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仑山口今天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它的位置。从大的方面说,它位于中、印、巴三国相接点(如果锡亚琴冰川归属巴方的话);从小的方面说,它也是阿克赛钦地区与克什米尔地区相接的一个关键点。问题是,喀喇昆仑山口其实并不是因为处在这样一个特殊行政位置上,而凸显出重要性的。实际情况是,它特殊的地缘位置,造就了今天中、印、巴三方在这一区域的行政格局。它的存在, 甚至直接影响了印巴克什米尔地区停火线的走向。 按照我们之前的分析来看,包括锡亚琴冰川在内的喀喇昆仑山脉中段,曾经有多条商路可以贯穿其间。由于气候变化,这些主要为巴尔蒂斯坦人北上所用的通道,基本都被封闭了(不是说绝对不能通行,而是通行的风险太大,不足以承担贸易功能)。如果这时候的巴尔蒂斯坦人,还想向东走出一条通往西域之路的话,就只能在将至什约克河谷尽头时,向西从喀喇昆仑山口绕过喀喇昆仑山,进入克勒青——叶尔羌河流域了。 对于已经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尔蒂斯坦人来说,除了商业上的理由以外,他们还有宗教上的理由希望打通与西域之间的通道。而对于那些身处塔里木盆地南沿绿洲上的穆斯林来说,经由喀喇昆仑山口——克什米尔——兴都库什山脉前往阿拉伯半岛朝圣,也是一种选择。 在大部分时候,宗教只是利益扩张的副产品。尽管一定会有笃信宗教者,仅仅出于精神上的需求就把自己置险地。但在大部分时候,利益才是人类探险的原动力。基于此,喀喇昆仑山口所连接的也并不仅仅是两个穆斯林世界。事实上,在巴尔蒂斯坦人使用喀喇昆仑山口之前,那些支持佛教信仰的拉达克商人,就已经走通喀喇昆仑山口了。 相比有些绕远的巴尔蒂斯坦人,处在喀喇昆仑山对应区域拉达克人更有理由使用喀喇昆仑山口(列城和喀喇昆仑山口几乎处在同一经度上)。当然,在如此复杂的山地条件下,任何几何层面的计算都是不现实的。从列城出发的拉达克人,如果想到达喀喇昆仑山口的话,还是不得不选沿拉楚河上溯一段。在拉达克山西端寻觅合适的谷地,穿越或者绕过拉达克山进入什约克上游河谷。 在拉达克人绕过拉达克山北上的过程中,阿里高原三大重点板块的班公错湖会不可避免的暴露在他们面前。实际上我们前面也说了,班公错湖与印度河流域之间的分水岭仅仅只有六米高。如果这段分水岭被挖通的话(或者说以前班公错——印度河就是相通的),那么班公错湖之水并不是直接流出成为印度河干流的“拉楚河”,而是会成为什约克河的一个源头。 鉴于拉达克人因为向北沟通的需要,可以将商路、势力自然渗透到今天的班公错西岸,今天的印度想从继承这种地缘关系,并因此想获得半个班公错也就不足为奇了(任何一个政治家,都会希望自己的主要交通线,有一块缓冲之地保护的)。 如果说拉达克人在北上什约克河上游河谷时,还要头疼从什么山口穿越拉达克山的话。来自阿里高原的商旅想要进到喀喇昆仑山口的话,障碍就要小的多了。他们可以顺狮泉河而下,在行至拉达克山东端时不进入拉楚河谷,而是略微向西北方向偏移一下行程,就进入到了拉达克山北麓了。在同样与班公错湖擦身而过后,什约克上游河谷将引领着他们站到喇喇昆仑山口脚下。 现在我们大致清楚了,围绕着拉达克山。山脉西侧的巴尔蒂斯坦、南侧的拉达克,以及东侧的阿里地区,都有通道对接“什约克上游河谷——喀喇昆仑山口”通道。这种交通格局,也使得这条三方共用通道,本身很有可能成为了一个争夺焦点。 以英国人当时的技术优势,以及在克什米尔地区的经营来看,他们会更有机会有眼光,抢得什约克河——喀喇昆仑山口通道的控制权。对于远在北京的清帝国统治者来说,他们也很难有力量有技术,象英国人那样从地缘政治角度,去考察这片不毛之地的价值。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帝国对于这片土地的价值毫不关注。