糖份,也更容易锁将糖份锁住。这也正是为什么,大家一提到塔里木盆地边缘那些绿洲之地,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比内地产出,要甜出许多的水果了(哈密瓜、吐鲁蕃的葡萄、库尔勒的香梨、和田的大枣。。。。)。 对于我们来说,西域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一定会有塔里木盆地那些香甜的水果。然而对于大规模迁徙的月氏人来说,他们并没有时间去改变生活方式,去适应塔里木盆地的环境。月氏人的文化中,虽然已经融入了驻城自守的定居因子,但基本属性还是属于游牧文化体系。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象河西走廊这样的,拥有大片连续草场(包括换季迁徙的高山草场)的板块,才是他们西行的目标。从这点来说,降水更多的天山北麓肯定是更好的选择。当然,阿尔泰山南麓在方向上也是一个选择。只不过这一区域,注定是属于那些从蒙古高原游牧而来的匈奴人的。被匈奴人击败的月氏人,是无论如何不会去主动摸老虎屁股的。 由于整个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一样,海拔由西至东逐渐走低。因此无论天山南北,包括北部同样走势的阿尔泰山,降水都是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对于试图向西渗透的华夏文明来说,这无疑不是个好消息。因为从地理结构上看,虽然河西走廊看起来能够很快过渡到天山这条西域中轴线上,但东天山却根本无力象祁连山那样,在山前供给出一条绿色走廊来。正是有了这个巨大的荒漠间隔,汉帝国和他的后来者,即使发现了天山西段的农业潜力,也很难稳定经营。 汉帝国将来要遇到的这些麻烦,准备西迁的月氏人同样也会遇到。不过作为游牧民族的他们,并不需要象华夏族那样,去思考步步为营的延伸连续的农业带。对于他们来说,如何快速跨越天山东段的这片干旱之地。在天山北麓寻找到一片水草丰美之地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至于到底哪里才是月氏人此行的终点,我们明天再解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