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帝国时代 — 藏区的三大板块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从水系划分来看,安多、康巴两区都是属于太平洋水系。其中黄河、长江两河最终是东向穿越东亚半岛注入太平洋,而怒江、澜沧两江则是南向穿越中南半岛注入太平洋的(在中南半岛,它们的名字也变成了“萨尔温江”和“湄公河”)。不过,当我们把视线西移到青藏高原南边缘地区,也就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时,河流的走向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了。在喜马拉雅山北麓收集淡水的河流,即没有被封堵在青藏高原内部,成为一条内流河;也没有“一江春水向东流”,最终注入太平洋。而是在喜马拉雅山东端,与念青唐古拉山东端接处,撕开了一个口子,转而向南进入南亚次大陆,并在与恒河合流之后汇入了印度洋。在中国境内时,这条河流被称之为“雅鲁藏布江”;至于印度人,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将之命名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河口三角洲地区的孟加拉人,也同样不愿意一个印度名。“贾木纳河”,是雅鲁藏布江最后的标签)。  一般情况下,一条河谷会从两侧山地同时收集淡水。就是说,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并非是雅鲁藏布江唯一的集水区。喜马拉雅山的连续性有所不同,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北侧,山脉的接合并没有那么紧密。其东、西两段可以被分列为两条不同的山脉。即西段的冈底斯山脉,与东段的念青唐古拉山脉。相比之下,冈底斯山脉的走向要更加中规中矩些,看起来几乎与喜马拉雅山脉平行。而念青唐古拉山脉则更象是一个凸面朝上的弧形。一头与冈底斯山脉相接,另一端则与横断山脉平行,转而向南延伸。以至于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念青唐古拉山可以算是模横断山脉的一部分(或者说横断山脉西边缘的山脉,是念青唐古拉山的延伸)。  这个地理结构上的关系,并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方面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对地缘结构造成了影响。念青唐古拉山脉东端的这样一拐,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挡住了雅鲁藏布江继续东流的希望,使之不得不以一个超过90度转角,硬生生的折向南成为了一条注入印度洋的河流。不过这个惊天大逆转,对于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雅鲁藏布江河谷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极大的改变了雅鲁藏布江河谷的“风水”。  风水二字并非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解读中,只不过它们每一次都是以其字面本意的面目出现罢了。我们比较容易关注到的,是这个拐角对“水”方面的影响。毕竟这个拐角的角度和海拔落差都只能用“惊悚”二字来形容,加之雅鲁藏布江的集水区级别又足够高端(因此水量大)。相信大家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个被我们称之为“雅鲁藏布河大峡谷”转角,其中所蕴含的巨大水电资源。  如果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处在印度境内,开发它所蕴含的巨大水电资源,相信一定会被列入印度国家战略中去(鉴于印度的效率,是否在这个假设中已经开发成功,就很难说了)。然而为印度划出麦克马洪线的专家们,并没有能力深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找到真正的分水岭。所以今天真正能考虑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开发的国家是中国。然而对于中国来说,这同样只能存在于计划当中。因为无论是跨越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去修建水坝,还是将来把电送回内地,看起来都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公路都只是在2010年才通)。有鉴于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暂时还是以“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名头(河谷最深处达到令人恐怖的6000米),为我们增加一些民族自豪感吧。  