最起码那些重要商路上的节点,会引发帝国的关注。 这也就是说,清帝国的政治家们,虽然不清楚喀喇昆仑山脉一带具体的地缘结构(他们也没这个兴趣),但对于象喀喇昆仑山口这样众人皆知的战略要点,并不会轻易放手。这就好像帝国可以丢掉伊犁那些没有驻扎过军政人员的土地,但俄国人想从外交途径劝说清帝国放弃那些帝国明确控制着的据点,却也是非常困难的。 喀喇昆仑山口也是这种情况,基于它在新疆与“三个西藏”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中央之国的外交家、军事家们会很容易将它作为一个防御的重要节点,并竭尽全力将它保持在中央之国的版图内。在英国人为了印度的绝对安全,希望将克什米尔的北方边境,从喀喇昆仑山推进到昆仑山分水岭时,喀喇昆仑山口成为了阻断他们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节点。基于喀喇昆仑山口,以及其西侧通道在西域与南亚、西藏之间沟通的重要性,清帝国并不会轻易放弃这片高寒之地。这种情况和乌兹别里山口,在中俄分割帕米尔高原时所起的作用类似。对于没有技术手段和意识,勘测地理数据的中央之国来说,那些被记录在案的重要山口,就成为了外交谈判的争夺重点(这些点争到了,就可以以点带面的划出边境线来了) 事实上,对于这片理论上的缓冲之地,英国人也并没有势在必得的需要,毕竟俄国人还没有真正占据塔里木盆地。如果中国人对这片土地不了解(鉴于藏北高原的环境,以及与帝国核心区的距离,这种情况是很可能发生的),那么他们自然可以单方面划出一条线来圈地。反之,为这样一片土地大动干戈,在当时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相比已经具有现代国家、领土意识的英国人来说,此时的中央之国对于领土的概念还处于古典思维模式。这种领土观念的最大特点,就是地随人走。也就是说,那些可以聚落、交通的土地,才会是争夺的目标。反之,就是可有可无的了。对于这点,俄国人应该感受最深。当他们在西伯利亚的森林里面追逐皮毛时,理论上应该可以引有这些土地的中国人,并不会关心他们在做什么。而当他们威胁到蒙古高原的东北平原时,被触及到根本利益的清帝国,终于开始在军事、外交上构筑起防线了。事实上,如果不是中央之国的最后一个王朝,与东北平原以及蒙古高原有着极深的渊源。俄国人最终与中央之国的地缘平衡线,很有可能会出现在那条传统的农牧分割线——长城了。 回到喀喇昆仑山口的问题上来。如果英国人想在不惊动中国人的前提下,偷偷摸摸的把克什米尔的控制线,推进到昆仑山巅。在喀喇昆仑山口以西这样做,显然是有很大风险的。一旦他们真的这样做了,那些往来于喀喇昆仑山口的商旅,一定会将信息反溃给中国方面。更大的问题在于,既然英国人不愿意用军事手段来争夺这片不毛之地(其内部的对于是否要深入藏北高原的意见都未统一),那么殖民时代的规则“谁先发现谁占有”的原则,就将成为英国在藏北高原很渗透多远的指导原则了。 基于英国人并不愿意为此而引发军事冲突的前提,最终印度人决定“继承”下来的藏北高原,就变成了喀喇昆仑山口以东,那片内流的无人区“阿克赛钦”了。由于这片盆地区并无外流的河流,也就没有成为商道的一部分。英国人认为自己才是这片土地的最初发现者,并有理由得到这片土地。至于印度人,他们当然乐得继承这点了。 事实上,英国人和印度人对于藏北高原种种切割方案,都只是一厢情愿的单方面作为。其战略目标就是尽量向昆仑山一线扩张缓冲区;战术指导原则则是,占据那些自认为有法理依据的,没有中方活动迹象的土地。 今天的我们,会看到一条修建于50年代,横穿阿克赛钦湖区的新藏公路。中印之间的对于阿克赛钦地区争夺,乃至整个边境线上的全面对抗,都是由于这条公路的修建而触发的。当然,即使没有修建这条公路,已经具备现代国家意识的红色中国,也没有理由让印度人在自己的西北地区,深入这样一个突出部。 发生在阿克赛钦地区的种种恩怨,相信大家已经有足够的信息来了解了。