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123456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赵紫阳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法明传[2024]173号
3
中共中央
4
起源 解读 龚
5
写小说
6
123456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妈 分享 回
9
赵紫阳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帝国时代 — 塔吉克人及帕米尔高原的“八帕”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从张骞后来给汉武帝的报告来看,他应该在考察大夏之后就开始返程了。也就是说,张骞应该是在吐火罗盆地准备东归的。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此时的大夏已经覆盖至兴都库什山脉以南地区,而张骞此行最远也到过喀布尔。不过,如果张骞真的进入到喀布尔河谷的话,他应该会顺势穿越开伯尔山口,进入犍陀罗地区乃至五河之地(旁遮普地区),去探访一下传说中的“身毒”的。而如果张骞真的进入了南亚次大陆,他所选择的回程路线就应该是另一个方向了。 张骞此行没有到过印度,应该是一种共识了(第二次出使西域时,终于派副使去了)。这样的话,我们需要帮助他寻找的,还是从吐火罗盆地出发的返程线路了。如果只考虑回程的话,经铁门关——粟特——南饥饿草原——费尔干纳的线路应当是最被优先考虑的。这条将张骞带入大夏的线路,最大的好处就是比较“平”。虽然有些绕,但所遇到的高大山地也是最少的。然而对于张骞来说,这种安全并非他所追求的。他需要利用东归的机会,为汉帝国考察另一条出西域的线路。 当绕着阿赖山边缘,向西北方向迂回东归的线路不被考虑时,向东北方向直接翻越帕米尔高原,切入塔里木盆地的线路,就有可能被张骞所采用了。以几何原则来说,这也是一条接近直线的最短线路。问题在于,我们和张骞所面临的并不是一个二维,而是一个三维的问题。帕米尔高原的高度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要想从根本上解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帕米尔高原的地缘结构做一个详细解读了 记得我们在国际部分,曾经说过塔吉克人认为帕米尔高原才是“世界屋脊”。单从高度来说,帕米尔高原也的确有资格去争夺这个称号。对于我们绝大部分人来说,这平均海拔高于4000米的山原,几乎就是生存的禁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片高原真的就只能成为无人区了。与青藏高原哺育了藏族一样,帕米尔高原也同样诞生了一个高原民族——塔吉克人。 对于中国人来说,塔吉克人与帕米尔高原所代表的地缘意义,很多时候是可以划等号的。由此将塔吉克人理解为高原民族,倒也没有什么问题。不过从整个塔吉克民族的内部结构来看,这个认定并不全面,甚至是以偏盖全。事实上我们所理解的,那些生活在高原从事牧业塔吉克人,在整个塔吉克人中的比例并不高。大部分的塔吉克人还是生活在低地,并以农耕的生活方式为主。前者被称之为“高原塔吉克人”,后者则被定义为“平原塔吉克人”。 塔吉克人内部出现这种分化,归根结底还是地理环境所决定的。除非塔吉克人所占据的区域内,只有高大山地而没有适合农耕的低地,否则这种分化就是不可避免的。这其中最大的困惑,应该是今天在低地从事农耕的塔吉克人,到底是从山上下来,融入农业生活的(吉尔吉斯人就是这样转变的);还是在古典时期,就已经拥有成熟的农业文明,只是因为领地内那些高山牧场的存在,保留了部分山地游牧成员。 从我们之前所分析过的内容来看,后一种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毕竟从人种和地缘位置上来看,在中亚各族当中,塔吉克人那些源自欧洲的祖先应该比那些突厥民族更早进入中亚,也更早占据那些适宜农业生产的土地。只不过,后来在亚洲民族的不断挤压下,被迫向帕米尔高原收缩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帕米尔高原也可以被视为塔吉克人的保护者。而帕米尔高原,也可以称得上是塔吉克人唯一完全覆盖的,完整的地理单元。正因为如此,我为这部分内容所做的参考地图,也被命名为《塔吉克——帕米尔地区地缘结构图》 尽管鉴于环境的恶劣,今天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高原塔吉克人,只有不到30万人。但这些“高原塔吉克人”却保存了最纯粹的塔吉克基因(简单点说,更“高加索人种”)。相比之下,那些在低地与突厥民族紧密接触的“平原塔吉克人”,人种和文化上就没有那么纯粹了。塔吉克民族内部的这种差异,不可避免的也会对这个国家的地缘政治结构造成影响。这个问题,我们后面也会结合塔吉克斯坦的地缘结构作出分析。现在,我们优先关注的地缘标签,还是问题的焦点——“帕米尔”。 