基于技术的发展以及政治方面的和解,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之水,也许有一天还是会成为影响西藏——南亚板块地缘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不过在此之前的人类发展历史中,这个马蹄形峡谷就已经影响到喜马拉雅山两侧的地缘结构了。对于下游的影响,自然是以水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如果没有大峡谷送水,印度东北地区和孟拉所处的“恒河——贾木纳河三角洲”,肯定没有今天的人口承载量了。这样一看,肯定又有很多试图用青藏高原之水,救济西北、华北那些干旱土地的朋友愤愤不平了。凭什么让这些珍贵的水资源,白白便宜外国人?  其实这个世界是公平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在为下游送水的同时,也为中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送去了最宝贵的东西——印度洋的“风”。印度洋季风可以顺着这个开口逆流而上,将水气送入雅鲁藏布江河谷。这种情况我们并不陌生,在上了节分析横断山脉河谷地带时,类似情况就已经发生过了。正是得到了印度洋水气的滋润,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才显得不那么干旱。其中游核心地带的降水能达到400——500毫米(日喀则——拉萨一线)。  按照15英寸等量雨线的理论来看,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自然降水量,刚刚好让它有机会成为一片以农耕为主的土地。当然,要想开发农业,温度也很重要。但季风带的并不仅仅是降水,也有来自海洋的热量了。所以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带的无霜期也有100——120天左右。虽然这样无霜期,对于中央之国核心区的粮食作物来说,实在有些短。不过对于青稞这样只需要四个月就能成熟,且适应高原环境的作物来说也就刚好够了。  雅鲁藏布江河谷(中游)在各方面,都刚好够上农业开发门槛的条件,放在东亚半岛是根本没机会出头的。然而处在一片无人区或者仅能提供牧草的板块中间,这样的比较优势就十分明显了。能够养活上百万人口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也因其农业优势而具备了竞争青藏高原核心板块的资格。  然而农业优势并非是成为地缘核心的唯一要求,地缘位置的作用往往会更为重要。单纯以地形、气候来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北部,雅鲁藏布江河谷的最东端农业条件应该是最好的(也就是现在西藏林芝县所在的位置)。一方面这个位置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先接收到印度洋水气和热量的板块(所以降水量能达到600——800毫米,无霜期有180天);另一方面,念青唐古拉山脉向北弯曲的那个弧度,使得林芝一带的低地纵深要更多。加上整个河谷地带,越往东地势更低的因素(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低的地区,平均海拔3000米)。林芝在气候、环境上完全不象青藏高原的其它地区,而是让人有置身江南的感觉。也因此而得到了“西藏江南”的美誉。  单从这点来看,林芝的人口潜力应该是雅鲁藏布江河谷中最大的。只是这个板块在地缘位置上吃亏不少,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存在,使得林芝板块无法与相邻的文明高地——印度的交流(即使有通道交流,也不是真正的印度文明区)。相比之下,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中段,被冈底斯山脉东段、念青唐谷拉山脉西段所庇护的这段谷地,综合优势就要更明显了。  刚才我们也说了,这段河谷地带在各方面,都刚好达到农业开发的门槛。而勾连南北的地缘位置,才是让这一地区成为整个青藏高原地缘核心的根本因素所在。至于这一优势究竟是基于什么样的地理结构产生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内部,又可以再细分出什么样的亚板块来,我们再接着分析。我们在前一节提到过描述藏区三大板块的一个说法:康巴的汉子,安多的马,卫藏的菩萨。康巴和安多我们已经解读过了,那么卫藏是哪里呢?很显然,它应该位于我们现在正在解读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也就是西藏省会拉萨所处的地理单元。不过“卫藏”固然可以整体看作一个大的板块,但这条狭长的河谷地带,内部又可以被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卫,二为藏。  所谓“卫”,指的就是今天的拉萨和拉萨以南,东接林芝盆地的河谷地带。以现在的行政标签来说,就是拉萨+山南地区了。  与很多城市的选址一样,拉萨并非是在河谷干流“雅鲁藏布江”之侧,而是在它的左岸支流拉萨河畔。