简单点说,各方都已经认可了阿克赛钦归属中国这个现实。然而我们在最近的新闻中,还是不断会听到,在这一地区有小规模的对抗、卡位情况发生。其实仔细从地图上观察阿克赛钦的水系结构,这一点就很容易明白了。让中、印双方不得安宁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什约克河流向。 这条能够同时收集喀喇昆仑山口南北两侧淡水的河流,给中、印双方同时出了一个难题。它不仅在喀喇昆仑山脉东侧拐了个大弯,更将源头部分弯向了阿克赛钦西部。对于中国方面来说,没有占据喀喇昆仑山山脊的制高点是一种遗憾;对于印度来说,一部分什约克河流域被中国占据,同样是一种威胁。如果让印度来选择的话,他们所希望的应该是将什约克河上游左岸支流,尽数划入自己领土。这块土地有多大我没有具体算过。不过在《克什米尔地缘结构图》中,我已经将相关河流用不同颜色标示出来了。相信大家很容易就会在地图上划出这样一条理论上的地缘平衡线来了(印度方面所希望的)。 中国和印度方面今天对于边境线的争夺,已经是完全从现代地缘博弈的角度来进行的了。对于古典时期的人来说,即使会对这些人迹罕至的地区感兴趣,也仅限于那些可以通行的道路。当然,道路的走向也是今天研究地缘关系的重要指标。不过从技术上看,今天新藏公路所打通的并不是一条“古道”。 在工业时代,那些在古典时期几乎没有通行可能的地区,也可以成为了道路的选址。然而这并不代表那些存在了千百年的古道不重要。事实上,如果有可能,这些通行条件更好的古道总是会成为现代公路修建的基础。红色中国之所以没有选择一条传统道路,打通西域与西藏的通道,根本原因在于这条通道的控制权不在手中。 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知道,我们可以从喀喇昆仑山口——什约克上游河谷与班公错湖擦肩而过,从拉达克山东侧接入狮泉河谷,然后再进入雅鲁藏鲁江河谷。然而想遵循这样一条路线,修建一条“国道”的前提是,拉达克必须在中央之国的版图中。而在当时,拉克达已经明确无误在被克什米尔军事征服,成为印度的一部分了。 实际上,在红色中国准备打通新疆——西藏通道时,不止喀喇昆仑山口以南的地区不在中国版图内。山口以西的喀喇昆仑山北麓地区,同样不受中国控制。这条对接喀喇昆仑山口的,指向塔里木盆地的河谷,就是我们多次提到的克勒青河谷。 很多人都知道克勒青河谷的控制权,是由巴基斯坦方面于1963年移交给中国的。通过参考《克什米尔地缘结构图》(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3936300118&uk=268777676),相信大家依据最基本的地缘原则,也能判断出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得到这条身为叶尔羌河上游的河流了。不过,对于巴基斯坦方面为什么能够占据这条河谷这个问题,鲜有人关注。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张骞和他的后来者们,已经在二千多年前为我们找到了答案。参考《克什米尔及其周边地区地缘结构图》(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4073097053&uk=268777676),我们会在克勒青下游,与叶尔羌河相接之处,找到一个叫做“乌秅”的国家。解开克勒青河谷为什么曾经为巴基斯坦所控制,克勒青河谷又是如何连通塔里木盆地问题的钥匙,尽在这个不起眼的山地小国身上。喀喇昆仑走廊地缘结构图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887509159&uk=268777676
“西域”或者说塔里木盆地,与克什米尔的交通问题。以及中巴边境中关于克勒青河谷分割之迷的答案,尽在此图之中。