如果高原塔吉克人最终分化成为独立民族的话,他们最有可能接受的族名,应该会是“帕米尔人”了。事实上,在今天塔吉克斯坦内部,这些高原塔吉克人也的确是自称帕米尔人,并以此来显示自己与平原塔吉克人的不同。这看起来,只是我们邻居内部的一个问题,不过对于很多喜欢结合历史来分析国际关系的中国人来说,却有足够的理由希望了解这片神秘的高原,和这些帕米尔人。因为在最后一个古典王朝——清帝国时代,整个帕米尔高原曾经被纳入过帝国的版图。而即使是在今天,红色中国也依然拥有部分的帕米尔高原。并因此让塔吉克人在五十六个民族的序列中,占得一席之地。 以古典时期的技术力量来说,直接统治象帕米尔、青藏高原这样的极限之地,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中央之国在这类地区基本上都是采取尊重地区原有政治、部族结构的方式,进行间接统治。至多只是派驻一些象征意义的行政、军事人员轮驻以示存在罢了。在清帝国控制帕米尔高原的时期,帕米尔高原就正是以这种形式被纳入中央之国版图的。此时的帕米尔高原,在中央之国地缘政治结构中所显示的标签,叫作“八帕”。 所谓“八帕”指的是八个以“帕米尔”为后缀的地缘标签,包括有:塔格敦巴什帕米尔、郎库里帕米尔、和什库珠克帕米尔、萨雷兹帕米尔、阿尔楚尔帕米尔、大帕米尔、小帕米尔、瓦罕帕米尔。这些标签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地理概念,也可以被认为是部族概念。就象满洲既是一个族名,也可以代指一个地理单元一样。此类包含双重意义的标签,可以说是很好的诠释了“地缘”这个概念。当一片土地加入了“人”的因素,它就由地理板块升格为“地缘板块”了。所谓的八帕,也就相当于把帕米尔高原划分为八个亚板块了。“八帕”之名,至多让我们认为整个帕米尔高原,应该有八个亚板块,或者八片适宜游牧的高山草场。除此之外,相信大家很难从那些标签当中,了解更多的信息。不过,也许瓦罕帕米尔是个例外。因为阿富法直通中国的“瓦罕走廊”,在地图上实在太过显眼。以至于我们很容易就在脑海中帮助这一帕定位了。 仅仅定位瓦罕帕米尔的位置,对我们了解帕米尔高原的地缘结构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先从最基本的山形水势入手,来解构这片神秘的高原。从地形来看,整个帕米尔高原可以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即:东帕米尔高原,及西帕米尔高原。然而这种二分法,却并不意味着东、西帕米尔的分界线,接近这片高原的中线。实际上,东帕米尔的面积不到西帕米尔高原的一半,整个高原的70%的面积属于西帕米尔的范围。如果地缘潜力仅仅是单纯面积的比较,那么西帕米尔高原的优势无疑是很明显的。但结合地形和区位指标来看,东帕米尔高原的地缘价值就有明显加分了。 我们先从山形来看看东、西帕米尔的划分原则。简单点说,东、西帕米尔的区别在于山脉的走势相左。东帕米尔高原内的山地呈南、北方向延伸;西帕米尔高原上的山体,则呈东西向排列。形象比喻的话,东、西帕米尔的这种排列组合,很象是一个“彐”字。只不过,西帕米尔内部的山地,并不只有三“横”,而东帕米尔也不只是一坚那么简单。 组成东帕米尔高原的山体有两条。东边的这条,也是塔里木盆地的西部边缘。从位置和走势上看,这条山脉与南部的昆仑山脉呈现明显的连续状态。因此,我们也可以认定帕米尔高原东边这段山体,是昆仑山脉的一部分。不过,一般在地图上标示出来的“昆仑山脉”,只是从帕米尔高原的东南部起,并作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的分割线出现。 实际上这段山脉到底应该被归类于帕米尔高原,还是昆仑山脉,并不让人纠结。因为帕米尔在地质学上的后缀本身就是“山结”(帕米尔山结)。亚洲腹地那几条重量级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都被认为是在此聚拢、纠结。这种纠结的结果,就是我们很难分清帕米尔高原内部的山体,到底应该和哪条山脉关系更近。 不过高原西侧这段可以归入昆仑山脉的边缘山体,在地势上倒是显得与众不同。它与帕米尔高原的其它部分存在的明显分割,这使得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它可以属于昆仑山脉的一部分,并让整个昆仑山脉在伊尔库什坦口岸这个点上,与天山山脉对接。为了更加清晰的标示出它的这种又重属性。我们可以将之称为“西昆仑山脉”。 现在看来,我们似乎纯粹在解构一个地理学上的问题。然而对于华夏文明来说,准确定位西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昆仑山脉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不那么简单。在汉武帝听取张骞意见,并将“昆仑”这个神圣的标签,贴给塔里木盆地南侧这条出产玉石的山脉之后。昆仑山脉的走向问题,就变成一个关系华夏文明来源的问题了。西昆仑山脉的存在,使得一些学者相信,山海经所载的“不周山”就是西昆仑山脉。而华夏文明的最初,也应该是在这极西之地形起源的。 