如果“山南”二字,指的是一个地缘板块的话,那么拉萨就是它的地缘政治中心了。在地形图上对照拉萨以及山南地区的行政范围,我们会发现这里指的“山”,是念青唐古拉山。那么与念青唐古拉山相接冈底斯山脉,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河谷地带,又会被贴上什么样的地缘标签呢?就现在的行政标签来说,被冈底斯山脉所庇护的这段雅鲁藏布江河谷,被称之为“日喀则地区”。其地缘政治核心“日喀则”,定位于一条叫作“年楚河”的,雅鲁藏布江右岸河流的河口三角洲地带。而在“卫藏”这个地缘标签中,日喀则所占据的,正是“藏”这个后来成为整个高原土著族名的标签。  在清朝的设计中,卫、藏二个分立的地缘标签,已经被后藏、前藏所替代了。也正因为如此,之前为日喀则地区所独享的“藏”字,才上升为整个族群、地理单元的名称。不过,不管这两段雅鲁藏布江河谷被贴上什么样的标签,以它们的地缘关系来说,其实并不一定要再细分为二个板块的。就象一般人并不会观察到,冈底斯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分割线一样。如果一定要细分的话,康巴地区那些被横断山脉“横断”的河谷,似乎更有理由这样做。  前藏、后藏这两个藏区内的二级板块,之所以能够上升为与康巴、安多并立的一级板块,很大程度是地缘政治方面的原因。当年清帝国为了有效控制藏区的这片核心之地,运用政治手段有意强化了二者的地缘差异。具体的做法就是将日喀则设为班禅的驻地,而让达赖驻锡拉萨,领有山南地区。从政治角度看,这种分而治之的作法,的确为间接控制留下了操弄空间,以至于今天的中央之国,在管理藏区时仍在受益于这种设计。  前藏、后藏到底应该是以分立的面目,出现在藏区的地缘结构中,还是更应该以“卫藏”之名,看成一个整体,主要要看政治方面的需要了。对于我们来说,更为应该关注的是两大地缘政治中心:拉萨和日喀则的位置。仔细观察它们在各自板块中的位置,就会发现二座城市并不在各自板块的地理中心,而是一个在西端,一个在东端。这种格局让人感觉到,控制两大板块的政治家,在选择自己的政治中心时,都在尽力向板块分割线靠拢,似乎这条分割线本身才是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地缘轴心。  既然日喀则和拉萨看起来,在争夺一条地缘轴心的控制权,那么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二者的连线当中找一个中点。看看这个中点一带,到底有什么样的地理背景。不过暂时无视这些人类设计,单从地理结构入手,会更有利于我们得出客观结论。我们刚才也说了,日喀则地区与山南地区分割的地理背景,是冈底斯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分立。很明显,这两条相接的山脉之间,应当会有机会出现一条接缝,一条能够被人类开拓为通道的谷地。而日喀则、拉萨所争夺的,就是这条通往青藏高原中、北地区的战略通道。  事实上,在这两个大山脉相接处,最为显眼的地理单元并非是一条谷地,而是一条呈东南——西北走向的细长形山地,以及山地西北麓的一个面积仅次于青海湖(中国境内)的盐水湖。这条山地就是狭义的“念青唐古拉山”;而那个依山而生的湖泊,则是位列藏区四大圣湖之列的“纳木错”湖。  在藏语中“错”本身就是湖的意思。所以我们在纳木错后面加个“湖”字有点画蛇添足了。不过为了照顾大家的语言习惯,这样的足已经添过很多次了,所以再添一次也无妨。从位置上看,念青唐古拉山正好位于东、西两大山脉之间,被认定为谁的一部分似乎都可以。不过从海拔和走向上来看,它显然与西边那道弧形山脉更加一致。因此它的名字,也扩张成为了东段雅鲁藏布江河谷,北部山脉的标签。  虽然念青唐古拉山在地理上,被归入了东部阵营,但就这段山体来说,它与山脉主体之间的连接却并不紧密,二者之间存在一条明显的分割谷地。基于这条谷地内所设置的行政区叫作“羊八井镇”,所以这条谷地的地理名称被标注为“羊八井盆地”。能够被视作一个“盆地”,羊八井所处的这条位置与纳木错湖相背的低地,东西纵深也就不会太窄了。而它也成为了雅鲁藏布江河谷与高原北部地区沟通的天然通道。当然,由于日喀则和拉萨分别在它的西南、东部两侧的年楚河口、拉萨河谷。由北向南穿越羊八井盆地的道路,其实并没有直达雅鲁藏布江畔。而是呈“人”字形分别指向前、后藏地区的这两个地缘核心。  仅从日喀则——拉萨与羊八井盆地的地理关系来看,这两个城市已经足以压倒被念青唐古拉山阻挡住北上去路的林芝了(虽然它的自然条件更好)。然而就这两座城市所处的地缘位置优势来说,还不仅仅体现在此。或者说仅仅依靠控制一条北上通道的出口,还不足以凸显这两座城市的地缘价值。更无法让它们当中的一个,成为整个藏区的地缘中心。最明显的问题在于,如果拉萨或者日喀则的价值,仅仅在于更容易代表雅鲁藏布江河谷通向北方的话,那么它们比较安多或者康巴来说又是什么优势呢?如果说安多因为缺少农业核心区,而无法成为核心之地区话,那么农牧条件兼备,看起来更有机会从中央之国核心区吸收先进技术、文化的康巴地区呢?这样说起来,拉萨、日喀则以及整个雅鲁藏布江河谷,之所以能够成为整个藏区的地缘核心,一定还有我们尚未分析到的重要因素。至于这个因素究竟是什么,我们明天再接着分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