将华夏文明与帕米尔高原联系起来,应该是一个极为大胆的推测。不过当中央之国的控制范围,已经向西延伸到西昆仑山脉时,在夹杂进地缘政治因素之后,这样的推测倒也能自圆其说。比较无厘头的是,试图摆脱华夏文明影响,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某些半岛“在野史家”,也同样将自己的文明源头,推理指向了帕米尔高原。只是这样推理出来的“历史”,在多大程度能够成为“共识”,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将不周山或者昆仑山定位于帕米尔高原(相当于界定华夏文明区的西部拓展边界)的看法,并不是我们所见到的最为大胆的地缘政治构想。我们曾经解读过的,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交汇处的圣山——黑门山(赫尔蒙山),也曾经被国内的在野史家们论证过。只是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除非当年蒙古帝国的建立者决定归化“华夏”,才有可能真的让人去论证这个大胆的设想。 好了,争夺西方圣山“黑门山”的事情,应该还是让那三大一神教的信徒们去做。至于我们,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解读,将华夏文明和中央之国影响力的西点,定位于帕米尔——西昆仑山脉都是最容易形成共识的。刚才我们也说了,所谓东帕尔高原,实际上是由两条南北向山体所组成的。西昆仑山脉只是其中一条,至于另一条,它的名字对于大家来说,就显得颇为陌生了。 这条与西昆仑山脉平行的山体叫作“萨雷阔勒岭”。从名字的后缀来看,它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应该都不如西昆仑山脉。然而对于今天的中央之国来说,萨雷阔勒岭却有着更为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因为这条山脉几乎就是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的行政分割线。从地理结构上说,萨雷阔勒岭的山脊,就是东——西帕米尔高原的地理分割线。这也就是说,中、塔两国各自得到了东、西帕米尔高原。这种格局也意味两国之间,实际达成了地缘平衡。在苏联时代,中、苏双方在帕米尔高原,也正是以萨雷阔勒岭的分水岭,作为实际控制线的。 如果不考虑中央之国曾经完全控制帕米尔高原的历史,单以萨雷阔勒岭来地缘分割帕米尔高原的话。目前中、塔双方在此议定的边境线,可能还会更有利于中国方面的。因为有分析表明,根据中塔两国最新签订的边境条约, 中国得到了萨雷阔勒岭以西约1000多平方公里的塔吉克斯坦实际控制区。然而根据目前中国官方认可的天地图网站,目前还看不到类似变动(谷歌地图曾在2011年做出过改动,但现在又改回原来未定界了)。 在边界纠纷中,有一种情况是因为山脊线并没有完全承担分水岭的功能而产生的。象太行山脉内部由于断裂现象存在,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以至于很多发源于山西高原腹地的大河(比如漳河、滹沱河),最终穿越太行山,流向了华北平原。太行山脉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在地缘上的好处就是为山西高原与华北高原之间,提供了直接沟通的通道,所谓“太行八陉”就是依附于这些穿山而过的河谷而存在的。然而这种地理现象对地缘政治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现代精确定位行政边境的情况下,某些山脊线与分水岭线不吻合的地方,极易造成纠纷(尤其是这些地区原属无人区的情况下)。象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领土争端,很大一部分就是这种理解上的偏差所造成的。 不过,萨雷阔勒岭的山脊线倒是与分水岭线相吻合的。精于地缘政治的苏联人也正是以此为依据,划定了它与中国的边境。至于今天的中、塔边境到底做了什么修正,我们还是以官方最终确定的版本为参照比较好。好在我们的解读重点,并不是今天所做的这些战术调整。在整体上确定了萨雷阔勒岭的地缘分割作用,就已经足以让我们理解帕米尔高原的大结构划分了。 尽管这个我们经常把一个地理单元归类于高地或者低地。但实际上,即使是那些被于高地属性的板块,其核心地区也是那些相对低地。从这点来看,东帕米尔高原的核心地带,就相比它的邻居要平缓和开阔的多了。即使是在一般比例的地形图上,我们也能够在西昆仑山与萨雷阔勒岭之间看到一条明显的、狭长型谷地。这条谷地的存在,也使得西昆仑山脉得以独立与昆仑山脉对接成功。如果一定要将华夏文明的源头,追溯到西昆仑山的话,那么这条被我们命名为“塔什库尔干裂谷带”的相对低地带,才是最有可能成为华夏之根的地理单元(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这一荣誉应该归属于湟水河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